观北路工程框架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观北路工程框架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观北路工程框架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观北路工程框架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观北路工程框架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观北路位于江北区电测村片区,西起于花卉园东路,以隧道形式下穿渝澳大道,上穿规划观兴路后,东止于建北六支路,与现状洋河隧道相接。观北路建成后是联系串联洋河片区、北城天街、电测村、鹞子丘、花卉园等区域的东西向贯穿的城市次干路,解决电测村片区东西向服务型交通不畅的问题。图1.1道路区域位置图1.2道路简况及规模观北路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采用分离式隧道的形式,单洞两车道,单洞标准路幅宽度9m,左线道路全长约763.681m,其中左线隧道长713.416m,右线道路全长约772.238m,其中右线隧道长535m,根据业主实施计划,观北路分为两期实施,其中:观北路一期,西起于花卉园东路两区交界处(桩号:左线ZK0+258、右线YK0+000),向东下穿渝澳大道,上穿观兴路后,东止于鹞子丘二路下方(桩号:左线ZK0+742、右线YK0+539);左线道路长484m,隧道长484m,右线道路长539m,隧道长434m;观北路二期,西起于鹞子丘二路下方(桩号:左线ZK0+742、桩号:右线YK0+539),东止于建北六支路(左线ZK1+013.681、右线YK0+772.238),与之平交。左线道路长271.681m,隧道长141.400m,右线道路长233.238m,隧道长101m,目前已启动项目前期工作。观北路(渝北段),西起花卉园东路(桩号:左线ZK0+000),东止于花卉园东路两区交界处(桩号:左线ZK0+258),渝北区已纳入2023年建设计划。图1.2观北路项目分期示意图本次实施观北路一期,含主线隧道1座(左、右线),地下匝道3座(ABG匝道),现状道路改造1条(儿童公园东侧道路),施工便道1条,具体位置如图1.3,详细情况如下:观北路一期主线,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隧道采用分离式隧道的形式,单洞两车道,单洞标准路幅宽度9m,左线道路长484m,隧道长484m,右线道路长539m,其中隧道长434m;G匝道,道路等级为立交匝道,采用隧道形式,匝道总长257.423m,其中隧道127.32m,设计车速30km/h,G匝道采用单车道匝道标准,标准路幅宽度8.5m;因观兴路A匝道、B匝道位于观北路下方,最小岩柱厚度10.4m左右,为减小施工难度,经研究决定,观兴路A匝道、B匝道与观北路共线段同步实施。观兴路A匝道、道路等级为地下车库连接匝道,采用隧道形式,实施范围内匝道总长359.229m,设计车速30km/h,采用双车道匝道标准(因匝道总长度均超过300m),标准路幅宽度8.5m;观兴路B匝道、道路等级为地下车库连接匝道,采用隧道形式,实施范围内匝道总长340m,设计车速30km/h,采用双车道匝道标准(因匝道总长度均超过300m),标准路幅宽度8.5m;儿童公园东侧道路,因隧道施工破坏现状路面,项目建成后需对现状道路恢复,改造车行道7737㎡,人行道7039㎡,道路长520m;施工便道总长226.715m,其中隧道长140m,设计车速15km/h,采用单车道匝道标准,标准路幅宽度8.0m。本册设计内容为G匝道起点至GK0+176框架,主线左线起点ZK0+258至ZK0+329.082框架设计,该段框架分为三联设计,每联框架长度不超过55m。还包括观兴路AB匝道与地下空间连接部分的框架结构,该段框架全长38m。图1.3观北路一期道路总平面图1.3项目图册总体策划情况观北路一期工程按专业共分十二册,详细分册如下:第一册道路及绿化工程第七册监控工程第二册隧道工程上册(土建)第八册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第三册隧道工程下册(土建)第九册道路照明工程第四册隧道通风工程第十册结构工程第五册隧道照明工程第十一册交通工程及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第六册供配电工程第十二册管理用房1.4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册设计范围为第十册:结构工程(框架部分)。1.5设计经过2022年3月30日,方案通过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会。2022年05月06日,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2022年06月24日,取得区发改委可研批复。2022年07月08日,通过本项目深基坑支护方案安全专项论证。2022年7月取得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2022年7月12日,区建委主持召开观北路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会,审查结论为通过。2022年7月至今,开展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工作。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2)1:500实测地形图;(3)《观北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22.07)(4)管线物探及控制性测量资料(2022.05);(5)《江北区鹞子丘片区控制性规划》;(6)《重庆市中心城区观音桥组团(西大道、北大道)控规一般性技术内容修改》邑升禾易(重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2.05(7)《重庆市观音桥商圈西片区西、北大道工程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1(8)《观音桥鹞子丘片区路网工程方案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1(9)《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组团I08-2、I13-2等地块(电测村片区)详细规划修改》2021.10(10)《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电测村片区城市设计成果》2021.10(11)《电测村地下空间规划方案》2021.06(12)轨道6号线、轨道9号线、轨道23号线、轨道26号线及轨道28号线(2022.06轨道办提资);(13)《《新时代花园(华新逸景)》竣工图纸(结施)重庆渝发建设公司2004.09;(14)《新时代花园(华新逸景小区)》施工图设计资料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2002.12);(15)《爱丁堡花园二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01.08;(16)《爱丁堡花园》竣工图资料重庆新洲实业(集团)公司(2004);(17)《招商·锦星汇》竣工图重庆招商依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7.03(18)《渝澳大桥二期工程爱丁堡挡墙》竣工图纸(结施)重庆桥梁工程总公司2004.05(19)《江北鹞子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工程鸿恩寺-鹞子丘110kV线路工程》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2020.03(20)《重庆中环万象城项目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方案设计》(中间资料)重庆怡润华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大有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6(21)《鹞子丘片区土地权属调查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重庆观音桥商圈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20.03(22)项目周边已批道路红线资料;(23)项目周边已发件红线图;(24)周边已建、在建道路设计资料等。(25)前期方案设计及规划审查会议纪要。(26)《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北区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27)《重庆市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观北路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江发改投[2022]256号)(2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29)《观北路一期工程(江北段)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202207(30)重庆市江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观北路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江北住建发〔2022〕180号)2.2对初设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一)总体评价:隧道(土建)设计依据较充分,内容较完整,采用的技术标准、工程方案基本合理可行,深度基本满足规定要求。(二)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补充拟建隧道典型横断面图,表达各隧道交叉关系,与近接建构筑物的几何关系。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详见SD-11-01~17及框架设计图。2.补充拟建隧道对近接建构筑影响评估分析及评审意见。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详见隧道设计说明6.1.5节。3.完善拟建隧道与其接线的表达或注释说明。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详见隧道设计说明1.1节。4.补充隧道设计计算内容及成果。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补充计算书。详见6.1.4节,7.1.6节。5.完善洞门设计内容。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详见SD-06-01。(三)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宜优化施工通道隧道的断面尺寸,并优化其与正洞的交叉设计,避免超大跨度隧道结构。回复:因本施工通道考虑永临结合使用,因此按匝道隧道的标准进行设计。2.宜优化管幕的尺寸,减小施工难度及工程费用。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将A402大管幕调整为φ299大管幕,详见SD-08。3.补充施工方案及相关措施设计。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详见隧道设计说明5.13节。4.增加明挖多层隧道结构的方案比选。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详见结构说明7.2.1节。(四)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细化西洞口明挖隧道的断面构造设计,充分考虑多层道路的关系,做好防排水和洞内装饰构造。回复:按专家意见执行,施工图阶段完善。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3.1设计规范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2231-01-202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7.《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CB50003-2011)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CJ107-2016)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12.《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CB50183-2008)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4.《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15.《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16.《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10)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1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JTGD70/2-2014)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21.《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2-2019)22.《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GB28375-2012)2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2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26.《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D70/2-02-2014)27.《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1-2014)28.《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2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3.2主要技术标准3.2.1设计标准车行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4.0KN/m2;边坡安全等级:一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5;边坡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1.1;结构设计安全使用年限及设计基准期:100年3.2.2技术标准道路等级:主线城市次干路;匝道城市支路;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基准期:100年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5kN/m2宽度:G匝道:0.75m(检修道)+7.0m(车行道)+0.75m(检修道)=8.5m左右主线:0.75m(检修道)+7.5m(车行道)+0.75m(检修道)=9.0m观兴路A匝道、B匝道:0.75m(检修道)+7.0m(车行道)+0.75m(检修道)=8.5m路面横坡:车行道单向1.5%路面纵坡:最大纵坡:3.2%抗震设计标准:拟建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其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可仅采用抗震措施设防。设计安全等级:一级框架为地下结构,抗震等级四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一类环境下裂缝宽度限值0.2mm;二类环境下裂缝宽度限值0.2mm;三类环境下裂缝宽度限值0.2mm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按跨度<7m为/200、跨度7m<L<9m为/250、跨度>9m为/300(L为构件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悬挑构件计算跨度披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3.2.3荷载设计值恒荷载标准值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25.0kN/m'楼板饰面,天花及吊顶和覆土部分均按实际计算活荷载标准值汽车荷载:按1m填土折算;设备按实际重量考虑;其余荷载详《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设条件(摘自地勘报告)4.1地形地貌勘察区地貌宏观上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由于场地地处城市中心,整体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现主要为商业区、住宅与市政道路。沿线地形呈现舒缓起伏,场地内最低标高约266.60m,最高标高约314.32m,相对高差约47.72m,地形坡角一般为5~8°,局部形成陡坎。综上所述,勘察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4.2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调查,勘察范围位于龙王洞背斜南西翼倾伏端,岩层呈单斜状构造,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地质条件简单(见图3-1)。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周边项目勘察资料,本次观北路工程岩层产状分为三段:(1)G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250.089~ZK0+460段、主线右线里程YK0+000~YK0+200段产状276°∠10°;(2)主线左线里程ZK0+460~ZK0+820段、主线右线里程YK0+200~YK0+570段产状310°∠12°;(3)A匝道、B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820~ZK1+013.681段、主线右线里程YK0+570~YK0+772.238段产状260°∠12°。场地内岩石发育构造裂隙如下:G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250.089~ZK0+460段、主线右线里程YK0+000~YK0+200段裂隙:L1:倾向100°,倾角73º,裂面平直,微张,延伸约2.0~4.0m,裂隙发育间距1.0~3.0mL2:倾向180°,倾角68°,裂面起伏,微张,裂隙间距1.0~2.0m,延伸一般2.0~3.0m,压扭性裂隙,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A匝道、B匝道、主线左线里程ZK0+460~ZK1+013.681段、主线右线里程YK0+200~YK0+772.238段裂隙:L1:倾向352左右,倾角71~80,闭合,裂隙间距约1.0~2.0m,为硬性结构面,隙面闭合,无充填,延伸3~10m,结构面结合程度差。L2:倾向110~140左右,倾角53~59,一般为55。闭合,裂隙间距约1~3m,为硬性结构面,隙面闭合,无充填,延伸3~10m。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场地内未见其他构造迹线,构造作用对拟建场地影响小,地质构造简单。图3-1构造纲要图4.3地层岩性经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Q4ml)、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现将各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岩、泥岩碎块石、粉质粘土及砖石等建筑垃圾组成。松散-稍密,稍湿,粒径一般20-300mm,含量约58-70%。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局部为机械压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填筑时间大于5年,钻探揭露厚度0.4m~30.7m。(2)粉质粘土(Q4el+dl):灰褐色,主要为粉粒、粘粒组成,夹少量砂岩和泥岩碎石块和碎屑,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钻探揭露厚度2.0m~4.2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J2s-Ms):暗紫红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较重,夹砂质条带、灰绿色团块。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锤击声哑。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互层规律为不等厚层,结合程度差。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层。(2)砂岩(J2s-Ss):灰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锤击声不清脆。该层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次要岩层。4.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处于丘陵斜坡地带,基岩面形态与地形基本一致,平台或平坦地势部位土层相对较厚,斜坡部位的基岩面随地形起伏。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软。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度为0.6m-3.2m。中等风化带:裂隙部分较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少许块状,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各孔风化带厚度及底界标高统计于勘探点数据一览表。4.5水文地质条件2.5.1场地内各地层赋水性场地地层结构覆盖层为人工杂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人工杂填土松散~稍密,属透(含)水层;砂质泥岩、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含水层。2.5.2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及发育特征拟建场地其原始地貌属浅丘沟谷地貌。场区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拟建隧道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根据现有地下水稳定水位可知,场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在线状工程范围内分布不均匀,未形成统一的稳定地下水潜水面,所反映地下水属上层滞水。拟建道路工程范围地下水补、径、排相对简单。拟建隧道进出洞口段受上层滞水影响较大,洞身段大部分埋深较大且处于补给区及径流区。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松散层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不连续分布在人工杂填土层和残坡积层中,动态变化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气候影响。人工杂填土层与残坡积层中的松散层渗透系数较大,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通过土体内部空隙排泄下渗至下覆岩体内并最终汇集于勘察区外低洼地带。由于勘察区地处城市中心,市政排水系统完善,通过大气降雨与地表渗流补给水体较小,故勘察区内松散层孔隙水水量较小(但由于城区内市政管网密布,在不利工况下可能在局部透水岩层中出现局部地下水富集等情况)。由于勘察区隧道进口段与出口段局部杂填土块石含量较高,杂填土渗透性较好,低洼地段有利于局部水体蓄存,故在隧道进口段与出口段局部可能出现水量较大的渗水。2.5.3场地内地下水运动(排泄)规律通过对勘察场地水文地质调查结合地区经验可知,拟建隧道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在暴雨季节与特殊情况(局部雨污水管网渗漏、破裂,给水管网爆裂等)下可能在局部地段地下水补给较丰富。根据现场调查,ZK28钻孔附近污水管网破损,使得此处杂填土段中地下水富集,形成富水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场地所在区水文地质特点与调查结果可知场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在线状工程范围内分布不均匀,钻孔稳定水位测量结果表明,钻孔未见稳定地下水面,可知隧道所在场区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推测隧道底标高高于稳定地下水渗流面,地下水属上层滞水为主。拟建隧道上覆岩土体主要以杂填土、砂质泥岩、砂岩为主,场地内的含水介质赋水性差异明显,覆盖层杂填土渗透性相对较大。勘察区内主要的含水层为回填的杂填土,受地形条件控制,其地下水往地势低洼处排泄,一般与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在垂直方向,受杂填土下部的第四系残坡积层(隔水层)控制,杂填土中地下水微量顺着第四系残坡积层向沙溪庙组强风化基岩径流、补给;在纵向,绝大部分地下水受原始地形地貌条件所控制,顺着杂填土中的径流通道,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综上所述,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6水土腐蚀性分析为更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在ZK28取水样一组进行分析,见表3.3,根据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试验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为黑色带刺鼻性臭味,水质类型为HCO3·CL-Ca型水,侵蚀性CO2含量高,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表12.2.1、表12.2.2评价标准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4.7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观北路工程为城市次干路,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根据勘察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按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进行判断,左线ZK0+250.089-ZK0+320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ZK0+320-ZK0+880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ZK0+880-ZK1+013.681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右线YK0+000-YK0+100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YK0+100-YK0+640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YK0+640-YK0+772.238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A匝道AK0+360-AK0+719.229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B匝道BK0+000-BK0+320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施工便道K0+000-K0+133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K0+133-K0+220.608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G匝道GK0+000-GK0+306.103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4.8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内及其周边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也未见有油气管道、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4.9岩土物理力学性质4.9.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及可靠性分析勘察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杂填土层、粉质粘土层。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4.9.2岩土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本次勘察实验数据,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9.15MPa,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7.18MPa。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1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砂质泥岩为软岩,砂岩为较软岩。根据波速测井报告结合地区经验,较完整砂质泥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523-3633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7-0.66。较完整砂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543-3616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7-0.67。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强风化砂质泥岩岩体为Ⅴ类;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强风化砂岩岩体为Ⅴ类。4.9.3岩石的软化性和膨胀性根据本次勘察实验数据,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为9.52MPa,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6.53MPa;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8.79MPa,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1.80MPa。根据《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2.7.10条,砂质泥岩软化系数为0.686,为软化岩石;砂岩软化系数为0.757,为不软化岩石。根据地区经验,砂岩遇水无膨胀性,砂质泥岩遇水具有微膨胀性。4.9.4岩土参数的选用及建议1、杂填土(Q4ml):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实测为准。天然重度取20.0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压实填土基底摩擦系数取0.30(压实系数取0.94以上)。2、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结合相邻场地取值经验,综合建议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3、本场地中等风化基岩为砂质泥岩、砂岩,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基岩总体完整性属较完整,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3.2节,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按14.3.5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本次勘察根据数理统计成果结合野外鉴定及相邻场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本场地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4.9。表4.9地基岩层物理力学指标地层天然重度(kN/m3)抗拉强度(Mpa)抗剪强度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μΦ(°)C(Mpa)杂填土天然重度取20.0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现场实测0.30////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8.9KN/m3,饱和重度取19.2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21.7KPa,内摩擦角取12.7°,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15.5KPa,内摩擦角取8.9°。//1800.25////强风化砂质泥岩24.0/////3000.35////中风化砂质泥岩24.60.26132.20.5079.156.2433210.45100161718900.302强风化砂岩23.6/////4000.40////中风化砂岩24.20.606820.4374160.50380313635840.219注:1、路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第4.3.3条规定取值,中风化泥岩取1000kPa,中风化砂岩取1500kPa,2、参考《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松散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8MN/m4,粉质粘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18MN/m4。3、岩体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4、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取0.7,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5、松散人工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3。岩土参数如下:(1)结构面C、φ标准值:L1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6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18°。L2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6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18°。考虑结构面贯通情况、坡面开挖风化程度、施工期和运营期受裂隙水压力、浮托力等因素影响,砂泥岩层面粘聚力取25kPa,内摩擦角取18°。土与基岩界面抗剪强度c、φ值: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C=8KPa,φ=18°;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C=5KPa,φ=16°。(2)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中风化砂质泥岩取400KPa;中风化砂岩取900KPa。(3)砂质泥岩岩体破裂角取61.1°,等效内摩擦角取50°;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2°,等效内摩擦角取55°。主要材料5.1混凝土5.1.1主要构件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1)框架梁、板、柱、防水壁板:C40混凝土;(2)桩基、端墙:C35混凝土;(3)伸缩缝:C50钢纤维混凝土;(4)检查井、防撞栏杆基座;C30混凝土。(5)基础垫层:下层框架铺底垫层C20混凝土。(6)框架路基垫层:上层框架路基填充采用轻质气泡混凝土(CF1.5);5.1.2混凝土外加剂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如需要可掺入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防水剂等,但混凝土拌和中应慎用早强剂。外加剂的掺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外加剂的掺用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满足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确保外加剂的掺用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弹性模量等技术指标。5.2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PB300、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17)的规定,HRB400钢筋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18)的要求。除特别说明外钢筋直径≥20mm的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连接等级达到Ⅰ级标准,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要求。5.4钢材与钢板各种预埋钢板采用Q235钢材,材料应满足《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设计用钢板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355C,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和《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的规定。5.5附属结构用材料5.5.1桥面铺装采用10cm沥青混凝土(上层4cmSMA-13,下层6cmAC-20C),在铺装层与箱梁顶板之间设置柔性防水涂料,涂料应具有耐热、冷柔、防渗、耐腐、粘结、抗碾压等性能。涂料性能技术要求应符合《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的要求。桥面防水施工工艺与防水材料要求相匹配。5.5.2框架顶面防水材料采用溶剂型防水粘结层,防水材料各项指标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的要求。桥面防水施工工艺必须与相应防水材料要求相匹配。5.5.3防撞护栏防撞等级:SA级5.5.4伸缩缝采用CQF型伸缩缝,具体型号见图纸。结构设计6.1总体布设本工程包含两段框架设计,一段为观北路起点端框架结构,一段为观兴路AB匝道框架结构,由于观兴路AB匝道从观北路下方穿过,且竖向距离较接近,将观兴路AB匝道AK0+360~AK0+719.229段纳入本次设计范围。观北路框架结构:主线框架起点桩号ZK0+258,终点桩号ZK0+329.082。G匝道框架起点桩号GK0+000~GK0+176。该段框架分为四联设计,第一联框架长54m(GK0+176~GK0+122);第二联框架长54m(GK0+122~GK0+068;第三联框架长18.73m(ZK0+258~ZK0+276.73),第四联框架长52.353m(ZK0+276.73~ZK0+329.083),每联框架长度不超过55m。观兴路AB匝道BK0+000~BK0+38.000范围采用框架结构。6.2上部结构观北路框架上部结构为现浇梁板结构,车行道主横梁采用0.8m*1m、1m*1.2m、1m*1.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板厚0.3m;架空层主横梁采用0.6m*0.8m、0.8m*1m、0.8m*1.2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板厚0.2m。交叉口及附近跨径较大处,主横梁设斜撑柱,斜撑柱截面0.8m*1m。框架端头墙采用70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观兴路框架上部结构为现浇梁板结构,车行道主横梁采用0.8m*1.1m、0.8m*1.2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板厚0.3m;架空层主横梁采用0.6m*0.8m、0.6m*0.9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板厚0.2m。框架端头墙采用80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6.3下部结构详见基坑部分。6.4附属工程6.4.1伸缩缝分联处采用80型伸缩缝,伸缩缝须符合《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伸缩缝的初始缝宽需根据安装时的常温进行反算及预设固定。6.4.2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如下方案,铺装结构由上而下为:1)4cm厚橡胶沥青AR-SMA-13(玄武岩)2)0.5L/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3)6cm厚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0C(掺抗车辙剂)4)溶剂型防水粘结层6.4.3防撞护栏桥梁采用SA级金属梁柱式三圆管防撞护栏。6.4.4其他注意根据电照、排水设计埋设管道和照明、排水、交通标志等设备的预埋件。耐久性设计7.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结构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设计方法、施工质量、监理控制及管理部门后期维护等各方面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例行检测与正确维修,因此,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四方单位应紧密协作,共同解决结构耐久性各项措施的实施。(1)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本项目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交通运输部批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的规定,并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要求进行设计。(2)结构环境本项目结构所处环境类别按Ⅰ类考虑。环境作用考虑到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侵蚀的严重程度为A级,即可忽略作用影响,这样环境作用等级为Ⅰ-A级。(3)基本要求1)控制混凝土中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各种混凝土构件的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拟定参见下表。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及保护层厚度序号构件名称及范围环境类别保护层厚度(mm)1基础部分2外墙外侧/内侧二(a〕40/203框架柱地下室内/地下外侧二(a)25/25地下室内/地上外侧一/二(a)20/254楼面梁地下室内/卫生间二(a)25地上室内/地上室外一/二(a)20/255楼面板地下室顶扳以下二(a)20地上楼板╱卫生见板一/二(a)15/20屋面板底面╱屋面板顶面一/二(a)15/206构造柱、圈梁、混凝土带地下/地上二(a)/一25/20注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注2: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注3: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保护层内应配置直径6@250x250抗裂钢筋网片、且抗裂钢筋网片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注4:异型柱、梁的混凝士保护层厚度,按一般柱梁的要求处理,处于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时,异型柱纵向受力铜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口厚度可减少5mm.2)为提高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施工等方面做如下要求:7.1.1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①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②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型良好的洁净骨料;③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除特殊情况外,矿物掺和料应作为耐久混凝土的必需组分;④优质的引气剂,将适量的引气作为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常规手段;⑤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为此应外加高效减水剂或有高效减水功能的复合外加剂;⑥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料的粒型要求;⑦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且胶凝材料的总量也不能过高。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以及最大碱含量等参数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1.0.7条规定;抗渗要求满足1.0.10条规定。进场骨料须做碱活性检测。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结合混凝土施工环境条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承重结构混凝土的主要配合比参数见下表:部位项目混凝土混凝土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C30C35C40最小水泥用量(kg/m3)280300380最大水灰比0.550.50.32最大氯离子含量(%)6最大碱含量(kg/m3)7.1.2混凝土的施工要求①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精心选择原材料,进行混凝土试配,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应在现场进行试浇筑。②耐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混凝土的振捣均匀和密实,混凝土的养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裂缝控制。③应仔细规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与开裂,如墩、梁、板分段分块浇筑的施工缝间隔等。④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截头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腐蚀能力和强度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为保证钢筋定位的准确性,宜采用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⑤混凝土的搅拌宜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搅拌机,不使用自落式搅拌机或立轴强制式搅拌机。⑥拌和物的振捣必须做到均匀密实。用插入式振捣变换插点时,应快插后向上缓慢拔出,不得沿拌和物表层平拖。⑦混凝土的养护包括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新浇混凝土应及早开始养护,避免水分的蒸发。湿养护不得间断,尤其注意初始保湿养护,避免新浇表面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在结束正常养护后仍宜采取适当措施,能在一段时间内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干燥。7.1.3普通钢筋防腐(1)按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必要时增加超声波检测等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各方提高对保护层厚度的重视及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2)普通钢筋的现场保管防腐。(3)施工时采取有效的施工缝处理措施及压浆工艺。(4)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标准: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符合下列要求:梁、柱主筋:不小于3.0cm,不大于4.0cm;;墩台身主筋:不小于3.5cm,不大于4.5cm;箍筋:不小于2.5cm;表面防裂钢筋:不小于2cm。抗震设计8.1总体要求对于6度区,抗震设计的内容为构造设防。对于衬砌抗震设防构造如下:软弱围岩地段隧道衬砌应采用带仰拱的曲墙式衬砌;明暗洞交界处、软硬岩交界处及断层破碎带段,结合沉降缝、伸缩缝综合设置抗震缝,抗震缝的纵向间距取10~15m;严禁衬砌背后存在空洞,衬砌背后的空洞应压注水泥砂浆进行充填;当隧道穿越发震断裂时,衬砌断面应适当加大。8.2对材料的要求(1)非预应力钢筋应采用HRB400级、HPB300级钢筋;(2)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级钢筋;(3)箍筋应采用HRB4000、HPB300钢筋;(4)当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的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5)钢结构构件一般采用Q235B钢;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8.3结构交叉位置节点处理:(1)对于中间节点、中间层端节点、顶层中间节点以及顶层端节点,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锚固和搭接,应锚固到暗梁、柱内,符合下图构造规定。节点梁筋90°弯折锚固节点梁筋在节点内直锚固节点柱筋90°弯折锚固节点梁筋在节点外搭接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外侧和梁端顶部弯折搭接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外侧直线搭接(2)节点区腋角的设置在结构梁与板、墙与板交界处均设置腋角。设置腋角后,可有效增大节点区结构构件的截面高度,提高了节点的受剪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腋角内下部纵向受拉钢筋的直径和根数,一般不应小于结构伸进腋角内的下部钢筋的直径和根数。。施工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检查标准采用《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JJ2-2008),并参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以下简称《施工规范》)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进行,本施工说明只对以上规范未说明的部分和施工中有特殊要求部分作出说明。对于以上规范及本说明都未涉及的部分,可参照国家已批准的有关现行规范及标准进行操作。施工单位施工前须对设计文件、图纸和工程量、资料进行核对,并对测量资料进行核对、复测。若实际情况与设计文件有出入,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下部结构施工前应通过局部开挖确定施工影响范围内有无管线布置及管线布置的具体情况,并对受影响管线进行迁改或保护。9.1主要施工工序桩基础采用钻孔桩,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主要施工顺序为:1.根据物探资料和设计图纸,迁改管线,现场放样桩基坐标,实施基坑支护桩,本工程桩基较多,采用跳桩施工。2.路面开挖2.5m后,压实基坑,实施桩顶冠梁和顶层横梁;3.继续开挖基坑,施作临时横撑梁;4.搭设模板,实施下层横梁和纵梁(依此循环)5.搭设支架,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6.附属设施的施工。为配合管网迁改,框架段首先实施G匝道G1~G4段、G10~G12段、主线R13~R15段框架结构,该段框架架空层形成后,将管网嵌入框架架空层内,管网部分采用轻质空心砖砌筑形成独立空间,管网迁改完成并做做好保护措施后再开挖实施其他基坑部分。同样配合交通组织,先实施主线主线L2~L9段框架爱丁堡侧框架,框架梁钢筋绑扎预留伸出临时桩1m,保证后浇梁与先浇段形成整体,后浇时注意先浇段的凿毛和清洗,预留钢筋采用无纺布包裹,保持钢筋清洁。9.2材料(1)混凝土:必须仔细研究确定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所选用的材料,进行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与试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浇筑和养护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化热的危害,确保混凝土质量。(2)钢材: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进行采购,按照有关质量检验标准严格进行验收,遵照施工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9.3下部结构施工施工前应对各部分尺寸、标高、坐标等进行核实,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研究解决。通过人工局部开挖核实工程影响区的管网情况,如需改造的则先行改造,确保文明施工,消除对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桩基施工采用机械成孔,施工过程中应严防塌孔,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及桩基础施工质量。施工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不一致,需及时通知地质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成孔后应及时清孔,确保桩底沉渣厚度不超过5cm,不得通过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来代替清孔。浇筑桩基础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严防钢筋笼上浮。每根桩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完成,不得分段浇筑。桩基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全部采用超声波检测法。若对检测结果有疑问,则需作“钻孔取芯”检测。桩基成孔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以免受水浸泡时间过长对桩基承载能力产生影响。施工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不一致,需及时通知地质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满足施工需要的预埋件、预留孔,本设计图说未示,由施工单位自行安排,但需经设计单位认可。工程竣工时应将施工临时构件拆除,施工预留孔堵塞,表面抹平。位于回填土层处的桩基础,必须按照先回填、后施工的顺序严格执行。回填土层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压实,严禁采用抛填式回填;对厚度超过7m、回填时间少于2年的回填土层必须在强夯处理后方可进行桩基础施工。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错孔施工的方式。在成桩之前须按“一桩一钻”原则对桥梁桩基实行超前钻孔,并将钻孔资料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复核。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并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相关要求。桩基声测管检测范围要求100%。桩基钢筋笼及成孔允许偏差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6.2.4及6.2.5条要求。9.4上部结构施工1)钢筋锚固(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和搭接长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1》第57.60页。(2)板钢筋的锚固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1》第99页(3)柱,梁钢筋的锚固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6101-1》(4)当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时,可采用机械锚固、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要求详图集《16C101-1》。2)钢筋的连接(1)钢筋接头的形式及要求a、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悬挑梁上纵向钢筋不应设接头。b、钢筋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梁、柱纵向钢筋均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除特别说明外钢筋直径≥20mm的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连接等级达到Ⅰ级标准,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要求。C、焊接接头的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机械连接接头的质量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要求且应进行接头试验。(2)接头的位置及接头数量a、柱、梁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位置详见图集《16G101-1》。b、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应不超过二个接头。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机械或焊接接头时,在任一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和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任一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小于下表要求:接头形式受拉区接头数量受压区接头数量机械连接50不限焊接连接50不限绑扎连接2550C、梁底部纵向钢筋接长在支座或支座两侧1/3跨度范围内,不应在跨中1/3范围内接长、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可选择在跨中1/3范围内接长,不应在支座处接长d、柱和梁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和预埋件等焊接。3)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板的底部钢筋、短向筋放置底层、长向筋放置在短向筋之上;板的上部钢筋,短向筋放置上层、长向能放置在短向筋之下(2)各楼层的端跨板的端角处(包括嵌固于承重墙体内或支承于框架梁上),在1/4(L1为短向板跨)范围内,双向支座筋加密至100。(3)所有板筋(受力或非受力筋)当要搭接接长时,除特别注明外、板底筋在支座搭接,板面筋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其搭接长度应满足国家建筑标准图集《16G101-1》第59页要求,且不小于250.在同一截面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4)板上孔涧应预留、施工时各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预留全部孔洞,不得后凿。当孔洞尺寸<300mm时洞边不再另加钢筋板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5)板内分布钢筋、除注明者外均为8@200。(6)跨度大于4m的板、应按照施工规范板跨中起拱3L/1000.4)钢筋混凝土梁(1)梁内箍筋采用封闭形式、并作成135度弯钩、详见国家建筑标准图集《16G101-1》第62页。主横梁钢筋与桩基连接采用植筋处理,注意避让桩基钢筋。(2)梁内第一根箍筋距柱边或梁边50mm起(3)主梁内在次梁作用处,箍筋应贯通布置,凡未在次梁两侧注明附加箍筋者,均在次梁两侧各设3组箍筋、箍筋肢数、直径同梁箍筋,间距50mm,且应符合图集《16C101-1》的构造要求。次梁吊筋在梁配筋图中表示。(4)主次梁高度相同时,次梁的下部纵向钢能应置于主梁下部纵向钢能之上,(5)梁上不得随意开洞,(6)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应按3L/1000起拱(L为跨度):悬臂梁大于2.0米时,应按5L/1000起拱(L为跨度)并保证底模不发生下沉,起拱不得削弱梁截面高度,(7)梁配筋构造需满足国家建筑标准图集《16G101-1》第89页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的做法、若水平直锚长度不够,需加大弯锚长度以满足锚固段总长度大无Lab,(9)梁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悬挑梁XL及各类梁的悬挑端配筋构造见国家建筑标准图集《16G101-1》第92页(10)结构平面图中、梁编号仅用于本层,不得套用其它层上的相同编号梁。5)钢筋混凝土柱(1)柱应按建筑施工图中填充墙的位置预留拉结筋。(2)柱与现浇过梁、圈梁连接处,在柱内应预留插筋、插筋伸出柱外皮长度为1.2aE锚入柱内长度划aE。6)基础工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2)其它有关说明见基坑施工图设计。8)图纸说明(1)本图尺寸未标单位的标高以m计,其余以mm计。(2)设计标高+0.000详建筑图纸,(3)常用结构构件符号柱:KZ-框架柱、XZ-斜柱、JZ一井柱。梁:KL-楼面框架梁、CL-次梁。后浇带设置位置详图纸、后浇带做法详大样。(4)后浇带应有可靠的支撑,并不得随意拆除,以免改变结构的受力状态。在未采取有效措施之前支撑应在后浇带混凝土达到强度等级的100%后方可拆除。(5)后浇带须留置60天后补浇浇筑砼前必需彻底清除残渣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充分润湿后,刷高等级水泥浆一道采用比原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无收缩水泥配制的砼浇筑密实,并应加强养护9.5普通钢筋施工所有钢筋的加工、安装和质量验收等均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凡因施工需要而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或其他能够保证等强的连接措施,并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以保证预应力钢束管道位置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因设置张拉槽而被截断的钢筋,应在预应力施工完成后等强恢复。如锚下螺旋筋相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筋或调整分布筋间距。施工中若钢筋空间位置发生矛盾,允许适当调整布置,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予以保证。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的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片的预制及安装,均应遵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危大工程10.1设计中涉及的危大工程清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表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或环节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分段跳槽开挖,采用逆作法,加强基坑周边监测。是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加强信息法施工,现场核对地质情况,对管线位置进行核查,明确周边环境及保护对象,表达基坑与周边保护对象的平面及竖向的位置关系,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是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针对工具式模板提出具体要求。是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或跨度10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荷载均指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10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或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支撑工程的强度、稳定性、变形及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是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应据实考虑安装人员、设备荷载。是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自行式架桥机等应满足相关要求。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塔吊、龙门吊应满足相应要求。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安装拆除注意相关安全。脚手架工程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满足脚手架安全规范要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悬挑式脚手架工程。高处作业吊篮。吊篮的施工要求详见说明。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异型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拆除前应加强交通组织,细化安全文明专项施工方案。暗挖工程矿山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强化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盾构法施工的隧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