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互联网中的新型人际传播研究——以微信为例内容提要:微信是中国目前移动互联网中最引人注目的社交网络平台。传统人际传播模式在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上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人际传播的三点要素“两个参与者”“面对面”“交流”也因为新媒体媒介的介入产生了改变,通过这些改变可以对移动互联网中新型人际传播的“新型”特点进行探究。关键字:微信、人际传播、移动互联网媒介技术论的先驱麦克卢汉认为,在西方的拼音文字出现之前,人生活在原始的部落世界,这是口语文化占支配地位的世界。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只能面对面的通过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来理解彼此。[1][1]薛可陈晞梁海:《微博VS茶馆对人际传播的回归与延伸》,《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虽然原始的部落世界使用的沟通方式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人际传播,但是确实从那时起,直到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之前,人类文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际传播就是以一种“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着。时至今日,互联网正震动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口口相传”的传统人际传播模式。移动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传播模式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移动互联网中的新型人际传播是通过中间媒介完成的,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媒介也因很好的完成了中间媒介的功能而进入我们的视野。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活动,但是与其并存的是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虚拟空间中得以进行的新型人际传播模式[1]薛可陈晞梁海:《微博VS茶馆对人际传播的回归与延伸》,《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人际传播的基本概念1.人际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历史发展人际传播学者容纳德.阿德勒给人际传播赋予的定义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以建立一种关系为目标的有意义互动的过程。”[2][2]RonaldBAdler(2004),Interplay:Theprocessof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9th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p.14这个过程可以是发生在亲人、情侣、朋友等各种关系中。[2]RonaldBAdler(2004),Interplay:Theprocessof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9th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p.14[3]胡春阳周劲:《经由微信的人际传播研究》,《新闻大学》2015年第6期总第134期人际传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诸如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等哲学家谈论修辞或者作为参与市民生活技巧的公共传播。[4][4]胡春阳:《人际传播学科与概念》,《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7期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百废待兴,大量的流浪学者为避难来到美国,使得美国迎来了一个学术研究兴旺的年代。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人际传播才做为一门研究人类交流的社会科学的学科诞生于世。早期人际传播的定义是将发生在两个参与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视为人际传播。[5]5PeterHartley,Interpersonal[4]胡春阳:《人际传播学科与概念》,《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7期5PeterHartley,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London:Routledge,1993,P52.人际传播的重要性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更是一种“情谊”的活动性。比如,在美国从事律师、教师、销售人员、咨询师等工作之前除了要学习相关专业技能还要学习人际传播的相关知识。因为在这些行业中“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决定工作效果的前提。其实不仅仅是在某些特定的工作中,人际沟通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与朋友、与家人、与同学,我们时时都在进行着人际传播。不可否认的是,有更好的人际沟通技能的人更善于倾听并能有效的表达自身的观点,也更容易说服他人。除此之外,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我”的概念,即人对自我的认知,就是来源于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之中,来源于人际传播,没有人际传播就没有“我”得存在。由此可见,人际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新型人际传播模式的出现——移动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在进入web2.0时代后,在移动互联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应运而生,网络人际传播走上历史舞台。对比传统和移动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模式,可以发现很多的相似之处。那么新媒体下的人际传播是否就是媒介改变下的传统人际传播的复制呢?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代下,移动互联技术快速的改变着用户的生活方式。同时,新技术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带来了新方向。随着微信、微博等移动新媒体客户端的出现,沟通交流方式的巨大改变,伴随着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传播的改变。可以说,对人际传播来说,不仅仅是传播媒介发生了改变,新媒体中的人际传播本身就已经是以一种新型的的传播方式存在着。本文就以微信为例去寻找,新媒体下的人际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新媒体中的新型人际传播“新”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三、以微信为例研究的标本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诞生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在此后的十几年内,社交网络化技术的广泛采纳(从西方经验中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LinkedIn、Myspace、Skype等等到中国的微博、微信等)进一步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人际传播互动过程与行为、并成为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维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6]6胡春阳周劲:《经由微信的人际传播研究》,《新闻大学》2015年第6期总第134期近几年内,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以及新媒体在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除了微信、微博外,中国本土也诞生了许多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不仅如此,随着中国市场与世界的交往进程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外社交网站也期待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Facebook公司6胡春阳周劲:《经由微信的人际传播研究》,《新闻大学》2015年第6期总第134期既然如此,何以证明以微信为例进行的移动互联网中新型人际传播最具有研究价值呢?笔者将从微信的特点以及微信在中国社交网络平台的突出地位等两面方面阐述选择微信为例的原因。1.微信的特点微信是一种新型智能手机支持的聊天工具。提供的交流方式有以下几点:好友会话(单聊或群聊)、朋友圈互动、寻找陌生人(摇一摇、附近的人)。微信支持功能包括文字、语音、视频、图片、表情等。与微博不同的是微信属于一种半开放式的社交媒体,能够构建一种基于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的强关系的“朋友圈”,从而契合了传统意义建立在血缘、业缘和地域基础上的人际交往,维系原有的“同学”“同事”“亲戚”和“朋友”之间的熟人关系,形成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闭环交流通道。[7][7]童慧:《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总第230期微信的特点在于:跨越了运营商的限制,在视频通话和语音上实现了免费;更加具有私密性;具有展示个人形象的功能;操作功能灵活、便捷;及时性强。微信的实时音/视频对聊、语音/文字文本聊天功能是一种比手机语音通话、短息聊天更为经济的沟通方式,还增加了可视性以及实时/延时沟通选择的灵活性;微信自带或可下载的丰富表情符号以及图片存取的便捷性使人们的表达方式更为灵活、丰富。[8][8]胡春阳周劲:《经由微信的人际传播研究》,《新闻大学》2015年第6期总第134期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中的新型的人际传播模式的各种特点在微信这一平台上得以很好的展现。2.微信在的突出地位微信并非是网络化社交媒体的先驱者,在微信问世之前,还有飞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虽然飞信已渐渐淡出用户的视线,但是微博、QQ等平台依然存在并活跃在中国用户的智能手机中。那么与这些新媒体平台相对比,又如何证明微信占据一个最突出的地位呢?选择微信进行移动互联网中的新型人际传播的标本意义在哪?2011年至2016年,微信在中国市场面世以来,已经经历了四年时间。在这四年内,微信的用户数量一直呈直线上升。2015年6月腾讯发布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2015-8/24/c-116346585.htm,2015年8月24日,大数据微信公号),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美国知名博客,在线新闻平台Businessinsider(B)2013年10月30日发布的社交媒介(根据全球月度活跃用户)排行榜,中国的Weichat、Weibo在中文世界里排名前一、二位。[9][9][9]胡春阳周劲:《经由微信的人际传播研究》,《新闻大学》2015年第6期总第134期可以说微信已经成为日前中国最具典型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在此背景下,以微信为标本进行研究也更具有代表性。四、微信中体现的新型人际传播对传统人际传播要素的改造结合早期人际传播的根本属性和主要内涵的三点,笔者将逐一从移动互联网中的新型人际传播对“两个参与者”“面对面”“交流”三点要素的改造分析新型人际传播的“新”体现在哪?介于微信平台除了提供聊天交流等功能还有一个特殊的小平台——朋友圈,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人际关系得以调控和调节的缓冲地带,本身也具备一定的交流公用,结合这点,笔者也将探究微信朋友圈中的人际交流是否算是一种有效的人际传播模式这一问题。要素一“两个参与者”的改造微信提供的聊天方式有单聊和群聊两种,在传统人际传播的“两个参与者”的因素方面微信没有做出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将参与者的含义进行深化,分析两个参与者在新型人际传播过程中的关系是否和传统人际传播过程的关系有所不同。微信是一款应用于个人社交通讯场景的产品,主要是熟人间聊天交流的工具,微信中的好友来源主要是实际生活中现有的强关系网络。虽然微信好友也可以添加一些忽强忽弱关系的好友,并且通过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也可以添加生活中弱关系网络的人为好友,但是这部分好友只占微信好友的八分之20[10][10]童慧:《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总第230期,并且在微信中想要添加陌生人也要经过一定的交流,互相通过申请才可以成为好友。此外,再结合微信自身就具有将原有的“弱关系链接”向“强关系链接”转变的功能。可以说,微信是一款应用于个人社交通讯场景的产品,主要是熟人间聊天交流的工具,属于天然的基于时间沉淀和频繁交往的强关系链产品[11][11]詹恂严星:《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现代传播》2013年第12期总第209期。那么微信中人际传播中的关系是完全将实际生活中的强关系网络向虚拟世界照搬吗?微信是否有利于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呢?《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中有一份有关“微信交友与现实中的交友进行比较”的调查问卷,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公开发放后,共回收有效问卷83份。在对这83份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有约七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微信交友和现实中的交友差别较大,因此更愿意在现实中交友,而只有不足百分之5的人认为两者相差很大,更愿意在微信上交友。[12][12][10]童慧:《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总第230期[11]詹恂严星:《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现代传播》2013年第12期总第209期[12]詹恂严星《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现代传播》2013年第12期总第209期2.要素二“面对面”的改造面对面的交流强调的是一种物理空间,而在移动互联的人际传播中,物理空间越来越弱化,关系空间则成为人际传播的关键性要素。[13][13]张莉毛颖辉:《微信:人际传播的再构建与可能性》,《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2期可以说,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消除了物理空间对于人际传播的限制,建立起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人际传播空间,营造着特定的空间关系,而每一个微信用户都处在空间与关系的中心,关系既是传播的渠道,又是传播的动力。[13]张莉毛颖辉:《微信:人际传播的再构建与可能性》,《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2期[14]张学标欧健:《从关系空间的构建解读微信的人际传播》,《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8期改变了传统上依赖物理空间的传播模式,新媒体中的新型人际传播建立的,以通过媒介完成的空间关系为核心的人际交流模式是否算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呢?比起真实的物理传播空间,人际空间关系的确立为人际传播提供了一个拟态的互动环境,一个虚拟的想象互动在新型的媒介环境中,演变成为一种“真实的想象互动”,拟态环境中的互动似乎模糊了想象互动与真实互动的界限。[15][15]张莉毛颖辉:《微信:人际传播的再构建与可能性》,《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2期结合微信提供的功能,语音和文字交流是与传统人际传播模式有所不同的。那么语音和文字能完成有效的传播功能吗,通过语音和文字进行的人际交流算是有效的人际传播模式吗?人际传播分为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显而易见,单纯依靠语音和文字的交流非语言传播是缺失的。在传播学视域,非语言传播就是运用非语言符号传播信息的过程,即人们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目光、服饰、人际距离、时间控制、环境摆设等等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16][16]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传播学家认为,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是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有效的信息传播。美国口语学者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有65%的信息是非语言传达的,其中仅仅是面部表情就可以传达55%的信息。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也曾提出过一个信息冲击力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17][16]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7页[17]转引自邹晶:《网络人际传播情感活动缺失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但是在微信中,也有为了补足非语言传播空缺的一些表情符号、手势符号、图像、动画等。这种符号的引入其实也是因为计算机中介传播以文字为主,缺乏面对面的情景线索,难以传达如表情、手势等非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服务器的租赁合同
- 队会课件教学课件
- 石油安全事故
- 2024年度店铺商品采购合同3篇
- 幼儿园教案课件制作
- 瞻望病人的护理
- 《外伤引起静脉损伤》课件
- 2024年度电子商务专业校园创新创业大赛合作协议
- 课程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优化合同(二零二四年度)
-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SCR反应中NOx吸附的原位红外数据分析总结
- 线路检测报告
- Unit6UnderstandingideasLongjiRiceTerraces公开课赛课课件-高中英语
- 工程变更管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 收费站冬季安全注意事项
- 行政执法有关知识讲座
- 房建施工测量培训课件
- 《领导者的沟通技巧》课件
- 【公开课】Unit+1Reading+for+writing+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艾滋病的危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