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三、教法简介: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课堂上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主要采用了“自学——指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由“课前自学预习——教师设问(创设情境)——质疑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总结”五个环节组成。四、教学程序: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1)开始标志:1937年7月7日_______成为日本_______________,也是中国。(2)日军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12月___________。②在政治上,日本采取“________”的策略,通过建立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③在占领区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________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正式建立提出出正式建立提出出(初步形成)探究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比较国共两次合作形式上的不同?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形式当堂训练: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国共合作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抗战路线战略地位战况关系当堂训练: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典型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D.太原会战是抗战来的首次大捷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抗战胜利的原因④⑤抗战胜利的意义对中国:对世界:当堂训练:抗战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蒋介石集团统治力量被削弱B.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C.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D.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改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参考答案:(1)政治: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必修一《抗日战争》学习效果测评结果及分析通过课内观察和课后学生反映,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三维目标达成度高,学生掌握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较好地纠正了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培养了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本节课尤其成功的地方,是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于抗日战争的过程做了简化处理,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安排师生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和深入领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也是这节课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学活动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课前:下发预习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根据学案要求完成预定内容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查漏补缺批阅预习作业使用学案中本课的练习题课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抗日战争的意义和成功原因,根据图片的展示以及结合学案老师的语言诱导启发展示理解的程度学习小组交流展示量规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学案试题学生自我评价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答案进行自评学案试题
必修一《抗日战争》学情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使用了“了解”“认识”“简述”“分析”等词语,其中了解认识简述属于浅层次的能力要求,针对高二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能力的特点,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及抗日战争的意义;(2)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必修一《抗日战争》教材分析一、学法指导1.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的重要特点。学习这部分知识首先要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其次理解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及成因。2.在学习“日军的滔天罪行”这一目时,应紧密联系现实。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为日军侵华罪行辩护,从东史郎事件,到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再到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引起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强烈的反感和谴责。这些都是现实,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掩盖日军战争罪行的企图,不能不让亚洲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警惕。要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通过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期间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3.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可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抗战胜利伟大的历史意义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突破1.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①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②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③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2.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①敌强而我弱,日军凭借其军事优势,很快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开辟敌后战场,一方面可以避敌锋芒,另一方面可以缩小敌占区,牵制其兵力,使敌人后方不得安宁。②开辟敌后战场可以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可能性:①日军占领中国大片土地后,必然出现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他们只能据守大城市和交通线,广大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在这些地区抗日力量的存在、发展和壮大是可能的。②广大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怕敌人封锁,自我生存能力强。③农村地区地形条件有利,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掩护,开辟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3.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第一,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第二,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第三,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②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5.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①依靠的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全面抗战路线是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②抗战的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③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中共代表的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6.抗日战争的特点①是落后国家反对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是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这个战场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贡献最大;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日战争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明显区别;④抗战具有两重性:它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既是日本侵华活动达到极盛和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必修一《抗日战争》评测练习1.(09安徽文综卷,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解析】DA、B两项在题干中显示不出来,来访者不仅有外国记者(友人),而且包括美国的官方代表,排除C项。2.(2009福建文综卷,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A.东渡黄河B.北渡长江C.跨越陇海线D.挺进大别山【解析】A当时八路军主力集中在陕甘宁边区,故开赴华北战场需要东渡黄河。3.(2009广东理科基础,64)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解析】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37年”,这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之年。4.(2009基本能力,29)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解析】D口号①是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口号②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提出的,口号③是1895年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提出的,口号④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5.(2009基本能力,40-1)《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A、五四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救亡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C《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创作的。6.(2009文综,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解析】B“沪平通车至济南”和“津浦客车通车至沧州”说明平津形势紧张。从空间上考虑不可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不可能发生在内战爆发后长江以北都惨遭战火蹂躏的时期。7.(2009江苏历史卷,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解析】B此题考查外国侵华史以及在中国谋求的各种特权。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8.(2009广东历史卷,9)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解析】C由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的现象可以推断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再据题干中的“边区”可知此情况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9.(2009上海历史卷,2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B注意题干中“夺我东三省”这个关键信息。10.(2009海南历史卷,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A.1912--1919年B.1920--1926年C.1927—1936年D.1937--1945年【解析】D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11.(2009北京文综高考,19)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D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时期的首次大捷。①②③都与国民党抗战有关。12.(2009高考四川文综,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解析】C题干中“木兰”一词是关键词。C项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符合题意。13.(2009高考四川文综,16)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解析】C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14.(2009全国文综一,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四次战役特征的认识,符合“引敌深入”、“予敌主力以打击”等特征的是台儿庄战役。15.(2007广东卷,8)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解析】C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材料信息提炼的能力,还有对比分析能力,题目设计了新情景,要求考生对比分析,题目的中心词是:1942年、国统区、军人。这个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16.(2007卷,12)12.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令区域的变化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解析】C17.(2007海南卷,17)17.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A.八路军B.新四军C.义勇军D.抗日联军【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取材料信息,“扬子江”“敌后”是指在长江淮河一带的敌后根据地与敌进行英勇斗争的应是新四军。八路军活动在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活动主要在东北。答案:B18.(2007海南卷,18)18.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解析】A、B为中共提出的,应排除,持久抗战是毛泽东的观点,排除C,从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多次组织大规模会战看,是在抗战中与敌拼人力、物力上的消耗,从“南京—武汉—重庆”的迁都路线看,是在以空间的转移拖延时间、拖垮敌人。答案:D19.(2008年广东单科,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解析】A。由‘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这一句话,可以得出,美国《时代周刊》把蒋介石描述成A。20.(08海南历史,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C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21.(08海南历史,21)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解析】D从试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此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抗日时期,而此时专利以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不难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5.(2010·重庆高考.T1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命题立意】此题以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为切入点,考查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题目考查学生材料解读能力和对时代特征的把握能力。此类型题目难度系数一般不高,是各地高考命题的主流。【规范解答】选C。题目的地域色彩很强,从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既1937-1945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是1924-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是1927-1936年,国共全面内战期间是1946-1949年。6.(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考点】抗日战争【解析】本题解题要从西方列强对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来分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36年是采取中立政策,A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正确。【答案】D7.(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8)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关键信息:1936、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从时间上看,A项正确;BCD项分别是抗日1935年12月、1937年、1945年。AB项时间较为接近,容易出错,A项是1935年10月。【答案】A8.(2012·浙江文综·T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答案】B9.(2013年四川高考6题)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考查点】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10.(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30题)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考查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11.(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37年11月”。此时,二战已爆发,原有的世界格局已改变,再结合材料“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故应选A项。[答案]A12、(2014年高考广东卷17题)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3.(2014·文综·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所给材料看,强调的是整个民族有了统一的指挥,全民族的一致对外,也就是强调整个民族团结起来,显然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答案为C项。A项体现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标是国内的北洋军阀,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发展,排除B项。D项强调的是解放战争,而不是全民族的一致对外,排除D项。[答案]C14.(2015年高考安徽卷T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料,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由题干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知时间应该是1911+30,也就是1941年,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要背景应该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时候,又据“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强调了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综合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15.(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T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A项“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D项“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不符合史实;C项“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2009天津文综历史,13)(16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4分)【参考答案】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参考答案】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参考答案】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解析】(1)材料一中能直接得出的原因就是英国的请求,但结合所学知识,在了解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面临的险恶环境,才能得出包围滇缅公路这条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生命线的原因。(2)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回顾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并联系材料一的内容不难得出。开罗宣言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记忆。(3)《四国宣言》鉴定于1943年,因此不仅要从他们的宗旨还要从当时来分析其签订的主要目的(4)二战既然基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而胜利,那么当今世界对于所面临重大问题更应该团结、合作。2.(2008江苏,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脱位病人的中医护理
- 色釉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指甲钳项目建议书
- 新建高速中央报警接收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新建不锈钢足球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年产xx分配器项目建议书
- 2023年SDH光纤传输系统资金筹措计划书
- 小儿急性白血病护理
-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线描画
- 大班幼儿体育教案:转身接物
- 纽约泪珠公园(R)
- 机器时代-“探索者”机械创新套件说明(高级版A32)
- 关于徐州市建设质子和重离子肿瘤医院的建议书
- 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1
- 分管教学副校长在期中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教学文稿
- AI表面质量检测系统产品介绍PPT课件
- 各国黄铜牌号及标准规定对照表
- 预缴税款的申报表(doc 2页)
- 餐饮服务单位(食堂)餐厨废弃物(泔水)处理记录台账
-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难题难度训练含答案解析
- 食用菌栽培教案(60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