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概论第三部分第一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三部分结构第六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七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八章大众传播与新媒介发展第九章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2第二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六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传播的系统性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群体传播(GroupCommunication)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3第三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作为能动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和因素: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知觉:感觉的集合,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分散的个别信息进行的综合。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4第四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方方面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5第五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有意义的象征符”可以是音声的,也可以是形象的,不仅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作为人内传播的思考活动,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来进行的。主我客我有意义的象征符6第六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Self-interaction)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7第七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二节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取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库利的“镜中我”概念约哈里窗口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8第八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p.83)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情境性强,信息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相对自由和平等。三、人际传播的演变1、示现的媒介系统时期:面对面的时期——部落交流2、再现的媒介系统时期:延时传播——脱离部落3、机器媒介系统时期:电子“在场”交流——重回部落
9第九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所谓自我表达是指传播者“将自己的心情、意志、感情、意见、态度、考虑以及地位、身份等等向他人加以表达的活动”。自我表达是否准确,表达方式是否合适,直接影响人际传播效果。(p.85)1、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自我表达的媒体
2、姿态的传播功能
3、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4、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10第十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库利的“镜中我”(theLooking-glassSelf)概念
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我们的自我意识很大程度上受到别人的影响。“我想象在你的眼里我是什么人,我就是什么人”。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库利喜欢引用的话是,“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这个概念被米德进一步发展成为“自我”的概念。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返回11第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约哈里窗口”(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设计)自知
自不知
人知
人不知
开放区域
盲目区域
秘密区域
未知区域
返回12第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自我表达的媒体返回13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际传播的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是指人们对于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具体运用,包括说话或写作的行为及其结果。言语交际的符号运用:
(1)语言符号系统的选择方言与一个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形成差别。不同的社会集团在言语交际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便导致了“社会语言”的出现。语体选择,书面语体因使用范围不同,还可以具体地区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等。
(2)言语形式的组合14第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1、规范性原则:言语表达必须符合语言规则或规范,也就是要符合“语法”。
2、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首先提出来。包括:数量准则要求人们谈话中传递的信息,应是实现交际目的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理想的标准是既不超过也不缺少。质量标准是交际话语的内容的性质应该是有根据的,交谈者确信自己的话语是符合实际的,真诚的和有道理的。相关准则指交际者的话语要与双方交际目的和话题有关联,不说无关的话语。方式准则就是表达上要清楚明白,最好直接表达,避免迂回曲折,使人误解。15第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礼貌原则:第一个在语用学中提出言语交际礼貌原则的是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reyN.Leech),PolitenessPrinciple(礼貌原则),简称为PP原则。六个准则:
TACTMAXIM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得宜。
GENEROSITYMAXIM宽容准则: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APPROBATIONMAXIM赞誉准则: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MODESTYMAXIM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AGREEMENTMAXIM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SYMPATHYMAXIM融洽准则:尽量减少双方之间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之间的同情。
16第十六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4、对象性原则:
1.言语交际要看对象的经验范围
2.言语交际要看对象的知识水平
3.言语交际要看对象的心理状态
4.言语交际要看对方同自己的人际关系
5、情境性原则:根据传播情境来选择话题和组合话语,使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与情境相适应,相吻合。
6、有效控制原则17第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的区别有如下几点:
1、言语交际始终是一种可以有效地加以控制的过程,而非言语交际既有其可控制的一面,又有其不可控制的一面;
2、言语交际受到一套严格的语言符号规则的制约,非言语交际就其可控制性而言,则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因而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非言语交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3、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特定的社会群体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的作用,非言语交际却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问的社会成员所通用。18第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五、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地位与人际交流:地位,是指交流各方在社会以及相互关系上所处的相对位置。平等交流:具有相同地位的人,在人际关系和交流中,处于平等状态。非平等交流:交流双方在身份、地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异。角色与交流:主要指人们期望中的与个体的身份或社会地位、职能相适应的特定行为。
19第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权力与交流弗冉契(J.R.F.French)和瑞文(B.Raven)在“社会权力基础”中有五种可在人际关系和交流中,提高—个人的身份地位的权力。
酬报权力:即一个人具有付予他人所需求的金钱和东西的权力。惩罚权力:即一个人享有惩罚他人的权力,这是第一种权力的消极形式。受敬权力:即交流中一个人为对方所敬慕赞许。专家权力:即一个人较之于对方有更多的知识、才能。法定权力:既一个人因自己所处的地位或位置,而具有支配对方的权力,如父母之于子女,领导之于群众,法官之于法庭中其他成员等。20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七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及其社会功能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库利: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M.韦伯:“团体”(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和一般群体L.威瑟: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2)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21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群体传播及其内在机制(一)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包括以下内容:
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个人感情;“我们”的感情群体归属意识:满足感;认同感(二)群体规范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其功能如下:(1)协调成员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合作用。(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认同。(4)为成员个人安全得决策依据。22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群体规范与群体外信息或宣传活动效果H.H.凯利和E.H.沃卡尔特实验(P.93)(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沉默的螺旋”,阿什实验信息压力:一般人通常情况下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以及那保持一致,避免因鼓励遭受群体制裁。中坚人物(HardCore):表征着不基于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合意形成机制。23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CollectiveBehavior):非常态群体传播指的是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留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自然灾害、经济萧条等引起的社会普遍紧张情绪(2)触发性条件:突发性事件或突然地信息刺激(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24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1、催眠暗示激昂的精神状态下的盲信和盲从(勒朋)2、群体感染观念、情绪、行为在暗示机制作用下以一场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1、J.G.塔尔德无意识、条件反射性的模仿(电影院失火)2、“匿名”状态中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1、H.布鲁默的“循环反应”2、流言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G.W.奥尔波特R=i×a(流言的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25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组织与一般社会群体的区别在于其具有中枢指挥或管理系统,有以下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26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组织传播及其功能组织传播即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组织传播的功能(p.101)1.内部协调2.指挥管理3.决策应变4.形成共识27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
1、上行传播
2、下行传播
3、横向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1、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2、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3、小道消息的传播28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流的信息广泛。
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三)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1、书面媒体2、会议3、电话4、组织内公共媒体,例如一些大企此的社内报、闭路电视系统等等5、计算机通信系统29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一)组织的信息输人活动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市场调查部、POS系统)
(二)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1.公关宣传。
2.广告宣传。
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30第三十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八章大众传播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事件是“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大众传播媒介:书籍、杂志、报纸、广播、电视31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传播活动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进行。(组织性)2、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克服时间、空间限制)3、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一般人,非特定)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包括思想、科学、道德、政治、法律、宗教)5、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反馈较难)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返回32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环境监视功能(了解)——“社会雷达”社会协调功能(沟通)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积累、保存)(二)C.R.赖特的“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提示行动)社会化功能(规范教育)提供娱乐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33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简言之,就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具体说来,个人为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在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中,经由教育活动和社会互动,个人认同并接受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及行动模式,并内化至个人心里,使之成为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准绳,这一过程称为社会化。34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传播学理论(三)施拉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人、讯息、媒介》1982)
35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说
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功能: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提升知名度)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通过舆论)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36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女子为看电视窝在家7年双腿腐烂也不出门看病
22岁的青岛姑娘李娟(化名)小学毕业后,就窝在家中看电视不愿出门,近7年来日夜与电视为伴。三个月前,李娟脚腕上的脓疮感染,但为了在家中看电视,她坐视双腿腐烂到只能进行截肢否则有生命危险的程度,还是不愿离开家中的电视去医院治疗。
《齐鲁晚报》2008年10月25日37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报纸廉价报纸(大众报纸)——便士报特点:(1)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十万份。(3)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4)户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38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报刊(报纸、杂志)的主要长处:一是信息容量较大二是保存信息的力量强三是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四是细节性五是解析性。不足之处:第一,报纸报道新闻的时效性远逊于广播与电视。第二,报道形式缺乏图声并茂的电视新闻的动感,也不如以声传情的广播报道亲切、活泼。第三,报纸要求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这样,报纸的受众也就有了一定的限制。39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1838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开设了第一条电报线路。此后,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迅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通信网络。作为现代重要传播媒介的通讯社,是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电影开始就是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的,很快进化成一种主要的大众娱乐形式。电影按成长阶段可分为默片和声片时代,电影的特点是高品质,视觉性和逼真性,大银幕,巨额投资和影院效果。但它也有些缺点,如受时间、地点限制,周期较长,缺乏连续性,内容偏重于文艺等等。40第四十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是广播无线电广播具有以下主要长处:传递信息极其迅速,时效性强。受众面广,渗透性强。是听觉媒介,它声情并茂,可以充分运用人类丰富的语言和各种音响去感染听众,传播音乐的效果极佳,是提供娱乐的有效工具。广播对广大的受传者来说有较强的接近性。不足:第一,广播内容转瞬即逝,其保留性远不如报刊;第二,无线电广播单纯提供听觉形象,给受众留下的印象不如视听兼备的电视深刻。41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电视媒介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电视媒介的出现和发展。电视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主要的大众传媒。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音声、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不足:电视画面转瞬即逝,既不容选择,也不便查考。这一情况,与广播相似。由于电视复制设备价格昂贵,复制电视内容比复制广播内容更加困难。电视接收机价格较高,又不如收音机轻便易带,加以观看电视需要受众听力、视力兼用,也不如收听广播方便。42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P.120)接触大众传播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大众传播提供的不仅是“服务”,它还作为一种改造的力量,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43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唯物主义态度
我们不能幼稚地认为大众传播必然会给人类带来民主和自由,同样也不能简单地断定它必然会导致法西斯专制或独裁;既不能断言它肯定会促进人性和道德的发展,也不能断言它只能导致人性的退化或堕落。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因此,脱离开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地讨论大众传播的“善”与“恶”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返回44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23/6/1645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45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23/6/1646
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46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
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后藤和彦:“信息环境,即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并且,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
47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信息环境的特点:
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等符号。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结构组合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讯息传达并不仅仅是消息,还包含特定的价值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1、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2、这种优势,与它所传达的信息的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密切相关。48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所提示的信息环境虽然与现实环境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49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框架理论新闻媒介框架由瑟尔斯提出,他认为新闻媒介倾向于以各种不同的方法构造议题,即采取一种集中的组织思路,通过选择、强调、排除和精心处理等方式,通过标题、导语、引文和重要段落的体现,对新闻内容做出报道的做法。如冷战思维、恐怖主义的报道。新闻框架影响了受众如何想,影响受众如何处理和储存信息,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长期的狭隘的程式化的报道难免会产生刻板印象,框限了受众的主观认知世界的活动,忽略了框架外的世界。50第五十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乐观主义态度美国政治学家J.布莱士在《美利坚民主国》一书中认为,报刊推动舆论的形成,而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它经过了被动地忍受权威支配和统治的阶段,正在迎来自身成为统治力量的时代。法国学者G.塔尔德在《舆论与群集》一书中认为报刊造就了现代舆论主体——公众。唯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公众规模随着报刊的普及而扩大,社会由受“习惯和传统”支配的时代前进到以“流行和革新”为主流的时代。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在《社会组织》一书指出:“印刷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之际才能成为现实。舆论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返回51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怀疑主义态度
进入20世纪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不但没有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作舆论的工具,因此人们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评价逐渐有了怀疑和否定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众传播成了帝国主义列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战和心理战的新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侵略势力利用大众传播煽动民族仇恨,进行全民法西斯战争动员。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进一步招致了学者的激烈批评。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日本学者清水几太郎、美国精神医学家E.D.格林都指出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返回52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塔尔德塔尔德(JeanGabrielTarde,1843—1904)是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这对后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塔尔德在1901年出版了《舆论与群集》一书,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它在“理性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返回53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第九章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国际传播: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全球传播:在跨国信息交流技术下的传播方式,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具有传播主体多元化,媒介手段多样化,国际冲突和摩擦日益加剧的特点。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交流、融合、冲突全球化54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国际传播/全球传播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全球传播中,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一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仍然占据着核心地位。55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起源:媒介的国际化并不是20世纪的新生事物,从19世纪以来新闻就成为了报纸的主要商品。20世纪早期,政府开始运用媒介进行国际和国内宣传。二战以来,国家广泛运用广播提供信息与文化服务,促进国家文化发展,维持与国外侨民的联系。早期更为典型的全球大众传播:电影(好莱坞)和音乐56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新动力:科技与资本技术是全球化的必要条件。20世纪70年代晚期电视卫星的出现推动了电视的全球化。它打破了无线广播空间国家主权的原则,使人们很难有效地抵御国外的电视传送。这一点已从全球性的网络媒介上得到验证。经济才是媒介全球化最直接而持久的推动力:没有大量的重播和广泛的进口就无法满足无线电视时段的持续播出。80年代以来低成本的传送技术进一步刺激了进口需求和视听产业的兴起。美国因其有大量过剩的流行文化产业而成为最大获益者。57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二节国际信息传播秩序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P.243)二、“新世界信息秩序”(NewworldInformationorder)的论争《阿尔及尔宣言》1973年为起点,1978年UNESCO发表《大众传媒宣言》,是发展中国家力量集结时期;1978年的《大众传媒宣言》,到1980年“麦克布莱德委员会”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发表,争论走向激化的时期。美英退出UNESCO到现在,困难时期,关于全球文化冲突的研究得到关注。58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新闻的选择/新闻的加工乔治.格伯纳:任何新闻,同时都是一种见解。关于国际新闻流动不平衡的早期争论呼应了依附理论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关于新闻流动不平衡的争论并未达成共识。一方面苏联集团以主权为由,宣称拥有保留新闻空间、不受外国影响的权利;另一方面美国或西方集团则希望新闻无限制地自由流通,因为这有利于它们的政治经济利益。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遭到挫败。第三节国际传播与信息主权
59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对于新闻流动结构和其背后的全球媒体的动力研究。发达国家并未给外国新闻太多的空间,在一般新闻中许多地区被忽略不予重视。影响国外新闻选择的因素:组织(具有某些意识形态效果)、文体类型(偏好受众预期,以熟悉的框架来诠释事件)以及社会文化(特定的西方价值)。麦奎尔认为国际新闻比较可能反映世界现状,强化而并非改变既有的世界关系。60第六十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信息主权:一个国家对本国信息的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61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的概念由席勒于1976年在《传播与文化控制》中正式使用,指在某个社会步入现代世界系统过程中,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接受该世界系统中的核心势力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系统相适应的过程,用以描述和解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的控制,其中包括媒介在内的大跨国公司扮演了主要的角色。马特拉(ArmandMattleart)与多夫曼(A.Dorfman)的《如何阅读唐老鸭:迪斯尼漫画中的帝国主义意识》、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等都是这个方面的力作。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62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媒介帝国主义鲍依巴瑞(BoydBarret)1977:“媒介帝国主义”即指“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内容,单独或总体地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而未有相当比例的相对影响力”,鲍依巴瑞的这一观点,依然以“依附理论”为依据,指出“媒介帝国主义是权力来源不平衡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概括了媒介帝国主义的四种形式:“一是传播工具的形式,二是整套工具的安排,三是理想实行的价值观,四是特殊的媒介内容。”63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文化帝国主义”和“媒介帝国主义”这两个概念都意味着一种有意的支配、入侵或颠覆其它“文化空间”的行为,暗示了一种“压迫”关系,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同时也暗示传播内容中所具有的终极文化或意识形态模式,它屈服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全球计划之下。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以强大的经济和资本实力作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分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
64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如何解读唐老鸭》的主要观点隐藏在唐老鸭这些卡通人物背后的是一系列既是精心规划又是不经意流露的帝国意识形态。书中以“内容分析法”敏锐而细腻地分析了“迪斯尼经济”。这个代表美国文化工业霸权的迪斯尼世界,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经济剥削体,成为了全球的“漫画帝国主义”。迪斯尼卡通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工业”。它以商业化的搞笑形式歪曲反映第三世界国家形象,把第三世界国家闹剧化、白痴化。“异国情调”的强调通常指向第三世界,并把那些地方当作财富源泉,强调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合法性,对金钱的执迷与非理性的消费冲动65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劳动合同(互联网企业)3篇
- 全新无中介2024年度房产买卖合同范本解释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文学作品授权使用与分成协议3篇
- 2024版房产买卖合同解除条件2篇
- 弱电工程2024年度项目融资咨询服务合同2篇
- 食堂面食配送合同
- 2024年度商砼供应商评级与管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食堂场地租赁全新合同样本2篇
- 混凝土护坡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日化品研发合作与专利许可合同
- MOOC 大学英语视听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糖尿病中医治疗及护理
- 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传染病培训课件
- 小学体育专题知识讲座
- 应急工作指导方针
- 巡栏及设备检查保育育肥阶段常见疾病-0429
- 糖尿病妊娠期用药指导
-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培训课件
- 2024年其他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