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长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长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长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长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一、解题。沁园春:词牌名长沙:题目二、写作背景。本诗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0102读诗意

品诗情三、读诗意。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情感示意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豪壮欣喜忧思自信豪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立看忆记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上阙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画面美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人、物、事)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一般可以呈现为一定的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情感。

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意境(画面)描绘法答题模式(做笔记)

总述:作者描绘了一幅

的地点时间图。分述:描绘画面,指明描写手法。

情感:作者抒情手法,表达了

之情。诗歌表达技巧分类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2.描写手法3.抒情方式4.写作手法5.行文结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用典、对比、衬托等。描写手法1、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侧面烘托2、景物描写

远近、俯仰、点面、虚实、动静、白描、渲染、修辞、对比2.诗人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看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江中天空水底静景动景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抒情方式4、修辞手法3、想象、用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1、触景生情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3、以乐景写哀情1、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做笔记)

画面描绘法答题规范:答:①诗人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色图。②秋高气爽,橘子洲头,湘江北流,万山红遍,碧水清澈,百舸争流,雄鹰翱翔,鱼儿畅游,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③作者触景抒情,融情于景,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洋溢着昂扬向上精神的生命的赞美。意境(画面)描绘法意象组合法(作笔记)①(步骤一)

概括画面:诗人描绘了一幅由

等意象组成的

图。②(步骤二)

分析情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笔记)意象组合法规范答题:答:①上片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由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组合而成的绚丽壮阔、生机勃勃的湘江秋色图。

②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助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洋溢着昂扬向上精神的生命的赞美。意象组合法01.画面美02.诗情美目录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什么作用?

面对广阔的宇宙,面对旷远迷茫的大地,作者深深思考,询问谁来主宰国家的沉浮、万物的盛衰的问题,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和救百姓于水火的慷慨激昂之情。作者触景生情,这个发问自然而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片对该问题的解答。4、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写出了“同学少年”怎样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