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演示文稿_第1页
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演示文稿_第2页
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演示文稿_第3页
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演示文稿_第4页
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一、杨隋代周“周隋唐皆出自武川”条:

周、隋、唐三代之祖皆出于武川……区区一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周幅员尚小,隋、唐则大一统者,共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5当前第2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一)六镇之乱:

北魏正光五年(524)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当前第3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六镇之乱的影响:这次事件是对北魏汉化政策的一次反动。受此事件影响,六镇军队几十万涌入中原,导致北魏政权灭亡,分裂为东魏西魏,就在六镇之乱后的第9年和第11年。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在北周到隋唐政治史上很重要的概念:关陇集团。当前第4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系紧密的胡汉/文武混合集团

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上应处于同一利害之环境,及精神上亦必具同一渊源之信仰,受同一文化之薰习。当前第5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西魏宇文泰实行府兵制度。将北魏孝文帝改的汉姓恢复到鲜卑旧姓。目的:为了消弭/混同汉姓和胡姓的界限,打造利益共同体。当前第6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周书》卷16《赵贵

独孤信

侯莫陈崇列传》“史臣曰”(三)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当前第7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宇文泰更改府兵将士的郡望与姓氏,是要使他所带来的山东人与关内人混而为一,使汉人与鲜卑人混而为一,组成一支籍隶关中,职业为军人,民族为胡人,组织为部落式的强大的军队,以与东魏、梁朝争夺天下。这就在关中地区形成了一个集团——关陇集团。这个集团是一个统治集团。

然而,但是改郡望与姓氏,并不能使这个集团巩固并持续下去,为使这个集团扎根关中,宇文泰、苏绰使府兵将领与关中土地发生了关系,府兵将领都有赐田与乡兵,他们既是府兵将领,又是关中豪族,将领与关陇豪族的混而为一,使这个集团在关中生了根。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第19篇,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当前第8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独孤信长女嫁北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长子)独孤信四女嫁李渊之父李昺独孤信七女嫁隋文帝杨坚独孤信、宇文泰、李虎都是柱国大将军,杨忠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周书》云:“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天下第一岳父”当前第9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南北朝形势图(四)杨隋代周当前第10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北魏386-534西魏535-557存世22年东魏534-550存世17年北周557-581存世24年北齐550-577存世27年北周共5位皇帝孝闵帝宇文觉0年(被废弑)明帝宇文毓4年(被毒死)武帝宇文邕17年宣帝宇文赟1年(宇文邕之子)静帝宇文阐2年(宇文赟之子)当前第11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唐太宗:

“欺孤儿寡母以得天下。”

《贞观政要》卷1《政体第二》赵翼:“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殆毒,岂复稍有人心!”(《廿二史札记》)《剑桥中国隋唐史》:“(隋)帝国的继承和创建,在当时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是西北的一个贵族家族接替另一个家族即位。后来唐朝的继承也不过是把皇位移向这一紧密结合的家族集团中的另一个家族而已。”北周武帝575年亲征北齐大获全胜,577年北齐亡。同年周武帝病故,年仅36岁。儿子宇文赟继位,为周宣帝,时20岁。宇文赟为太子时,杨丽华被选定为太子妃,即杨坚之女。宇文赟继位,杨丽华成为皇后。580年,宣帝(天元帝)宇文赟去世。静帝宇文衍(阐)在位。外戚随国公杨坚辅政,掌握了北周军政大权。581年,周静帝禅位;杨坚称帝,国号为“隋”。当前第12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当前第13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除旧布新,移风易俗”

《全隋文》卷19薛道衡《隋高祖文皇帝颂并序》第一,隋文帝杨坚令宇文泰时期改为鲜卑姓氏的汉人文武大臣改回汉姓。第二,“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隋书》卷1《高祖本纪》上)

“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隋书》卷28《百官志》下)当前第14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杨隋代周的历史评价

杨隋代周是政权由关陇集

团一个家族转到另一家族手中,但其意义决不止于宫廷政变,不是简单的家族兴衰。

它标志着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内部组合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已由鲜卑贵族变为汉人贵族。尽管这些汉人贵族往往具有双重血统,但他们却自我标举为中原汉文化的代表。

杨隋代周,实际上建立了以关陇汉人贵族为本位的新政权;以继承汉人传统政治文化为号召,打破以武将为主体的北周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隋的建立,标志着东晋十六国以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告一段落。隋唐大一统格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当前第15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一)南北统一的制度因素(二)南北统一的观念因素(三)南北统一的文化因素二、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当前第16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历史的面貌与发展方向,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虽然多次分裂,但最终总能归于统一,且统一的版图大体相似,与地理环境有紧密关联。南北统一的深层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地理时间)社会结构(社会时间)突发事件(个人时间)当前第17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长期发展/整体观thelongtermdevelopment/holisticperspective

整体史观作为方法论,20世纪30年代由法国年鉴学派倡导。整体史观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探求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年鉴学派认为历史学重视的不应只是显赫人物,而应该是组成社会的群体;不是突出的、一时性的事件,而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态。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当前第18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整合的历史观”

所谓整合的历史观(lntegratedhistoricalview),是观察历史的两种视角——“自上而下”看历史、“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有机综合。整合的历史观要求我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了解历史上的社会是如何结成一个整体的,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是怎样进行着相互间的调适、从而使社会能够正常地运行,这个整体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力量或因素在起作用,即或凝聚、或分离、或改造这个整体及其部分等等。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光明日报》2001年7月31日。

当前第19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北方

佗钵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周、齐争结姻好,倾府藏以事之。佗钵益骄,每谓其下曰:“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隋书·突厥传》

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

——《隋书·长孙晟传》

583年分裂为东、西突厥。

其俗畜牧为事,随逐水草,不恒厥处。穹庐氈帐,被发左衽,食肉饮酪,身衣裘褐,贱老贵壮。

——《隋书·突厥传》

新疆温泉县突厥墓前石人当前第20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八路平陈示意图(588—589)南方当前第21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高丽隋白釉武士佣公元589年,隋朝再度统一南北当前第22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一)南北统一的制度因素

以“胡汉杂糅”为特征的体制,虽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秦汉以来官僚政治的水平,但在北朝最终形成的军事贵族,为皇权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从而为官僚政治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与活力,构成为迈向隋唐的“历史出口”。唐胡人俑当前第23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二)南北统一的观念因素欧阳修《正统论》(下)

有民人、社稷者,通谓之君;合万国而君之,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

——《资治通鉴》卷六九当前第24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

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说纷纶,无所取正。

——《隋书·儒林传》序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钱锺书《谈艺录·序》

南北朝分裂时期发展起来的文化差别,并未构成政治统一的重大障碍,反而使当时的人们产生了互补的渴望。(三)南北统一的文化因素当前第25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凡德意志人给罗马世界注入的一切有生命力的和带来生命的东西,都是野蛮时代的东西。的确,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

——恩格斯《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陈寅恪手札当前第26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一)巩固统一之举措(二)造成隋亡之代价(三)对后世之影响三、大运河的开通当前第27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1)营建洛阳:“得土之中”,便于运送贡赋、控御全国;(2)开凿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南北呈幅射状。(一)巩固统一之举措隋唐运河:广通渠通济渠(汴河)邗沟(山阳渎)永济渠(御河)江南河当前第28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隋炀帝时期大运河的开凿,过度役使民力,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炀帝陵(罗隐)出郭登船入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二)造成隋亡之代价当前第29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全唐诗》卷508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行水金鉴》卷九二引《笔麈》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阴县》

运河的开通,又是唐代得以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重要前提。当前第30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皮日休:“今日九江外,复有淇、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皮子文薮》卷4《汴河铭》(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全唐诗》卷615当前第31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真正把中国历史疆域最基本的两大区域密切地联系起来。

运河在隋代的开通,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政治文化(巩固统一)、物质文化(物资交流)、精神文化(新文化、新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三)对后世之影响当前第32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政治上

我国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时的客观形势,和第一次大一统时有些不同。当第一次大一统的时候,全国军事政治和经济的重心全在北方,问题比较简单。可是到了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的时候,军事政治重心虽然仍在北方,经济重心却已迁移到南方去了。因此,和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的同一时间,便发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把这已经南移的经济重心和尚留在北方的军事政治重心连系起来,以便这个伟大的政治机构能够运用灵活,尽量发挥它的作用。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交通线,是那沟通南北的运河。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当前第33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运河将我国纬度、气候、物产大不相同的区域联系起来,成为国家的生命线。运河沿岸成长起一批经济都会。处于水运干线与江海交汇处的区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上最为发达的地区。经济上:南北物资交流与国家经济命脉的畅通当前第34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

杜荀鹤《送蜀客游维扬》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扬一益二”当前第35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剑桥中国隋唐史》:“大唐帝国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史念海:“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年运量的衰落有密切关联。”(《河山集》第208,三联书店1963年)当前第36页\共有41页\编于星期二\15点运河在宋代“(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内外仰给焉。”

——《宋史》卷93《河渠志汴河》宋人张洎说:“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财赋,并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