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全国一等奖_第1页
师说 全国一等奖_第2页
师说 全国一等奖_第3页
师说 全国一等奖_第4页
师说 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韩愈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韩愈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20岁入长安,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监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作家作品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代表作有《杂说》《进学解》《原道》《原毁》等,中学教材选入的有《马说》《师说》。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我国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长大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遵从“家法”而鄙视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同时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背景回眸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教导诸生的学官。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态度。(1)说“说”是一种文体,是论说文的一种,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说”这类文体。《师说》,就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体常识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2)古文运动(1)或不焉(fǒu)

(2)阿谀(yú)(3)郯子(tán) (4)苌弘(chánɡ)(5)老聃(dān) (6)李蟠(pán)读准字音结构图解主旨归纳本文的主旨在于论师,并非讲道。本文吸收了儒家思想中有关师道问题的精华,并根据当时的形势,结合自己的认识,确定了“师”的概念,阐述了“师”的作用、“师”的职责、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难点探究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教师所要传的是什么样的“道”?提示:文末说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传”指的是对这些经书进行解释的著作。而这“六艺”正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此可知,这里的“道”就是儒家思想。2.这篇文章第一段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提示: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一气贯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4.如何理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含意?提示:这一句鲜明地点出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而当时的士大夫之族认为,年龄相近的不该相师,对道的认识相近的不该相师,官大的不该以官小的为师。作者的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陋习,这不仅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还体现了作者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5.联系全文,分析第三段举出备受文人崇敬的孔子的例子有怎样的作用。提示:从本段看,作者以孔子为例有两个作用:①阐明“圣人无常师”的观点;②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从全文看,则有两个作用:①进一步阐明从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②和当今不良风气形成对比,进一步批判这种风气。作者举孔子的事例,很好地阐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6.作者为什么要给李蟠写这篇《师说》?提示: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他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传承儒家思想,当然值得赞赏。由此看来,李蟠是韩愈“古文运动”思想的忠实实践者。②“不拘于时,学于余”,李蟠能不受时俗限制,不管对方身份如何,甘愿从师学习,这恰恰符合作者提出的“师道”精神。正是基于以上两点韩愈才“作《师说》以贻之”。覆巢无完卵[原文]孔融被收①,中外②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③琢钉戏④,了无遽容⑤。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⑥?”儿徐进曰:“大人⑦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⑧亦收至。(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国学经典【注】①被收:被抓捕。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以“谤讪朝廷”等罪名,逮捕孔融,下狱弃市。②中外:内外,指朝廷内外。③故:依然,仍旧。④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⑤遽容:恐惧害怕的神色。⑥不:古时通“否”,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⑦大人:称长辈的敬词。⑧寻:不久。[译文]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抓捕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游戏,一点也不恐惧。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解读]

◆一损俱损就像《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家族之间尚且如此,何况一家之中?自己获罪,想要保全自己的孩子,这份爱子之心让人动容,但是这大厦将倾,任谁也保不了大厦中人了。

◆从容应对局势已然如此,不可改变,与其悲伤哀怨,于事无补,不如从容对待。故事中孔融的儿子虽然年纪小,却能洞察此中之理。再怎么挣扎也无用了,既然祸患无法避免,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