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目录摘要前言1文献综述.......................................................................................................................................................11.1二甲醚概述........................................................................................................................................11.1.1二甲醚的发展现状.................................................................................................................11.1.2二甲醚的传统领域的应用及其拓展.....................................................................................11.2国内二甲醚市场简况.........................................................................................................................21.2.1现状..........................................................................................................................................21.2.2国内市场预测.........................................................................................................................41.3国外二甲醚市场简况.........................................................................................................................51.3.1现状..........................................................................................................................................51.3.2国外市场预测.........................................................................................................................61.4原料说明............................................................................................................................................71.6二甲醚的主要技术指标....................................................................................................................81.6.1技术要求..................................................................................................................................81.6.2试验方法..................................................................................................................................92DME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12.1产品品种、规格、质量指标及拟建规模......................................................................................112.2产品规格、质量指标......................................................................................................................112.3产品方案分析及生产规模分析......................................................................................................123工艺流程介绍.............................................................................................................................................123.1生产方法简述...................................................................................................................................123.2工艺流程说明...................................................................................................................................143.3生产工艺特点...................................................................................................................................163.4主要工艺指标...................................................................................................................................163.4.1二甲醚产品指标...................................................................................................................163.4.2催化剂的使用.......................................................................................................................174主要塔设备计算及选型..............................................................................................................................174.1汽化塔及其附属设备的计算选型..................................................................................................174.1.1物料衡算...............................................................................................................................174.1.2热量衡算...............................................................................................................................194.1.3理论板数、塔径、填料选择及填料层高度的计算...........................................................214.1.4汽化塔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254.2合成塔及其附属设备的计算选型..................................................................................................264.2.1物料衡算...............................................................................................................................264.2.2合成塔的选取选取:...........................................................................................................264.2.3热量衡算及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264.3初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计算选型..................................................................................................294.3.1物料衡算...............................................................................................................................304.3.2热量衡算...............................................................................................................................314.3.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324.3.4初馏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331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4.3.5塔径设计计算........................................................................................................................344.3.6填料层高度的计算...............................................................................................................354.3.7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364.4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计算选型..................................................................................................374.4.1物料衡算...............................................................................................................................374.4.2热量衡算...............................................................................................................................384.4.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404.4.4初馏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404.4.5塔径设计计算........................................................................................................................424.4.6填料层高度的计算...............................................................................................................434.4.7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434.5回收塔及其附属设备的计算选型..................................................................................................444.5.1物料衡算...............................................................................................................................444.5.2热量衡算...............................................................................................................................454.5.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474.5.4回收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474.5.5塔径设计计算........................................................................................................................494.5.6填料层高度的计算...............................................................................................................504.5.7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505环境保护及三废处理.................................................................................................................................515.1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515.2设计中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其简要处理工艺流程...........................................................................515.3装置危险性物料主要物性...............................................................................................................536财务初步分析.............................................................................................................................................536.1概述..................................................................................................................................................536.2经济初步估算..................................................................................................................................546.2.1产品量...................................................................................................................................546.2.2投资估算................................................................................................................................546.3产品成本估算...................................................................................................................................546.4财务评价........................................................................................................................................556.4.1年销售收入估算...................................................................................................................556.4.2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556.4.3利润总额及分配....................................................................................................................556.4.3不确定性分析........................................................................................................................556.5结论...................................................................................................................................................557结束语..........................................................................................................................................................56参考文献.........................................................................................................................................................57附表一:生产的主要设备其型号、数量、状况表.....................................................................................58附表二:主工艺参数表.................................................................................................................................60附图1汽化合成工艺流程图附图2初馏工艺流程图附图3精馏工艺流程图2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附图4回收工艺流程图附图5精馏塔装配图附图6总平面布置图3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前 言二甲醚又称甲醚、木醚氧、二甲,是最简单的脂肪醚重要的甲醇下游产品之一。二甲醚的理化性质比较独特,热植高,无毒、无害,具有潜在的广泛用途,除作为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药、染料、农药等,还用于替代氟里昂用作汽溶胶喷射剂和制冷剂,由于其良好的燃料性能,具有实用、通用、环保、安全、质优价廉的优点,最近作为民用代用燃料和柴油代用燃料,二甲醚受到人民的日益重视。20世纪70年代,二甲醚开始被用作气雾剂,以取代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近几年来,在各国寻求清洁燃料的过程中,二甲醚的良好燃烧性能和低污染排放的特性使其日益受到重视。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具备如下特征:(1)资源量丰富,来源广;(2)环境友好,其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小;(3)技术可行、成熟,可在大范围内使用;(4)经济可行,其成本有竞争力;(5)易于实现,其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现有基础设施基本相容,不需要另装一套装置。本设计流程简洁明畅,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易方便。而且设备台数较少,设备制作立足于国内现状,均能在国内制造而不需进口,可大大降低项目投资。按国家现行基本建设政策和市场价格对本项目进行了财务评价计算。工程总投资估算值14300万元,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为13.82%,高于基准收益率12%。其它各项效益指标及盈亏平衡分析结果均表明本项目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上述各方面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1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未来能源市场发展方向,市场预测乐观,工艺方案合理,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结果也表明项目经济效益明显。本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说明书主要包括工艺流程的确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设备的设计及选型,厂房平面布置,还有进行初步的经济分析等。图纸包括工艺流程图,主设备图,车间布置平面等。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文献综述1.1二甲醚概述1.1.1二甲醚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二甲醚开始被用作气雾剂,以取代破坏臭氧的氟利昂。近几年来,在各国寻求清洁车用替代燃料的过程中,二甲醚的良好燃烧性能和低污染排放特性使其日益受到重视。二甲醚(DME)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低毒的可燃性气体,性能与液化石油气相似,燃烧时不析碳,无残液,燃烧废气无毒,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DME 还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可替代车用燃料的“21世纪的绿色燃料”。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及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对二甲醚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因此二甲醚的合成研究已成为各国科技人员的研究焦点。二甲醚是21世纪的超清洁燃料,无论是作为民用燃料、或替代柴油、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或是用于发电,其制备、储运等都比较容易解决,并能促进新一代汽车、电力等工业的发展。目前,二甲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配套措施不完善、市场发展不成熟、二甲醚使用观念有待更新。1.1.2二甲醚的传统领域的应用及其拓展1)传统领域的应用第一,做气雾剂、制冷剂和发泡剂。DME作为停止使用的氯氟烃的替代物,在气雾剂制品中显示出良好的性能,如:①不污染环境,对臭氧破坏系数为零;② DME在水中溶解度为 34%,若加6%的乙醇,则可与水混溶,它与各种树脂也有极高的溶解能力;③毒性很微弱,用在化妆品上观察不到有什么问题;④可用水或氟制剂作阻燃剂;⑤使喷雾产品不易致潮,加之与其他气雾剂相比,其成本低、价格便宜从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理想的气雾推进剂。在西欧各国已经成为民用气溶胶制品的氯氟烃的替代品。目前 DME在世界喷射剂的用量中居第二位, 仅次于碳氢化合物, 其次,由于 DME容易液化的特性,许多国家正在开发以 DME代替氯氟烃做制冷剂的技术。 Bohnenn报道了用 DME与氟里昂混合制成特种制冷剂,通过大量实验后,认为随着 DME含量的增加,制冷能力增加,能耗降低并且在冷冻食品时可免除异味和臭味。另外Kohl等人报道了以DME、丙烷、丁烷制无氟制冷剂的方法。第二,DME作为化学中间体,主要用于制造硫酸二甲酯。DME同发烟硫酸反应可以生成硫酸二甲酯;同苯胺反应生成高纯 N,N-二甲基苯胺,脱水成乙烯,羰基化可以制取醋酸甲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二甲基硫醚,进而可生成二甲基亚砜。除此之外 DME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 ,同时在轻化、制药、燃料、农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2)新近拓展的应用领域作为新型高效清洁燃料是 DME应用领域的一个崭新的拓展应用领域。 DME作为民用燃料比液化气具有更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表 1,表2所示)。由于DME的分子结构与烃类不同,只有 C-H与C-O键,没有 C-C键,所以燃烧时无黑烟, CO与NOx排放量很低,符合洁净燃料的要求;而且1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燃烧性能良好,燃烧废气无毒,完全符合卫生标准;单一组成,无残液;在室温下可压缩成液体,用现有的液化石油气罐盛装,燃具与LPG基本通用,是优良的民用洁净燃料。当温度在37.8℃时,二甲醚的蒸汽压低于1378kPa,符合液化石油气的要求(如表1-1)所示。表1DME液化气与液化石油气性质比较压力Mpa燃烧温度爆炸下限预混气热值项目分子量理论空气量(60℃)℃%KJ/m3LPG56.61.9220551.711.323903DME46.071.3522503.456.964219表2DME与0#柴油的比较对比项目DME0#柴油分子量46.07190~220沸点(℃)-24.9180~360十六烷值55~6040~50低热值(kJ/kg)2884042500理论空燃比914.6氧含量(%)34.8—硫化物—有1.2国内二甲醚市场简况1.2.1现状中国DME生产起步较晚,但发展加快。1994年广东中山化工厂建成 2500吨/年DME生产装置。此前,只有江苏昆山化工厂有少量生产。近几年,国内陆续又有一些厂家投产 DME,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有山东临沂鲁明化工有限公司、广东中山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吴县合成化工厂、江苏昆山化工原料厂、 湖南雪纳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久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泸天化公司等企业, 年总产量已超过 50万吨。近年来,我国DME的生产发展迅速。 2002年全国DME总生产能力仅有 3.18万吨/年,产量约为2万吨/年,开工率处于 63%的较低水平。到 2006年,发展到 30多家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约 48万吨,产量约 32万吨,开工率 67%。4年间能力和产量迅速增长,起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79%和96%。宁夏银川正在筹划的年产 83万吨DME项目,计划今年年底投产, 初步决定采用美国空气产品与化学品公司技术。计划投资 47.8亿元。宁夏石化集团公司、中煤四达矿业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原化工部第二设计院、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等参与合作。该项目将由煤炭为起始原料生产 DME。项目建设将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 21万吨/年,第二阶段再扩增 62万吨/年。由美国贸易发展署出资援助招标、美国福陆公司中标所作的宁夏煤基 DME(一期)83万吨/年项目报告已于 2004年4月完成,后因资金技术问题项目尚未启动。宁夏煤炭资源丰富,但因为地处西部,且邻省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均为富煤省份,煤炭外运十分困难。宁夏决定大力发展电力和煤化工等产业,建设大型DME厂是其中一项。美国政府出资 67.5万美元对该项目给予援助。表3 2006年我国DME主要生产厂家及其能力2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企 业广东中山凯达有限公司重庆英力燃化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化工厂武汉青江公司吴县合成化学厂上海申威气雾剂公司河南沁阳紫阳乡河南内乡化工局无锡新苑化工集团贵州宏华新能源公司榆次燃料化工公司安徽蒙城化肥厂义乌光阳化工公司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陕西新型燃料燃具公司山西浑源化肥厂山东临沂鲁明化工有限公司湖北田力实业公司广州广氮集团公司云南解化集团公司山东久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雪纳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潞安陕西神华宁夏银川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山东临沂市
生产工艺两步法-气相脱水浆态床一步法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液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浆态床一步法两步法-液相脱水固定床一步法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液相脱水两步法-液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两步法-气相脱水古定床一步法流态床一步法流态床一步法流态床一步法
生产能力(吨/年)12500(94/98年分期投产)3000(04年4月试产/已停)1000(91年3月试产)1500(95年9月试产)1000(96年7月试产)800(95年3月试产)10000(04年1月试产)10000(04年8月试产)10000(03年5月试产)5000(05年3月试产)10000(04年12月试产)5000(04年10月试产)2500(98年9月试产)10000(05年10月试产)500(97年6月试产)5000(01年1月试产)5000(04年12月试产)1500(97年9月试产,现停产)5000(98年10月试产)5000(06年2月试产)30000(05年12月试产)30000(05年11月投产)10000(03年8月投产)100000(05年9月投产)150000(筹建中)200000(筹建中)830000(筹建中)1000000(筹建中)近几年DME生产规模较大的有山东临沂鲁明化工有限公司、广东中山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吴县合成化工厂、江苏昆山化工原料厂、湖南雪纳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久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年总产量已超过 10万吨。国内上述大部分企业生产的 DME产品主要面向气雾剂市场,到2005年底为止,我国 DME的正常生产能力为 15-20万吨/年。3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1.2.2国内市场预测第一,DME作为柴油替代燃料或掺烧汽油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柴油和汽油的需求量每年增长的幅度不断加大。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柴油的需求量每年的速度增长为7%,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超过50%。尤其是我国环保能源特别是洁净车用燃料一直十分紧缺,因此发展清洁车用燃料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DME作为柴油替代能源在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作为汽油添加剂进行掺烧在理论上证明可以提升汽油的品质,且技术方面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普遍看好的市场。第二,DME混烃燃料市场。目前我国液化气年消费量在3500万~4000万吨,每年约需进口2000万吨。DME作为超洁净能源,与液化气相比在性能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果用DME替代进口液化气,将至少形成约2000万吨/年的DME需求。第三,DME作为日用化工原料及化工中间体市场。DME除作为燃料以外,主要用于制气雾剂、制冷剂和发泡剂。DME进入这一市场的特点是附加值高,因而利润空间极大。我国早期二甲醚的生产能力很低,只有江苏吴县合成化上厂、武汉硫酸厂等少数几个厂家生产,总产量约为300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高纯度二甲醚(>99.9%)全部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在二甲醚液化气、醇醚燃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制的甲醇制二甲醚催化剂,催化与分离精制工艺,可用于生产燃料级(95%一98%)与化工级(>99%)二甲醚,特别适合于已有甲醇的中小氮肥厂建立中小规模(100住一3000吨/年)的生产装置。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的二甲醚反应蒸馏新技术,具有过程简单、投资省、消耗低、操作控制容易,不产生废酸、废渣和含酸废水等优点,甲醇单程转化率达80%-85%,选择性大于99.9%。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新型民用代用燃料一醇醚燃料,目前已在河南、山西、贵州、安徽等省建立了5套生产装置,其中4套为万吨级装置。广东省中山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采用西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醇催化转化二步法制二甲醚生产技术建立了2500吨/年生产装置。生产高纯度二甲醚,产品主要用作气雾剂。最近,安徽省蒙城县化肥厂也建立了2500吨/年高纯度二甲醚生产装置,产品纯度达99.95%以上。山东临沂已经建成30000吨/年二甲醚生产装置,已于2005年10月份投产,同时也在规划100万吨/年二甲醚的项目。另外,陕西新型燃料燃具公司开发成功了二甲醚液化气灶(JZMZ一A型),将大大促进二甲醚作为燃料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纯度大于95%的甲醚可作为液体石油气替代燃料,若二甲醚能大规模地生产,显著地降低成本,将能在国内促进二甲醚的消费,目前己在部分地区使用二甲醚,但因技术经济上因生产规模太小而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其推广应用。我国石油液化气进口量近年迅速增加,19%年进口量为354.7万吨,1998年达477万吨,预计到2005年进口量达929万吨,2010年将达1460万吨。因此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的市场非常广阔。仅以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市为例,目前两市的气化率很高,基本上都是用天然气,两地的餐饮业十分发达,LPG消耗量极大,由于DME清洁燃烧完全、无黑烟、对人体无害,在餐饮业中替代LPG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据保守估计,重庆市的LPG需求量在8万/年,成都市的LPG需求量在5万吨4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年,四川省的总需求量在 25万吨/年,其市场前景非常乐观。1.3国外二甲醚市场简况1.3.1现状目前世界上 DME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 2006年世界总生产能力预计29.4万吨/年,产量约 22万吨,开工率 75%。国外DME 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 Dupont公司、荷兰的 AKZO 公司、德国的 DEA 公司和UnitedRhineLigniteFuel 公司等,其中德国 DEA公司的生产能力最大为 6.5万吨/年。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的民用和车用燃料,被看作是柴油或 LPG/CNG的优秀替代品,其作为燃料的市场血球增长将会非常惊人。 2000年,全球有 400万辆LPG汽车,400万辆乙醇汽车、 100万辆CNG汽车,还有部分甲醇汽车。以美国为例, 2000年美国使用替代燃料( LPG和CNG)的汽车为42万辆,预计 2010年为330万辆。目前美国替代燃料消费量折合当量汽油约为 100万吨(352×106加仑当量汽油),约占当年全部燃料消费量的 0.2%。如果美国代用燃料的比例提高到 5%,起需求量将达到 2500万吨,可见替代燃料的市场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20]。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柴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国外研究机构预测,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 2008年亚洲地区的年需求量达 4000万吨,可见,由于二甲醚具有其它替代燃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将会成为柴油的主要替代燃料,具有难以估量的市场前景。由于二甲醚的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在世界范围内,其建设已经成为热点项目, 一些大型的二甲醚装置已在积极筹建之中 (见表1-4),如果这些项目到 2010都建成投产将新增二甲醚生产能力 793万~893万吨。届时世界二甲醚总能力将达到 1082万~1182万吨国外己有建设大型工业化 DME装置的计划。日本东洋工程公司( TEC)完成建设单系列 250万吨/年DME装置的可行性验证。采用天然气生产甲醇再转化成 DME的二步法路线,以中东低价天然气为原料,生产DME的成本为 100~120美元/吨。意味着DME作为清洁燃料可与 LPG相竞争,DME与LPG相似,易于贮存在现有的 LPG终端和用船舶运输。 TEC的流程组合 MFR-Z甲醇工艺和采用专利铝基催化剂的脱水新技术。装置设计为 10000吨/天甲醇设施,可提供 7000~8000吨/天DME反应器进料。总费用约 6.6亿美元,比单独建设甲醇装置仅高约 10%。已于2007年建成。BP公司、印度天然气管理局、印度石油公司合作投资 6亿美元(各持股 50%、24%、24%)计划建设商业规模的 DME生产厂,建设工作已于 2002年开始。拟采用托普索公司 DME合成技术,利用24亿立方米天然气,年生产 DME180万吨,用以替代石脑油、柴油和 LPG。已于2006年元月投产,2007年向外供应 DME。日本财团(三菱瓦斯化学公司、日挥公司、三菱重工公司和伊藤忠商事各持股 25%)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在澳大利亚建设大规模DME装置。年生产DME140-240万吨,于2006年投产,产品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市场。日本千代田和石川岛播磨重工公司联合为日本 JEE控股公司进行 DME装置工程设计, JEE公司5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是工程和钢铁控股公司,2002年由川崎钢铁和NKK公司联合而成。JEE公司将在海外建设大规模DME装置,于2006年建成。该装置将采用JEE工艺从合成气间接生产DME。JEE工艺DME装置可使用天然气、烃类和生物质作为原料。表4筹建中的二甲醚装置(不完全统计)单位:万吨/年公司名称生产能力建设地点投产日期日本财团(三菱瓦斯化学、140.0~240.0澳大利亚(间接一步法)2006年日挥、三菱重工)日本东洋工程公司250中东(二步法)2005~2006某公司在伊朗建设80伊朗Zagros2006年规划日本钢管公司等8家170西澳大利亚(NG一步法)2006年开始规划日本三菱瓦斯化学(MGC)150澳大利亚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和80日本8家公司合作小计873.0~973.0世界2006年已有能力209.42010年合计能力1082.4~1182.41.3.2国外市场预测目前,世界上二甲醚的总生产能力约为 700万吨/年,主要生产厂家有杜邦公司,德国联合莱因褐煤燃料公司,德国汉堡 DMA公司,荷兰阿克苏公司,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等。早期的二甲醚主要用作甲基化试剂用于生产硫酸二甲酷, 1986年西欧生产的约 2万吨二甲醚,有 9000吨用于生产硫酸二甲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二甲醚在气溶胶推进剂方面的用量逐年增加, 1990年欧洲生产的4.5吨二甲醚,其中约有 3.5万吨用于气溶胶工业,其它用作中间体。目前世界二甲醚的产量约为 600万吨/年,预计到 2010年需求量可突破 1100万吨/年。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注重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的研究, 届时二甲醚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日本一个开发合成二甲醚技术的国家计划已经展开, NKK 公司、太平洋碳钢公司和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将利用通产省提供的资金 (18亿日元)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目标是设计一种方法通过用煤气和最新开发的催化剂直接合成低成本的二甲醚。 去年印度石油公司、 煤气权力公司和石油研究院已经与阿莫科印度开发公司签署了开发和销售二甲醚作为多用途燃料的协议, 使二甲醚商业化并提供技术, 目前正着手可行性研究。阿莫科公司已与丹麦托普索公司( HaldorTopsoe)签订了进一步开发二甲醚技术的协议。最近日本有人撰文探讨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替代柴油, 对二甲醚的价格和燃料的性能跟柴油和汽油作比较,认为直接合成二甲醚法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且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竞争力。美国的有关试验也证明,二甲醚作为柴油车燃料可以满足严格的 19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超低排放交通工具法规的要求,经济上也很合理。从二甲醚及柴油的消耗结果表明, 按能耗计,低功率下,二甲醚消耗高于柴油, 但在较高功率时,6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二者是相近的。用二甲醚作为汽油添加剂比其它醚类化合物具有更高的 O/CH值,即二甲醚的含氧量高,可以使汽油燃烧更加完全。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汽油的汽化效率,降低汽油的凝固点。据资料介绍,美国己将二甲醚添加到航空煤油中,这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且效果很好。目前日本和印度都研究在中东建设大型二甲醚装置, 将二甲醚运回国内作发电燃料的可行性, 其它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的研究,解决全球能源紧张的局面。1.4原料说明原料名称:甲醇分子式CH3OH,相对分子质量 32.04。本设计采用的甲醇原料浓度为 90%(质量分数)。(1)物理性质甲醇是最简单的饱和脂肪醇,密度 0.791g/cm3,沸点 63.8℃,自燃点 385℃20℃,蒸汽压96.3mmHg,常温常压下纯甲醇是无色透明,易挥发、可燃,略带醇香味的有毒液体。甲醇可以和水以及乙醇、乙醚等许多有机液体无限互容,但不能与脂肪烃类化合物相互溶,甲醇蒸汽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 6.0%-36.5%(体积)。(2)化学性质甲醇作为最简单的饱和脂肪醇因此具有脂肪醇的化学性质,即可进行氧化、酯化、羰基化、胺化、脱水等化学反应,在此只介绍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1)脱水反应甲醇在浓硫酸或其它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脱水生成二甲醚,是工业制备二甲醚的重要方法;主反应:2CH3OH→CH3OCH3+H2O+Q△H298=10.92KJ/mol副反应:⑴CHOH→CO+2HO⑵2CH3OH→CH+2H2O3224⑶2CH3OH→CH+2HO+C⑷CHOCH→CH+CO+H242334CO+H2O→CO2+H2(2) 氧化反应甲醇在电解银催化剂下可被空气氧化成甲醛,是重要的工业制备甲醛的方法;(3) 酯化反应甲醇可与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发生酯化反应,甲醇和硫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硫酸氢甲酯,硫酸氢甲酯经减压蒸馏生成甲基化试剂硫酸二甲酯;(4) 羰基化反应甲醇和光气发生羰基化反应生成氯甲酸甲酯,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5) 裂解反应在铜催化剂上,甲醇可裂解生成 CO和H2,1.5二甲醚的性质(1)化学性质7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二甲醚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产物取决于反应条件及催化剂)。二甲醚可作为烷基化合剂,在很多场合中,它具有甲基化反应性能,例如在硅酸铝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二甲醚可以与苯发生烷基化反应而生成甲苯、二甲苯及多烷基苯。二甲醚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乙酸或乙酸甲脂; 与二氧化碳反应则生成甲氧基乙酸。 当与氰化氢反应时则生成乙腈。此外,二甲醚可与三氟化硼形成络合物,其分子式( CH3)2OBF3,此络合物在空气中发烟,而在水或醇中则可分解。 DME还可选择性氯化为各种氯化衍生物。无致癌性、腐蚀性甚微。(2)物理性质DME 是具有挥发性醚味的无色气体,有令人愉快的气味,燃烧时的火焰略带光亮。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在压力储罐内为液体。表5DME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分子式CH3OCH3蒸汽压(20℃)0.53MPa摩尔质量46.07气体燃烧热31.58Kj/kg熔点-141.5℃蒸发热(-24.8℃)467.4kJ/kg沸点-24.9℃自燃温度350℃临界温度128.8℃爆炸极限(空气中)3.45~26.7VOL%临界压力5370Pa在汽油中的溶解度64%(-40℃)对水的相对密度0.66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62液体密度(20℃)0.661kg/L闪点-41.4℃蒸汽密度(10℃1atm)1.92kg/m3(3)DME的毒性DME 的毒性很低,气体有刺激及麻醉作用的特性,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过量的此物品,会引起麻醉,失去知觉和呼吸器官损伤。小鼠吸入225.72g/m3麻醉浓度猫吸入1658.85g/m3深度麻醉人吸入154.24g/m3×30min轻度麻醉人吸入940.50g/m3有极不愉快的感觉、有窒息感1.6二甲醚的主要技术指标1.6.1技术要求高纯度二甲醚的生产以甲醇为主要原材料, 经过催化转化制成燃料级二甲醚, 再经精馏分离后制得高纯度二甲醚气体产品。其中含有微量杂质如 N2、CH4、CO2、C2H4、C3H6、及少量H2O、CH3OH等组分。本标准采用气相色谱法,选用 GDX-502和25%PEG-1500/PoropakQ柱,使用程序升温,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类别:二甲醚气体产品按有效组份含量的不同划分为: A类---燃料级DME产品;B1类---溶剂、原料级DME产品;B2类—制冷剂、推进剂级DME产品(表1-8)。8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表6A级、B1级、B2级二甲醚气体产品符合下表规定的技术要求指标项目A级B1级B2级感观无色、无异味,常温下为压缩液体,略呈醇香二甲醚含量m/m%≥9599.599.9水份m/m10-6≤2000000200100甲醇m/m10-6≤200000010050其它杂质m/m%≤1.00.49970.099851.6.2试验方法1)抽样:Q/OCLX002-2000,抽样以一罐装容器为一批(或以一中间计量贮藏罐为一批)抽样方法将钢瓶取样器称重,打开采样阀门,冲洗管线及接头,立即将取样器的截止阀与采样点紧密连接,依次打开采样点的阀门,取样器截止阀和球阀,让试样冲洗取样器, 30秒后依次关闭取样球阀,截止阀和采样点阀门,从连接管线上取下钢瓶,采样工作结束。称量装满试样的钢瓶,计算出试样的重量,要求把试样内的 20%排掉,重量不足时应重新取样。2)二甲醚含量、水分、甲醇的测定。试剂与材料:1、PorapakQ(50~80目)有机担体(进口)2、聚乙二醇( PEG)-1500色谱固定液3、GDX-502(60~80目)色谱担体4、氢气载气 纯度≥99.99%5、丙酮 分析纯6、无水甲醇 分析纯7、无水乙醇 分析纯8、标准气:N2、CH4、CO2、C2H4、C3H6(由西南化工研究院提供)9、H2O、CH3OH标准样制备准确称取无水乙醇 m1约4.9g(称准至0.0002g)、蒸馏水m2约0.001g(称准至 0.0002g),无水甲醇m3约0.001g(称准至0.0002g)于干净玻璃瓶中摇匀备用。装置:1、气相色谱仪(带热导池检测器,气体进样器及色谱数据处理机)2、微量注射器: 5ml3、钢瓶取样器:可用 25mm内径的不锈钢管与截止阀,球阀焊制而成4、色谱柱9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用25%PEG-1500涂于PorapakQ+GDX-502=1+1装填在Ф3mm,长4m的不锈钢钢柱中,要求紧密均匀。并在色谱内90℃条件下老化4小时(注意老化期间要接入检测器)。试样和试样的制备:按上述抽样方法准备好试样程序:先把气相色谱仪按下列条件调试好载气:氢气流速:37ml/min柱前压:90~kpa柱初温:63℃汽化温度:120℃柱终温:100℃检测温度:120℃桥流:160mA进样量:2.5ul1、待仪器稳定后,在柱温63℃时,进标准气体以峰面积标准曲线法测定以下各组份的校正因子,并得各组份的保留时间(min):N:1.005CH:1.192CO2CH:2.2382424CH:2.517CH:7.24726362、待仪器柱温升至100℃并稳定后,以微量注射器注入H2O、CH3OH的标准样1μ1,得水的峰面积A1,甲醇峰面积A2,保留时间为(min):H2O:11.12,CH3OH:14.62在相同条件下,注入标准样同体积的无水乙醇得水的峰面积A3,甲醇的峰面积A4Q/OCLX002-2000A水=A1-A3A甲醇=A2-A4H2O、CH3OH的标准样由质量百分比浓度换算为摩尔百分浓度。按下式进行计算:水(%)m2/18100%m1/46m2/18m3/32甲醇(%)m3/32100%m1/46m2/18m3/32式中:m1-H2O、CH3OH标准样中无水乙醇的质量,g;m2-H2O、CH3OH标准样中蒸馏水的质量,g;m3-H2O、CH3OH标准样中无水甲醇的质量,g;46—乙醇的分子量;18—水的分子量;32—甲醇的分子量。1μlH2O、CH3OH标准样汽化后标准体积Vo11030.7922.41030.3847ml46f水水(%)100%(V1/(V0V2))A水10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校正因子按下式计算:式中f水-水的校正因子; f甲醇--甲醇的校正因子,V0-lml标准样汽化后的标准体积f甲醇甲醇(%)100%(V1/(V0V2))A甲醇V1-试样的进样量ml;V2-H2O、CH3OH标准样的进样量ml。A水—标准样中水的面积; A甲醇-标准样中甲醇的面积。C、二甲醚含量的测定①、在a条相同条件下,以绝对标准曲线法使用色谱数据Q/OCLX002-2000处理机得到 N2、CH4、CO2、C2H4、C2H6、C3H6组份的体积百分含量( %)②、在 b条相同条件下,以绝对标准曲线法使用色谱数据处理机得到 H2O、CH3OH组份的体积极百分含量( %)③、二甲醚体积百分( VDME)含量按下式计算:VDME(%)=100%-(N2%+CH4%+CO2%+C2H4%+C2H6%+C3H6%+H2O%+CH3OH%)④、把体积百分含量换算成质量百分含量X(%)=N2%×28+CH4%×16+CO2%×44+C2H4%×28+C2H6%×30+C3H6%×42+H2O%×18+CH3OH%×32+DME%×46⑤、二甲醚( WDME)质量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WDME(%)=(VDME%×46)/X%水(WH2O)质量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MH2O(%)=(VH2O%×18)/X%甲醇(WCH3OH)质量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MCH3OH(%)=(VCH3OH%×32)/X%2DME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2.1产品品种、规格、质量指标及拟建规模产品品种: 二甲醚拟建规模: 10万吨/年年操作日: 300天2.2产品规格、质量指标气雾级(工业级)二甲醚、燃料级二甲醚气雾级二甲醚质量标准(企业标准)由于目前国内尚无气雾级二甲醚产品的国标, 参照国内行业的技术标准, 气雾级二甲醚产品应符合下述质量标准 (企业标准)11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项目期望值二甲醚wt%≥99.9甲醇wt%≤0.01水份wt%≤0.002燃料级二甲醚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对燃料级二甲醚产品,目前也没有相应的国标,参照国内行业的技术标准,燃料级二甲醚产品应符合下述质量标准(企业标准)项目期望值二甲醚wt%≥93甲醇Wt%≤3水份wt%≤12.3产品方案分析及生产规模分析二甲醚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作冷冻剂、溶剂、萃取剂、气雾剂和燃料等。二甲醚还能代替柴油作汽车燃料,又可作为民用燃料。二甲醚的用途和消费量正在不断扩大,其产品有着良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对于二甲醚而言,基本不存在市场需求问题,关键在于成本的控制。如果以二甲醚的热值和目前广泛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相比较,二甲醚的成本不能超过 3000元。由于二甲醚用耐压罐车或装入钢瓶后运输很安全便捷,因此从成本上考虑,生产企业应该选择在富产煤炭或天然气的地区(甲醇两步法生产则可考虑少些) ,年产规模至少要在万吨以上,并且尽可能在工艺上实现多联产。天然气和煤炭是规模化生产二甲醚较为经济的原料。本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湖南及周围省份的便利资源并以甲醇为原料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级二甲醚, 对发展地区经济及解决能源问题注重环保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前景广阔。根据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区的消费情况,以及二甲醚技术的研发情况,当前二甲醚作为资源尚处于推广应用阶段,设计定为 10万吨/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培育和开拓,届时可再建更大规模的二甲醚装置。工艺流程介绍3.1生产方法简述二甲醚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一步法以合成气 (CO+H2)为原料,在甲醇合成以及甲醇脱水的复合催化剂上直接合成二甲醚,再提纯得到二甲醚产品。二步法是以合成气制得甲醇, 然后甲醇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脱水制得二甲醚, 所用催化剂选择性高,特别适用于高纯度二甲醚生产。(一)甲醇脱水制二甲醚二甲醚可由甲醇脱水制得。此工艺在山东临沂新建的 30000吨/年二甲醚生产装置上采用。最早12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采用的脱水剂是浓硫酸,反应在液相中进行。将甲醇和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可得 :CO+2H2=CH3OH<100℃时, CH3OH十H2SO4=CH3HSO4+H2O<100℃时, CH3HSO4+CH3OH=CH3OCH3+H2SO4该过程具有反应温度低、转化率高 (>80%)、选择性好(99%)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腐蚀严重、釜残液及废水污染环境、催化剂毒性大、操作条件恶劣等缺点,选择该工艺可能性较小。1965年,美国 Mobil 公司与意大利 ESSO公司都曾利用结晶硅酸盐催化剂进行气相脱水制备DME,其中Mobil公司使用了硅酸铝比较高的 ZSM一5型分子筛,而ESSO公司则使用了 0.5一1.5nm的含金属的硅酸铝催化剂, 其甲醇转化率为 70%,DME选择性>90%。1981年,Mobil公司利用 HZSM一5使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并申请了专利,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常压、 200℃左右即可获得 80%甲醇转化率和>98%DME选择性。1991年,日本三井东亚化学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甲醇脱水制 DME催化剂。据称该催化剂是一种具有特殊表面积和孔体积的 γ一A12O3,可长期保持活性,使用寿命达半年之久,转化率可达 74.2%,选择性约 99%。我国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也曾进行过甲醇脱水制二甲醚的研究,考察了 13x分子筛、氧化铝及 ZSM一5催化剂的性能,当采用 ZSM一5在200℃时,甲醇的转化率可达 75%一85%,选择性大于 98%。扩大试验于 1992年3月通过鉴定。上海吴径化工厂以高硅铝比的硅酸盐粉状结晶作催化剂,在低温 (130一200℃)、常压下实现了甲醇制 D卜任的新工艺。在小试 1000h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单管试验。甲醇单程转化率可达 85%,选择性几乎 100%,使用周期大于 1000h。适当调整温度后,用粗甲醇 (平均含量为 78.4%)同样可获得 80%的转化率。可见甲醇脱水制 DME技术己经成熟,具备工业化的条件,可作为 DME的生产方法。(二) 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传统的DME生产方法,一直采用两个截然不同的步骤。即甲醇的合成与甲醇脱水。为了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而又可连续生产 DME的新方法,人们曾用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主要反应构成如下 :4H2+2CO=2CH3OH2CH3OH=CH3OCH3+H2OCO+H2O=CO2+H23H2+3CO=CH3OCH3+CO2该工艺实质上是把合成甲醇及甲醇脱水同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器内, 其关键是选择高活性及高选择性的双功能催化剂。一步法又分为二相法和三相法。国外自 80年代后对此研究较多,较为典型的是丹麦托普索公司 TIGAS工艺、日本三菱重工和 COSMO石油公司联合开发的 AMSTG工艺;国内大连化物所、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山西煤化所等均在研究一步法生产工艺。目前国外己开发成功的有二种方法 :托普索公司的固定床气相反应法,在反应器之间用冷却器取热,催化剂在高温下有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13年产10万吨二甲醚初步工艺设计美国空气和化学品公司的液相淤浆床反应器(气、固、液三相合成)方法,有中试(10吨/天)及工业化示范装置(240吨/天);日本NKK公司的淤浆床反应器方法,于1999年建成一套5吨/天的中试装置。国内山西煤化所开发的是三相浆态床一步法合成技术,已进行中试(规模100吨/年),于2001年8、9月份完成中试。大连化物所开发的是二相固定床一步合成二甲醚工艺(采用管壳反应器),已完成60吨/年的中试,并已在湖北田力实业公司建有1500吨/年的示范装置(具体运行情况尚需了解)。华东理工大学进行的是气、固、液三相一步法合成工艺研究,已完成小试,未进行中试,现希望与有关单位合作进行中试研究。清华大学进行的是三相淤浆床一步法合成反应器的研究,己完成小试,正筹备中试。南京大学主要研究二甲醚的反应机理,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工业的添加剂、抗氧剂等。据日本报道,采用Cu/Zn/Al催化剂,从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初始转化率和1000h后的转化率分别为65%和6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陶家林等对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催化剂及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用自制的双功能催化剂在275℃、2Mpa、1500mL/(g·h)、H/CO=2、CO=l%一2%22的条件下,合成气中CO转化率可达75%,DME选择性>84%。兰州化物所的黄友梅等对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催化剂及反应的活性位进行了研究。用自制的铜基双功能催化剂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合成气中CO转化率可达90%,DME在有机产物中的选择性>95%。该催化剂的制备已申请专利(申请号:95121619.8)。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等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前者制备了CO转化率达到90%,DME在有机产物中选择性大于90%催化剂,后者就制备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卖合同协议骗局
- 商品房漏水合同解除协议
- 孩子抚养合同协议书范本
- 轮拖拉机租车协议合同
- 设计公司协议合同
- 道路通行合同协议
- 煤炭供应合同协议
- 旅游包车合同协议书范本
- 饭店加盟协议合同范本
- 服务合同保密协议违约金
- 2025年郑州科技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 卓有成效的管理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青岛黄海学院
- 非遗蓝染中国非遗文化蓝染工艺介绍课件
- 【博观研究院】2025年跨境进口保健品市场分析报告
- 牛奶的工艺流程
-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 公园物业管理
-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 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分析
- 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至九年级全部课本单词
- 宜宾市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