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学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学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学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学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江苏省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故事说明的是中国人自我现状的丰富性,反映的是面对整个宇宙、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境遇。要想更

好地沟通世界、触动他者心灵,势必要让中国故事能够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层

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与胸怀。

讲故事作为文化行为是要传达价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积极的思想价值、道德力量,讲中

国故事,就是沿着中国人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鲜明传统,表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书写中国

人价值实现的积极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弘扬什么、坚守什么。但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指向

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还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理念发生密切联系,注重表达那些

更具普遍性、更具恒久意义的价值,并增强其说服力。正如学者刘梦溪所说,有一些价值“不仅适用于一

个时期、一个朝代、一段历史,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历史时期,所有的历史段落,既适用于传统社会,也

适用于当今社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在表述上、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

是这些价值理念可以通过互相阐释,达到理解和沟通。”如果离开价值观表达上的共通性,中国故事的辐

射力就不足以很好地与世界沟通。当前不少文艺作品思想内容承载量有限,价值支撑不足,缺乏对普遍

人性尺度的发掘,尤其是不少以玄幻、穿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似乎在努力传递一些是非诉求,但缺

少真正富于世界性的、恒久的价值理念,能引起共鸣或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

问题是时代最鲜明的声音。人类都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同样经历

着生存、发展等诸多根本性问题,对宇宙、自然、人生不断提出一些根本性疑问。地球上的人们在与自

然、社会、他人不断较量中成长与发展,经历着同样的根本性生存发展难题,提出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疑

问,这是从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处自动流溢而出的,正像泉水是从泉眼里涌出来的一样。而人类共同

体生活的根源,正在于自由的个体心性对所身处于其中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切体验以及竭力脱困的奋斗。

当代作家艺术家必须要有面向世界的开阔胸襟,以中国故事书写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命运与

挑战•作家、艺术家历来得时代风气之先,把中国故事与人类的根本性困境联系起来,以故事幻想、发

问和探究,才能使中国故事的建构与地球上不同角落的人们忧喜相关、休戚与共。

讲故事有一条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回归人性、挖掘人性,从人性最核心最隐秘之处,探寻人类精神的

奥秘。讲述获得世界认同的中国故事,就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不单要注意选取受政治、

地区、人种等因素影响较小的题材,找到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共性,在创作中突出“人”的价值,捕捉

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律动,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精神,以及充分利用细节与接受者建立关联,而且还

要注重在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在探索人性深层次的优点与缺陷上下功夫,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

的最大化得以实现。比如,中国作家麦家的小说《风声》《解密》《暗算》等在国际上很受欢迎,就在

于作家善于挖掘人性和破译人的精神世界密码。

(摘编自梁鸿鹰《讲好中国故事:当代文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材料二: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

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筹全局,创新传播理念,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顶层规划相对不足,话语体系

滞后,经常被西方媒体抢先甚至牵着鼻子走,有时显得非常被动。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

念,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竞争中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媒体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作为,积极进行对

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国际战略布局;加快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和规划工作,赢得广泛认同,进而占领

引导舆论的制高点和“发球权

创新表达方式,提高业务本领,强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既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也要

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既要有道,也要有术。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练好内功,主动提升全球媒介沟通

和传播能力,加强对国外不同受众习惯和特点的研究,以融通中外的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

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

弹好“钢琴”,积极拓展公共传播新路径。媒体外交、民间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成为新的话语平台。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全

面、及时、权威地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应组建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结合、传统与现

代相结合“传播矩阵”,弹好“钢琴”,发出中国好声音。

(摘编自郑少忠《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敢讲”又要“善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讲好中国故事势必要让其能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

坚守和胸怀。

B.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传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价值实现,还要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而恒久

的价值理念。

C.讲好中国故事只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注重人类共性,深度探索人性,就能最大限度

实现共通性。

D.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媒体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练好内功,提升能力,加强研究,融通中外,发

出中国声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了学者刘梦溪的话,从纵横两个维度阐述了价值理念既应具有恒久意义,适用于任何时代;

又应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互相阐释。

B.材料一对当下文艺作品讲述的中国故事给予了客观评价,既批判了网络文学都缺少真正的恒久价值,

又举例肯定了一些作家善于挖掘人性。

C.材料一把“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比作“泉眼”,其根源正在于自由个体心性对身处其中的人类生存困

境的真切体验和竭力脱困的奋斗。

D.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先总体上提出论述话题,然后再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具

体阐述,总分结构中套嵌着并列结构。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所述“讲好中国故事”价值内涵的一项是(3分)()

A.《西行漫记》一书,向世界展现了冲破重重封锁的中国工农红军形象以及革命根据地的面貌,讲述了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故事。

B.《三体》讲述了外来三体文明将要入侵地球、占领地球的故事,反映整个宇宙文明状况会怎样,会有

怎样的道德体系,涉及外星人人侵、高科技危害甚至社会女性化等未来议题。

C.《我诞生在中国》选取大熊猫、金丝猴和雪豹等几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故事,在展示中国美好

自然风光的同时,形象阐释了“天人合一”“阴阳互生''等中华文化深刻内涵。

D.《清史稿》中记载了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的林守仁进京赶考,却客死京城。他的妻子王氏办完林

守仁的丧事,给女儿做了一双鞋,然后回到卧室自尽,宣扬了中国节妇的故事。

4.两则材料都对讲好中国故事进行论述,论述的角度和重心有何不同?(4分)

5.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在文艺评论中说:“影片《万里归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

分析样本。,,请结合材料一对影片讲述的中国故事加以分析。(6分)

作为首部将中国外交官撤侨故事搬上银幕的电影,《万里归途》讲述的是努米亚共和国前驻地外交官宗

大伟因故滞留努米亚,后由于老同事章宁中枪牺牲,他临危受命前往协助撤侨。在任务顺利结束后,却

因还有一批被困交战区失联的同胞等待救出,宗大伟在迫切渴望回国与亲人团聚和冒险营救同胞的矛盾

挣扎中,最终选择逆行进入战区,凭借智慧与勇气,寻找并带领同胞穿越战火和荒漠,从反叛军的枪口

下带领同胞归家的故事。

2

(二)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银匠满满

第代着冬

鹤游坪的银匠满满,十五岁那年去王官岭学艺,除了背着被褥、粮食,还揣着两颗九岁时换下来的乳牙。

按照鹤游坪的习俗,换下的乳牙应该放在虚楼木柱的孔洞里,据说这样有益牙齿生长。满满等牙齿长出

来后,把乳牙从孔洞里拿出来揣在身上,不时掏出来看上一眼,仿佛在看另一个自己。

满满的师父是个名声很响的银匠,传说他能打制出比蝉翼还薄的银片、比鸟声还悦耳的响铃、比真花还

迷人的花朵。满满见到师父时,有些失望。师父长得尖嘴猴腮,喜欢斜眼看人,脾气很暴躁。一天早晨,

师父一边洗脸,一边斜着目光,看满满从怀里掏出乳牙玩耍,他说:“乳牙不是应该放在木柱上的孔洞里

吗?”

“是呀,后来我把它带在身上了。”

“找个地方埋起来吧。''师父说,"你快要当银匠了,不能像孩子那样只顾玩耍。”

满满到王官岭学会的第一件事,不是烧炉子,也不是使用小铁锤,而是学会不要玩耍。他按照师父的要

求,找了只竹筒把乳牙装进去,拿着一把小挖锄,一本正经地到虚楼后面的桃子树下去埋好。路过堂屋

时,师父唯一的儿子天赐坐在板凳上看太阳。天赐有先天性眼疾。满满往外面走时,天赐听到了他的脚

步声,歪过头来问:“弟弟,你到哪儿去?”

“我去埋我的牙齿。”

满满把最后一杯泥土撒到竹筒上,突然觉得自己有一部分身体被埋在了王官岭。

回到虚楼,师父让满满坐在炉子前看他打制银器。当小锤落在银片上时,空中响起好听的“叮当”声,那

些声音从树梢落下来,像浮土似的堆积在秋虫鸣叫之上。满满问师父:“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银匠

呢?”

”等你的手艺超过我,就成为银匠了。”

“我等不了那么久,”满满往小泥炉里加上一块木炭,轻轻扯着风箱说,“学得差不多就行了。”

“既然给我当徒弟,“师父严肃地说,“手艺超不过我就别想出师。”

之后,满满不敢贪玩了。他知道自己要想早点出师回鹤游坪,手艺得超过师父。可是,师父是很难超过

的。在触摸师父的工具前,满满先是漫山遍野地认识植物:洗银藤、锁银草、马奶叶……他把这些东西

采摘回来,放在铁锅里煎煮,直到成为能够擦除银锈或保护银饰的汁液。汁液的火候很难掌握,只有经

过师父验收,满满才能带着天赐去楼廊上玩一会儿。

洗了一段时间旧银器,满满终于有机会摸到师父那把小锤子了。满满快乐地把它握在手里,等待师父给

他一块银子敲打。师父说:“你不知道铁锤的轻重,我怎么敢把银子交给你?”

“没银子我敲打什么呢?”

“铁砧呀。徒弟,你记住,你心里已经有一块银子了。”

满满按照师父的要求,用小锤子在空铁砧上敲打。尽管他开始时用力很轻,第一锤的声音还是把他吓了

一跳。他赶快把手劲往回收了收,第二锤下去,还是响得像敲锣。满满尴尬地回望了一下,看见师父站

在竹林边,歪着头,假装没听见。师父背后,是空旷的田野。田野之上,天幕如同被洗染过了一般,海

蓝色的天穹深处,几只南迁的候鸟落下喑哑的鸣叫,奋力飞过了山冈。

满满敲打空铁砧那段时间,声音显得莽撞、粗鲁、混乱,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只有天赐对他充满了信

任。天赐坐在板壁前,不时对铁砧前的满满露出干净的笑容。天赐的笑容激励了满满,他手中的小铁锤

渐渐有了节奏,声音很均衡地落满了虚楼外的树梢。

等他的锤声像鼓师的鼓点那样自如时,师父说:“徒弟,你手里的铁锤可以跟银子见面了。”

“师父,”满满放下小铁锤,心里“怦怦”跳动着,像有一只出洞的兔子正用力往外撞,“我什么时候可以出

师呢?”

“你出师容易,可要当一个好银匠很难。”

3

“什么是好银匠呢?“

“能够打出‘百鸟醉'的银匠。”

“师父,你为什么不打制‘百鸟醉’呢?”

“我不行,”师父看了一眼天赐说,“我要照顾天赐,他把我的专注带走了。”

“那就没人能打制出‘百鸟醉‘了。”

“你呢?”

“我也不行,“满满遗憾地说,“鹤游坪在修铁路了。人们说等到鹤游坪通了火车,大家就不需要银匠了。”

“瞎说,”师父愤怒地说,“徒弟,你答应我,你学了我的手艺,就好好当个银匠。”

“师父,我答应你。”

天赐快乐地抖动眼皮说,“弟弟,你也得答应我,等到鹤游坪的火车来了,你得带我离开王官岭,去听听

火车累了吐气的声音。”

满满答应师父和天赐后,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方向。白天,他跟师父下地,或者坐在小泥炉子旁边,用

微火修补一些旧的银饰。到了晚上,他就在师父指导下敲打新银饰。那时,疲倦的月光在地上摊成一张

薄饼,像水一样发亮。两个敲打银子的声音在王官岭你追我赶,它们攀上树梢、月亮,然后又跟着月光

的汁液从天上落下来,在安静的土地上流淌。

到了满满二十岁那年春天,师父觉得教不动他了。那时,王官岭的桐梓花开了。到了炒爆米花的季节,

师父把剩下的玉米种子炒成爆米花,说:“徒弟,我教不了你了,你吃了爆米花回家吧。”

“可我还是打制不来‘百鸟醉”

“那得靠你自己想办法,师父教不了你了。”

春天的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临王官岭,满满已经登上了山冈。从栋树的阴影里回过头来,他看见师父

牵着天赐站在水渠上,像两根一动不动的木桩。他们身后,那棵桃树的枝头已开满桃花,正像一朵粉红

色的云朵悬停在空中。桃树下,埋着装有满满乳牙的竹筒。

(节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满去王官岭学艺时,将两颗乳牙从孔洞拿出来揣在身上,原因之一是出于孩子贪玩的天性。

B.“学得差不多就行了”“我也不行”,语言描写,体现满满对成为“好银匠”缺乏耐心和信心.

C.“遗憾”体现满满对银匠未来前景的隐忧;而师父的“愤怒”则隐含对满满成为好银匠的期待。

D.最后两次强调“教不了你了",说明师父认为满满手艺已超过他了,再留满满会耽误其发展。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说中的师父形象与满满初见师父时的形象构成反差,这种反差也为下文师父的严厉蓄势。

B.画直线的句子写师父敲打银片的声音,运用通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声音的轻盈、动听。

C.天赐是师父的牵挂,某种程度上也是满满前进的动力,虽着墨不多,但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D.画浪线的句子将敲打银子的声音与环境巧妙融合,生动呈现师徒二人你追我赶的和谐图景。

8.文章结尾写道“桃树下,埋着装有满满乳牙的竹筒”,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深刻内涵。(4分)

9.有人说,“有一流的心性,才有一流的手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满满的师父身上体现了哪些“一流的

心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

交趾,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最在

南,故谓之南诏。高宗时,蒙舍细奴逻初入朝。细奴逻生逻盛,逻盛生盛逻皮,盛逻皮生皮逻阁。皮逻

阁浸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溺河蛮之功,乃赂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之奏请,朝廷许之,仍赐

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之,遂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其后卒为边患。天宝九载。杨

4

国忠德鲜于仲通,荐为剑南节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蛮夷心。故事,南诏常与妻子俱谒都督,过云南,

云南太守张虔陀多所征求,南诏王阁罗凤不应,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怨,是岁,发

兵反,攻陷云南,杀虔陀,取夷州三十二。十载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

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分二道出戎、禹州,至曲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

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阁罗凤敛战尸筑为京观,遂

北臣于吐蕃。蛮语谓弟为“钟”,吐蕃命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曰东帝,给以金印。阁罗凤刻碑于国门,言

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赏,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

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疣,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

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旧制,百姓有勋者免征役。时调兵既多,国忠奏先取高勋。于是行者

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唐德宗贞元七年,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

南使者。韦皋遣三部落总管苏寇将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云南之路始

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

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B.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日/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

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C.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日/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

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D.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

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字为“沿袭”之意,和《过秦论》中的“因遗策,南取汉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德”字为“感激”之意,和《谏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望流之远”的“德”意思不同。

C.“故事”为“按照旧例”之意,和《六国论》中“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

D.“京观”,古代战争,胜者为了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也叫京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皮逻阁先用武力威胁使各个蛮族部落服从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准许了其把六诏合而为一的请求,击

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

B.南诏王阁罗凤没有答应张虔陀索求过多财物的要求,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秘密奏报他的罪行,结

果阁罗凤发动军队反叛了唐朝廷。

C.杨国忠不仅推荐鲜于仲通做了剑南节度使,即使后来鲜于仲通在与南诏的战争中大败,杨国忠仍然帮

他掩盖了失败的情况,还给他按战功评定。

D.玄宗下诏大批招募士兵攻击南诏时并未得到积极响应,杨国忠便采取强硬手段征调,致使民间哀嚎一

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闻云南多瘴彷,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4分)

(2)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使者。(4分)

14.选文中南诏归附的过程十分曲折。你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对南诏归附产生了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

概述.(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5〜16题。

5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五代】魏承班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15.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以“烟雨晚晴天”起笔,状写景物,傍晚时分,天气转晴。

B.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抚琴遣恨,那无言的愁恨就被熏香的风一一飘散。

C.诗人在词中用“断弦频”的琴声来刻画柔肠寸断的心绪,虚意实写。

D.全词以女子抚琴时“泪滴”的描绘作结,深化愁苦之情,幽怨全出。

16.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崇尚“立象以尽意“,语婉而情深。请从“象”与“意”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片选用“落

花”、“梁燕”之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的比喻,说明不能居安思危、戒奢行俭、保持宽厚道德、克

服内心欲望的危害。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琵琶女年少时就技艺超群、容貌出众的诗句是:“▲,▲

(3)我国古典诗文常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一只小舟浮于水面。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从一些在线旅游平台提

供的数据看,“反向旅游”确实正在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

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其实这也不奇怪。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

是•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体验,比如长时间排队、堵到走不动路等等;另一方面,随着需求

暴涨,餐饮、住宿、机票等费用,去热门旅游城市"浅''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而且没有

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状态,能让游客从其中体验到原生态的味道。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大价

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不仅成本更低,还更清净休闲,更惬意。更重要的是,

“反向旅游'’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还能够倒逼其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而不是躺在

自然资源上坐地收钱。

比如不少网友就提到,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被过度地商业开发,并且基本上被开发得,尤其是像各地

的一些“古镇”,卖的都是同样的美食小吃、同样的文创产品,缺少本地特色。可以这样说,“反向旅游”

代表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意味着互联网种草时代,年轻人不再盲目从众扎堆,而是对旅游体验、游玩

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市场也应该加快优质产品的供给,尤其是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应

该将服务和体验不断升级。仗着旅游资源丰富、唯一便,迟早会被游客慢慢抛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朋满座居高不下千篇一律知足常乐

B.人山人海水涨船高千篇一律不思进取

C.高朋满座水涨船高面目全非知足常乐

D.人山人海居高不下面目全非不思进取

19.面对“反向旅游”的兴起,如果你是热门景区的负责人,你将如何有效应对?请结合文本给出合理的建

议。(3分)

20.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反向旅游”下一个简单的定义。(5分)

(-)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6

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分别是白露和寒露,口,却反映了不同的气象与物候。

从气象上看,白露是夏秋的过渡节气,此时秋老虎刚刚退去,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增大。如果用一

个字来形容,白露是“凉”,而寒露则是“寒”,气温更低。

从物候上看,白露和寒露的代表性物候,口。白露节气一到,先头雁阵就往南飞去,所以白露的“一候”

是“鸿雁来”,寒露"一候”是"鸿雁来宾”,多了一个“宾”字,以示先后之别。两者的“二候”,分别是“玄鸟

归”和“雀入大水为蛤”,玄鸟(燕子)和黄雀也都是候鸟,一个在白露“二候”时已回南方过冬,另一个在

寒露“二候”时还在枯水的河湖之滨觅食。两者的“三候”分别是“群鸟养羞(饿)”和“菊有黄华”,前者说

的是各种留鸟开始存储过冬食粮,后者则揭示了在百花凋零的寒露“三候”,□。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时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晨昏之际,更要防着凉感冒;而在寒露时

节,不能再穿凉鞋、裸露双脚,以防寒从足生。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对人物进行描写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样才可以做到苏东坡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B.画家徐冬冬创作的“东风解冻”中国画,在深色中点染进红黄绿蓝四种鲜明的色彩,整个画面顿显生机。

C.假如我们做学问都是跟着别人后面走,始终不能解决重要的问题。我们遇到的所谓“卡脖子”的问题,

正是因为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还是跟着别人走。

D.曹雪芹擅长绘画,中国画讲究“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平远、高远、深远有不同的目的,所

表现的效果也不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话不超过12

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碧波荡漾自由流淌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生物,可它必须在大堤之间流淌;一旦冲击河床,定然泛滥成

灾,自己也只能干涸。地球是人类之母,可它必须在一定轨道上运行;离开了轨道,只能成为宇宙中的

一颗流星。不独河水、地球如此,社会生活领域皆是如此。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自由与约束”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C(“只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注重人类共性,深度探索人性,就能最大限度实现共通

性''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的最大化得以实现“)

2.B(“网络文学都缺少真正的恒久价值”理解有误,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原文是“尤其是不少以玄幻、穿

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

3.D(材料一所述“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内涵是指聚焦更具有普遍尺度的人类价值、直面全球化时代人类

的共同难题、注重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D选项“宣扬了中国节妇的故事”显然与此不符)

4.□材料一是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述的,材料二是从媒体传播的角度论述的;(2分)口材料一侧重于论

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材料二侧重于论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怎样讲述传播中国故

事。(2分)

5.□影片把中国外交官的撤侨故事转化为外交官带领同胞归家的故事,“归家”的主题传达了更具世界普遍

性、更具人类恒久性的价值;」影片展现的是中国公民被困战乱中的努米亚的故事,包含着全球化进程

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战乱与生存;□外交官宗大伟矛盾挣扎,最终选择逆行,影片的人物塑造

7

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回归人性且善于挖掘人性。(每点2分)

6.D(“满满手艺超过他了''表达失当,“耽误其发展”也于文无据。)

7.A(“这种反差为下文师父的严厉蓄势”不准确。)

8.□满满离开王官岭时,装着乳牙的竹筒还埋在桃树下,与文中“觉得自己有一部分身体被埋在王官岭”

相互印证,暗示王官岭生活经历已成为满满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口乳牙装在竹筒里被埋在桃树

下,这次没有被重新拿出来,说明五年时间里,满满真正地成长了,背负着责任与使命离开王官岭。(2

分)

9.□对待徒弟:严格要求,满满学艺之初,就要求他不能像孩子那样只顾玩耍;(1分)教导有方,学艺

从认识植物开始,练习从敲打铁砧开始,传授技艺,懂得循序渐进。(1分)口对待儿子:疼爱有加,为

照顾患有眼疾的儿子,宁可放弃打制“百鸟醉”。(2分)□对待手艺:满怀敬畏,对满满严厉的说教,以

及“你心里已经有一块银子了”的教导,都表达出师父对这门手艺由衷地热爱和敬畏。(2分)

10.C(原句为: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

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H.C(本文中的“故事”是按照旧例的意思,为名词做状语的用法。“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是

旧事、先例的意思,为名词用法。)

12.A(时序颠倒)

13.(1)人们听说云南多流行由瘴气引起的疾病,还未交战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没有人愿意响

应招募。(“瘴疥、“十八九”、“莫”、“应募”各1分)

(2)勿邓酋长苴梦冲暗中与吐蕃勾结,煽动引诱蛮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与唐往来。(“潜”、“通”、“扇”、

“隔绝”各1分)

14.□南诏王方面:其实一直并非诚心归附;□唐玄宗方面:用人不善,如偏信杨国忠等;口唐朝官员方

面:气量狭小,不恤民生,不得民心。(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秋九月戊午(二十三日),册封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蒙归

义的祖先本是哀牢夷人,地处姚州的西边,东南与交趾相接,西北与吐蕃相接。蛮语言称王为诏。以前

有六个诏,他们的军队实力相当,不能统一,历代沿袭,以此来分散他们的势力。蒙舍在最南部,所以

称为南诏。唐高宗(李治)时,蒙舍王细奴逻开始谒见天子。细奴逻生子逻盛,逻盛生子盛逻皮,盛逻

皮生子皮逻阁。皮逻阁时南诏逐渐强大,而其余五诏力量衰微。恰巧皮逻阁立有击败潮河蛮的功劳,于

是他贿赂王昱,请求把六诏合而为一。王昱为他向朝廷奏请,朝廷准许了他的请求,仍然赠皮逻阁以归

义的名号。自此他用武力威胁来使各个蛮族部落服从,有不服从的就将其消灭,接着又击败了吐蕃,移

居到大和城。以致最终成为唐边境遭到侵犯的祸患。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杨国忠为了感激鲜于

仲通,推荐他为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气量狭小,性情急躁,失去蛮夷各族的人心。按照过去的惯例,

南诏王常常与妻儿一同来觐见都督,经过云南时,云南太守张虔陀大量地勒索财物,南诏王阁罗凤没有

答应他的要求,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秘密奏报他的罪行。阁罗凤很愤恨,这年,他发动军队反叛唐

朝廷,攻陷了云南郡,杀掉张虔陀,强夺原归附于唐的西南夷三十二个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

夏季四月壬午(三十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被南诏在泸南打得大败。当时鲜于仲通率领

八万军队分两路从戎州、筒州出发,到曲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派遣使者前来谢罪,请求归还所俘获

掠夺的东西,把云南城修缮好后离开,并且说:“现在吐蕃重兵逼近边境,如不答应我,我就将归顺吐蕃,

云南就不归唐朝所有了。“鲜于仲通没有答应,囚禁了他的使者。进军到西洱河,与阁罗凤交战,唐军大

败,士兵死了六万人,鲜于仲通仅只身逃脱。杨国忠掩盖了他失败的情况,仍旧给他按战功评定。阁罗

凤收拢聚集战死者的尸体修建成京观,于是北向吐蕃称臣。蛮语称弟弟为“钟”,吐蕃给予阁罗凤为“赞普

钟''的名号,号为“东帝”,给他金印。阁罗凤在边境刻石立碑,说明自己不得已背叛唐朝,并且说:“我

们世世代代侍奉唐朝,接受他们的官爵和财物,后代如能允许再返回唐朝,应当把此碑指给唐朝使者看,

使他们知道我的叛唐不是出自本来的心愿。’'玄宗下诏大批招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士兵攻击南诏。人们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