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坑边坡监测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2编制依据33基坑监测内容设计33.1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33.2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43.3监测方法及精度103.4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153.5监测报警值173.6监测成果要求184监测准备184.1技术准备184.2监测人员配备194.3监测设备195基坑监测方法195.1监测工艺流程195.2建立基准控制网205.3深层位移监测205.4水平位移监测215.5竖向位移监测215.6巡视检查225.7提高监测频率情况236应急预案246.1应急组织机构246.2应急救援职责246.3危险源识别分析266.4应急演练266.5应急处理流程267附表、附图267.1附表277.2附图271工程概况本工程整体设置地下三层,基坑周长约1280米,面积约66958平方米。基坑临地铁侧自然地坪较高,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其余侧自然地坪相对较低,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为三级。基坑结构相对标高±0.000m=绝对标高+5.300m,施工前基坑外自然地面相对标高,临地铁侧为-1.300,其余侧为-2.100。一般底板底相对标高为-16.300,因此临地铁侧基坑一般挖深为15.0m,其余侧为14.2m。基坑共分10个区。I区、II区采用三轴搅拌桩+灌注桩的围护形式,III至VII区采用地连墙的围护形式。高压旋喷桩位于地连墙幅块交接处及地连墙与三轴搅拌桩交接处。I区、II区、III区支护为三道混凝土支撑,IV至VII区支护为首道混凝土支撑+三道钢支撑。具体详见《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图》。本工程紧邻在建地铁17号线,距离地铁34m至35m之间。地铁规划地下两层外挂商业,商业与本工程地下二层联通。北侧、东侧、西侧为在施市政道路,分别为大盈铺路、黄泥娄路、丁家港路。I区、II区间为青泰路,该路段位于本项目地下室顶板上。待I区、II区地下室封顶后施工。具体详见《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图》本工程基坑围护形式主要为地连墙及三轴搅拌桩+灌注桩,支护形式为混凝土支撑及钢支撑。具体工程量详见下附表:(建议删除)(1)地连墙工程量附表:型号地墙深度m钢筋笼长m厚度mm幅数混凝土强度A1型24.5+20.0素砼44.580032水下C35P6A2型23.523.560051水下C35P6A3型24.524.560012水下C35P6A4型25.5+19素砼44.510007水下C35P6A5型23.5+20.4素砼43.98007水下C35P6A6型24.5+20素砼44.580049水下C35P6B1型24.5+20.0素砼44.58001水下C35P6B2型23.523.56001水下C35P6B4型25.5+19素砼44.510004水下C35P6C1型24.5+20.0素砼44.58001水下C35P6C2型23.523.56007水下C35P6C4型25.5+19素砼44.510001水下C35P6C5型23.5+20.4素砼43.98001水下C35P6C6型24.5+20素砼44.58009水下C35P6(2)灌注桩工程量附表:型号桩底标高(m)桩长m直径mm数量(根)混凝土强度GZZ1型-27.623.5850524水下C30GZZ2型-28.124950109水下C30GZZ3型-27.623.590051水下C30GZZ4型-9.75765019水下C30(3)三轴搅拌桩及高压旋喷桩工程量附表:名称型号桩底标高(m)桩长m数量(根)水泥掺量三轴搅拌桩Φ850@600-23.621.574220%高压旋喷桩Φ800@600-23.5、-23.620、12.537125%高压旋喷桩Φ800@500-27.623.53625%高压旋喷桩Φ800@600-22.8、-23.56.5240025%(4)降水井工程量附表:名称型号(mm)井底标高(m)桩长m数量(口)回灌井Φ273-38.221.5117疏干井Φ273-20.120、12.5196承压观测井Φ273-38.223.540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GJ8-2007)(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9)(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B50497-2009)(1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13)《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14)本工程总平面图纸(电子版)3基坑监测内容设计3.1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1)监测对象:1)支护结构2)地下室状况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4)周边建筑5)周边管线及设施6)周边重要道路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15)监测内容基坑类别监测项目一级二级三级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应测应测应测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应测应测应测立柱竖向位移应测宜测宜测地下水位应测应测应测深层位移监测应测应测宜测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应测应测宜测周边建筑、地表裂缝应测应测应测周边管线变形应测应测应测周边建筑竖向位移应测应测应测倾斜应测宜测可测水平位移应测宜测可测3.2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3.2.1本工程测量基准点由业主给出的市政控制点为准。基准点坐标分别为:XX点:X=,Y=,Z=;XX点:X=,Y=,Z=;XX点:X=,Y=,Z=;3.2.2监测点布设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匹配;同时参照围护桩位置、附属结构位置及开挖分段长度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与此同时也注重了监测断面的布置,主要为了解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从而对基坑变形信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环境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根据设计文件提出的监测要求及相关规范文件,各监测项目布点情况如下(布设位置详见附图):(1)浅层水位监测用Φ89钻头成孔,钻进尽可能采用清水钻进,埋设直径为Ф53的专用水位监测PVC管,PVC管外使用特殊土工布进行无缝包扎,下管后用清洗后的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面水的渗入。埋设完成后,立即用清水洗孔,以保证水管与管外水土体系的畅通。Ⅰ区:在基坑周边埋设水位观测孔,共15个水位观测孔,编号为SW1~SW15。布设在围护墙体外侧,孔深8米。Ⅱ区:在基坑周边埋设水位观测孔,共14个水位观测孔,编号为SW1~SW14。布设在围护墙体外侧,孔深8米。Ⅲ区:在基坑周边埋设水位观测孔,共2个水位观测孔,编号为SW1~SW2。布设在围护墙体外侧,孔深8米。Ⅳ至Ⅶ区:在基坑周边埋设水位观测孔,共8个水位观测孔,编号为SW1~SW8。布设在围护墙体外侧,孔深8米。补充各分区水位观测点布置图。(16)围护顶部变形监测由于基坑开挖期间小面积大量土方卸载,地下围护墙将产生纵、横向的位移变形,围护墙的隆沉变形的信息,对基坑的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因而,通常沿围护顶圈梁上布设墙顶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Ⅰ区:在围护墙上每隔20米布设一个点且每边不少于3个点,共计布设43个点。测点编号为Z1~Z43。详见附图。Ⅱ区:在围护墙上每隔20米布设一个点且每边不少于3个点,共计布设36个点。测点编号为Z1~Z36。详见附图。Ⅲ区:在围护墙上每隔20米布设一个点且每边不少于3个点,共计布设12个点。测点编号为Z1~Z12。详见附图。Ⅳ至Ⅶ区:在围护墙上每隔20米布设一个点且每边不少于3个点,共计布设48个点。测点编号为Z1~Z48。详见附图。(17)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在基坑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或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上绑扎带导槽PVC塑料管,以监测围护墙体侧向变形。选择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根据施工现场情况。Ⅰ区:拟在基坑周圈共布设15个测斜孔,编号CX1~CX15孔深约24米。Ⅱ区:拟在基坑周圈共布设14个测斜孔,编号CX1~CX14孔深约24米。Ⅲ区:拟在基坑周圈共布设4个测斜孔,编号CX1~CX4,其中CX1、CX4孔深约24米;CX2、CX3孔深约42米。Ⅳ至Ⅶ区:拟在基坑周圈共布设23个测斜孔,编号CX1~CX23,其中CX1~CX7孔深约24米;CX8孔深约25米;CX9~CX23孔深约42米。各区测斜孔布置详见附图(补充附图)。(18)支撑轴力监测围护墙外侧的侧向土压力由围护及支撑体系所承担,当实际支撑轴力与支撑在平衡状态下应能承担的内力(设计计算内力)不一致时,将可能引起支撑体系失稳。为了监控基坑施工期间支撑的轴力状态,确保基坑开挖时轴力监测数据。Ⅰ区:可在第一道支撑上设置9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ZC9;可在第二道支撑上设置9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0~ZC18;可在第三道支撑上设置9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9~ZC27。详见附图。Ⅱ区:可在第一道支撑上设置9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ZC9;可在第二道支撑上设置9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0~ZC18;可在第三道支撑上设置9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9~ZC27。详见附图。Ⅲ区:可在第一道支撑上设置2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ZC2;可在第二道支撑上设置2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3~ZC4;可在第三道支撑上设置2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5~ZC6。详见附图。Ⅳ至Ⅶ区:可在第一道支撑上设置7个轴力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对称布设4只钢筋应力计,其编号为ZC1~ZC7。详见附图。(19)立柱隆沉监测监测点宜布设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等位置的立柱上,根据围护支撑图。Ⅰ区:本次布设19个立柱隆沉监测点,编号L1~L19,详见附图。以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竖向变形情况。Ⅱ区:本次布设19个立柱隆沉监测点,编号L1~L19,详见附图。以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竖向变形情况。Ⅲ区:本次布设2个立柱隆沉监测点,编号L1~L2,详见附图。以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竖向变形情况。Ⅳ至Ⅶ区:本次布设7个立柱隆沉监测点,编号L1~L7,详见附图。以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竖向变形情况。(20)坑底隆起监测Ⅰ区:在基坑内的中部外布设3个坑底隆起监测点,编号为Q1~Q3。Ⅱ区:在基坑内的中部外布设3个坑底隆起监测点,编号为Q1~Q3。Ⅲ区:在基坑内的中部外布设1个坑底隆起监测点,编号为Q1~Q3。补充监测点布置图。但需注意的是:因基坑回弹监测点难以保存,所以应特别做好测点保护工作外,为确保观测质量,可在基坑开挖前观测两次初读数,并用水准仪测定管口标高,以便换算到每个磁环的标高。以后随挖土进程,每开挖一层土观测一次,截去上部沉降管时应保护好下接沉降管,直至基坑挖土完毕。埋设方法如下:将沉降管钻孔埋设,钻孔直径100mm。钻好孔前,应先将分层沉降管准备好,沉降管采用直径53mm的PVC塑料管,磁环按深度位置套在沉降管上,用纸绳(遇水后会松烂)扎好,每个磁环间的塑料管用直径稍大的软塑波纹管(可伸缩)套住,波纹管两端均顶住磁环;钻孔好后,吊入沉降管,沉降管上部应稍高出地面,利用泥球充填,埋设好后,在孔内回填粘土,磁环按不同深度位置套在沉降管上。(21)周边环境监测8)地下管线沉降、位移监测点根据现有资料,场区四周道路下面有地下管线,其中南面和西面道路上部分地下管线距离基坑较近。因本基地现场环境及政府有关部门规定限制,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埋设除尽量布置直接点外(利用阀门、窨井等),可采用模拟点法或间接点法。模拟点法即在地下管线相应上方开挖约40cm深样洞,将顶面刻划“+”的钢筋埋入其中,并用混凝土将其固定;间接点法即在地下管线相应上方将顶面刻划“+”的道钉打入道路接缝处,由于本工程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工程将采用直接点或间接点布置法。在南侧淀山湖大道路面上布置管线监测点50个,G1~G50。以观测基坑施工期间对该管线的影响。详见附图。9)坑外路面沉降监测点Ⅰ区:测点布设:测点布设:在基坑外延垂直面方向布设8组地表沉降监测点。每组布设5个监测点,编号为A1~A5、A6~A10、A11~A15、A16~A20、A21~A25、A26~A30、A31~A35、A36~A40。详见附图。Ⅱ区:测点布设:测点布设:在基坑外延垂直面方向布设10组地表沉降监测点。每组布设5个监测点,编号为A1~A5、A6~A10、A11~A15、A16~A20、A21~A25、A26~A30、A31~A35、A36~A40、A41~A45、A46~A50。详见附图。Ⅲ区:测点布设:测点布设:在基坑外延垂直面方向布设2组地表沉降监测点。每组布设5个监测点,编号为A1~A5、A6~A10。详见附图。Ⅳ至Ⅶ区:测点布设:测点布设:在基坑外延垂直面方向布设3组地表沉降监测点。每组布设5个监测点,编号为A1~A5、A6~A10、A11~A15。详见附图。路面沉降监测点长度不少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埋设方法:用钻孔设备在地坪上成孔,孔径约为13cm,埋入不短于30cm的钢筋,使钢筋顶部不高于地坪,四周用黄砂回填。10)裂缝监测可根据现场获取的裂缝进行监测。基坑监测点坐标统计如下:类型监测点原始坐标原始高程浅层水位监测SW1X=Y=Z=SW2X=Y=Z=......围护顶部变形Z1X=Y=Z=Z2X=Y=Z=......围护结构侧向位移CX1X=Y=Z=CX2X=Y=Z=............3.3监测方法及精度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现详述如下:3.3.1沉降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两侧各布置一组稳固水准点,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永久水准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基准网观测按照国家Ⅱ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外业观测使用苏一光DSZ2+FSI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标称精度:±mm/km)往返实施作业。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苏一光DSZ2+FSI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因瓦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1)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2)观测前对电子水准仪及配套因瓦条形码尺进行全面检验(3)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4)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5)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因瓦尺DS1≤50m≤1.0m≤3.0m0.5m0.3m(22)测站观测限差见下表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监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5mm0.7mm3.0mm1.0mm(23)两次观测高差超线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沉降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内业计算采用EPSW平差软件按间接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3.3.2监测点竖向位移测量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注: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3.3.3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采用轴线投影法。在某条线路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经纬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该条线路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测量采用苏一光DT202CJ2经纬仪,其标准精度为:测角2²。注:(1)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2)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求确定;(3)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3.3.4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在围护墙上采用钻孔方式埋设带导槽PVC管,测斜管管径为Φ70mm,内壁有二组互成90°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试方位。埋设时,应保证让一组导槽垂直于围护体,另一组平行于基坑墙体。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逐段(间隔0.5米)测出X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在基坑开挖前,分二次对每一测斜孔测量各深度点的倾斜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偏移值。“+”值表示向基坑内位移,“-”值表示向基坑外位移。仪器采用美国Geokon-603测斜仪或北京航天TL-03D型测斜仪进行测试,测斜精度±0.1mm/500mm。3.3.5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井点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如果止水帷幕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将势必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危害性影响,严重将造成基坑管涌、塌方的危害。为了使浅层地下水位保持一适当的水平,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可控状态,加强对坑外浅层水位的动态观测和分析,对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判定围护体系的隔水性能,分析坑内、外地下水的联系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准联测各管口高程h孔口后,直接用钢尺水位仪测试水位管内水位深度。慢慢将探头放入水面,刚接触水面时在钢尺上读数一次,然后慢慢将探头拉出水面,当探头刚离开水面时在钢尺上再读数一次,取两次平均值即为水面之深度h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初值的测定在开工前2~3天,在晴天连续测试水位取其平均值为水位初始值;遇雨天,在雨天后1~2天测定初始值,以减小外界因素的影响。3.3.6支撑轴力监测钢筋混凝土支撑内力监测采用振弦钢筋应力计,并按下公式计算支撑轴力:N=(Ec/EsAc+As)(Ks(f2i-f20)/As1+Ts(Ti-T0))式中:N—支撑轴力(kN)Ac、As、As1—支撑砼截面面积、钢筋截面总面积和钢筋截面面积(m2);Ec、Es—混凝土、钢筋弹性摸量(kPa);fi—应变计的本次读数(Hz);f0—应变计的初始读数(Hz);Ks—应变计的标定系数(kN/Hz2);Ts—应变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Ti—应变计的本次测试温度值(℃);T0—应变计的初始测试温度值(℃)。采用ZXY-2型钢弦式频率巡检仪。3.3.7坑底回弹监测坑底隆起(回弹)可采用基坑坑内开挖面以下的分层沉降仪或深层沉降标的高程变化测定,监测值精度为±1mm。3.3.8裂缝监测(1)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24)每条裂缝应至少布置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在裂缝最宽处,另一组在裂缝末端。每组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置在裂缝两侧。(25)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26)当测量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若使用专门仪器设备观测的标志,按其具体要求另行设计。(27)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28)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29)需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针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式观测。(30)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法、凿出法等。(31)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32)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并注明日期,附上拍摄裂缝照片。(33)裂缝观测应提交如下图表:1)裂缝位置分布图11)裂缝观测成果表12)裂缝变化曲线3.4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监测工作自始至终要与施工进度相结合,监测频率与施工工况相一致,应根据基坑施工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施工频率,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拟定监测频率为见下表(最终监测频率须与设计、总包、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监测内容监测频率基坑工程开挖底板浇筑后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围护墙顶部竖向、水平位移监测1次/1天2-3次/7天1次/1天1-2次/7天围护墙侧向变形(测斜)监测1次/1天1-2次/7天1次/1天1次/7天支撑轴力监测1次/1天2-3次/7天1次/1天1-2次/7天立柱竖向位移监测1次/1天2-3次/7天1次/1天1-2次/7天基坑外浅层水位监测1次/1天2-3次/7天1次/1天1-2次/7天地下管线竖向、水平位移监测1次/1天2-3次/7天1次/1天1-2次/7天坑外路面沉降监测1次/1天2-3次/7天1次/1天1-2次/7天基坑开挖阶段观测频率说明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大小进行适当调整。3、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到每天二~三次。4、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3.5监测报警值本工程基坑开挖的安全等级为三级,因此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环境变化情况工作应全面满足三级控制保护要求,使施工单位能随时了解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关措施,调控施工步序与节奏,作到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各项监测的数值达到一定范围(即:将产生不可接受的负面影响时)要进行“报警”。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各有关方面,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各项监测的报警指标经设计方、建设方、总包方、监理单位和各管线及邻房的管理单位等各方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协商确定。若测试值达到下述界限须及时报警,以引起各有关方面重视,及时处理。监测报警指标监测项目报警值备注速率(mm/d)累计值(mm)围护体测斜环境保护一级220变形速率持续3天及以上环境保护三级350桩顶垂直、水平位移环境保护一级218环境保护三级340坑外地表沉降环境保护一级320环境保护三级340管线垂直、水平位移/建筑物210参考值坑外水位2001000立柱差异隆沉220坑底隆起380支撑轴力设计值的80%注:(1)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2)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3.6监测成果要求监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文件:(1)基坑工程监测方案(2)监测点布设、验收记录(3)阶段性监测报告(4)监测总结报告4监测准备4.1技术准备(1)对本工地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鉴定、校核。(34)核定使用的量具(钢尺)。(35)校核定位依据(红线桩、建筑物角点桩及水准点)。(36)了解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轴线、标高、轴线尺寸等数(37)据进行计算、检查。(38)项目成立测量小组,配备具有上岗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和验线人员,配备若干名放线人员。4.2监测人员配备职能数量项目负责人1名测量/测斜各2名标尺/测斜各2名现场巡视检查1名计算、资料整理工1名4.3监测设备序号设备仪器名称规格型号使用项目1水准仪苏一光DSZ2+FSI水准仪垂直位移监测2经纬仪苏一光DT202CJ2经纬水平位移监测3测斜仪TL-03D测斜仪侧向位移监测4钢弦式频率巡检ZXY-2型支撑轴力5水位观测计SWJ-90水位计水位观测6分层沉降仪JD-50坑底回弹7电子手簿PDA现场记录8笔记本电脑Acer数据处理9打印机HP1125C输出设备表中监测仪器、设备应有检验合格报告。5基坑监测方法5.1监测工艺流程编制监测方案(报公司及监理审核)→建立基准控制网→监测点布设及验收→基坑监测→形成监测成果5.2建立基准控制网监测基准网的精度是监测的基础和保证,基准控制网变形或被破坏将会对整个项目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等基准点稳定之后才可以开始工作,稳定期应根据观测条件与地质条件确定,拟定稳定期为15d。此外,基准点必须复测,根据规范要求拟定基准点复测频率为1月1次。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基准轴线法,根据场地情况在基坑边线布设一基准轴线,在轴线两端分别埋置控制点3个。用全站仪按二级精度要求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定期检测。沉降监测基准网拟在施工现场周边稳定处布置水准基点3个,距基坑边最短距离大于120m(四倍基坑深度),采用苏一光DSZ2+FSI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附合差<0.3mm,n为测站数)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检测高程控制网。控制点埋设深度为0.5M,并用混凝土保护好且插入钢钉做好标识。水平和垂直位移基准网检测周期为进场一次,施工与使用过程中按照施工进度与使用时间、控制点位(被破坏、变化等)具体情况定期检测。5.3深层位移监测(1)钻孔。要求:定位准确;倾斜度小于1度;钻孔直径与测斜管匹配(比测斜管略大)。由于在软土中钻孔易发生塌孔、缩孔等问题,需要采用泥浆钻进,条件许可时采用下套管跟进,以保证不塌孔,确保测斜管能顺利下入孔内。(2)下管。下管前对测斜管进行检查,对外观质量较差、老化或受损的不合格管子应不予采用。底部安装底座后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以防泥浆进入。下管前计算好长度、节数,并在接头处打好自攻螺丝导孔。准备好下管时固定用的绳子等。用经纬仪确定好导向槽的方向,逐节或几节(预先接好,接头处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下管。钻孔较深时宜采用钻机或吊车等机械设备,在人工的帮助下下入。当孔内水位较高,对管造成较大浮力时可向管内注入清水且适当施加静压力,但不可将测斜管压弯。同时要注意导向槽的方向不发生变化,如果下入后进行纠正会引起测斜管的角度发生旋转,这是不允许的。(3)孔壁回填。当测斜孔较浅(小于20m)或观测时间间隔较长时,可采用细砂回填或自然塌孔消除孔壁空隙。细砂回填时一定要用长钢筋捣动,且间隔一定时间加砂,才能达到真正密实。当测斜孔较深,或埋管与观测时间间隔较短时,应采用孔壁注浆的方法。可采用管外注水泥浆,由下向上注入水泥浆直至溢出地表为止。(4)孔口设置与记录。包括测量测斜管顶端高程,安装保护盖,测斜管四周砌好保护墩,并做好标记。记录应含工程名称、测孔编号、孔深、孔口坐标、高程、埋设日期、人员及该点的钻孔地质情况等,以备查验和解释观测结果。5.4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5.5竖向位移监测(1)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39)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40)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6.3.3确定。(41)地下管线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0.5mm。(42)其他基坑周边环境(如地下设施、道路等)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43)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44)各等级几何水准法观测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7的要求。(45)水准基准点宜均匀埋设,数量不应少于3点。(46)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5.6巡视检查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间,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内容如下:(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7)基坑底部有无明显隆起或回弹。(47)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48)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5)根据设计要求的其它巡视检查内容。以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药品买卖标准合同
- 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备战测试(2)卷含答案
- 2024年新疆客车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答题题库
- 2024专项出租车驾驶员劳务合作合同一
- 2024年度年会游戏环节策划与执行合同
- 2024年度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储罐租赁合同新规则3篇
- 2024年挡土墙施工合作协议模板
- 2024年定制防盗门供应与安装合同3篇
- 2024年医疗救援纪录片授权摄制协议3篇
- 13环境经济学第十三章排污收费
- 三年级家长会优秀课件ppt
- 现场急救常识(二)课件
- 药厂生产车间现场管理-PPT课件
- 双壁波纹管施工方案
- 急性肾损伤PPT通用课件
- 教师用教学教案模板 可编辑
- 算三世秘本公开:《达摩一掌经》
- 《英语语音》考试试卷及答案(共6页)
- 火电厂专用英汉对照
- 主斜井台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