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维保-毕业论文_第1页
轨道交通维保-毕业论文_第2页
轨道交通维保-毕业论文_第3页
轨道交通维保-毕业论文_第4页
轨道交通维保-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目录第1章轨道交通维保发展趋势 11.1轨道交通概述 11.2轨道交通维保观念的变革 41.2.1维保的基本概念 41.2.2轨道交通维保的主要形式 41.2.3维保观念的深化 51.3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 81.3.1市场化战略的必要性 81.3.2市场化战略指导思想 91.3.3市场化战略的主要实施步骤 101.3.4市场化战略的保障体系 111.4轨道交通维保经营理念 14第2章维保经验借鉴 162.1上海地铁5号线维保模式 162.2南京地铁1号线维保模式 182.3独立维保模式与外委模式费用比较 202.3.1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 202.3.2南京地铁1号线 21第3章维保环境分析 223.1轨道系统 223.1.1系统概述 223.1.2设备/系统维保特征 233.1.2.1维保工作量 233.1.2.2维保特点 253.1.3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253.1.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263.1.4.1潜在维保商简介 263.1.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263.1.5委外维保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273.1.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283.2通风空调系统 293.2.1系统概述 293.2.2设备/系统维保特征 293.2.2.1维保工作量 293.2.2.2维保特点 313.2.3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323.2.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333.2.4.1潜在维保商简介 333.2.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343.2.5委外维保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343.2.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353.3电扶梯系统 373.3.1系统概述 373.3.2设备/系统维保特征 373.3.2.1维保工作量 373.3.2.2维保特点 383.3.3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383.3.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383.3.4.1潜在维保商简介 383.3.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393.3.5委外维保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403.3.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403.4房建系统 423.4.1系统概述 423.4.2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423.4.2.1潜在维保商简介 423.4.2.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433.4.3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443.5高压电系统 453.5.1系统概述 453.5.2设备/系统维保工作量及特点 463.5.2.1维保工作量 463.5.2.2维保特点 473.5.3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483.5.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503.5.4.1潜在维保商简介 503.5.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523.5.5委外维保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523.5.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533.6给排水系统 543.6.1系统概述 543.6.2设备/系统维保特征 553.6.2.1维保工作量 553.6.2.2维保特点 553.6.3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563.6.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573.6.4.1潜在维保商简介 573.6.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583.6.5委外维保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593.6.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593.7消防报警系统 613.7.1系统概述 613.7.2设备/系统维保特点 613.7.2.1维保工作量 613.7.2.2维保特点 633.7.3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633.7.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643.7.4.1潜在维保商简介 643.7.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653.7.5委外维保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663.7.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663.8低压电系统 683.8.1系统概述 683.8.2设备/系统维保特点 693.8.2.1维保工作量 693.8.2.2维保特点 703.8.3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703.8.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713.8.4.1潜在维保商简介 713.8.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723.8.5委外维保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723.8.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733.9站务 743.9.1系统概述 743.9.2工作内容 743.9.3工作特点和影响因素 763.9.3.1工作特点 763.9.3.2委外影响因素 763.9.4委外项目的分解 773.9.5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773.9.5.1潜在维保商简介 773.9.5.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783.9.6委外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793.9.7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793.10保洁 803.10.1系统概述 803.10.2工作内容及要求 803.10.2.1保洁工作要求 803.10.2.2保洁工作内容 813.10.3委外项目的分解 823.10.4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833.10.4.1潜在维保商简介 833.10.4.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843.10.5委外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843.10.6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843.11内保 863.11.1系统概述 863.11.2工作内容及要求 863.11.3工作特点 873.11.4委外维保项目的分解 873.11.5市场竞争单位分析 873.11.5.1潜在维保商简介 873.11.5.2市场竞争条件分析 883.11.6委外方案的简要对比分析 893.11.7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89第4章维保模式经济评价 904.1价值工程方法 904.1.1价值工程方法简介 904.1.2使用价值工程方法的目的 904.1.3价值工程基本原理 914.1.4价值工程分析方法 924.1.5价值工程分析计划 934.1.6成本模型 944.1.6.1成本指标体系 954.1.6.2成本模型 974.1.7价值替代方案 994.2轨道系统 1004.2.1价值替代方案 1004.2.1.1开发价值替代方案 1004.2.1.2审查价值替代方案 1014.2.1.3成本节约额测算 1014.2.2推荐维保模式 1074.3通风空调系统 1084.3.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084.3.2价值替代方案 1104.3.3推荐维保模式 1134.4电扶梯系统 1144.4.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144.4.2价值替代方案 1164.4.3推荐维保模式 1194.5房建系统 1204.5.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204.5.2价值替代方案 1224.5.3推荐维保模式 1254.6高压电系统 1264.6.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264.6.2价值替代方案 1284.6.3推荐维保模式 1304.7给排水系统 1314.7.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314.7.2价值替代方案 1334.7.3推荐维保模式 1364.8消防报警系统 1374.8.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374.8.2价值替代方案 1394.8.3推荐维保模式 1424.9低压电系统 1434.9.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434.9.2价值替代方案 1454.9.3推荐维保模式 1484.10站务 1494.10.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494.10.2价值替代方案 1524.10.3推荐维保模式 1554.11保洁 1564.11.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564.11.2价值替代方案 1574.11.3推荐维保模式 1594.12内保 1604.12.1委外成本节约额测算 1604.12.2价值替代方案 1614.12.3推荐维保模式 1634.13苏州轨道1号线委外成本节约汇总表 164第5章 其他系统维保模式 1655.1通信系统 1655.1.1系统概述 1655.1.2维保特点 1665.1.2.1维保工作量 1665.1.2.2维保特点 1675.1.3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1675.2信号系统 1695.2.1系统概述 1695.2.2维保特点 1705.2.3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1705.3屏蔽门系统 1715.3.1系统概述 1715.3.2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1715.4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1725.4.1系统概述 1725.4.2维保特点 1725.4.3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1735.5车辆 1745.5.1系统概述 1745.5.2维保特点 1745.5.3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1745.6工程车 1755.6.1系统概述 1755.6.2维保特点 1755.6.3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1765.7车辆段设备 1775.7.1系统概述 1775.7.2维保特点 1775.7.3推荐维保模式选项 1775.8其他系统 1785.8.1综合监控系统 1785.8.2其他系统 1785.9维保实施策略建议 178第6章 推荐的维保模式汇总 180第7章 结论 207第1章轨道交通维保发展趋势1.1轨道交通概述随着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大城市的交通需求量日益递增,在每一天的早晚高峰时间段内,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已很普遍,单纯使用常规公共汽车交通已很难适应现代化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诸国经历了一个常规公共交通——小汽车——新型快速轨道公共交通的转变时期,导致他们实施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包括:⑴小汽车交通的迅速增加,造成了交通拥挤、堵塞等严重后果,甚至影响欧洲古老城市文化的保存。⑵轨道交通(含地下铁道和轻轨交通)具备的下述优点:运送速度快,准时率高;运量大;改善了城市环境;保证乘客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节省了宝贵的城市规划用地;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拥挤。虽然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建设费用高、系统结构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但是作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除了具有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交通运行环境的作用外,还在强化城市用地开发、引导城市及区域空间结构有序发展及促进相关产业进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大都市的形成与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与分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大都市的中心地区,人口、就业岗位密度大,客流规模大,城市交通拥挤,因此需要大容量、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线网提供服务。大都市郊区与中心区之间每天均会产生大量的通勤客流,这种大容量的通勤客流已成为当今大都市交通的一大特点,因此,需要提供联系中心区与郊区及周边地区的长放射轨道交通线路。大都市不同地区的交通出行特征决定了不同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体现了不同地区轨道交通的主要特征。由于大都市不同地区对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特征的要求不同,因此决定了大都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并非是单一的。大都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一般分为市区和市域两大子系统,两大子系统各承担相对独立的交通功能。市区系统主要提供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大容量输送客流服务,因此线网密度、站点密度均比较高,世界主要大都市中心城区均提供了高密度的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市域系统又称区域快速铁路,连接大都市的中心城与郊区及周边地区,市域系统主要提供郊区、周边地区至中心区的放射状出行服务,是大都市通勤交通出行的主导,是大都市一体化交通的关键,是出行方式链的核心。与市区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市域铁路主要体现快速性,将大都市郊区及周边地区域内的居民快速运送至中心城区,因此其站间距较大,线网密度相对较小。市区系统与市域系统并非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通过换乘枢纽、过轨或共轨运营组织,实现两个子系统的一体化换乘与衔接。大都市发展早期的轨道交通主要表现为中心区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伦敦大都市是最早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对大都市中心区功能的完善以及保持大都市中心区的强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轨道交通系统是大都市中心区公共客运交通的主力军(见表1-1),发达的东京轨道交通系统在1997年运送客流达27.7亿乘次,平均每天运送客流近760万乘次。轨道交通系统对承担大都市中心区中长距离的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伦敦、纽约、东京三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乘客平均乘距达7~8公里,纽约、东京两大都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平均每日承担的客运周转量分别接近5,400万人公里和4,400万人公里。表1-1四大都市轨道交通系统比较指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线路长度(公里)414370210.7270.4客运周转量(百万人公里)6,33719,6235,57115,980年客流人次(百万)7842,3931,1562,771平均乘距(公里)8.088.24.827.07平均每公里线路年客流量(百万乘次)1.896.475.4910.25平均每公里线路年周转量(百万人公里)15.3153.0326.4459.10统计年份1995/1996199819981997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等各大中城市都相继开通了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长春、天津、上海、重庆、武汉、大连等各大中城市也相继开通了多条城市轻轨线路。据统计,目前全国获得批准和已经做出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共计32个,截至2010年,获得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达到1,697.10公里,总投资5,822.80亿元。预计到2020年,规划轨道交通网总里程将达到3,500多公里,到205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投资规模超过12,000亿元,显而易见,我国城市1.2轨道交通维保观念的变革1.2.1维保的基本概念维保是对设备进行保养和修理的简称。这里所说的保养是指为保持设备完好工作状态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清洗擦拭、润滑涂油、检查调校,以及补充能源等消耗品;修理是指恢复设备完好状态所做的一切工作,包括检查、判断故障,排除故障,排除故障后的测试,以及全面翻修等。由此可见,维保是为了保持和恢复装备或设备完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1.2.2轨道交通维保的主要形式通常,轨道交通维保工作可以分为预防性定期检修、故障临修、状态修和均匀修四种。维保工作以预防性定期检修,配合故障临修、状态修和均匀修,以维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确保达到各项安全和经济指标的目标水平。目前,轨道交通维保的主要维保形式包括:⑴预防性定期检修按照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运行时间或里程的多少制定维修制度,一般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和定修等,该类型的预防性定期检修制度目前被国内外很多轨道交通运营设施检修部门所采用。⑵故障临修运营设施/设备出现故障后方进行修理。对于与行车设备相关的运营设施或系统,可能会导致轨道交通车辆因为故障被迫停靠在站台或隧道内,导致车辆延误或紧急列车救援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下,虽然实际承担的检修成本低,但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较大。⑶状态修通过有效合理的检测手段或使用合适的检修设备对运营设施/设备运行定期或不定期状态检测,一旦出现可能影响重大的安全故障或隐患时,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这种修理方法前期设备投入大,对设备检测精度或检测手段要求高,设备实际运行时出现安全隐患小,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小,设备使用效率高,设备运行时实际支出的维修成本低。⑷均匀修逐渐淡化日检、周检、月检和定修等预防性周期维修概念,将它们各修程中的部分维保内容结合实际运行状态确定下来的检修规程,合理的进行分配,特别是根据设备运行时的实际状态,将可能进行定修和大修的内容分阶段地、合理地安排到各日常检修、周检、月检或小修规程中,以尽可能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且能够保证运营设施的运行效率,尽可能地减少设备停用时间。国内尚无相关修程规范,上海地铁和南京地铁正在作有益探索。1.2.3维保观念的深化⑴维保是事后对故障和损坏的修复活动18世纪末,西方国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蒸气机、车床等机器设备,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和损坏,被迫停产维保。最初,设备的维保工作是由操作人员兼任,后来操作与维保分离,出现了维保技师与技工。在故障和损坏尚未出现之前,是不会把生产停顿下来专门进行维保的,只有在故障和损坏出现之后,生产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才被动地实施维保。这种设备“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的做法,是一种被动地排除故障的维保观念,是把维保看成事后对故障和损坏的修复活动。⑵维保是事前对故障主动预防的积极措施二十世纪初,随着生产流水线的出现,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生产中一旦某一工序出现故障,迫使全线停工,造成生产损失;有的还会危及设备、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故障后维保,对事故损失已经无能为力,事故损失费用以及维保费用,往往难以估价和控制。为了事先预防故障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1925年前后,美国工业界出现了“预防为主”的维保观念。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的故障,事先采取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措施。⑶维保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必须改进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信誉,以增强竞争力。维保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维保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维持稳定生产,从根本上保证了所投入的设备资金能够在生产中体现出效益;②在许多情况下,维保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强度,从而增强了单位时间的生产能力;③有时维保能够延长设备的寿命。使得其运转时间超出原先购买时预计的期限,并提高精度,扩大能力,从而增加了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④维保售后服务,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使用质量,维护用户利益,还可以提高企业信誉,扩大销售市场,并能反馈信息来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维保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明显。据统计,现代企业中,故障维保及其停产损失已占其生产成本的30%—40%。有些行业,维保费用也跃居生产成本的第二位,甚至更高。所以,维保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⑷维保是投资的一种选择方式1990年10月欧洲国家维保团体联盟第10次学术会议提出维保是投资的一种选择方式,认为维保可以替代投资。维保投资是使固定资产的生产力得以维持下去的那一部分投资。与投资购买固定资产形成生产力相似,维保投资则能维持其生产力。在一定的周期内,不仅可以收回维保投资成本,而且还能增值。如果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一次性投资的话,那么,维保投资则是重复性的投资。例如一台具有某种功能的设备,会因为使用操作和维保不当而迅速报废,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购买;反之,认真操作和恰当的维保,能够使设备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显而易见,维保能够延长设备的更新周期,通过维保替代了设备的投资。按传统习惯,把维保看成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消耗。资源和资金被消耗掉以后,是收不回来的,着重强调维保费用的节省,认为维保是一种消耗性的消极的手段,是一种额外的累赘,只是因为日常生产中不能没有维保,不得不容许它作为一种辅助功能而存在罢了。事实上,维保投资是生产性的,在创造企业效益过程中是个积极因素,维保投资像一次性固定性投资一样也是可以回收的,而且维保投资的回收,比节约维保费用,减少维保消耗更加重要,更为积极,是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投资选择方式。⑸维保是实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有机环节设备的管理,既要重视设计、制造阶段的“优生”,又要重视使用、维保阶段的“优生”,需要实行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使用、维保是设计、制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产品都是依据用户的使用、维保的需求而设计、制造的,产品知识投入使用、维保后才能衡量其优劣,评价其好坏,体现其价值;只是通过使用维保实践的检验,才能发现问题,提供信息,不断地改进,实现设计、制造的“优生”。所以,维保是实行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有机环节。⑹维保已从技艺到科学传统观念认为维保是一种维保行业,是一门操作技艺,缺乏系统的理论。早先的机器大多是皮带、齿轮传动,由于设备简单,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和手摸等直观判断或通过师傅带徒弟传授经验的办法来排除故障。认为维保是一门技艺,这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随着生产日益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故障的查找、定位和排除也复杂化,有时故障由多种因素(如机械的、液压的、气动的、电子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综合引起的,例如电子器件处理器的故障,可能是硬件芯片的问题,也可能软件差错的问题,也可能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问题,仅凭直观判断或经验是难以发现问题的。而且现代维保,不仅是出现故障后才排除,更加重视出故障前的预防。故障前的预防,常常出现不是“维保过度”,就是“维保不足”,如何避免维保实践中的盲目性,做到“维保适度”,提高预防性维保的针对性和使用性,对科学维保产生了客观的需求。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特别是可靠性、维保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等新兴学科的相继出现,概率统计、故障物理、断裂力学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年维保实践数据资料的积累,为研究维保理论提供了实际的可能。这种客观需要和实际可能的结合,使维保这一事物不再是一些操作技艺的简单组合,而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学科,使维保从分散的、定性的、经验的判断进入到系统的、定量的、科学的阶段,现代维保理论就此应运而生。当今,维保已从技艺到科学。1.3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是在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合理的选择维保模式,追求以最小的维保资源投入和最佳的维保资源配置来实现维保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同时积极规避维保技术风险与管理风险,通过采取集约化维保市场化运作策略,努力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1.3.1市场化战略的必要性市场化战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研究的一种创新性尝试,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⑴有利于破除僵化体制,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在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轨道交通运营商可以通过市场化战略运作,立足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通过更新思路,合理选择技术或项目委外、劳务或人力资源委外等,消除原有管理体制下的人员冗余、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实现减员增效、按需设岗、按岗定编,努力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⑵有利于消除行业间的藩篱传统的维保模式对维保工作的范围划分过细,往往产生两种不良后果:①由于维保工作量及收益太小,对维保商从事该项维保工作的吸引力大为削弱;②导致维保工作中管理成本和协调性费用大幅度上升。面临全球化及创新力的竞争时代,轨道交通维保模式市场化战略不仅仅局限于“成本降低”、“人力支援”等简单的“点”上委外服务的考量,更应该掌握维保模式市场化战略中更高层次的效益及潜在价值,甚至将其转化为企业变革或决策的关键。暨:让轨道交通企业能结合外部资源,与专业维保伙伴策略联盟合作,在委外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与商机。因此,企业的市场化策略目标不但要清晰,而且必须确认委外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必要的新技术与开发能力,甚至能主动提供企业建议,建立符合企业整体策略目标的维保服务内容。⑶有利于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化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通过对维保市场全面调研,得到具有较强实力的潜在维保商;通过综合评估和公开招标,使优秀的维保商得以脱颖而出,实现维保商之间的公平竞争,体现市场机制的公正法则,有效的避免暗箱操作等对维保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1.3.2市场化战略指导思想⑴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永恒主题。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繁忙的城市干线交通走廊内客流运输任务,运营管理过程中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抢修、客流疏散等均对轨道交通维保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起到安全保证作用的维保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机动性、应变能力,从日常维护等基础性工作做起,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正确处理安全与运营、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⑵确保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均衡提升依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物品按所有制属性不同可以分为私人物品(privategoods)、公共物品(publicgoods)和共有资源(commonresource)三类。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共有资源的范畴,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在为运营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带来了票款收入等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集中体现在广大乘客生活活动空间的扩大、乘客出行时间的节约、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集约化开发、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缓解、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等。从世界范围来看,轨道交通由于建设投资大、运营费用高,而客票定价受到政府约束和广大市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双重限制,其票款收入不抵运营成本而形成亏损。作为一大型公益性公共服务企业,轨道交通运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赢利往往不是其运营管理的终极目的。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城市轨道交通经济评价原则上应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企业财务评价为辅。”因此,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选择时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侧重于社会效益,采取集约化的运作策略,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保障物质、人力、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综合效益最优化。⑶合理规避风险风险是指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显性和隐性的不利因素。如何在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决策中高瞻远瞩,充分预见,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参与维保工作各方的责任、权利和效益,合理规避未来可能存在的种种不利因素,这也是维保市场化战略所必须面对的问题。⑷实行滚动优化调整机制最佳的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外部环境(产业政策、市场运作机制等)和内部因素(技术壁垒、人才机制和管理体制等)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合理的市场化战略预测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获得不同市场化阶段的最佳的维保运作模式和调整机制。⑸适应于网络化运营条件城市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的实施不能仅仅依据单一的一条或者两条的轨道交通线路,而应全面考虑整个轨道交通线网建成后的情况,从整体的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的角度实现维保资源的综合优化,尽力避免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间的维保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情况的发生。1.3.3市场化战略的主要实施步骤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各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维保市场化战略主要实施步骤包括维保市场的调研、潜在维保商的综合评估、推荐维保商的综合评估等。⑴维保市场的调研维保市场的调研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分析各系统的维保市场竞争态势,提交《轨道交通各子系统维保市场综合评估报告》。⑵潜在维保商的综合评估潜在维保商的综合评估是指在全面考虑市场维保商的经营状况、管理体制、区位特征、行业资质、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展开评价,得到潜在维保商的优劣排序,优选排名前三名的潜在维保商为推荐维保商。⑶推荐维保商的实地考察在得到推荐维保商名单后,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就维保工作的实施内容、要求、不同市场化战略相应的报价等内容与推荐维保商展开谈判,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并签署相应的合同文本。1.3.4市场化战略的保障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的实施在安全性、经济性、风险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之处。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是市场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⑴安全保障体系市场化战略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紧急状态响应策略、责权界定策略、特殊状态下快速救援体系、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机制等。①紧急状态响应策略紧急状态响应的实质是维保主体的快速应急能力。轨道交通运营商采用不同维保市场化策略时,必须建立内部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管理模式,严格界定各职能部门、各组成要素的责权关系,规划和实施各种紧急状态下的预演方案和应急演练;市场化条件下,必须以法律合同的形式严格界定紧急状态下不同维保主体之间人力、物资、信息等资源的协作体系及决策机制,建立明确清晰的责、权、利关系,不断优化市场化管理模式和协作分工体系,规划和实施应急演练,提高市场化维保商的忧患意识和快速处理能力。②责、权、利界定策略责、权、利界定策略是指在给予市场化维保商一定的利益空间的同时,以法律合同形式和市场化运作模式规定维保商承担的维保责任、权利和利益,明确维保各方的业务分工、维保业务的接口管理、维保资源的共享与维护责任、维保不可预见风险的分担、维保故障类型的划分与责任认定等。③特殊状态下快速救援体系特殊状态下的快速救援指发生地震、火灾等异常情况下,轨道交通维保主体必须承担的快速反应和救援责任。轨道交通运营商在不同市场化战略情况下,应该建立特殊状态下的常设机构和储备力量,明确各方在特殊状态下的分工协作和责任义务,在维保合同中明确界定在发生地震、严重事故等情况下的反应机制和救援体系。④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体系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条件下,轨道交通运营商必须建立掌控项目维保状态的监督手段和宏观调控维保商维保活动的制约机制,与此同时,运营商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结合专业的维保业务监督验收力量,建立统一的标准对维保商的维保质量、维内保全性保障体系、维保市场化经营策略等实施评估。⑵经济保障体系轨道交通维保市场化战略的经济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环境的营造、整体网络运营分析等。①市场竞争环境的营造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充分程度,维保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型、不完全竞争型和垄断型3类。对于完全竞争型,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商维保的经济性;对于不完全竞争型,可以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商维保的经济性;对于垄断型,需要运营商与维保商建立建立一定形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轨道交通运营商维保的经济性。②整体网络运营分析对于首条新建的轨道交通线路而言,必须综合考虑初始线路的核心设备维保的经济性对后续线路的影响。以南京地铁1号线的车辆系统为例,目前2号线车辆基地基本没有配备维保资源,因此,1号线车辆系统采用的完全委外的市场化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号线及以后整个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的维保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市场化战略的引导下,现阶段南京地铁的车辆系统已经借助于维保商的区位、技术、资源优势,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组建南京地铁车辆维保公司,实现了车辆系统市场化运作的另一种战略上的合作模式,该种合作模式必定会对今后车辆系统的维保工作,尤其是较高层面上的维保工作的维保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⑶风险保障体系市场化战略的风险性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采取市场化战略维保时,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而言,受制于关键技术被国外产品供货商掌控的技术壁垒,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风险。因此,市场化战略保障体系中,运营商应优先创新维保市场化流程,合理定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供货商一起建立完备的维保保障体系,不断联合市场化合作伙伴,加强培训以提高风险规避能力;并与供货商等掌控关键技术维保实力的建立长期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供货合同或技术服务合同获得外部必要的技术支持。市场化战略维保过程中,虽然在维保合同中对不同维保主体之间进行了明确的维保工作节点划分、维保责权的界定等,但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维保市场化竞争条件的改变、承担维保工作的企业改制或重组等情况发生时必然导致不同维保主体之间互相推诿、故障处理周期延迟等问题,从而存在着较大的市场化战略的管理风险。为此,市场化战略维保过程中,前期维保市场调研时应该更加深入、严格依据市场化竞争条例和合理的优选策略优先竞聘合格的市场化维保主体,尽量优化市场化维保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监控机制,简化维保业务的接口衔接程序,细化接口的责权关系,加强不同维保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市场化战略维保过程中,还将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暨市场化战略维保商一旦退出维保市场,轨道交通运营商必须具有快速的维保替代能力(包括维保商的替代、自身维保队伍的建立、外部维保技术力量的大力支持等),否则可能将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针对南京地铁来说,竞争环境较充分的子系统(如保洁、电扶梯等),市场维保商替代能力强,而且这些系统维保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优胜劣汰”,具备较好的市场风险规避能力;竞争环境不够充分的市场(如车辆、信号等系统等),在不断创造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必要时建立某种程度的战略协作、形成双赢的合作局面,以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1.4轨道交通维保经营理念效益是管理永恒的主题,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图1-1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目标体系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的经营不同于企业部门简单的对利润的牟取,也不同于事业部门简单的管理职能的实现,经营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目标是创造盈余,即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目标价值的多样化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图1-1城市轨道交通经营管理目标体系“安全、高效、经济”作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目标,从国内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看,还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探索、不断实践和逐步优化的过程。“精简高效”不能简单理解为通过精简机构设置、减少人员配备来实现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营,这种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延伸。“精简高效”首先是一种市场行为,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手段,从根本上说这是思想观念的变革,是利用市场经济思维经营轨道交通、管理轨道交通;其次“精简高效”是技术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是“精简高效”的基础,利用信息技术达到轨道交通的集成化管理是实现资源优化的有效途径;再次,“精简高效”的精髓缘于宏工程思想,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系统要素的优化组合、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其高效运营。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共有车辆、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电扶梯、环控、给排水、设备监控、防灾报警及消防、自动售检票、屏蔽门等几大类。其中电扶梯、空调、风机、水泵、照明等通用设备,社会的维护市场已非常成熟,一些大型公共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