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专业大专班演示文稿_第1页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专业大专班演示文稿_第2页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专业大专班演示文稿_第3页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专业大专班演示文稿_第4页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专业大专班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专业大专班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优选)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专业大专班当前第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定义

贫血是一种症状,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在平原地区,有以下情况可诊断贫血:男性Hb<120g/L,RBC<4.5×1012/L或HCT<0.42女性Hb<110g/L,RBC<4.0×1012/L或HCT<0.37孕妇Hb<100g/L当前第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贫血的临床表现(1)一般临床表现:疲乏无力、软弱困倦是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皮肤粘膜苍白是最主要的体征。心血管系统:心悸、气促,活动后表现更加明显。严重贫血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当前第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贫血的临床表现(2)生殖系统表现:女性可月经不调、闭经,男性偶可性功能减退。泌尿系统表现: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和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其他症状:低热、创口愈合缓慢等。

决定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快慢、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的代偿能力当前第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贫血的分类(一)根据外周血红细胞的检查结果

1。根据MCV、MCH、MCHC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类型MCV(fl)MCH(pg)MCHC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27-340.32-0.36溶贫、再障

大细胞性贫血>100>340.32-0.36巨幼贫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60.32-0.36感染、中毒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6<0.32缺铁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当前第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二)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一)骨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AA,MDS,白血病

(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纯红再障、慢性肾衰竭贫血、内分泌性贫血(三)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代谢异常(四)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五)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低氧亲和性血红蛋白病(六)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慢性疾病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当前第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二.红细胞破坏增多

(一)红细胞内在异常

1.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

3.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红细胞外在异常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药物机械性DI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化学与物理苯或大面积烧伤感染疟疾、蛇毒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三.红细胞丢失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当前第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三)按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类型疾病

增生性贫血溶血型贫血,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

骨髓红系成熟障碍巨幼细胞贫血(核发育障碍)

(无效生成)慢性病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合成障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发育及Hb合

成均有障碍)

铁粒幼细胞贫血(Hb合成障碍)

当前第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四)根据红细胞MCV和RDW

红细胞形态RDW和MCV疾病

正细胞均一性RDW正常,MCV正常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

症,急性失血,肝硬化和尿毒症大细胞均一性RDW正常,MCV↑再障,MDS

小细胞均一性RDW正常,MCV↓轻型地中海贫血

细胞正细胞不均一性RDW↑,MCV正常早期造血物资缺乏,骨髓纤维化,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不均一性RDW↑,MCV↓缺铁性贫血,HbH病,RBC碎片

大细胞不均一性RDW↑,MCV↑巨幼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

当前第1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五)常见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大小不均锯齿形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染色异常棘形红细胞

异形红细胞:泪滴形碎裂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嗜多色形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豪-周小体

椭圆形红细胞卡波环

口型红细胞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当前第1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红细胞形态改变(1)红细胞大小的异常

正常红细胞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

当前第1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球形椭圆形口形泪滴形棘形(2)红细胞形态异常当前第1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2)红细胞形态异常

靶形镰形裂细胞红细胞缗钱状排列当前第1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3)红细胞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Howell-JollybodyCabotring当前第1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二.贫血的诊断

诊断包括:

①是否有贫血

②贫血的程度

③贫血的原因和类型

当前第1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贫血的诊断标准(海平面)

成人:

男女

血红蛋白(g/L)<120<110(孕妇<100)

红细胞数(×1012/L)<4.0<3.5

红细胞压积<0.40<0.35

小儿标准:10天内Hb<145g/L,

>1月

Hb<90g/L,

>4月Hb<100g/L,

6月~6岁Hb<110g/L当前第1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二)贫血程度分级

分级Hb(g/L)症状

轻度正常低限-91轻微

中度90-61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

重度60-31休息时感心慌气短

极重度≦30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当前第1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贫血的诊断过程

明确病因和性质

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当前第1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第二节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当前第2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定义: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功能障碍及造血微环境损伤,造血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替代,从而造成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

当前第2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先天性(Fanconi贫血)和获得性(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再障的常见原因如下:

1.化学因素与剂量有关---苯,细胞毒性药物

与剂量关系不大---氯霉素

2.物理因素X线,γ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3.感染因素肝炎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等。

4.内分泌因素腺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分类:当前第2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缺乏细胞成熟过程造血微环境损伤免疫机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化,造血负调控因子水平增高

当前第2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细胞成熟过程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成熟细胞当前第2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临床表现: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感染),通常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分型急性型(重型再障Ⅰ型):起病急,病情重,贫血↑,感染↑,出血↑慢性型:起病缓慢,病情较平稳,贫血,感染,出血轻,若转为急性型则称重型再障Ⅱ型当前第2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

急性再障慢性再障

血象

全血细胞严重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较轻,

RET<1%(<15×109/

L)RET﹥1%

中性粒细胞<0.5×109/

L中性粒细胞﹥0.5×109/

L

PLT

<20×109/

LPLT﹥20×109/

L

骨髓象增生明显减低,增生减低,可

非造血细胞↑有增生灶

骨髓活检造血组织显著减少造血组织减少

脂肪组织显著增多脂肪组织增多

当前第2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贫血为正常细胞性,RET减少;白细胞中以N较少为主,L相对增多;血小板减少当前第2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2骨髓涂片外观骨髓液稀薄,脂肪滴增多当前第2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2骨髓像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浆、肥大细胞)比例增高当前第2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2骨髓像骨髓小粒空虚,成空网状结构,其中造血细胞减少当前第3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3骨髓活检

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减少(<10%),主要组分由脂肪细胞所构成,可见灶性出血。骨髓造血活跃NAA当前第3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骨髓脂肪组织明显增多,三系造血细胞显著减少。当前第3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诊断标准: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绝对值减少,肝脾、淋巴结一般不大,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除外其它疾病,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鉴别诊断:阵发行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当前第3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二.再生障碍危象

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急性停滞病因:病毒感染,药物临床表现:

红系造血停滞突然贫血或原有贫血突然加重三系停滞:发热、出血

当前第3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血象RBC、RET减少,WBC、PLT下降骨髓象:正常幼红细胞难见,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反应性异形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多.诊断

根据病史、用药史、血象、骨髓像、治疗转归当前第3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单纯红细胞系统造血障碍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骨髓中幼红细胞显著减少,粒系、巨核系增生正常分为:先天性

获得性:免疫介导:T细胞-----BFU-E和CFU-E免疫损伤,常合并胸腺瘤;药物相关性;病毒相关性

当前第3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临床表现贫血,缓慢进展检验

1.血象正细胞性贫血,RET减少2.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系显著减少(<3~5%),粒、巨核系比例正常;三系细胞形态正常,无病态造血3.骨髓祖细胞培养BFU-E和CFU-E减少

当前第3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骨髓的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正常,但红系所占比例减少。粒细胞系与巨核细胞系基本正常。当前第3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诊断临床表现:贫血,无发热、出血,肝脾肿大血象:正细胞性贫血,RET减少或缺如,WBC、PLT正常;骨髓像;增生活跃,红系显著减少,粒、巨核系比例正常,三系细胞形态正常,无病态造血;排除溶血;寻找原发病因:胸腺瘤,CLL,免疫性疾病;用药史当前第3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第三节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当前第4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铁缺乏:缺铁性贫血铁代谢障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疾病性贫血、血色病等当前第4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缺铁性贫血原因

摄入不足:膳食不够,需要增加,吸收障碍

铁丢失过多:月经,消化道疾病(溃疡、肿瘤、寄生虫)、泌尿系出血

当前第4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临床表现贫血含铁酶活性下降:口角炎、舌炎、毛发干燥、反甲、异食癖原发病当前第4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降低,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当前第4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骨髓象](1)增生明显活跃。

(2)粒红比值减低。

(3)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边缘不规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可呈环状红细胞。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正常

当前第4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铁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骨髓可染铁

是指细胞外铁,以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骨髓标本用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蓝色小珠粒和块状物,是检查骨髓中贮存铁最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可代表全身贮存铁的情况当前第4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铁染色细胞外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当前第4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铁粒幼细胞

环形铁粒幼细胞细胞内铁:幼红细胞内的铁粒当前第4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二)血清铁

是指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是测定机体铁含量的一种方法,只代表血浆铁的暂时平衡壮态,不够准确.

(三)铁蛋白

反映体内储存铁的情况,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四)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

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的总量(能与100ml血清中全部转铁蛋白结合的最大铁量),血清铁在总铁结合力中所占的比值称为转铁蛋白饱和度,它比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更敏感.

当前第4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四)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血红蛋白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原卟啉

临床意义:增高---缺铁性贫血早期

降低---巨幼贫,红白血病当前第5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分为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

(1)贮铁缺乏

---血清铁蛋白<14ug/L

---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消失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转铁蛋白饱和度<0.15

---全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umol/L,

或FEP/Hb>4.5ug/gHb

---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

<0.15当前第5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3)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以下任何两条)

---血清铁<10.7umol/L,总铁结合力>64.44u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0.15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

胞<0.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umol/L,

或FEP/Hb>4.5ug/gHb

---血清铁蛋白<14ug/L

---铁剂治疗有效.

当前第5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鉴别诊断: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当前第5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在血红素合成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发生障碍时,铁不能与原卟啉螯合而积聚在线粒体内,铁因应用不良而引起贫血.线粒体在幼红细胞围核排列,经铁染色可形成环行铁粒幼细胞.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

获得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药物,其他疾病)当前第5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

1.血象

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低色素或正色素,可出现两种细胞群,呈双相性改变.

2.骨髓象

红系明显增生,有些伴巨幼样改变.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增多,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环形铁粒幼细胞常占幼红细胞15%以上.

3.铁代谢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当前第5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当前第5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缺铁性贫血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珠蛋白生成慢性炎症贫血细胞性贫血障碍性贫血病因铁缺乏铁失利用Hb异常缺铁或铁失利用网织红细胞正常或↑正常或↑略↑或正常正常血清铁蛋白↓

↑正常或↑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正常↓未饱和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骨髓外铁↓↑↑↓铁粒幼细胞数↓环形铁粒幼细胞>15%↑

↓当前第5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第四节巨幼细胞性贫血

是由于Vit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

当前第5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红细胞核苷酸代谢

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代谢

1.维生素B12:来自食物,肉类、蛋类、牛奶及海洋生物中含量丰富。在胃内经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而分离出来,进入十二指肠,与胃底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成复合体。在回肠末端吸收。是参加核苷酸代谢的重要形式.2.叶酸:必须靠食物供给,在绿叶蔬菜中、水果、动物肝脏等含量丰富。叶酸不耐热,过度烹调可破坏。在空肠近段被吸收。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变为四氢叶酸,转运“一碳团”,参与嘌呤核苷酸代谢当前第5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VitB12缺乏摄入不足(素食)、吸收利用障碍(胃酸缺乏、内因子缺乏、回肠疾病)叶酸缺乏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吸收利用障碍(空肠手术、肠炎)、丢失过多(血液透析)药物抑制DNA合成:MTX、HU其他原因:先天缺陷当前第6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巨幼红细胞形成的机制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DNA合成受阻细核不能迅速分裂而增大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正常核老浆幼当前第6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贫血一般表现

面色呈柠檬色

牛肉样舌和镜面舌

消化系统症状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临床特征:当前第6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大细胞性贫血(大红细胞,巨红细胞MCV↑MCH↑MCHC正常),偶见Howell-Jolly小体,点彩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血象当前第6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巨幼红细胞大于10%.巨幼红特点

----胞浆丰富,胞体大于同阶段幼红细胞

----核染色较淡,染色质较同阶段的细胞细致,疏松

----核浆发育不平衡,幼核老浆

----可见核畸形或多核巨幼红细胞

当前第6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胞体(直径um)核染色质核仁胞浆

原巨幼红细胞19-27圆或椭圆细粒状,均匀似网2-4个融合丰富深蓝色

核周淡染

早巨幼红细胞13-22大圆形部分开始聚集多无核仁部分呈灰蓝色

中巨幼红细胞10-20圆形,有2/3核聚集成块无灰蓝色或淡红色

晚巨幼红细胞10-18较小,偏一侧,网状,较粗无橘红色

可多核和核碎裂

当前第6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骨髓象粒细胞巨变特点

----细胞体积较大直径可达30um

----胞浆可呈灰蓝色,特异性颗粒减少,可见空泡

----胞核肿胀,可呈不规则形或马蹄形

----巨多叶核中性粒细胞(5~9叶)当前第6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骨髓象巨核细胞

可见分叶过多,胞浆中缺乏颗粒,血小板生成障碍当前第6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1、血清和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放射性免疫法

核素与叶酸结合,形成化合物,放射活性与血清或红细胞的叶酸含量成比例,检测其放射活性,与已知标准对照,计算出叶酸量。

降低见于叶酸缺乏,也可见于红细胞过度增生所致相对不足如溶贫、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放射性免疫法

降低见于巨幼贫;升高见于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

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

当前第6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3、放射性B12吸收试验

受试者口服放射性钴(57Co或Co)标记的B120.5微克,同时肌肉注射B121000微克,然后测定48小时内尿的放射作用。B12吸收正常者48小时内能排出摄入放射性钴的5-40%,B12吸收有缺陷者,如恶性贫血、胃或回肠切除后,尿的放射作用不到5%.如果吸收较差应重复试验,在试验时加用内因子与B12同时口服,若排出量转向正常则可将恶性贫血与热带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加以鉴别。

当前第6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诊断性治疗方法:小剂量叶酸或VitB12,7~10天,若4~6天网织红细胞增多48h骨髓巨幼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当前第7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临床表现:贫血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叶酸、B12测定;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阳性;放射性B12吸收试验鉴别诊断急性红白血病:糖原染色阳性MDS:糖原阳性,叶酸、VitB12治疗无效,染色体检查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当前第7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定义:红细胞生存期缩短,破坏增多,超过了骨髓的代偿能力所导致的贫血。

第五节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

当前第7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一)分类

分类疾病

遗传性(内在)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口型红细胞增多症

酶缺陷糖酵解的酶:丙酮酸激酶缺陷症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缺陷症

磷酸戊糖旁路的酶:G6-PD缺陷症

核酸代谢的酶:嘧啶5‘-核苷酸酶缺陷症

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

镰形红细胞贫血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当前第7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获得性(外在)

免疫机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药物免疫溶血性贫血

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膜缺陷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物理因素烧伤,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

化学因素蛇毒,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感染因素疟原虫,溶血性链球菌等

其他脾功能亢进当前第7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破坏,血红蛋白直接释放入血浆,正常衰老红细胞10~20%,见于血型不合输血、输入低渗溶液和PNH血管外溶血:由于红细胞膜表面的变化,被肝脏和脾脏的巨噬细胞辨认捕捉,在巨噬细胞内破坏。80~90%正常衰老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免溶当前第7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三)溶血的病理生理变化

红细胞

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

肾铁、原卟啉、珠蛋白

尿间接胆红素

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肝细胞摄取直接胆红素

尿胆原肾血浆粪胆原肠胆道当前第7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四)溶血性贫血的试验诊断步骤

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血管内或血管外

确定溶血原因或类型

当前第7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确定溶血的存在

1.临床表现

贫血,黄疸,脾肿大;溶血危象

2.实验室检查:红细胞破坏增多的证据骨髓造血代偿性亢进.证明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当前第7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有关RBC破坏的检查有关RBC代偿增生的检查RBC寿命缩短

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为主)网织红↑放射性核素标记红细胞尿胆原↑,粪胆原↑嗜多色性RBC↑

血清结合珠蛋白↓血中可出现幼稚RBC

血清游离Hb↑骨髓幼RBC↑↑

尿隐血试验阳性粒/红↓

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异形RBC,破碎RBC↑

确定溶血的常用实验室检查

当前第7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多采用邻甲联苯胺法

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时增加.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Hp)测定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临床意义:

1.各种溶血性贫血时Hp减少至消失

2.肝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先天性无Hp血症,Hp减低.

三.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阳性当前第8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

病因获得性,细胞外因素遗传性,RBC内在因素

细胞破坏场所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临床经过多为急性多慢性,可有急性溶血危象

贫血较重较轻,溶血危象时加重

黄疸多较明显较轻,溶血危象时加重

肝脾肿大不明显多显著

RBC形态多正常,DIC时异常多见异性型红细胞

血红蛋白血症重无或较轻

血红蛋白尿症有一般无

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轻度减少或正常

含铁血黄素尿易见无或少见

脾切除治疗无效可能有效确定是血管内溶血还是血管外溶血当前第8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1.红细胞膜缺陷的有关检验

2.红细胞酶缺陷的有关检验

3.血红蛋白异常的有关检验

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有关检验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原因

当前第8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

二.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原发性(先天、后天)、继发性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二)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三)遗传性口型红细胞增多症

当前第8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溶血病,多呈染色体显性遗传。机制:红细胞的膜蛋白基因异常当前第8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细胞膜中有许多蛋白连接形成支架样的网状结构以支持膜的双层脂质,称为“膜支架”,对维持红细胞的形状、变形性能及完整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组成膜支架的蛋白成分有:收缩蛋白、锚蛋白、肌动蛋白、以及其他阴离子通道蛋自。收缩蛋白是构成膜支架的主要成分,锚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使膜支架蛋自与双层脂质紧密结合,肌功蛋白和收缩蛋白相连成网状结构,以支持双层脂质支架。当前第8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S发病机制机制:膜蛋白基因异常膜脂质双层不稳定,磷脂和胆固醉以囊泡形式丢失膜的丢失使细胞表面积缩小表面积与体积比下降红细胞呈球形变。球形红细胞与正常的双凹的圆盘形红细胞相比,变形性能明显下降很难通过脾脏微循环易被阻留而破坏当前第8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S发病机制红细胞膜支架缺陷常可继发细胞代谢功能的改变,包括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钠离子涌入细胞内,血清钠离子浓度下降又引起细胞膜Na—K—ATP酶的激活、ATP的水解和糖酵解过程的加速;当前第8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脾脏在Hs发病中的作用将HS红细胞输入正常人体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而将正常人的红细胞输入HS患者体内其生存时间是正常的,说明红细胞本身存在着内在缺陷。脾脏已切除的病人体内,尽管球形红细胞持续存在,其生存时间接近正常,表明尽管红细胞的异常是原发的,但只有在脾脏内异常红细胞才会被大量地破坏。当前第8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临床表现

贫血、黄疸及脾大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三大临床特征。但因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溶血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部分患者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严重的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需紧急的血液置换以挽救生命;有些患者因病情极轻可无任何症状。当前第8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血象小球形红细胞>10%,RET↑

当前第9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骨髓象红系增生活跃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增加是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最常用的方法。当红细胞混悬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时,正常红细胞大致于0.4%浓度时开始溶血,0.3%时完全溶血。HS患者的红细胞大多于O.50%一O.75%时开始溶血,0.4%时完全溶血。反映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当前第9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将红细胞在本人血清中37度无菌温育48h,由于膜异常引起钠内流增多,ATP消耗过多,引起溶血;加入葡萄糖或ATP可纠正正常红细胞溶血一般不超过2%,最多不超过4%,而Hs红细胞溶血多达10%一30%,其至50%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疾病也阳性酸化甘油溶血试验当甘油存在于低渗盐水中时,可阻止水快速进入细胞,使溶血减慢,但当膜缺陷时,此作用减弱正常人超过290s.HS患者缩短至150s内当前第9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高渗冷溶血试验在高渗溶液中,从37度水浴中迅速置于0度水浴中,溶血增加(温度变化影响膜脂质的流动性)当前第9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诊断慢性溶血的症状和体征家族史Hb下降,网织红细胞增加,胆红素升高外周血小球形红细胞>10%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阳性、酸化甘油溶血试验、高渗冷溶血试验阳性当前第9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收缩蛋白的突变发生在收缩蛋白异二聚体的结合位点,导致四聚体形成障碍.最终引起细细胞膜支架水平方向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引起整个红细胞的机械稳定性丧失。当这种红细胞通过细小的毛细血管反复受到强大的机械冲击后逐渐被拉长,形成不可逆的椭圆形变.这种椭圆形红细胞大多被阻留在脾脏中而破坏。当前第9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临床表现

贫血、黄疸及脾大症状轻重不一纯合子严重当前第9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血象血片椭圆形细胞>25%,细胞呈椭圆形、卵圆形或棒状当前第9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骨髓象红系增生活跃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当前第9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诊断慢性溶血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外周血椭圆形红细胞>25%当前第9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口形红细胞在电镜观察呈碗状,血涂片上可见细胞中央淡染区呈一条直线状窄缝似微张的鱼口当前第10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口形细胞少数正常人,外周血中<3~5%急性乙醇中毒者、肝胆管疾病患者以及使用长春新碱类药物者外周血涂片可见少量口形红细胞原发性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当前第10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细胞膜对阳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细胞内水钠储留或严重脱水有关。水肿细胞型、干细胞型、其他型当前第10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水肿细胞型:红细胞膜对钠钾离子的被动透过大大增加,为正常的25~50倍,而Na的透入远大于K’的丧失。结果细胞内Na和阳离于总量明显增加,水分进入细胞;细胞水肿生成口形,MCV增大,MCHC降低;渗透脆性增加。干细胞型罕见,红细胞对K的被动透出比Na的被动透入为多,使细胞失钾,阳离子总量减少,细胞脱水,体积减小,渗透脆性降低,MCHC增高随着细胞年龄增长,这些变化逐渐加大,细胞内的粘度增高,变形性能越来越低,最后被单核巨噬系统阻留和破坏。其他型当前第10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血象贫血较轻,网织红细胞增加,口形红细胞10~50%溶血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阳性当前第10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诊断慢性溶血表现家族史外周血口形细胞增多排除继发性当前第10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三.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1.糖酵解的酶缺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缺陷症,葡萄糖磷酸异构酶2.磷酸戊糖旁路代谢的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3.核酸代谢的酶缺乏:嘧啶5‘-核苷酸酶当前第10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本病为X染色体上G-6-PD的结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酶活性下降,引起溶血。G-6-PD是红细胞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当前第10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红细胞糖代谢(复习)

糖酵解:90~95%,糖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5~10%,又叫做PPP,是由于该途径中有许多中间物是磷酸戊糖。

当前第10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磷酸戊糖途径(复习)1、产生大量的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剂(力),比如参与脂肪酸和固醇类物质的合成。2、在红细胞中保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防止膜脂过氧化;维持血红素中的Fe2+;)(6-P-葡萄糖脱氢酶遗传缺陷症—贫血病)当前第10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G6PDNADP+

NADPH(还原型辅酶Ⅱ)GSH(还原型谷光甘肽)↓GSSG(氧化型谷光甘肽)维持Hb、细胞膜的巯基免受氧化损害作用↓药物、感染等氧化损伤加重时Hb被氧化,形成包涵体,沉积于细胞膜膜脂质和膜蛋白氧化,流动性和变形性下降G6PD缺乏症发病机理当前第11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分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酶活性显著降低慢性自发性血管外溶血蚕豆病含蚕豆或蚕豆制品(蚕豆嘧啶葡糖苷和异戊氨基巴比妥酸葡糖苷)后发生的急性血管内贫血;4、5月高发;自限性。当前第11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药物抗疟药,磺胺,解热镇痛药;一般在给药后1~3天出现溶血;严重者血管内溶血自限性感染性溶血病毒和细菌,如伤寒、大叶性肺炎在发热性感染后几天内发生一般程度不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一周内发生,进行性加重;可发生核黄黄疸;感染或药物为诱因

当前第11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溶血的检查:血管内溶血G6PD缺乏的筛检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在血液种加入亚硝酸盐,使红细胞的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通过比色法其被红细胞内G-6-PD还原的比率;正常人>7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生成试验血清中加入乙酰苯肼(氧化剂),于37度孵育2~4h,染色观察红细胞中珠蛋白小体的生成情况。正常人含5个以上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30%,G-6-PD患者常>45%。不稳定Hb病等也增高。当前第11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G-6-PD荧光斑点试验G-6PD能使NADP还原成NADPH,后者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正常人有很强荧光,患者很弱或无荧光。

G-6PD确诊试验:

G-6PD活性测定通过单位时间内生成的NADPH的量来测定G-6PD含量。G-6PD缺乏者,含量均减低。分子生物学方法核苷酸序列分析

筛选试验简便、快速,但特异性较差;对筛选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进行酶活性的检查。当前第11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二)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是丙酮酸激酶基因缺陷导致红细胞内无氧糖酵解途径中的PK酶活性降低或性质改变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当前第11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PK缺乏症发病机制PK缺乏糖酵解↓ATP生成↓,能量生成↓膜泵不能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离子浓度细胞内钠水减少,细胞体积缩小,形成棘状突起在肝脾破坏↑溶血当前第11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慢性溶血的实验室特征PK萤光斑点试验

在ADP存在的条件下PK催化膦酸烯醇丙酮酸转化为丙酮酸,在NADP存在的情况下,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同时NADH转化为NAD。若标记荧光在NADP上,则荧光消失正常人荧光在25min内消失杂合子25~60min消失,纯合子60min不消失。当前第11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中间代谢产物测定ATP↓2,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确诊试验

PK活性检测当前第11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血红蛋白的结构

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

珠蛋白---四聚体(αβγδεζ)

成人:HbA(α2β2)97%,

HbA2(α2δ2)2-3%,HbF(α2γ2)2%以下

胎儿:HbF为主,出生后γ链合成减少,β链上升四血红蛋白病当前第11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血红蛋白病可分为两组:以肽链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异常血红蛋白许多异常血红蛋白功能正常,没有临床症状;大约有几十种异常血红蛋白能引起血红蛋白物理特性和生理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形成多聚体或结晶体,导致溶血性疾病;血红蛋白结构改变使其对氧亲和力增加,造成组织缺氧并引起特征性代偿性红细胞增多;或氧亲和力下降,则伴有发绀;血红蛋白正常肽链合成率下降当前第12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镰状细胞贫血(HbS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见于非洲黑人,在我国HbS主要见于两广及香港、台湾等地区;HbA(α2β2)的β链第6位谷氨酸被秸氨酸替代;患者的红细胞内只有HbS而无HbA;这种改变使血红蛋白的分子外形和表面电荷发生改变。当前第12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一)HbS病溶血机制HbA(α2β

2)的β链第6位谷氨酸被秸氨酸替代,HbS互相聚集形成多聚体红细胞变为镰刀形细胞僵硬、变形性↓血液粘稠度↑微循环栓塞组织损伤溶血当前第12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当前第12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S病临床表现婴幼儿期多无表现.当HbF逐渐被HbS取代后,开始出现症状。典型表现在儿童期明显,由于长期溶血和贫血,患儿多发育不良、黄疸和肝脾肿大,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机体抵抗力差,易感染;下肢溃疡。当前第12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S病实验室检查血象血红蛋白一般在50~90g/L,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细胞大小不等,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异形红细胞和Howell-Jolly小体,镰形红细胞少见。生化有血管外和血管内溶血的证据。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镰变试验外周血加入还原剂偏重硫酸钠,在玻片上混匀.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可见镰变或扭曲的红细胞。当前第12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S病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电泳根据不同的血红蛋白所带电荷、相对分子量不同,电泳时泳动速度不同,从而分离出各自区带,对电泳出的各区带进行扫描,可进行各种血红蛋白的定量分析。PH8.6琼脂糖凝胶电冰可见HbA带缺如,主要是HbS,可有HbF和少量的HbA2当前第12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S病诊断家族史中父母均为镰形细胞特征有慢性溶血性贫血和多次镰状细胞危象镰变试验阳性血红蛋白电泳主要成分是HbS,无HbA当前第12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的α

珠蛋白链或β珠蛋白链中氨基酸发生替代或缺失,造成氨基酸序列改变,使血红蛋白变得不稳定,称为不稳定血红蛋白这种不稳定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发生变性、沉淀,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e小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使细胞僵硬,致慢性溶血,称为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当前第12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现已发现的不稳定血红蛋白有120余种,其中80%是β-珠蛋白链突变,α-珠蛋白链突变者可能有胎儿期就已死亡,故少见;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的发病年龄、溶血程度和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差异很大。有些患者出生后既有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有些患者可完全无症状,这与血红蛋白的稳定性高低有关;某些诱发因素如感染、炎症、氧化性食物、氧化性药物如磺胺药、水杨酸盐等可诱发急性溶血;当前第12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实验室检查1血象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在急性溶血发作时更高,血涂片染色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形状不规则,有多染性和嗜碱性点彩,可见Heinze小体。热变性试验不稳定血红蛋白在体外加温后易在红细胞内沉淀,在280nm波长测定其光密度,可得到不稳定血红蛋白的百分数。一般当超过5%时,提示有不稳定血红蛋白。其他的血红蛋白病也有可能阳性。当前第13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实验室检查2异丙醇试验正常血红蛋内在17%的异丙醇溶液(非极性液,可降低血红蛋白分子内部氢键结合力)中经37度、40min孵育后才出现沉淀。而患者的血红蛋白5min即可出现沉淀.20min时更加明显。异内醇试验假阴性少,但假阳性率高,可作为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初筛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因不稳定血红蛋自分子的表面电荷改变较少或在体内发生沉积而被清除,故电泳时变异的血红蛋白难与HbA分离或难以被检出。当前第13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诊断根据感染、服药等诱发因素引起的慢性血管外溶血的临床表现,有变性珠蛋白小体,热不稳定试验和异丙醇试验阳性,血红蛋白电泳若能见到异常血红蛋白区带,可明确诊断。本病应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鉴别。后两者均可有变性珠蛋白小体,但热不稳定试验和异丙醇试验少有阳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或丙酮酸激酶活性下降。当前第13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出于珠蛋白链基因缺陷导致其mRNA合成减少,继而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甚至缺失(珠蛋白肽链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并无异常),导致体内正常的血红蛋白类型含量发生改变本病最初报道于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地中海国家,故又称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贵州较多见,福建、台湾、云南、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等省均有报道。当前第13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正常人体内Hb类型成人:HbA(α2β2)97%,

HbA2(α2δ2)2-3%,HbF(α2γ2)2%以下

胎儿:HbF为主(60~90%),出生后γ链合成减少,β链上升,6个月时达成人水平当前第13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如,分轻型,重型,中间型

当前第13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正常情况下α链和β链的合成速率大致相等。但在轻型患者α:β约为2.0~2.5:1,在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其比例超过5一15:1,甚至完全无β链合成。由于Y链大量合成,多余的α链与γ链δ链结合形成HbF和HbA2,使HbF成为主要的血红蛋白成分。

HbA↓(α2

β

2),HbA2↑(α2δ2)HbF↑(α2γ2)α链大量过剩,加之α链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沉淀,在幼红细胞及红细胞中形成包涵体,红细胞僵硬、变形差,部分幼红细胞末成熟即在骨髓内被破坏、造成无效性造血。

当前第13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部分红细胞虽然进入血液循环,但容易被扣留于肝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形成慢性血管外溶血。重型患者HbF增多,HbF与氧的亲和力强,在组织中释放的氧少,造成组织缺氧,缺氧又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刺激骨髓红髓大量扩张,造成骨皮质变薄,骨板障增厚,骨髓结构异常和容易骨折。当前第13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重型纯合子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期常无贫血,多在出生后6月内开始发病;HbF↑(α2γ2)早期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差.体重不增加。至3岁左右肝脾进行型肿大,患儿呈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黄疸,身材矮小,消瘦,抵抗力差,易反复感染,多数患儿天折;由于红髓扩张引起特殊面容:颧骨突起,额部圆凸,顶部枕部隆起,鼻梁塌陷,眉间距增觅,形成所谓的“蒙古人样”面容。当前第138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轻型杂合子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大多数杂合子轻型患者无症状亦无贫血,只有通过家系调查或基因分析被发现。少数杂合子有轻、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无生长发育障碍,有轻度黄疸,脾轻度大。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片小红细胞大小不均,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和靶形红细胞稍多,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HbA2轻度增高,约为5%,HbF正常或轻度增高当前第139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中间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症状和体征介于重型和轻型之间。可有中度贫血伴脾中度大,亦可有骨骼改变但不如重型患者明显。当前第140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有低色素和嗜碱性点彩红.可见靶形红细胞.约占10%~30%。当前第141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检验生化

血管外溶血的相关表现;骨髓象

增生性贫血骨髓象,红系显著增生;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是诊断本病的一条重要线索。患者的红细胞在盐水浓度0.48~0.36%才开始溶血,到0.28~0.22%时才完全溶血;血红蛋白电泳

HbF(α2γ2)含量大多在30%~50%,HbA2(α2δ2)轻度增多。当前第142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链合成减少.HbA(α2β2)

、HbA2(α

2δ2)、HbF(α

2γ2)含量均减少过剩的γ链和δ链可分别聚合形成HbBart’s(γ

4)和HbH(β4)。当前第143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根据α链缺失的数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4个α链基因均缺失,胎儿只能合成HbBarts(γ4),引起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3个α链基因缺失,胎儿可出生存活,患者体内主要合成HbH(β4),引起HbH病中间型1个或2个α链基因缺失,引起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特征轻型当前第144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Hart’s病(重型)又称胎儿水肿综合征,4个α链基因均缺失,不能合成α肽链

HbBarts

(γ4)氧亲和力极高,在组织中释放氧极少.造成胎儿窒息,流产死亡父母均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特征,母亲有死胎史或出生过水肿婴儿史。当前第145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Hart’s病(重型)胎儿在宫内死亡或早产或产后数小时内死亡。胎儿发育差、全身水肿,皮肤苍白,轻度黄疽,肝脾大,腹水较多,胸腔、心包常有积液。血红蛋白浓度在30一100g/L血红蛋白电泳几乎全部为HbBarts

(γ4)当前第146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H病3个α链基因缺失患儿出生时与正常婴儿一样,出生后因Y链合成逐渐减少,β链逐渐增多,所以HbH(β4)逐渐增多并代替HbBartsHbH不稳定,易在红细胞内沉淀,造成红细胞易被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破环.形成慢性溶血。当前第147页\共有169页\编于星期一\11点HbH病患者有轻到中度慢性溶血性贫血,大多有轻度肝脾大,轻度黄疸。当患者服用氧化性药物、感染或女性妊娠时,可诱发溶血加重。血红蛋白多在70~100g/L,呈小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