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
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5分)
I.默写。
①《诗经•兼葭》的前四句是:兼葭苍苍,。所谓伊人,。
②“峰回路转”一词常常让人联想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③李白在《行路难》的结尾处表达自己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开头两句:,。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
中,这是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⑤子川上曰:“,。”时间就像流水匆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2.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阅读提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由《小引》《后记》和十篇文章组成,原名
《》。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入,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而兼顾叙事。这组散文是鲁迅作
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1)任务一:请你将阅读提示中的空缺补充完整。
(2)任务二: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请你为
《朝花夕拾》写一段垂蒂塔,带动更多的同学阅读这部名著。注意不要写成作品简介。
(3)任务三:请说说阅读《朝花夕拾》时你采取的策略。
3.成语积累。
地气是地中之王,是土地山川赋予的灵气。春日地气还阳,冰雪消融,春风带暖,送来❶.(鸟儿
叫,花儿飘香。形容春天美好的环境和景色)的气息,人被春意鼓荡,深吸一口气,好像收纳了天地的新
风,神清气爽。夏天,地气旺盛,林间的树木草叶粗壮了,饱满充沛,❷.人在盛夏得了饱满地气的
滋养,精神健旺。秋天,地气浓重,以丰收承载万物,当秋意拂过,稻花飘香,瓜果成熟,让人沉醉,
❸(留恋美好的事物而忘了归去)。冬天,地气收缩,隐而不发,树木不声不响,动物们—❹人从
山川雪野获得了一种力量,君子的力量,君子引而不发。一季有一季的风味,我们在沉寂中认识到生命的
另一种壮阔。
(摘自《人民文学》胡竹峰《地气》,有删改)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❶❸处的成语。
❶____________❸
(2)❷❹处成语填写正砚的一项是()
A.郁郁葱葱屏息敛声B.遮天蔽日屏息敛声
C.遮天蔽日销声匿迹D.郁郁葱葱销声匿迹
4.请根据提示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这副对联的理解。
上联:行是之始
下联:学非问不明
注:对联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原名知行,后来改为行知。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蟆怆当的一项是()
①在汉字发展史上,汉字的整理规范如影随形,体现出人为改进对汉字自身演变规律的密切呼应。
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两种力量推动着汉字的演变发展,一种是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另一种是人
为的改进。
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汉字以全新的面貌步入了21世纪,而愈加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承担着
传承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使命。
(摘自《光明日报》雷黎明、王玉蛟《汉字历史,规范汉字的根基》)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图表来源:《人民H报》)
材料二:
太空出舱!北京时间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183天!从2021年10月16日飞向太空,到2022年4月16日凯旋,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三人组
圆满完成长达半年之久的“太空出差”任务,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打
下坚实基础。
从中国空间站的舷窗望向外面,蔚蓝的地球生机勃勃,周围是深邃的宇宙,充满着未知。目睹这宇宙
美景的背后,是航天员们每一次为梦想而飞的振翅练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余建斌《勇做新时代奋斗者攀登者》)
材料三:
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
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航天
应用展现新成就,航天技术创造美好新生活。中国航天勇攀高峰,为服务国家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巨
大贡献。
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奋力迈向新目
标,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必将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
(节选自《人民日报》冯华《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请你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航天梦的认识。
7.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撰写一则校园新闻。
时间:5月6日
地点:XXX学校体育场
事件:举行学校第15届运动会开幕式
运动会主题:拥抱阳光一起向未来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二、阅读理解(40分)
(-)(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口:"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活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的样子。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略无网处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
⑶蜕多趣味_____________
⑷草树众而泉石暴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0.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4分)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送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13.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三)(10分)
建筑是文化的传承创造
程泰宁
①身为一名建筑师,每当被问及“中国传统园林是不是对你的影响很大”时,我总是笑着回答:“可
能中国古典诗词对我的影响更大。”
②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但包括诗词在内的传统文艺、美学
与哲学,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不论是李白、王维,还是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
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
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③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放到建筑中,就是“工夫在设计之外”。我一直认为,要
真正做好建筑设计,不仅需要手法和技巧,而且需要理念和哲学支撑。那些世界知名建筑师的背后,无一
没有哲学背景和美学源头。所以,不举处于何种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建筑师来说郁非常重要。我们
常说“文如其人”,实际上建筑作品也如其人,建筑师的素质品位对作品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
④从中国文学、画论到西方文艺史、建筑杂志,从传统美学到现代、后现代哲学,我从阅读中受益甚
多。有两本书我读过很多遍,一本是《文心雕龙》,一本是《艺术哲学》。它们谈的不是建筑,但对我来
说,处处都能引发对建筑的思考。
⑤建筑师做设计,不可能不考虑形式,不可能不考虑功能、技术、经济等现实问题,但我不希望简单
地去呈现,而是想表达一些能够冲击人们内心的东西,把形式、功能问题的解决提高到文化层面上来。从
根本上说,建筑师的使命不仅是构建更理想的人居环境,还应该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⑥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有责任将中国的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传统与现代如何接轨,这是绕不
过去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要保存,更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和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
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我在欣赏吴冠中的绘画、林怀民的舞蹈、王立平的音乐时,常常思索他们的转化创新
之路是怎么走的。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化门类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
⑦究天地人文之际,通古今中外之变,成建筑一家之言。建筑创作要有文化观和历史观,要有自觉的
价值追求。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年轻人的期待。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下面对文章理解思颐的一项是()
A.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全部来自于中国诗词。
B.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使作者“工夫在设计之外”的建筑设计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建筑师做设计,可以不考虑形式、功能、经济等现实问题,但要考虑人们内心的东西。
D.作者阅读量大,涉猎面广,因此这篇文章的论述语言形象生动、说理性强,思维缜密。
15.“不论处于何种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建筑师来说都非常重要。”这句话中加点的关联词有什么
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16.文章的首尾段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17.作者说“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化门类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
的体验,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四)(14分)
春天的味道
周狂姣
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蛇紫嫣
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茸菜……都是餐桌上
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
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
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
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甜糕。”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
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感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修在稻田里的,水分
较多,更嫩一点。
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
色。
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
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
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糕。
⑫)寻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
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髡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
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⑬历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
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
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
⑭”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
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
了起来。
修冬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糕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⑯“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⑰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
@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
⑲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糕,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
是春天的味道呀。”
⑳“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
们……”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文章首段描绘了怎样的春日图景,有什么作用?
19.文章第⑧段:“哪在山上草丛里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聚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
点”中加点字“藏”和“躲”用得很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20.请找出与文中第④段“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长度,这样的才嫩”相照应的句子,
并分析其作用。
21.文章第⑤一⑬段采用了哪种记叙的方式,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2.母亲问孩子们清明糕是什么味道,儿子说“淡淡的甜”,女儿说“是春天的味道”,你怎么看?
23.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春天味道》。
三、写作(45分)
24.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有不少活动我们都亲身参与其中:如读书会、合唱队、打篮球、踢足球等等;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参与到各种劳动之中:如动手洗衣、制作佳肴、种植作物等等。因为参与,我们学会
了很多……
请讲讲你参与过的活动或者劳动,并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写自己的感受。
根据以上内容,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得使用
试卷中的素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题目: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5分)
1.默写。
①《诗经•兼葭》的前四句是:兼葭苍苍,。所谓伊人,。
②“峰回路转”一词常常让人联想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③李白在《行路难》的结尾处表达自己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开头两句:,。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
中,这是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⑤子在川上曰:“,。”时间就像流水匆匆,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答案】①.白露霜②.在水一方③.山重水复疑无路④.柳暗花明又一村⑤.长
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醉里挑灯看剑⑧.梦回吹角连营⑨.逝者如斯夫
⑩.不舍昼夜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复、帆、济、沧、挑、营、逝、斯、
昼”等字的书写。
2.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阅读提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由《小引》《后记》和十篇文章组成,原名
《》。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而兼顾叙事。这组散文是鲁迅作
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1)任务一:请你将阅读提示中的空缺补充完整。
(2)任务二: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请你为
《朝花夕拾》写一段推荐读,带动更多的同学阅读这部名著。注意不要写成作品简介。
(3)任务三:请说说阅读《朝花夕拾》时你采取的策略。
【答案】(1)任务一:《旧事重提》
(2)任务二:示例一: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的名著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鲁迅先生以一个文学家特
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这部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认真阅读你一定会喜欢上它。
示例二: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各种故事,生动
有趣,有幸福、快乐和迷惘,鲁迅先生以他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人生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
(3)阅读策略一:快速阅读我们可以首先采用快速通读的方法,粗略浏览各篇,在此过程中不细究每个字、
词、句的含义,但要注意了解各篇大意。如果有任何感悟,可以先用三两个词简要记录,待到精读再作探究。
阅读策略二:分析阅读精读各篇文章,边读边体会文章主题,给每篇文章写一个小综述。在阅读过程中,要
注意记下自己的疑惑,然后通过精读文章、查阅背景资料、借助注释、文本互读以及与父母、老师、同学讨
论等方法,仔细推敲,力求解除疑惑,最后将自己精读探究的成果写成读书报告。在此前提下,可以召开一
次阅读交流会,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
《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
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推荐。
示例: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部名著,在这部名著里,你可以看到各种人物,听到捉蟋蟀、捕鸟雀
等故事。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高超,思维睿智。你是不是特别想一睹为快呢?我们一起来阅读《朝花夕
拾》吧。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读书策略。
《朝花夕拾》阅读策略:1.整本书阅读+单篇阅读。2.文本细读。3.任务群阅读,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带
着任务,进入情境,激发思考的动力,提供必要的思考资源,有效的阅读,深度的思考。4.“1+X主题阅
读”,即聚焦式的阅读,也是拓展性的群文阅读,“1+X”是新教材推崇的一种阅读方式。5.主题阅读:读
出丰富的主题意蕴。6.画思维导图。
3.成语积累。
地气是地中之王,是土地山川赋予的灵气。春日地气还阳,冰雪消融,春风带暖,送来Q(鸟儿
叫,花儿飘香。形容春天美好的环境和景色)的气息,人被春意鼓荡,深吸一口气,好像收纳了天地的新
风,神清气爽。夏天,地气旺盛,林间的树木草叶粗壮了,饱满充沛,&.人在盛夏得了饱满地气的
滋养,精神健旺。秋天,地气浓重,以丰收承载万物,当秋意拂过,稻花飘香,瓜果成熟,让人沉醉,
❸.(留恋美好的事物而忘了归去)。冬天,地气收缩,隐而不发,树木不声不响,动物们❹.,人从
山川雪野获得了一种力量,君子的力量,君子引而不发。一季有一季的风味,我们在沉寂中认识到生命的
另一种壮阔。
(摘自《人民文学》胡竹峰《地气》,有删改)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❶❸处的成语。
❶❸
(2)❷❹处成语填写氐晒的一项是()
A.郁郁葱葱屏息敛声B.遮天蔽日屏息敛声
C.遮天蔽日销声匿迹D.郁郁葱葱销声匿迹
【答案】(1)①.鸟语花香(或花香鸟语)②.流连忘返(2)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理解。
鸟语花香(或花香鸟语):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1)根据括号中“鸟儿叫,花儿飘香。形容春天美好的环境和景色”的解释,可知,此处应填“鸟语花
香”(或花香鸟语);
(2)根据括号中“留恋美好的事物而忘了归去”的解释,可知,此处应填“流连忘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❷处,根据“夏天,地气旺盛,林间的树木草叶粗壮了,饱满充沛”语境,此处应填“郁郁葱葱”,排除
BC;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❹处,根据“冬天,地气收缩,隐而不发,树木不声不响”可知,此处应使用“销声匿迹”,排除A;
故选D。
4.请根据提示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这副对联的理解。
上联:行是之始
下联:学非问不明
注:对联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原名知行,后来改为行知。
【答案】知。理解:亲自实践是求知学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问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
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
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
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
“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从下联可知,上联填写的词与“问”处于同一位置,与下联是“学问”的拆分,故,联系“陶行知”之
“行知”可知,上联应填写为“知”。拆分了“行知”二字。意思上:上联表现了“行”与“知”的关
系,只有先去做、去实践,去行动,才能有知识,有见识,有智慧;下联则表现“学”与“问”的关系,
只有能问、会问、善问,才能学得明白、学得通畅,成为一个明晓事理的人。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展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汉字发展史上,汉字的整理规范如影随形,体现出人为改进对汉字自身演变规律的密切呼应。
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两种力量推动着汉字的演变发展,一种是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另一种是人
为的改进。
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汉字以全新的面貌步入了21世纪,而愈加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承担着
传承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使命。
(摘自《光明日报》雷黎明、王玉蛟《汉字历史,规范汉字的根基》)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②先从总的方面提出:两种力量推动汉字演变发展;③再紧承上句,介绍两种力量导致汉字获得什么样的
发展;①再从汉字外形的演变发展进一步介绍到汉字的整理规范,与上句构成递进关系。所以②③①层层
递进,逐层深入。
故选B。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图表来源:《人民H报》)
材料二:
太空出舱!北京时间2021年11月8日1时16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183天!从2021年10月16日飞向太空,到2022年4月16日凯旋,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三人组
圆满完成长达半年之久的“太空出差”任务,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打
下坚实基础。
从中国空间站的舷窗望向外面,蔚蓝的地球生机勃勃,周围是深邃的宇宙,充满着未知。目睹这宇宙
美景的背后,是航天员们每一次为梦想而飞的振翅练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余建斌《勇做新时代奋斗者攀登者》)
材料三:
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
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航天
应用展现新成就,航天技术创造美好新生活。中国航天勇攀高峰,为服务国家发展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巨
大贡献。
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奋力迈向新目
标,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必将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
(节选自《人民日报》冯华《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请你阅读材料一,概括主要信息。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航天梦的认识。
【答案】(1)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提高,载人飞行时长不断刷新纪录。
(2)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中国航天梦是一代代航天人团结协作,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奋斗的过
程;中国航天梦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中国航天梦的实现,需要航天科技水平的不断
提高;中国人的航天梦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中国人的航天梦服务国家发展和民生;中国人的航天梦体
现着文化自信和科技信心;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一图中的2003年“神舟五号”飞行时长只有21小时,到2021年“神州十三号”达到183天,
可概括为: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提高,载人飞行时长不断刷新纪录。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认识。
根据根据材料一图中的2003年“神舟五号”飞行时长只有21小时到2021年“神州十三号”达到183
天,可知,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根据材料二“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
既定任务”可知,中国航天梦是一代代航天人团结协作,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
根据材料二“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三人组圆满完成长达半年之久的‘太空出差’任务,刷新了一个又
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打下坚实基础”可知,中国航天梦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未知
领域的探索精神;
根据材料二“从中国空间站的舷窗望向外面,蔚蓝的地球生机勃勃,周围是深邃的宇宙,充满着未知。目
睹这宇宙美景的背后,是航天员们每一次为梦想而飞的振翅练习”可知,中国航天梦的实现,需要航天科
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根据材料三“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可知,中国人的航天梦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
果;
根据材料三“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快车道,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
生”可知,中国人的航天梦服务国家发展和民生;
根据材料三“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可
知,中国人的航天梦体现着文化自信和科技信心;
根据材料三“奋力迈向新目标,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必将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
梦”可知,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7.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撰写一则校园新闻。
时间:5月6日
地点:XXX学校体育场
事件:举行学校第15届运动会开幕式
运动会主题:拥抱阳光一起向未来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答案】示例:
我校第15届运动会开幕
本报讯:5月6日,我校第15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学校体育场举行,全校师生参加了开幕式。此次运动
会以“拥抱阳光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倡导青少年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魄,做阳光少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运用所给材料•,用新闻的形式写出来即可。注意六要素不能遗漏。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新闻一般包括标
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
论、描写、评论等。
示例:XXX学校举行第15届运动会
本报讯:5月6日,XXX学校第15届运动会在学校体育场举行,全校师生参加了开幕式。本界运动
会的主题是“拥抱阳光,一起向未来”,意在引导大家积极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强健体魄,用美好的
姿态奔向未来。
二、阅读理解(40分)
(-)(12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斌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口:"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洒然为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洒然:潇洒脱俗样子。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略无阚处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____________
⑶良多趣味____________
⑷草树众而泉石暴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0.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分别说说它们是如何表现山的特点的。
【答案】8.①.同“缺”,空隙、缺口②.白色③.甚,很④.美好
9.(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于是心胸潇洒脱俗而清醒通明,更加想要长久地留在此地,忘记了回去。
1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甲文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广度),高大雄伟(高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乙文写出了群山环绕
的样子,直接写出了山的特点。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
(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素湍绿潭: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素:白色。
(3)良多趣味:确实趣味无穷。良:确实。
(4)草树众而泉石嘉: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嘉:美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
(1)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
(2)洒然:潇洒脱俗;醒:清醒通明。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句子的含义可以进行断句。含义为“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
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林寒涧
肃”描写了山林中的环境:“常有高猿长啸”秋季山中特有的景象;“空谷传响”和“哀转久绝”句式相
同;由此可知断句应该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
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通过写曦月来侧面描写山的高大雄伟。综上可知是正侧面相结合写山
的特点;
由乙文”以见夫群山之相环”可知这是运用的正面描写,写出山的高大众多。
【点睛】译文:
甲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
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
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
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
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
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
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
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二)(4分)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送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13.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
【答案】12.C13.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
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
非“夜晚”;
故选C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
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
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
情画意;
“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三)(10分)
建筑是文化的传承创造
程泰宁
①身为一名建筑师,每当被问及“中国传统园林是不是对你的影响很大”时,我总是笑着回答:“可
能中国古典诗词对我的影响更大。”
②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但包括诗词在内的传统文艺、美学
与哲学,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不论是李白、王维,还是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
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
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③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放到建筑中,就是“工夫在设计之外”。我一直认为,要
真正做好建筑设计,不仅需要手法和技巧,而且需要理念和哲学支撑。那些世界知名建筑师的背后,无一
没有哲学背景和美学源头。所以,不诊处于何种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建筑师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
常说“文如其人”,实际上建筑作品也如其人,建筑师的素质品位对作品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
④从中国文学、画论到西方文艺史、建筑杂志,从传统美学到现代、后现代哲学,我从阅读中受益甚
多。有两本书我读过很多遍,一本是《文心雕龙》,一本是《艺术哲学》。它们谈的不是建筑,但对我来
说,处处都能引发对建筑的思考。
⑤建筑师做设计,不可能不考虑形式,不可能不考虑功能、技术、经济等现实问题,但我不希望简单
地去呈现,而是想表达一些能够冲击人们内心的东西,把形式、功能问题的解决提高到文化层面上来。从
根本上说,建筑师的使命不仅是构建更理想的人居环境,还应该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⑥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有责任将中国的建筑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传统与现代如何接轨,这是绕不
过去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要保存,更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和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和
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我在欣赏吴冠中的绘画、林怀民的舞蹈、王立平的音乐时,常常思索他们的转化创新
之路是怎么走的。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化门类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
⑦究天地人文之际,通古今中外之变,成建筑一家之言。建筑创作要有文化观和历史观,要有自觉的
价值追求。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年轻人的期待。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下面对文章理解正顾的一项是()
A.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全部来自于中国诗词。
B.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使作者“工夫在设计之外”的建筑设计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建筑师做设计,可以不考虑形式、功能、经济等现实问题,但要考虑人们内心东西。
D.作者阅读量大,涉猎面广,因此这篇文章的论述语言形象生动、说理性强,思维缜密。
15.“不论处于何种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建筑师来说都非常重要。”这句话中加点的关联词有什么
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16.文章的首尾段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17.作者说“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化门类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
的体验,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4.B15.“不论……都”强调了条件、范围,意思是在所有阶段,阅读、学习和思考对于建筑
师都很重要。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使文章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
16.形成首尾呼应,首段运用一句对话,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开篇点题;尾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论点,
并且表明个人的追求和对年轻人的期待。
17.示例一: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雕刻等审美影响;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诗中有线条、色彩、构图、意境,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是诗词与绘画的
相互启发和借鉴;大型舞蹈《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原型,体现出绘画与音乐、舞蹈艺术的相互启
发与借鉴……(举出一例即可)我们要善于借鉴不同艺术不同文化的优点,并创新发展。
示例二: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也是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的。比如参加体育运动项目时;需要借助一些物
理学科中的知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全部”一词过于绝对,原文为“不论是李白、王维,还是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
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此项有误;
C.“可以不考虑形式、功能、经济等现实问题”说法有误,原文在第⑤段“建筑师做设计,不可能不考虑
形式,不可能不考虑功能、技术、经济等现实问题,但我不希望简单地去呈现……”。
D.这篇文章的论述语言“说理性强”说法有误,纵观全文,作者列举了传统文艺、美学与哲学对其建筑设
计的影响,进而对建设师设计时需注意的地方提出建议,并没有很强的说理性。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特点。
议论文语言具有严谨性和准确性。“不论……都”强调了条件、范围,意思是在所有阶段,阅读、学习和思
考对于建筑师都很重要。建筑师的素质品位对作品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没有学习、思考等提升自己能力的
行为,设计的作品会受影响,强调了建筑师阅读、学习、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使文
章论证更加具有说服力。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段落的作用。
本题探究“文章的首尾段之间有什么关系”。据第①段描述及“我总是笑着回答:'可能中国古典诗词对
我的影响更大。'”可知,开篇用对话自然而言引出文章的话题——中国古典诗词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开
篇点题。结尾第⑦段再次强调论点“建筑是文化的传承创造”,并表明个人的追求和对年轻人的期待:建
筑创作要有文化观和历史观,要有自觉的价值追求。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年轻人的期待。首尾两
段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看法。
“不同的艺术形式,文化门类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出现在第⑥段,探究的是“传统与
现代如何接轨”“转化创新之路是怎么走的”等问题。艺术是互通的,是相互可以启发借鉴的。结合生
活中类似的体验、所见所闻的具体事例围绕“相互启发、相互借鉴”谈我们的看法即可。
示例:不同学科之间是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的。比如苏炳训练结束后借助液氮和冰水进行冷冻治疗,放
松腿部肌肉,借助了物理学科的知识。运动员为了更好发挥比赛水平,平时要进行营养膳食搭配,这是营养
学、生物学对体育学科的辅助。
m(14分)
春天的味道
周钱姣
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婉紫嫣
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养菜……都是餐桌上
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
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
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
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甜糕。”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
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事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等在稻田里的,水分
较多,更嫩一点。
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
色。
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
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
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糕。
⑫I多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
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
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领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
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
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
⑭“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
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
了起来。
⑮冬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糕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⑯“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热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 葡萄酒产区特色品牌国际化研究报告:2025年市场增长动力分析
- 2023年语文知识竞赛资料
- 2023广东省“安全生产月”知识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 2023年词汇与语法结构专项训练营五
- 中职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主谓一致)
- 2025版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版SQ事业单位培训讲师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新型建材厂房装修工程合同书
- 2025版电梯安全评估与隐患整改服务合同
- 2025年宜昌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试卷及答案
- 阁楼钢结构制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考试卷(含答案)
-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87
- 银行网络支付管理办法
- 高温熔融金属事故应急预案
- 招标人招标方案(3篇)
- 空调维修服务管理制度
- 急性心衰病人的急救护理
- 华为轮值ceo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