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2突变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_第1页
GCM2突变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_第2页
GCM2突变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_第3页
GCM2突变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_第4页
GCM2突变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GCM2突变相关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全文)摘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大部分为散发性,少数(<10%)病例为家族性或综合征性。其中胶质细胞缺失基因2(glialcellmissin,gGCM2)在2016年被GuanB等证实为一种新的PHPT致病基因,目前共4个GCM2变异被证实与家族性或散发性PHPT具有确定的相关性。本文就GCM2突变相关PHPT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进行综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简称原发性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自身病变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合成、分泌过多导致体内钙、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吸收增加的骨骼病变、泌尿系结石、高钙血症及相关临床表现等[1]。大多数PHPT病例为散发性,少数(<10%)为家族性/综合征性PHPT[1,2]。目前明确与家族性/综合征性PHPT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MEN1、CASR、CDC73和CDKN1B/p27等[3,4121年,Ding等[5]报道了胶质细胞缺失基因2(glialcellmissing2,GCM2)大片段缺失导致家族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病例。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明GCM2功能缺失突变可导致遗传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6,7,8]2016年,Guan等[9]对40个家族性孤立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familialisolated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FIPHP)家系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发现在7个家系的18例PHPT患者中存在GCM2变异,其激活性变异被证实为PHPT的致病性突变。本文就GCM2致病性变异所致PHPT的发生机制与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以期帮助临床医师针对GCM2致病性变异所致PHPT进行早期识别并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一、GCM2的结构与功能GCM2位于人类染色体6p24.2上,含有5个外显子,编码包含506个氨基酸的转录因子。GCM2共包含4个功能域[10]:—个DNA结合域(DNA-bindingdomain,GCM-DBD)位于第19~174位氨基酸、一个核心定位信号肽(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位于GCM-DBD羧基末端附近的第175~191位氨基酸,以及两个反式激活域(trans-activationdomains,TAD)TAD1和TAD2,分别位于第192~263和428~506位氨基酸。该基因与果蝇的Gcm基因同源,其功能为调控果蝇神经元细胞与胶质细胞的分化。在哺乳动物中,GCM2主要表达于甲状旁腺,是甲状旁腺发育过程中关键的调节因子,转基因小鼠中Gcm2基因缺失可导致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和功能低下[5,11,12,13]二、GCM2变异与PHPT自2016年Guan等在PHPT患者中发现GCM2激活性变异至今,国内外研究人员在FIHP和散发性PHPT患者中共发现39种GCM2变异,其中4个变异(p.L379Q、p.V382M、p.K388E和p.Y394S)经体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为GCM2激活变体,与家族性或散发性PHPT的发生相关[9,14,15,16,17,18,19。]目前证实的所有致病性变异均位于第379~395位氨基酸共含17个氨基酸)构成的结构域内,称为"C端保守抑制域"(C-terminalconservedinhibitorydomain,CCID)。Guan等[9]对GCM2基因进行遗传筛选和缺失分析结果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第264~352位氨基酸缺失对转录活性并没有影响,而第343~427位和第377~396位氨基酸缺失可分别导致转录活性增强6倍和8倍。同时,物种间保守性分析提示CCID是N末端GCM结构域之外唯一在不同物种中均选择性保守的区域。因此,位于CCID区域的变异需高度怀疑与PHPT致病相关。本中心对232例汉族散发PHPT患者进行GCM2胚系变异筛查,共发现10例患者携带罕见变异共7种,其中4例患者携带3种GCM2罕见错义突变:2例p.K388E、1例p.V382M、1例p.Y416C。随后,对错义突变进行功能验证的结果显示位于CCID区域的p.K388E和p.V382M的转录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1.79倍和1.75倍,功能获得变异率为1.3%,该研究结果与Guan等既往研究报道一致[20]。然而,2011年Mannstadt等[18]在鸡DF-1成纤维细胞系中的研究中未能证明P.V382M可增加转录活性。该差异可能与功能试验中细胞系的选择有关,Guan等和本中心均使用HEK293FT上皮细胞系,未来需应用更多种细胞系进行复核并进行更加深入的功能验证。文献报道PHPT在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差较大,从0.1%到9.4%不等[9],其差异可能与诊断标准、年龄、性别和地理因素等均相关[21,22],其中,种族也是影响PHPT患病率的重要因素,在美国人群中进行患病率调查发现非洲裔美国人患病率最高,其次是欧洲裔、亚裔和西班牙裔美国人[23]。因此,Guan等[24]在不同种族的散发性PHPT患者中分别筛查了GCM2胚系变异,发现在德系犹太人、非洲、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人群中的GCM2激活性变异频率分别为27%(14/52)、3.85%(2/52)、1.47%(3/204)、0(0/8)和0(0/11),且在德系犹太人中发现的激活性变异均为p.Y394S。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提示GCM2p.Y394S变异可能是德系犹太人种的主要致病原因,但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在犹太人中的变异率和外显率。除胚系变异筛查外,该研究组又筛查了107个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adenoma,PA)组织中的体细胞变异,仅发现1例p.Y394S携带者[9]。该结果提示甲状旁腺肿瘤组织中GCM2体细胞变异率相对较低。2019年Riccardi等[15]对396例散发性PA患者进行了肿瘤组织体细胞CCID区域变异筛查,其中6例(1.52%)发现了CCID区域激功能获得性变异(P.V382M和p.Y394S),另外在20例腺瘤中发现了与PHPT发生相关的非CCID变异p.Y282D(5.05%)。在这项研究中,GCM2激活性变异的变异率为6.57%,约为普通人群中频率的3倍,提示该基因中CCID区域变异可增加PA风险。然而,研究者仅检测了某些特定的变异位点,且有相当比例患者缺乏外周血DNA的对照,因而无法明确其具体变异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位于CCID内的变异都可增加其转录活性,如P.K388Q及p.A393_Q395dup;而位于CCID外的一些变异同样具备激活转录的潜能,如P.Y282D。CCID内的部分变异在FIHP患者的家族中并不富集,提示其可能并非直接致病因素,而是以其他未知的方式影响疾病发展[9]。同样,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P.Y282D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详尽机制,D,Agruma等[16]在310例意大利PHPT患者及433名正常人中进行胚系GCM2p.Y282D变异筛查,结果证实PHPT患者P.Y282D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allelefrequency,MAF)为0.06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MAF为0.029,P=0.08);同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其转录活性是野生型的1.42倍(P<0.05),但携带该变异的PHPT患者与未携带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骨折和肾结石的发生)、实验室检查如血钙、血磷、PTH等)以及骨密度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结论相似,Marchiori等[25]在23例散发性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carcinoma,PC)和39例甲状旁腺不典型腺瘤(atypicalparathyroidadenoma,APA)患者中对该变异进行筛查,发现PC患者Y282D携带率为17.4%,APA患者携带率为5.1%,均显著高于先前报道的正常对照者中的3.1%[16],上述结果提示其与恶性病变的发展可能相关。但Guan等[9]应用相同体外功能实验方法并未发现该变异的转录活性高于野生型。同时,此变异所在位置在物种之间的保守性较低,且在Esp65数据库中p.Y282D在欧美人群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1.23%。虽然未达到5%,但超过1%也提示该变异为良性多态性位点可能性较大。此外,在Coppin等[17]的研究队列中发现有2例分别携带CASR和MEN1明确致病突变的患者也同时携带GCM2p.Y282D。因此,目前较为推荐的ACMG分级如下:PS4(与对照组相比,患病个体中变异携带率明显增加)+BP4(多个计算证据表明基因或基因产物无作用),因此该变异被归类为,,意义不明确的变异"(variantuncertainsignificanceVUS)。因此,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尚需要对不同患者群体进行大规模的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以解释不同位置变异的致病机制。三、GCM2致病性变异相关PHPT的临床特征自2016年发现GCM2激活性变异与PHPT致病相关至今,研究报告携带明确激活性变异的患者数量总体较少,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人学特征、临床症状、生化水平、影像学改变、病理及预后等相关数据仍很有限,现将GCM2致病性变异相关PHPT的临床特征其归纳如下。ElLakis等[14]回顾性分析比较了18例携带GCM2胚系激活性突变的FIHP患者及457例散发性PHPT患者,发现两组患者诊断年龄、性别分布及术前血钙血钙:散发组(2.76±0.32)mmol/L对变异组(2.85±0.29)mmol/L;P=0.18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变异携带者术前PTH水平较高(239±394对136±113)pg/dL(P=0.5);此外,与散发PHPT患者相比,变异携带者多腺瘤受累及腺癌发生率明显增高多腺瘤:14.3%对78%,P<0.1;腺癌:0%对5%,P=0.04),也因此导致较低的生化治愈率(99%对86%,P<0.1)。Guan等[9]2016年的研究中发现7个携带GCM2变异的先证者血钙多数轻度升高,平均值2.9mmol/L(正常值2.05~2.52mmol/L);与未携带变异的患者相比,两组血钙、PTH和24h尿钙水平相似,而变异携带者甲状旁腺瘤体直径较大中位数3对2cm,P=0.03)。该研究组在随后的研究中扩大了研究对象数量,并选用同种族患者进行比较。研究者发现GCM2激活性变异携带者(n=17)与散发PHPT患者(n=38)相比,血钙和PTH水平均存在更高的趋势(P=0.071,P=0.14)[24L本中心既往研究共发现3例患者携带GCM2激活性变异,其中2例为甲状旁腺癌(p.K388E)、1例甲状旁腺不典型腺瘤(p.V382M),支持激活性变异携带者肿瘤存在更高的恶性倾向,提示除甲状旁腺癌已知的致病基因CDC73夕卜,GCM2可能是另一个易感基因[20]。但在本中心既往研究中,仅1例GCM2激活性变异携带者为多腺瘤受累,且所有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血钙和PTH水平均恢复正常,并且在至少3年的随访期间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本中心既往CDC73胚系变异病例队列中平均无病间隔为16.5年[26],因此有必要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观察是否存在可能导致PHPT复发的多腺体病变。四、总结GCM2激活性变异目前已被证明与PHPT的发生相关,目前发现的激活性变异均集中在CCID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