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
烛闻一多
🌍学习目标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红烛的意象;品读诗人复杂的情感。材料一: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生于湖北浠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材料二: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即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三美”"三美"主张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补充:新月派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艺术主张:诗应当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徐志摩:《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闻一多:《红烛》《死水》《红烛》诗集创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该诗集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红烛》一诗写作背景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诗集《红烛》的序诗。这首诗写于1923年,作者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
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历史的抉择,思考着人生的价值。中华儿女的一颗赤子之心跳荡在他的胸腔,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整体感知把握诗歌脉络,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一共问了几次?一共问了三次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为何这么红?)第二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为何自焚?)第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为何落泪?)文本赏析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为何这么红?)①开篇有何作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第二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为何自焚?)②诗中第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这两者是否矛盾?说明理由。③如何理解第4节中的“既制了,便烧着!”?红烛的燃烧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第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为何落泪?)④第五节有何作用?⑤“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中刻画了红烛怎样的形象?红烛的流泪又是否是真为牺牲而伤心?⑥红烛的流泪有意义吗?意义何在?⑦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⑧简要谈谈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诗的理解。第一问: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为何这么红?)①开篇有何作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由红烛的“红”联想到诗人热烈的红心对国家和时代无比热爱的赤子形象第二问: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为何自焚?)②诗中第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这两者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不矛盾。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现了思考觉悟的过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③如何理解第4节中的“既制了,便烧着!”?红烛的燃烧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活着就是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照亮沉睡的中国人使民众从麻木中摆脱、觉悟、奋起做革命的先驱者,去推倒枷锁第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为何落泪?)
④第五节有何作用?
拟人、过渡段揭示了一种矛盾现象,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烛泪上⑤“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中刻画了红烛怎样的形象?红烛的流泪又是否是真为牺牲而伤心?
崇高、悲壮不是,是因为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落泪这里残风暗指反动势力写出了红烛心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但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而壮志难酬,故而伤心落泪,这一解释,升华了红烛的形象。
⑥红烛的流泪有意义吗?意义何在?
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诗人在鼓励红烛落泪,其实也是在勉励自己为争取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而无私奉献⑦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因为要创造光明,所以红烛灰心落泪,奉献自己,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但这却是社会使然⑧简要谈谈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诗的理解。
诗人此处引用曾国藩的名言,是在劝勉红烛,也是在劝勉自己:不要在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只管付出、奉献即可;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同时该句承接上文“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而来,意在强调哪怕因果关系不公平、不合理,但仍做不屈的奉献。用词结尾,重申红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沉静。合作探究(1)全诗九节,每一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诗歌的引子,有何作用?(3)探讨:结合时代和自己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烛”精神的理解。说说“红烛”精神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启示。(1)全诗九节,每一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便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
任务(2)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诗歌的引子,有何作用?①不仅引出了诗歌言说的对象,概括了诗歌的主旨,也为诗人的情感做了铺垫,使诗歌正文的感情抒发不至于突兀②与诗歌结尾所引用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首尾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行车租赁服务合同
- 人工智能辅助智能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开发合同
- 尾座体课程设计cad图
- 2025年电梯零配件买卖合同
- 云安全服务合同
- 2024年智能化家居产品购销合同
- 2025鸡苗运输合同
- 土地复垦合同2025年
- 毕业课程设计硬件
- 注意卫生课程设计
- 2024年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样题)
- 中储粮西安公司社会招聘试题
-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课件
- 康复科建设可行性方案及措施
- 华为手机行业洞察分析
- 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JGT366-2012 外墙保温用锚栓
- 医院网络安全培训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后习题
- 第五章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 2023上海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