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深圳南澳办事处招考雇员笔试等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深圳南澳办事处招考雇员笔试等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深圳南澳办事处招考雇员笔试等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深圳南澳办事处招考雇员笔试等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深圳南澳办事处招考雇员笔试等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东深圳南澳办事处招考雇员笔试等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优劣,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科学而且精准地________两大法律价值,一方面是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同时又不能过度影响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相信随着各方积极参与讨论,________,最终一定会制定出一部良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实现二者的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平衡集思广益兼顾B.权衡齐心协力融合C.衡量博采众长统一D.均衡广开言路两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发现本题从第三空入手可较快锁定答案。文意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要将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和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同时考虑到,辨析备选词语的语义,排除不符合文意的B、C及与文意重复的D。第二步,验证剩余两空。本题从第三空入手可较快锁定答案。由“一方面是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同时又不能过度影响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可知,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要将这两方面都顾及。“兼顾”指同时照顾几个方面,填入符合文意。“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统一”指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文意未体现将两方面合成一体之意,排除B、C。“两全”指顾全两个方面,与“二者”语义重复,排除D。验证第一空和第二空:“平衡两大价值”表述无误;“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与前文说的“各方积极参与讨论”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一方面是保障……,同时又不能过度影响……”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把握好尺度,将两者都要处理好。B项“权衡”比喻衡量、考虑、比较。C项“衡量”指比较、评定,考虑、斟酌。这两个词语均没有最终效果的体现。故排除B项、C项。第二步,分析第三空。“实现二者的________”。D项“两全”指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语义重复,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二空。“集思广益”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从第三空入手,由文段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出“个人信息权益的保障”和“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两者都应当照顾得到,不能偏废的意思,A项“兼顾”指同时照顾几个方面,符合文意,保留。B项“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C项“统一”指使成一体,文段并未体现使两者融为一体的意思,均排除;D项“两全”指顾全两个方面,与前文“二者”语义重复,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A项“平衡”指使平衡的意思,置于此处搭配恰当,且对应后文“一方面是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同时又不能过度影响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符合文意,保留。第二空,代入验证。A项“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能够体现出“各方积极参与讨论”的意思,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一部建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系的专门立法》2.社会融入是指那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融入的是:A.余秀华克服脑瘫带来的身体不便,无视村里人的歧视,最终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成功B.小王出狱后饱受歧视,最终以善良、坚忍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获得人们的尊重C.小刘从银行辞职后,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利用自己累积的资源,公司发展迅速D.徐先生为圆大学梦,在65岁时不顾他人看法,备战高考,最终考入某大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社会融入的定义,要求选择不属于社会融入的一项,找到定义的关键信息,不符合定义关键的一项即为正确答案。社会融入定义的关键信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A、B、D三项,均属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符合社会融入的定义。C项,从银行辞职开公司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不属于社会融入。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②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患脑瘫的余秀华属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无视他人的歧视,最终取得诗歌创作的成功,体现了“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符合定义;B项:出狱后的小王属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最终以善良、坚忍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获得人们的尊重,体现了“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符合定义;C项:从银行辞职的小刘不属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不符合定义;D项:65岁的老刘,属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不顾他人看法,坚持备考,最终考上大学,体现了“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定义关键词为1.主体:相对弱势的个体或群体;2.行为:与特定社区的个体或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活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余秀华“脑瘫”满足定义关键词1,无视村里人的歧视学习诗歌,满足定义关键词2,符合社会融入的概念,排除;B项:“出狱”的小王满足定义关键词1,以善良、坚忍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获得人们的尊重满足定义关键词2,符合社会融入的概念,排除;C项:银行辞职的小刘并不属于相对弱势或特定社区的个人,故不符合社会融入的概念,当选;D项:“65岁”的徐先生满足定义关键词1,不顾他人看法,备战高考满足定义关键词2,符合社会融入的概念,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3.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A.金文B.大篆C.隶书D.草书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其形体演变是从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其总的趋势是从繁到简。故正确答案为C。4.随着健康出行现今日渐受宠,以探险为主题的户外运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近日一项对2011年度户外安全事故原因的调查显示,迷路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其中迷失方向121起,找不到出去路线32起,体力不支被困13起。因此,专家建议要防止迷路,首先要看攻略,熟悉路线,不能盲目追求美景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下列哪项为真,对上述统计结果质疑力度最弱:A.2011年度因“旅游”主观疏忽大意的户外安全事故170起B.因缺少专业领队而发生的户外安全事故逐渐增多C.2011年度共发生安全事故401起D.2011年度因户外装备欠缺而发生的事故超166起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本题的论点是专家建议要防止迷路,首先要看攻略,熟悉路线,不能盲目追求美景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人身安全。论据是迷路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其中迷失方向121起,找不到出去路线32起,体力不支被困13起。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论点说要防止迷路,论据说迷路是首要原因,论点和论据间有因果联系,需削弱论点。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项中“主观疏忽大意的户外安全事故170起”,题干中“迷路”有166起,这说明在户外安全事故中“主观疏忽大意”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应防止“主观疏忽大意”,A项削弱论点,排除;B项中“因缺少专业领队而发生的户外安全事故逐渐增多”说明“缺少专业领队”也是户外安全事故的原因。但是由于没有具体数据,因此“缺少专业领队”不能和“迷路”比较说明哪个原因更重要,B项无法削弱论点,当选;C项中“2011年度共发生安全事故401起”,因为“迷路”是包括了“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去路线”+“体力不支”,所以“迷路”166起占不到一半,这说明可能存在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应防止那个更重要的原因的出现,C项削弱论点,排除;D项中“因户外装备欠缺而发生的事故超166起”说明户外安全事故中“户外装备欠缺”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应防止“户外装备缺乏”,D项削弱论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力最弱”,确定为削弱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迷路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论据:迷失方向121起、找不到出去路线32起、因体力不支被困13起。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该项虽提到因缺少专业领队而发生的户外安全事故逐渐增多,但并未具体给出数据,不确定对题干是否有质疑作用,排除。B项:增加反向论据。因疏忽大意造成的事故170起,多于因迷路造成的事故(121+32+13=166),说明迷路并不是首要原因,具有削弱作用。C项:增加反向论据。安全事故总数为401起,因迷路造成的事故166起,占比不足一半,可能有其他因素事故数量多于迷路事故数量,此时,迷路便不是首要原因,具有削弱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户外装备欠缺造成的事故数量多于迷路事故数量,说明迷路不是首要原因,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明确统计结果,即迷路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选择对上述统计结果质疑力度最弱的一项,排除能说明迷路不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的选项即可解题。题干结论是迷路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因迷路导致的安全事故数量为121+32+13=166起。A项,因“驴友”主观疏忽大意的户外安全事故170起,大于166起,直接说明迷路不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B项,缺少专业领队本身也是造成迷路的原因,不能削弱题干结论。C项,共发生安全事故401起,则166没有达到总数的一半,可能会有其他原因导致事故的数量超过迷路。D项,因户外装备欠缺而发生的事故超过166起,大于166起,直接说明迷路不是户外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故本题选B。5.管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告诉我们: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由题干“一勺酒倒进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只要有一勺污水,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可以得出强调关键部分的作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这就启示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因此,选择D选项。A项:题干主要强调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影响,不是整体对部分的统率和主导。A项错误。B项:题干主要强调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影响,而不是量变和质变原理。B项错误。C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题干强调内容无关。C项错误。6.近年来,出版界出了不少《名人轶事录》之类的书籍,内容都是正面的,读这类书当然很有裨益。然而,如果编一本《名人失误录》,相信对读者也不无启迪。仅仅在科学史上,各种各样的失误就足以令人深思了。______,______。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学会“吃一堑,长一智”,无论如何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选项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B.前车之辙后车可鉴C.前车之覆后人之鉴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分析文段,读者通过《名人轶事录》可以受到启迪,可以学会“吃一堑,长一智”,空格处所填应表示“从名人的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A选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符合文意,当选。B选项“前车之辙,后车可鉴”、C选项“前车之覆,后人之鉴”指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可引以为戒,后用“前车之鉴”比喻以前人的失败作为鉴戒。文中说的是从名人的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是以失败为鉴,均排除。D选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明显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7.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相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通知属于(

)。A.规范性文件B.领导指导性文件C.公告性文件D.陈述呈请性文件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A项错误,规范性文件,是各级机关、团体、组织制发的各类文件中最主要的一类,因其内容具有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性质,故名称为规范性文件。通常包括,条例、规定、通告、办法、决定。B项正确,领导指导性公文内容对规定受文者的行为具有强制约束力,有关下级机关及有关个人必须认真遵行领导。指示性公文的种类包括,命令、通知、批复。C项错误,公告属于单独的文体,通知不能属于公告性的公文。D项错误,陈述呈请性公文属于向上级反应情况,说明问题,汇报工作,答复问询的公文类型,例如请示,说明。故正确答案为B。8.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比喻时光流逝,表象的事物(鬓毛)发生了变化,但本质(乡音)并未改变,而鬓角已花白的景象,“少小”和“老大”“鬓毛衰”表示事物的运动,“乡音未改”和同一人物表示事物的相对静止。所以题干表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坐在地上一动没动却跟地球自转运动了八万里。“坐地”是任何地面的相对静止,“日行八万里”是绝对运动。因此,选择D选项。A项:诗句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意思是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二句诗流露出作者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可以体现事物的联系性,但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关系。A项错误。B项:诗句出自李商隐《锦瑟》,意思是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是作者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关系,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C项:诗句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揭示改造主观世界的难度胜于改造客观世界的难度,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9.扬州瘦西湖有副对联说得好:“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夸自己“瘦”,但不

自己的“小”,还很

地说是从人家那里借得、移来的。好坦荡啊!这副对联,对世上的

者,分明是一种委婉的规劝和诚恳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甘心

自信

鼠目寸光

劝告B.羞于

谦逊

妄自尊大

告诫C.羞于

自信

鼠目寸光

告诫D.甘心

谦逊

妄自尊大

劝告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语境中瘦西湖的对联不仅夸赞“瘦”,而且大方承认自己的“小”,不会不好意思地回避自己的弱项。B项和C项“羞于”形容心中有话不好意思张口,符合语境。A项和D项“甘心”搭配否定词,表示不情愿不满足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瘦西湖对于自己的美景表明是从西湖那里“借”来的,表示了瘦西湖不骄傲的谦虚态度。B项“谦逊”指不浮夸、不自满,为人低调,符合语境。C项“自信”对自己表示相信,不符合“借来”的语境,排除C项。答案锁定B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三、四空。既然体现了瘦西湖的谦虚,因此对于“妄自尊大”这样狂妄的人事一次规劝和“告诫”,让其引以为戒,搭配得当,符合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妄自尊大:形容人过分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告诫:警告劝诫。劝告:拿道理劝别人。10.针对影响较大的集体(个人)的过失,错误事实和做法予以批评,可采用批评性通报。(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告知重要情况。其中,批评性通报主要用于针对影响较大的集体、个人的过失、错误事实和做法予以批评,以示儆戒,从而认识与吸取教训,并希望其他单位和个人予以重视,引以为戒。故表述正确。11.虚拟现实主要技术是(

)。A.模拟环境B.感知C.自然技能D.传感设备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能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故正确答案为A。12.定义①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②边塞诗:歌咏边塞军旅生活和描述边塞奇异风光的古诗,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③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典型例证:(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几个:A.0B.1C.2D.3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1)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2)边塞诗:①歌咏边塞军旅生活和描述边塞奇异风光的古诗,②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3)山水田园诗:①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②多用白描手法。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例证(1),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不符合定义;例证(2),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歌咏的是边塞的情景,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出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属于边塞诗;例证(3),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生生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天的景象,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人们丰富繁忙的生活场景,属于山水田园诗。上述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有2个。因此,选择C选项。13.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所谓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是指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A.小区监控拍摄下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盗窃车辆的视频B.被害人的邻居王某提供的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到过案发现场的证言C.刑警在凶案现场提取到的男性鞋印D.诈骗案受害人姜某提供的自己所遭受的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直接证据”,其关键信息如下: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盗窃视频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符合定义;B项:王某的证言需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刑事案件事实,不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不符合定义;C项:凶案现场的鞋印需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刑事案件事实,不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不符合定义;D项: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需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刑事案件事实,不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等多个定义,但只考查直接证据一个,可重点关注这一定义。分析题干,发现其关键点为“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直接证据定义的关键信息: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定义的关键信息: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A项,监控拍摄下的视频可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李某所实施的,即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属于直接证据。B项,被害人的邻居提供的证言,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因此属于间接证据。C项,在凶案现场提取到的男性鞋印,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因此属于间接证据。D项,受害者提供的自己所遭受的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因此属于间接证据。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定义关键词。文段中包含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个主要定义,附带补充解释了“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抓住关键词“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判定直接证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区监控拍下的盗窃视频可直接证明案件事实,故为直接证据,当选;B项,“案发前到过现场的证言”并不足以证明案件事实,为间接证据,排除;C项,“案发现场的男性鞋印”并无法直接指证嫌疑人,为间接证据,排除;D项,“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同样缺乏其他证据证明事实,亦为间接证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4.通过随机询问5个城市的400名市民两个问题:他们是否经常食用某种小吃以及他们觉得这种小吃是否美味,某网站发布了一份国内小吃排行榜,排序的依据即是根据小吃的普遍度和美味度。位居前32名均是绝大多数餐馆都供应的小吃,但是32种小吃的普遍度排名与美味度排名大相径庭,相反,其他一些小吃在普遍度和美味度的排序是一致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排名结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A.去除了一些口味极其特殊,或者特殊偏好的受访者数据B.调查的小吃中,有一些是在调查所在地比较难以找到的C.询问的400名市民,均为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一致的人D.5个城市并非随机抽取,而是在我国五大片区各抽取一个代表城市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位居前32名均是绝大多数餐馆都供应的小吃,但是32种小吃的普遍度排名与美味度排名大相径庭,相反,其他一些小吃在普遍度和美味度的排序是一致的。论据:随机询问5个城市的400名市民两个问题:他们是否经常食用某种小吃以及他们觉得这种小吃是否美味,某网站发布了一份国内小吃排行榜,排序的依据即是根据小吃的普遍度和美味度。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去除的一些受访者数据的多少不明确,不确定是否对结果造成影响,不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有一些调查小吃比较难找到与排名结果没有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不明确项。400名市民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一致,不明确怎样的一致,不能说明对结果的影响,不具有削弱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从各大片区抽取代表城市,不是随机抽取的样本,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15.冬天气温很低的时候往玻璃杯里倒开水,杯壁较厚的玻璃杯更容易发生炸裂,这是因为(

)。A.内壁和外壁受热不均B.开水遇到玻璃后温度迅速降低C.空气对杯壁的压力超过杯壁的承受范围D.倒水时水的冲击力将玻璃杯击破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杯子内倒入开水后,厚玻璃杯内壁温度迅速升高,受热膨胀,而外壁温度变化慢,膨胀程度小。内外壁受热膨胀不均匀,内外壁膨胀程度不同,导致玻璃杯发生炸裂。故正确答案为A。16.________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________,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这是________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着眼

精粹

引领

B.立足

精粹

推进

C.立足

精华

引领

D.着眼

精华

推进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语境表示以“世界诗歌版图”为基础,结合“当代汉语诗歌经验”进行传播和发扬,该空要有“基础”的意思。B项和D项的“立足”指以某一位置为起点和基础,站稳脚跟,符合语境。A项和D项的“着眼”(从某方面)观察、考虑,侧重长远目标和归宿,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B项“精粹”是美好纯粹的部分;C项“精华”指事物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无法排除。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该空搭配“诗歌精神建设”。B项“推进”指推动事业、工作向前发展;C项“引领”指带动事物朝着某一方向发展”,一般搭配人类社会,与“诗歌精神建设”搭配不当,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17.与“”这组符号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B.C.D.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符号间关系。从相同符号的位置入手:位置8、9的符号相同,其余符号均不相同。第二步:判断选项符号间关系。A项:位置8、9的符号不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位置8、9的符号不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位置8、9的符号不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位置8、9的符号相同,其余符号均不相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8.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近50年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动植物灭绝速度逐年加快B.环境恶化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C.我国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D.高等植物比野生动物更需要保护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中出现转折词“然而”,其后内容是文段的论述重点。因此正确答案应是对“然而”后内容的准确概括。文段首句首先说明我国的生物种类丰富,接着用“然而”作转折,强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只有B项符合要求。A、D两项在文中并未体现,C项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因此本题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我国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引出存在的问题“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对问题进行具体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点为“然而”后面的内容,即动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据提问知此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重点句在转折词“然而”之后,环境污染导致动植物生存环境破坏,物种减少,其后数据也证明了这个情况,故文段意思与B项接近。A项主观臆断,“逐年加快”在文段中找不到依据;C项是对文段首句的同义复述,没有涉及文段后半部分提及的物种数量减少问题;D项错误,文段无从比较高等植物就更需要保护。故正确答案为B。19.人的意识是(

)三者的统一。A.知B.意C.识D.情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意识是指社会中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从内容上看,人的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意识作为人类知、情、意的精神结晶,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而是高度理性化和理想化的心理,这就使它与动物心理区别开来。A项:“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A项正确。B项:“意”指意志,是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制、自强、自信等精神状态。B项正确。D项:“情”指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满意、不足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20.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即豺、狼、豹和雪豹,其分布区范围自20世纪中期以来均出现明显缩小,其中以豺最为严重——过去10年间,豺与狼在大熊猫分布区内均只有零星记录(豺仅被记录到4次,狼11次),在部分山系可能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根据上述文段,可以推出:A.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B.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广泛惠及了跟它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C.对大熊猫的全面保护极大地挤压了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D.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可使大型动物得到全面保护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A项,根据“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知,大型食肉动物窘迫的原因在于:由于处于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很高也很苛刻,故可以推出“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当选;B项,根据“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可知,对大熊猫的保护并未提及惠及其他动物,该项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原文并没有强调对大熊猫的保护会影响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该项强加因果,排除;D项,根据“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及“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知,文段是围绕大型食肉动物展开论述,故“大型动物”范围扩大;且“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全面保护”文段并未提及,该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李晟研究组揭示大熊猫分布区内大型食肉动物分布与保护现状》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原文,对应尾句“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由此可以合理推出,如果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可能会解决大型食肉动物的窘境,选项中的“或是”语气也比较合适。B项无中生有。C项不符合原文,对应“大型肉食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原文是将大型肉食动物境况与熊猫的境况进行对比,未涉及“挤压”。D项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细节判断。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然后将各选项带入原文一一对照,排除颠倒黑白、因果倒置、无中生有、概念变化等错误选项,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A项可以推出,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推知,当选。B项无法推出,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可知,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并未广泛惠及与其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排除。C项无法推出,文段只提到对大熊猫保护的卓有成效和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无法推出后者生存空间的减小是前者挤压所致,强加因果,排除。D项无法推出,文段未提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且“大型动物”概念变化,文段主要是针对“大型食肉动物”而言的,排除。故本题选A。21.农民常常把草木灰撒在农田里,因为草木灰可以作为一种:A.氮肥B.磷肥C.钾肥D.氨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草木灰含众多矿质元素,如钾、磷、钙、镁、硅、硫、铁、锰、铜、锌、硼、钼等。其中,钾元素含量最多,一般含钾为6~12%。所以,在等钾量施用草木灰时,肥效好于化学钾肥,是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养分齐全、肥效明显的无机农家肥。因此,选择C选项。22.甲乙的速度比是7∶5,时间比是3∶4,两人的路程比是:A.28∶15B.21∶20C.7∶4D.3∶4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第二步,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比是7∶5,时间比是3∶4”,则路程比为7×3∶5×4=21∶20。因此,选择B选项。23.火∶热情∶态度A.水∶急速∶速度B.木∶温柔∶女性C.土∶肥沃∶贫瘠D.松∶高洁∶品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火”象征“热情”,二者属于象征关系,“热情”是一种“态度”,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急速”是“水”流动的状态,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B项:“木”不能象征“温柔”,排除;C项:“土”可能是“肥沃”的,二者属于或然属性关系,排除;D项:“松”象征“高洁”,二者属于象征关系,“高洁”是一种“品质”,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4.东晋名臣陶侃早年曾是一名县吏。一次,一位家里很有势力的同僚托陶侃帮忙办点事,因为违反朝廷法令而被陶侃拒绝了。同僚被拒绝后,又气又恼,不仅四处散播陶侃受贿的谣言,而且常常在县衙当着众人的面对陶侃冷嘲热讽,让陶侃大为头疼。这一年,县里发生旱灾,同僚对陶侃的攻击也逐渐升级,很多人劝陶侃辞职。然而,陶侃还是选择积极研究应对旱灾的方法,并得到州官的采纳。灾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陶侃也被州官举荐到朝廷。下列关于从政为官之道的名言,与这段文字内容无关的是:A.以权力合者,权力尽而交疏B.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也D.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以权力合者,权力尽而交疏”指因为权力结交的人,一旦权力消失,交情就疏远了。指建立在权力基础上的关系不可靠。原文论述的是陶侃的故事,并不是陶侃与同僚的关系,且文段也没提到两者因权力结交,故A项与文段内容无关。B项“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惧怕谗邪的人,可以靠自身的正确行为来消除邪恶。文中陶侃最终通过积极应对旱灾来消除了谣言的影响并升了官,B项与文段内容有关,排除B项。C项“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也”指不谄媚上级,不轻慢下级,这样会有作为,符合陶侃的品质,排除C项。D项“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指自始至终都很慎重,就不会做失败的事。文中陶坤面对同僚的请求和突来的旱灾,一直坚持原则,慎重从事,D项符合文段内容,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25.在Windows中欲关闭应用程序,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文件菜单中的退出

B.单击窗口的关闭按钮

C.单击窗口最小化按钮

D.在窗口中使用Alt+F4键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

A、B、D项正确,Windows中退出应用程序有以下几操作方式:单击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键;单击程序菜单栏文件——退出;右击任务栏中程序图标,选择关闭窗口;ALT+F4组合键;CTRL+ALT+DEL调出任务管理器,在运行进程列表中结束程序进程。

C项错误,单击“最小化”按钮是将窗口缩小为任务栏上的按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6.1958年,IBM错过了收购一家新企业的机会,这家公司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叫做复印。两年后,施乐公司诞生,从此以后IBM每天都追悔莫及。10年后,DEC公司发明了小型机,IBM认为太小的家伙不足以进行像样的运算,可当IBM最终进入小型机市场时,DEC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市值几亿美元的公司。又过了10年,苹果公司发明appleII,IBM认为个人电脑算不上什么发明,对自己的事业无足轻重。5年后,IBM凭借IBMPC机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已经需要和50多家争夺市场份额的对手展开惨烈的竞争。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IBM多次错过了创新发展的良机B.IBM是一家决策缓慢、屡次失败的公司C.IBM有50多家公司错过了个人电脑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D.如果IBM抓住文中所说的三次机会,它将成为最强大的科技公司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分别讲述了IBM未重视“复印技术”“小型机”和“个人电脑”这三种发明,以至于失去发展先机。文段为并列结构,通过归纳概括可知,文段主旨为IBM不重视创新,失去发展先机。第二步,对比选项。A选项“IBM多次错过了创新发展的良机”是对文段的准确归纳概括。因此,选择A项。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分别用三个分句说明IBM公司三次决策失误导致的后果——追悔莫及、看不上眼的小公司发展成市值几亿美元的公司、与50多家企业展开惨烈的竞争。这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意思——IBM公司多次错过了发展、创新的机会。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B项的“决策缓慢”、“屡次失败”是对文意的错误理解,扩大了范围;C项的“有50多家公司”与文段的主体不一致;D项的“将成为最强大的科技公司”在文段中没有提及,且说法过于绝对,高估了三次机会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理清文段结构,抓住“错过了”“认为……不足以……”“认为……算不上……”等暗示IBM公司错失创新时机的句子。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讲述了IBM错过发明复印技术的施乐公司、错过发明小型机的DEC公司,错过发明个人电脑的苹果公司的三次失败决策。总结来看,IBM错失了进入复印市场、小型机市场、个人电脑市场的创新良机,对应A。B项,IBM错失创新良机并不一定是“决策缓慢”所致,且“屡次失败”表述不恰当,排除;文段中“50多家”是IBM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所面对的竞争对手,而C项却理解为“IBM有50多家公司……”,错误,可排除;D项是对文段内容的过度推断,且是否“最强大”也无从考证,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27.火箭筒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三节棍A.发射;狼牙棒B.手榴弹;方天戟C.爆炸;软器械D.热动力;锻造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火箭筒”具有“发射”榴弹的功能,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狼牙棒”和“三节棍”属于并列中的反对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火箭筒”与“手榴弹”都属于热武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方天戟”与“三节棍”都属于冷兵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爆炸”是“火箭筒”的杀敌方式,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三节棍”是一种“软器械”,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火箭筒”运用到了“热动力”原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三节棍”是利用“锻造术”生产出来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前后对应方式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28.以下属于人文景观的是:A.甘肃莫高窟B.江西庐山C.四川九寨沟D.吉林长白山天池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第二步,人文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摩崖石刻、建筑等。甘肃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属于人文景观。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因此,选择A选项。29.在某公司年终晚会上,主持人在3个小箱中各放了一个奖品,让小李、小郭、小杨、小黎四人猜一下各个箱子中放了几等奖的奖品。小李说:“1号箱是三等奖,2号箱是特等奖,3号箱是一等奖。”小郭说:“1号箱是二等奖,2号箱是特等奖,3号箱是四等奖。”小杨说:“1号箱是安慰奖,2号箱是三等奖,3号箱是五等奖。”小黎说:“1号箱是二等奖,2号箱是四等奖,3号箱是安慰奖。”如果有一个人恰好猜对了两个,其余三人都只猜对了一个。那么第二个箱子中放的是:A.特等奖B.二等奖C.五等奖D.安慰奖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给出四个人对三个箱子的猜测,并明确“有一个人恰好猜对了两个,其余三人都只猜对了一个”,可以根据这一确定信息,结合每个人的猜测寻找突破口解题。由题干可知四个人一共猜对了5个。而由猜测的具体内容来看,1号箱最多有2人猜对,2号箱最多有2人猜对,3号箱最多有1人猜对,即四个人最多能猜对5个,所以只能是1号箱是二等奖,2号箱是特等奖,此时根据小杨的猜测可知,其前两个猜测均错误,则其第三个猜测一定正确,即3号箱是五等奖。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根据最后“有一个人恰好猜对了两个,其余三人都只猜对了一个”可以推出,四个人的12个猜测一共对了5个,而1号的猜测最多同时对2个,3号的猜测最多对1个,为了满足条件对五个,2号最少猜对2个,那2号只能是特等奖。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定,考虑使用代入法。根据条件“一个人猜对两个,其他都是每人对一个”,因此所有12个说法中对的说法为5个,而错误的说法为7个。代入A项:2号箱为特等奖时,2号箱对两个,3号箱只能对一个,所以只要满足1号箱对两个就行,而只要1号箱为二等奖即可满足;代入B项:2号箱为二等奖时,2号箱说法错四个,3号箱错三个,1号箱小郭小黎说法一定错,故而错的说法加起来会多于7个,排除;代入C项:2号箱为五等奖时,2号箱说法错四个,3号箱错三个,1号箱也一定会有错的说法,故而错的说法加起来会多于7个,排除;代入D项:2号箱为安慰奖时,2号箱说法错四个,3号箱错三个,1号箱小杨的说法一定错,故而错的说法加起来会多于7个,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30.冗余设计,是指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聘、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某一决策发生偏差时,留有纠偏和重新决策的余地。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冗余定义的是:A.篮球比赛中双方各出场5名队员,但通常每支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B.某公司每年都会招一批大学生,让他们在每个岗位实习,作为储备干部培养。C.某物业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即使一人有事外出,也可以保证有人值班。D.设计部的一名员工辞职,公司立即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同时人力资源部开始紧急招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在人力资源聘任、使用、解聘、辞退、晋升等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每支职业篮球队除了参赛队员还有替补队员,体现了在人员“使用上留有充分的余地”,符合定义;B项:每年都招聘大学生做储备干部,为每个岗位都留出备用人员,体现了在人员“使用上留有充分的余地”,符合定义;C项:配电室配备了两个人,体现了在人员“使用上留有充分的余地”,符合定义;D项:从质检部抽人兼任并紧急招人,说明设计部没有备用人员,不属于“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冗余设计的定义,定义的关键是“留有充分的余地”,选择不属于冗余设计的一项。冗余设计定义的关键信息:留有充分的余地。A项,篮球比赛双方出场人数为5人,但职业篮球队有12~15人,符合定义要点。B项,招收大学生作为储备干部,留有了充分的余地,属于冗余设计。C项,物业配电室配备两人,符合冗余设计的定义。D项,在辞退员工后需要紧急招人,在人力资源整体运行过程中没有留有余地,不符合冗余设计的定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留有充分的余地”。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D项,抽人兼任、紧急招人,属于设计部没有在员工聘用上“留余地”所导致的被动行为,不符合“留有充分的余地”,不符合定义,当选;A、B、C三项均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1.下列关于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号码的表述,正确的是:A.12320天气预报B.12121环保热线C.12345市民服务热线D.12315消费者服务热线参考答案:CD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熟悉上海市便民服务电话的相关常识。除了解析的内容,考生还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A项错误。12320为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B项错误。12121为气象信息查询电话;环保热线电话为12369。C项正确。12345为市民服务热线。D项正确。12315为消费者服务热线。故本题选C、D。解题思路:A项错误,“12320”是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B项错误,“12121”为气象信息查询电话。故正确答案为C、D。32.科学家重建地球地质历史上的大气成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可用样品。近年来,不少人开始关注琥珀,他们认为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因此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A.由于琥珀内部常保留着生物的形体,故能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B.琥珀主要诞生于约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的始新世纪,其他年份并没有形成琥珀C.琥珀是由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由于时间漫长,数量极少D.琥珀的硬度较低,如果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损害,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琥珀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论据: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琥珀内部常保留着生物的形体,故能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并不一定能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B项:琥珀主要诞生于约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的始新世纪,其他年份并没有形成琥珀,因此琥珀无法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直接削弱了论点,当选;C项:琥珀是由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由于时间漫长,数量极少,数量的多少与是否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无关,无法削弱,排除;

D项:琥珀的硬度较低,如果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损害,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只是一种假设情况,而琥珀是否能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并不明确,无法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琥珀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论据: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琥珀能否反映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关系,与论点中是否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增加反向论据。指出琥珀在其他年份没有形成,因此无法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具有削弱作用。C项:无关选项。琥珀的数量少,与论点中是否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不明确项。只是提到“如果储存不当”会影响同位素检测,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储存得当”的话,有可能不影响检测,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题干论点为琥珀可以用来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要质疑该结论,可以说明琥珀由于产生年代的限制,无法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题干论据: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题干论点:琥珀可以用来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A项,琥珀内部保留着生物的形体,能够反映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与题干论证无关,属于无关项。B项,琥珀只形成于始新世纪,其他年代没有琥珀,则无法通过琥珀对比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有力地质疑了题干结论。C项,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时间漫长,因此琥珀数量少,与题干论证无关,属于无关项。D项,琥珀需要妥善储存、搬运,否则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不同年代全球大气成分的对比,只提出了一种可能性,质疑力度不如B。故本题选B。33.科学回避个人化的东西,这种倾向常常被归结为科学家所应具备的________。科学家们深知,要探寻自然界的原因和结果,就必须________个人的感觉及经验。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客观

吸取B.冷静

排除C.理性

借助D.自信

忽略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回避个人化的东西”可知,该空不能填入体现“个人化”的词。A项“客观”指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B项“冷静”指沉着,不感情用事;C项“理性”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与“感性”相对。三者均符合文意。D项“自信”强调对自己的信心,侧重主观性,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回避个人化的东西”可知,该空应填入与“回避”语义相近的词,体现“避开,不依靠”之意。A项“吸取”指从中吸收,采取;C项“借助”指靠别的人或事物的帮助。二者均与“回避”语义相反,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C项。B项“排除”指除掉,与“回避”语义相近,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先看第二空,分析可知,“必须________个人的感觉及经验”应与“回避个人化的东西”构成对应,“吸取”、“借助”均不合句意,由此可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一空,由“回避个人化的东西”可知,第一空填“自信”不恰当,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B。34.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损害的范围涉及记忆、行为、人格、判断、注意力、视空间技能、语言、逻辑推理等多种高级神经功能。据统计,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猝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年龄,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老年性痴呆有时会突然发病B.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C.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D.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将不断上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对痴呆定义为“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与A项中“突然发病”相悖,排除A项;文段未提及痴呆发病率是否与受教育程度相关,排除B项;C项“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为无中生有,排除;文段尾句提到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痴呆的患病率又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故D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痴呆)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与原文内容相悖。B项“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和C项“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均未在文段中提及,故说法错误。D项,结合文段中的“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和“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知D项说法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有时会突然发病”与原文“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不符。B项,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在文段没有提及。C项,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问题文段也没有提及。D项,由“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知,表述正确。故本题选D。35.色素色是指有机色素通过选择性地吸收、反射和投射特定频率的光线后直观呈现出的颜色。结构色又称物理色,是指通过可见光与物质物理上的微观结构(如物体表面或表层的纹、刻点、沟缝或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些大量的微观有序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散射、衍射或干涉后产生的各种颜色。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颜色属于色素色的是:A.用激光束刻录的光盘上的彩色花纹B.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呈现出五颜六色C.阳光下肥皂泡泡呈现缤纷的虹彩色D.用乌饭树叶捣汁煮出的糯米饭呈现黑色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色素色”,其关键信息为:①有机色素;②通过选择性的吸收、反射和投射特定频率的光线后直观呈现出的颜色。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光盘表面没有“有机色素”,其彩色花纹是由于表面结构对光的散射、衍射或干涉,不符合定义;B项:蝴蝶翅膀没有“有机色素”,其色彩是由于鳞片对光的散射、衍射或干涉,不符合定义;C项:肥皂泡不含“有机色素”,其色彩是由于表面结构对光的散射、衍射或干涉,不符合定义;D项:乌饭树叶中化学成分复杂,含三十一烷、无羁萜、无羁萜醇、槲皮素、异荭草素等多种脂溶性有效成分,熟时为紫黑色,属于“有机色素”,将糯米饭染成黑色,符合“通过选择性的吸收、反射和投射特定频率的光线后直观呈现出的颜色”,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色素色和结构色两个定义,但只考查色素色,可重点关注该定义的内容。分析发现,其关键信息为“有机色素通过选择性地吸收、反射和投射特定频率的光线后直观呈现出的颜色”,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点分析选项。色素色定义的关键信息:有机色素通过选择性地吸收、反射和投射特定频率的光线后直观呈现出的颜色。A项,蝴蝶鳞片本身是透明的,但其表面通常有纵向的深沟,沟内有呈周期性排列的构造,属于结构色,不符合定义。B项,用激光束刻录的光盘上有彩色花纹是因光盘的铝膜上存在微槽,光线散射后产生,属于结构色,不符合定义。C项,乌饭树叶捣出的汁包含有机色素,有机色素吸收光线,因此其煮出的糯米饭呈现黑色,符合定义。D项,肥皂水原本无色透明,肥皂泡泡呈现出彩虹色是因肥皂泡膜的厚度不均匀,属于结构色,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色素色:“有机色素”、“通过选择性地吸收、反射和投射特定频率的光线后直观呈现出的颜色”;结构色:“通过可见光与物质物理上的微观结构(如物体表面或表层的纹、刻点、沟缝或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些大量的微观有序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散射、衍射或干涉后产生的各种颜色”。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用激光束刻录的光盘上的彩色花纹,光盘本身的颜色是单一色,而光盘上的彩色花纹是由于光盘表面的特殊结构对光散射、衍射或干涉形成的,符合“通过可见光与物质物理上的微观结构(如物体表面或表层的纹、刻点、沟缝或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些大量的微观有序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散射、衍射或干涉后产生的各种颜色”,符合结构色的定义,不符合色素色的定义,排除;B项: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呈现出五颜六色,主要是由于鳞片表面凹凸不平的奇特构造,使光线发生反射、折射或干涉等光学作用而产生,符合“通过可见光与物质物理上的微观结构(如物体表面或表层的纹、刻点、沟缝或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些大量的微观有序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散射、衍射或干涉后产生的各种颜色”,符合结构色的定义,不符合色素色的定义,排除;C项:阳光下肥皂泡泡呈现缤纷的虹彩色,肥皂泡本身是无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虹彩色是由于肥皂泡表面的膜产生的,符合“通过可见光与物质物理上的微观结构(如物体表面或表层的纹、刻点、沟缝或颗粒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些大量的微观有序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散射、衍射或干涉后产生的各种颜色”,符合结构色的定义,不符合色素色的定义,排除;D项:用乌饭树叶捣汁煮出的糯米饭呈现黑色,主要是因为乌饭树叶中的色素与糯米饭中的蛋白质发生了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物可以吸收绝大部分光,所以呈现出来是黑色的,符合“有机色素”、“通过选择性地吸收、反射和投射特定频率的光线后直观呈现出的颜色”,符合色素色的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6.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的保值作用增强②一般来说,珠宝有易保存、体积小、价值高的特点,可被人们制成项链、手链、戒指、耳环佩戴于身上作为装饰品,有一举两得的功效③对于家庭来说,珠宝可以作为保值的奢侈消费品,作为投资并不可取④国际上也重视以黄金作为保值并将其作为对付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之一⑤但珠宝初始投资主要是制成品,价值已是高估,其增值潜力有待投资品种的验证⑥珠宝广义上可分为宝石、玉石、珍珠、黄金等制品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①②⑥⑤④③B.②③⑥①⑤④C.③①⑥④②⑤D.⑥②①④⑤③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比较首句,四个选项首句均不同。①③两句均在阐述珠宝的“保值”作用。②句阐述珠宝“易保存、体积小、价值高”等特点及其作用。比较①③与②可知,①③的“保值”仅为②的特点之一,故②应在①③之前,排除A、C两项。⑥介绍珠宝广义上的定义,即引出珠宝这一概念。比较②⑥,应先阐述珠宝的概念再阐述具体的特点与作用,故⑥更适合当首句,排除B项,D项当选。验证可知:文段开篇提出珠宝的概念,再介绍具体的特点与作用,接着具体对其中的“保值”这一作用展开描述,即先描述珠宝一般来说挺保值,随后转折强调也存在劣势,故对于家庭来说不宜投资,符合叙事逻辑。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家庭理财新十二招》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句主要讲了珠宝的保值作用;②句介绍了珠宝易保存、体积小、价值高三个特点;③句说明了珠宝的保值作用,但投资并不可取的特点;⑥句引入珠宝这一概念。根据行文逻辑可知,应先介绍珠宝这一概念,再介绍其特点、作用,故⑥句更适合做首句。第二步,验证以⑥开头的D选项,先介绍珠宝概念,再介绍珠宝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围绕“保值”具体论述,D项符合行文逻辑。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语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首先熟悉各句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排除。常见的解题突破点有首尾句、关联词、指代词、逻辑顺序等。本题选项中的首句各不相同,可考虑从其他方面入手突破,如关联词。⑤以“但”开头,其后句子表达了对珠宝投资的谨慎态度,则其前句应表达对珠宝投资看好的内容。⑥介绍珠宝的范围,②介绍珠宝的装饰作用,均与此不符,排除A、C。④强调国际上对黄金保值作用的认可,由并列词“也”可知,其前句也应论述人们对珠宝保值作用的重视,①与此相符。故本题选D。37.甲、乙两个人在距离为15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5千米/小时,由于出了意外,甲在途中停下1小时,那么两个人从出发到相遇用了5小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两个人从出发到相遇用了x小时,根据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代入数据可得:150=20×(x-1)+5x,解得:x=6.8,故两个人从出发到相遇用了6.8小时。因此,判断本题错误。38.1,14,2,16,5,20,(

),26A.4B.8C.10D.15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观察数列特征,项数项,优先考虑多重数列。交叉先看偶数项:14,16,20,26,相邻两项做差可得:2,4,6,是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再看奇数项:

1,2,5,(

),相邻两项做差可得:1,3,(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5,所求项

。故正确答案为C。39.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将原展开图标上序号如下图,逐一进行分析。A项:选项为a、c、f面,与题干一致,当选;B项:选项为a、d、e面,a、d面是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与题干不一致,排除;C项:选项为a、e、f面,顶面是f面,右面是e面,正面应为d面,而选项是a面,与题干不一致,排除;D项:选项为b、c、d面,原展开图中三个面是公共点如图所示的绿点,绿点远离图c中的三个黑点,而选项中绿点靠近三个黑点,与题干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0.商品:琳琅满目A.商场:熙熙攘攘B.公司:运筹帷幄C.教学:紧张有序D.家庭:相亲相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琳琅满目可以修饰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品。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项:熙熙攘攘可以修饰人群,但是不能修饰商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运筹帷幄可以修饰人,但是不能修饰公司,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紧张有序可以修饰教学,紧张有序的教学,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相亲相爱可以修饰人,但是不能修饰家庭,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1.家电企业的“内忧外患”积蓄已久,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成本的上升,家电企业的竞争力逐步减弱。已经有迹象表明,国内的家电巨头已经开始大幅缩减广告投入,并向研发倾斜。更有传言称,国内一家面板企业开出了3年1000万人民币的高薪吸引人才。人才竞争、技术竞争已经成为家电企业占领制高点的必备武器。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A.国内的家电企业用工要求很高B.企业采用高薪吸引人才必不可少C.家电企业必须转型以增强竞争力D.人口红利的积极影响正在逐渐减退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话是文段的观点句,选择与之最相符的一项。文段先指出家电企业竞争力正逐步减弱,随后指出针对这一状况各家电企业的应对措施:或向研发倾斜,或引入人才。最后指出人才竞争和技术竞争已成为家电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关键。故文段主要谈论的是家电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问题,与此相符的为C。A项“用工要求”文段没有提及。B项是应对策略之一。D项是引出问题的内容,不是论述重点。故本题选C。4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和()。A.男女平等B.服务社区C.勤俭持家D.邻里团结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ACD项正确,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的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B项错误,服务社区属于社会公德范畴,不属于家庭美德。故正确答案为ACD。注: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43.关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B.昆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C.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韩国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E.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和蒙古国一同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考答案:ABDE解题思路:A项正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B项正确,昆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C项错误,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和蒙古国一同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项正确,韩国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E项正确,蒙古族长调民歌是我国和蒙古国一同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正确答案为ABDE。44.互联网公益:指民间团体或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