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茂名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临门一脚试卷(三模)-普通用卷_第1页
2023年广东省茂名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临门一脚试卷(三模)-普通用卷_第2页
2023年广东省茂名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临门一脚试卷(三模)-普通用卷_第3页
2023年广东省茂名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临门一脚试卷(三模)-普通用卷_第4页
2023年广东省茂名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临门一脚试卷(三模)-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广东省茂名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临门一脚试卷(三模)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商人认为,政权的获得乃是受命于“天”,祖先神灵和“天”会一直庇佑其统治。周初则赋予“天命”以道德内涵,强调“以德配天”,上天是否庇佑依据是“有德”而非血缘。这一变化表明,周人意在()A.实现权与王权结合 B.强化政治的集权色彩

C.适应地方制度的调整 D.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2.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3.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是铜钱,但在6-7世纪,拜占庭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长期在高昌流通。唐朝直接管辖高昌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没有禁止用金银币。由此可知,隋唐时期()A.金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 B.异域先进文化传播到中国

C.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兴盛 D.白银货币化推动商贸发展4.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时,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宰相权力不断加强 B.南宋面临的战争较多

C.北宋存在冗官问题 D.二府三司制威胁皇权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6.1896年,梁启超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多为歌谣”,“多为俗语”。他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学习先进文化。梁启超旨在()A.宣传科学知识 B.推动戊戌维新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 D.开启民智救亡图存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8.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9.面对严重的就业问题,北京市成立了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于1950至1952为多人介绍职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向3000多人提转业训练且大部分实现就业,还组织失业工人开展生产自救、还乡生产等活动。这一系列举措()A.构建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B.践行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增进了民众对政权的认同 D.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10.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1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法国南部发现一座约建于公元3世纪的基督教堂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B西西里岛上保存着完整的古希腊剧场古希腊殖民地遍及地中海沿岸C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石碑上提及海上势力的袭击战争冲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D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希腊神像、印度古钱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手稿阿伊哈努姆因丝绸之路而兴A.A B.B C.C D.D12.特许状是指中世纪欧洲国王赐予领主领地免受管辖的特恩权时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书。12—13世纪,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据此可知,特许状()A.加速了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B.促使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发展 D.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13.1848年,法国制宪会议决定设立总统职位,由普选产生。此方案在议会激起不少反对主张,下表所示。这些主张可用于说明,当时法国()主张理由第一种不应设立总统职位应由议会以选举方式产生部长会议主席,对议会负责第二种不应由普选产生总统最高行政首脑可能不服从议会A.保皇势力过大 B.存在对绝对权力的警惕

C.议会内部分裂 D.充满对政局动荡的失望14.如表所示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毛纺织品进口原料比例变化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当时的英国()时间1865~1869年1875~1879年1880~1884年1885~1889年1890~1894年1895~1899年比例49%55%65%74%74%80%A.工业经济实力逐渐衰落 B.产业结构失衡现象严重

C.产业革命进程呈加快趋势 D.世界工厂地位得以确立1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如第聂伯河水电站、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莫斯科地铁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这些成就的取得()A.立足于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威胁

C.着眼于保障反法西斯战争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16.下表是不结盟运动部分会议参加国的数量统计,据此可知()时间参加国数量第二次不结盟会议196442第三次不结盟会议197054第四次不结盟会议197375第五次不结盟会议197686A.民族自决原则普遍确认 B.第三世界首登历史舞台

C.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燃料获取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不少篇章提及采伐薪柴的方法、数量、时间以及薪柴的市场价格。唐宋以降,北方燃料问题愈发突出。宋代发生了木柴、木炭的危机,即传统燃料危机。

——摘编自赵九洲《宋代传统燃料危机问题新论》材料二:下表为关于宋代燃料危机的不同观点现象分析观点现象1:《宋史》等记载,北宋开封有16个年份出现大雪严寒天气,因雪灾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的就有8个年份。

现象2:唐宋以来民众砍伐桑枣,政府屡禁不止。

现象3:汉代生铁含硫量一般在万分之三左右,宋代生铁含硫量却普遍较高。宋代华北定窑与磁州窑名满天下,但宋以后都急剧没落。大雪严寒天气导致人畜大量死亡现象频发,民众砍伐桑枣等经济林木屡禁不止等现象都说明宋代燃料危机现象突出。

因为燃料危机,宋代大量用煤炼铁,导致了钢铁品质的严重下降,黄维等人对出土的宋代铁钱进行测定,发现有的含硫量竟高达1.94%;使用煤炭烧制瓷器,釉中的诸多物质都可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影响成品瓷器的外观与质地,使得工艺水平大打折扣。观点一:宋代发生了严重的燃料危机16次大雪严寒天气有8次以上未见致人冻死的相关记载,说明引发开封燃料安全事件只是雨雪、战争等造成的“供给难足”而已。

桑枣等林木不仅热值高,市场上更易售卖且售价更高。砍伐桑枣主要与燃料特性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黄维在同一篇论文中也指出陕西、山西等北方地区“用煤炼铁和用木炭炼铁都是同时存在的”,用煤炭冶铁“一直都不是普遍的”。观点二:宋代并不存在全局性的燃料危机——摘编自柴国生《“燃料荒”还是“燃料危机”:再论宋代燃料安全问题》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同哪种观点,试说明理由。据此谈谈你对历史研究中史料问题的认识。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材料二:1950年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材料三: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材料四: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百年战争使得英国的封建贵族和大众逐渐培养起浓厚的“本土”意识和民族观念,在语言、文化上日益显示出自身的特殊性。威克里夫提出了建构由君主控制的民族教会的政治构想,主张用英语做礼拜,并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受其影响,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策动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英王取代教皇成为英格兰民族教会的至尊领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权力集中,成为正在形成的民族国家的象征。伴随着民族国家的成长,英国从世界文明的边缘走到了中心。它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获得了世界海洋和贸易的控制权,建立了以美洲为主体、殖民与贸易结为一体的大英帝国。在科学、思想、文艺等领域,以牛顿、霍布斯、莎士比亚等人为代表,英国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1688年光荣革命后,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主权不再属于君主,而属于整个英吉利民族,真正意义上的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些都为英国在18世纪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国奠定了基础。——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国家形成对于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民日报》“五一”社论标题(部分)时间标题1952年纪念“五一”劳动节,为世界持久和平而奋斗1954年庆祝“五一”,争取全面完成国家的计划1955年用我们的英勇劳动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1960年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一半——庆祝“五一”劳动节1963年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庆祝“五一”劳动节1984年工人阶级要站在改革的前列1993年依靠主力军,更上一层楼——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2008年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2013年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2021年在新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摘编自焦平亚《节日动员的话语解读》

​​​​​​​整体把握如表信息(两条以上),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论题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代统治者认为政权的获得是受命于天,希冀祖先神灵和“天”的庇佑,体现了神秘色彩;而西周统治者认为天是有是非观念和道德准则的,认为只有遵循道德标准的人,才能获得上天的庇佑,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D项正确;

周人强调“以德配天”,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

商周时期实行分权政治,还未出现政治上的集权色彩,排除B项;

材料体现周人意在彰显西周政权正当性,未涉及地方制度调整,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思想的把握。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C【解析】A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项商人与封君勾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削弱与史实不符;

C本题的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东汉初年”,二是核心内容“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所以桓谭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项与材料相违背。

故选:C。

本题以桓谭的言论切入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3.【答案】C【解析】A.隋唐时期铜币是主要货币,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材料无关文化的传播,反映的是经济交流,排除;

C.根据“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是铜钱,但在6-7世纪,拜占庭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长期在高昌流通”等信息分析可知,隋唐时期,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C正确;

D.明朝白银货币化,排除。

故选:C。

本题侧重于考查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解题关键信息是“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是铜钱,但在6-7世纪,拜占庭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长期在高昌流通”。

本题侧重于考查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4.【答案】B【解析】材料“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时,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只有当战争爆发时,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但是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说明当时南宋面临的国防压力增大,战事频发,B项正确;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宰相权力是否增强,排除A项;

材料与北宋冗官问题无关,排除C项;

北宋实行的二府三司制有利于加强皇权,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发展,需要结合宋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解析】要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明理、重要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明理可知是与理学有关,“仁义”指的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选项D符合题意;A选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题意的明理不符。董仲舒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是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

故选:D。

本题以新材料切入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④宋明理学的影响:

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6.【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梁启超主张通过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文化普及的门槛,促进文化的普及,从而起到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作用,D项正确;

梁启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而非宣传科学知识,排除A项;

1896年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B项;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内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需要结合梁启超的思想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解析】题中孙中山在1919年所说的这段话中“单破坏地面”,没的破坏“地底陈土”的言词,暗寓辛亥革命只有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没有彻底的摧毁中国封建主义的基础,故D正确。

A明显错误,排除。

B说法片面,排除。

C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关键信息有: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根据题干材料“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知,这一精神的贯彻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与土地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

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与国民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

题干反映的抗日战争,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陕甘宁边区判断出是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策的作用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50至1952为多人介绍职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举措不仅有利于解决失业人员的经济困难,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进而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新生人民政权的信任和认同,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涉及失业工人救济,社会保障体系涵盖社会民生多个方面,故A项错误;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包括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0至1952为多人介绍职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结合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巩固政权措施及其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巩固政权措施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答案】A【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故排除B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的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

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即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11.【答案】C【解析】战争具有破坏性,但也能促进文明交往,古埃及文物上的记载印证了战争冲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故选C项。

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是在公元4世纪末,故排除A项;

西西里岛距离爱琴海不远,不能说明古希腊殖民地遍及地中海沿岸,故排除B项;

​​​​​​​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的希腊、印度文化遗存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结果,与丝绸之路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考生需要结合古代战争对文化交往的影响来回答。

本题考查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特许状拥有者即有一定的自治权,而国王在12—13世纪将特许状赐给城市,促进了城市的独立自治,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则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证明了

王权推动城市兴起,D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

材料和民族意识无关,排除;

材料做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而非庄园经济发展,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古西欧城市,要求学生结合中古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古西欧城市,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不应设立总统职位”“应由议会以选举方式产生部长会议主席,对议会负责”“不应由普选产生总统”“最高行政首脑可能不服从议会”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法国对总统的权力过分强大保持了很高的警惕性,这是结合法国历史上产生的教训得出的,B正确;

ACD选项不符合题干的特征,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国毛纺织品进口原料比例变化”,结合图示可以看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毛纺织品进口原料比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对于原料的需求较大,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的逐渐增强,排除A项;

通过进口原料的增长,来突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无法得出产业结构的相关状况,排除B项;

没有同其他主要国家对比,无法得出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苏联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如第聂伯河水电站、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莫斯科地铁和斯大林格算拖拉机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了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故D项正确。

斯大林模式并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排除A项;

仅凭材料无法判断斯大林模式是否帮助苏联拜托了经济危机的威胁,排除B项;

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不是保障反法西斯战争,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解答本题根据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结合所学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考查了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6.【答案】D【解析】A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普遍确认,A项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B.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首登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中,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根据材料中不结盟运动参加国数量的显著增加可知,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不断独立,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D正确。

故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解题关键在于对题中表格的分析。

本题侧重于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7.【答案】【小题1】原因:农耕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宋代城市化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对燃料的需求增加;北方长期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燃料需求量大;北方战乱与农业开发,对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破坏。【小题2】认同材料一的观点,理由:有出土文物材料为依据,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冶铁、制瓷等行业均受到燃料短缺的影响,说明燃料危机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开封作为当时重要的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认同材料二的观点,理由:燃料短缺问题主要发生在开封等城市,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北方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手工业衰落的原因应综合分析;观点一对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片面剪裁。认识: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类型是多样的;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历史史料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得出结论;历史研究要遵循一分材料一分结论的实证精神;要客观、准确的利用史料,不能主观剪裁史料。【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题,宋代“传统燃料危机”产生的原因,考生可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第(2)题,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再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理由,然后结合该题回答内容阐述对历史研究中史料问题的认识。

本题难度较大,旨在通过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考生的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事物、探讨与论证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对考生学科素养的重视。

18.【答案】【小题1】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处境困难,劳动模范以积极生产作为标准,是为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以及支援抗美援朝的战争,故宣传和普及了新的劳模价值观;改革开放初期,为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更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调动人民的工作积极性,评选标准有了新的变化。【小题2】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评选标范围扩大,使得更多的劳动者有机会参评;要求热爱祖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工作踏实,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意义:有利于调动更多的优秀劳动者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处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了不同时期劳动模范标准的变化,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本题考查了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和意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不同时期劳动模范标准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百年战争使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英语作为民族语言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世俗王权得到强化。【小题2】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英国议会制度更为完善;促使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霸主。【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第一问根据“主张用英语做礼拜,并将圣经翻译成英语。”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问根据“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意义进行分析。

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