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篇概说纲要本证_第1页
阳明病篇概说纲要本证_第2页
阳明病篇概说纲要本证_第3页
阳明病篇概说纲要本证_第4页
阳明病篇概说纲要本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明病篇概说纲要本证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概要阳明病概说1.阳明生理

胃主燥、主降、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湿、主升、主运化转输。大肠主传导糟粕,有赖肺气的肃降和津液的输布。阳明、太阴彼此协调,相济为用,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运化、吸收功能。如此则水谷精微物质得以供养全身,而化生气血。故阳明有“多气多血”之说。

阳明,是指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而言,且与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互为表里。手阳明经脉,从示指(原称食指)外侧循臂,上颈至面部。足阳明经脉,起于鼻梁凹陷处两侧,络于目,从缺盆下循胸腹至足。二者经脉相连,其腑相通,生理功能十分密切。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阳明病理概要阳明病概说

病邪侵袭阳明,致使胃肠功能失常,邪从燥热之化。且因邪正相争,其势激烈,邪实而正盛,故阳明病每多见于外感病的邪热极盛阶段,其病变性质大多属里实热证。

阳明病的病理机制,仲景概括为“胃家实”。“胃家”是整个胃肠的泛称;“实”是指邪气盛实而言。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阳明病成因概要阳明病概说

一为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耗伤津液,胃中干燥而转属者,谓之“太阳阳明”;一为少阳病误用发汗、利小便等法,伤津化燥而成者,谓之“少阳阳明”;二为素体阳旺,或有宿食,或因燥热所感,病证直从阳明化燥成实者,谓之“正阳阳明”;另外,尚有阴寒证郁久化热,或少阴病热化证邪传阳明而成者。其中尤以太阴转归阳明者较为多见,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学者应该明辨阳明病中这种寒热虚实的相互转化。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阳明病证候表现概要阳明病概说

一为燥热亢盛,肠胃无燥屎阻结,出现身大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不解、脉洪大等,称为阳明热证(或称阳明经证)。二为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腑气不通,出现潮热、谵语、腹满硬痛、或绕脐痛、大便秘结、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等,称为阳明病实证(或称阳明腑证)。

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阳明病证治分型概要阳明病概说⑴阳明热证(经证)

热郁胸膈——栀子豉汤证胃热炽盛——白虎汤证胃热炽盛,津气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津伤,水热互结——猪苓汤证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阳明病证治分型概要阳明病概说⑵阳明实证(腑证)

阳明燥屎阻结,燥坚偏盛——调胃承气汤证阳明燥屎阻结,痞满偏盛——小承气汤证阳明燥屎阻结,痞满燥坚俱盛——大承气汤证阳明胃热津亏,脾土受约,肠道失濡——麻子仁丸证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5.阳明病证治分型概要阳明病概说⑶阳明病变证①湿热发黄证

湿热并重——茵陈蒿汤证热重于湿——栀子柏皮汤证湿热兼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②寒湿发黄证——于寒湿中求之③蓄血证——抵当汤证⑷阳明病辨证:阳明中寒证——吴茱萸汤证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6.阳明病治则治法概要阳明病概说

阳明热证——清法为主。以白虎汤为代表方。阳明实证——下法为主。以调胃承气汤为代表方。

7.阳明病治禁禁发汗、利小便等法。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提纲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180)

【提要】阳明病的提纲。【解析】1.胃家实的含义

⑴“胃家”,包括胃与大肠。《说文》:“胃,谷府也”。《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⑵实,指“邪气盛则实”(《灵枢·通评虚实论》)。盖病邪深入阳明,胃肠功能失常,邪从燥化,故阳明病以里热实证为主要特征。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提纲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胃家实包括阳明热证与阳明实证两证。⑴阳明热证是燥热之邪未与有形积滞相结合,而弥漫全身,为有热无积之无形实邪。⑵阳明实证是燥热之邪与宿食等相结合,形成燥屎,而阻塞于肠道,为有热有积之有形实邪。3.作为提纲的意义。⑴揭示了阳明病里热实的证候特征,反映了阳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即“胃家实”。⑵本篇中凡称“阳明病”者,多属胃家实;凡称“胃家实”者,则必属阳明病。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①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179)

【词解】①脾约:胃肠燥热,损伤津液,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大便秘结者,称做“脾约”。【提要】阳明病的成因。

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解析】1.阳明病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⑴太阳阳明:是由太阳病转变而来。多因太阳病发汗太过,或误用吐、下、利小便等法,损伤津液,外邪入里,化热化燥,胃肠燥热,约束脾的转输功能,而致大便秘结的,称为脾约。⑵正阳阳明:是外邪入里,直犯阳明而形成。多因胃肠素有内热,或挟有宿食,邪气入里,化燥成实,腑气不通者,名胃家实。⑶少阳阳明:由少阳病转变而来。多因少阳病误用发汗、吐下、利小便等法,耗伤津液,以致邪归阳明,化燥成实,而大便坚涩难解者,谓之大便难。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本条所讲阳明病成因,并非太阳病误治只形成脾约,燥热发自阳明只形成胃家实,少阳病误治只形成大便难。此条是互文见义文法,当与其他类似条文合参。

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①,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181)

【词解】①不更衣:即不解大便。成无己曰:“古人登厕必更衣,不更衣者,通为不大便。”

【提要】辨太阳病误治伤津转属阳明的证候。

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解析】1.此条言太阳病,法当汗解,若汗不如法,或发汗太过,或误用下法,或妄利小便,致使津液耗伤,胃肠干燥,而形成阳明病。其病之始因,亦统括经腑两方面说。然由于病机有差异,程度有轻重,故可见不更衣(脾约证)、内实(胃家实)、大便难三种证候,均属阳明病可下之证范畴。

2.第179条言脾约、胃家实、大便难,分别来自太阳、阳明、少阳病之误治;本条言太阳病误治,可有不更衣、内实、大便难。两条互文见义,宜相互合参。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①,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②者,是轉屬陽明也。(185)

【词解】①彻:透也。②汗出濈濈然:濈,音辑(jí)。是发热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

【提要】太阳病汗出不彻及伤寒里热亢盛均可转属阳明。

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解析】1.本条分两段理解⑴太阳病因发汗不彻而转属阳明。太阳病初起,当用汗法治疗,如发汗得当,则病邪可随之而去;若发汗不彻,病邪不能透达于外,而入里化热伤津,因而转属阳明。⑵太阳病未经误治亦可转属阳明。伤寒发热无汗,属于太阳表寒实证,然若阳旺之体,胃阳偏盛,或素蕴内热,则表邪易入里化热,而转属阳明。内热炽盛,胃气上逆,故呕不能食。燥热成实,迫津外泄,故濈濈然汗出,其为转属阳明之典型外证。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综合第179、第181、第185三条可以看出,太阳病转属阳明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发汗太过,或误用下法,妄利小便,损伤津液而转属;二是发汗不彻,阳郁不伸,邪热入里而转属;三是不经发汗或误治,因燥热亢盛,而形成阳明病。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二陽併病①,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琵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②者,陽氣怫鬱③在表,當解之熏之④。若發汗不徹,不足言⑤,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⑥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濇故知也。(48)

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词解】①二阳并病:太阳病未解、继而出现阳明病证。②面色缘缘正赤: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③怫郁:郁遏或抑郁之意。④解之熏之:解之,指对病人发汗以解表。熏之,指对病人用药物熏蒸发汗。⑤不足言:不值得一提。此处意为发汗量之少,不值一提。⑥坐:此处可解为“责”或“归咎”。【提要】太阳病发汗不彻的三种转归及其证治。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解析】1.本条宜作三段理解:

⑴第一段,从“二阳并病”至“不恶寒”。说明太阳病发汗不彻底,病邪渐入阳明,形成太阳与阳明病证并存之局面,谓之太阳阳明并病。

⑵第二段,从“若太阳病证不罢者”至“当解之熏之”。申明前段所言之二阳并病的治疗原则。尽管病邪逐渐深入阳明,但在太阳表证未完全消失之际,不可轻率运用清下里热之法,若误用清下,必然会导致表邪尽陷于里,而变证蜂起。此时之满面通红,多责之于余邪郁表,阳气闭遏,必伴发热恶寒脉浮等症,治当遵循先表后里之原则,予辛温发散之轻剂,小发其汗,解除在表之余邪。若汗后表解里未和者,更以清下之剂,攻泻其里热可也。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病因病机第一节阳明病纲要⑶第三段,从“若发汗不彻”至“以脉涩故知也”。承接第一段之“汗先出不彻”,论病情既未转属阳明、亦未形成并病之局。汗出不彻,表邪未尽,然病邪并不内传,始终羁留于太阳之表,形成邪微而正虚之表郁轻证。今余邪郁表,发热恶寒自是必然之症,多见一日数发之象。邪闭阳郁,病者面色通红,脉来滞涩而有力,周身不适而心烦不知其由,“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即是对病人烦躁不知所以的具体描绘。短气者,肺气因表闭而失宣故也。此表郁轻证的形成原因,惟当归咎于发汗不彻,再与辛温发散之剂,小汗即安。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182)

【提要】阳明病的外证。

【解析】1.阳明的外部表现。病机:胃肠燥热盛实(“胃家实”)身热——燥热内炽,蒸腾于外证汗自出——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候不恶寒——表证已罢,外邪入里(无表证)反恶热——燥热炽盛的本质反映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本条所述四症(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反映了阳明病里热炽盛,化燥化热的本质。无论阳明热证,还是阳明实证,都必然具有此证候。3.本条可作为阳明病提纲证的补充说明。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能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183)

【提要】阳明初感的见证与辨证要点。

【解析】1.阳明病初起不发热而恶寒的原因。⑴表寒未罢,里热未发;

⑵或阳郁不伸,燥热未著。

虽则如此,但恶寒时间较为短暂,其程度也极其轻微,因随其邪热深入,阳明燥热显现,其本象发露于外,则恶寒将很快自行解除,而自汗出、恶热等证,即接踵而来。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与太阳病辨恶寒

⑴太阳病恶寒,一般程度较重,持续不能自罢,且伴有一系列太阳证;

⑵阳明病恶寒,一般程度较轻,时间短暂,可以自罢,而继之身体灼热,汗出,目赤鼻于,口渴苔黄,脉大等里热实证。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主土也①,萬物所歸,無所复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184)【词解】①阳明居中,主土:据五行学说,脾胃属土。土之方位属中央,而脾胃居中焦,故曰阳明居中主土。

【提要】承上条说明恶寒自罢的原因。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1.本条以五行学说为依据来解释“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的原因。在生理状况下,胃家主燥,以阳气用事,受纳水谷,并通过脾的作用,游溢精气而灌溉四旁,使四肢百骸、经络脏腑皆受其滋养,犹万物生于土。病理条件下,如病在太阳或在少阳,或因邪热亢炽,或因亡津致燥,可以转属阳明,即使三阴,当阴尽阳复之际,亦有转为阳明之可能,犹万物归于土也。

【解析】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对于“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之说,应当灵活看待。⑴所谓“万物所归”,是言阳明居中主土,以燥为本,一旦中土为病,主乎燥化,则表里寒热之邪,脏腑偏胜之气,皆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归阳明,而化燥则一。并非一切病证,不论何种条件,皆可转属阳明。⑵“无所复传”,是说病入阳明,燥热结实形成之后,腑气不通,不用下法,则实邪不得解除的病理趋势,而非泛指阳明概不传变。【解析】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傷寒三日,陽明脉大。(186)

【提要】阳明病的主脉。

【解析】1.阳明病的主脉。

伤寒三日——伤寒,此处指广义伤寒。三日,为约略之数。“伤寒三日”,指患外感病已数日。阳明脉大——脉体阔大有力,应指满溢,倍于寻常,其势如波涛汹涌。病入阳明,正邪斗争有力,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气血鼓动于外,故脉应之而大。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与虚证辨脉大。

此条脉大为燥热盛实。若脉大而无力,甚或浮大而无根,即仲景所谓“大为虚”(第30条)之脉,不可不察。3.三阳主脉辨太阳——浮阳明——大少阳——弦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原文】傷寒轉繫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188)【提要】伤寒转属阳明的证候。【解析】1.伤寒转属阳明的证候。

伤寒——当属广义而言,并非专指太阳伤寒,应看做是外感疾病之总称。

其人濈然汗出

——乃阳明里热蒸腾,汗液外泄使然。汗出虽微,却连续不断,是阳明病的特征之一,故断为转系阳明。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三)阳明病脉证第一节阳明病纲要2.濈然汗出也有不属阳明热证实证。如第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即是阳明中寒证。故审病问疾,须结合全部脉证加以辨析,通常达变,方能准确判断。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一)栀子豉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脉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①,反讝語。若加溫針,必怵惕②,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③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221)

【词解】①愦愦:愦,音溃(kuì)。愦愦,《集韵》:“心乱也。”即心中烦乱不安之状。②怵惕:怵,音触(chù)。惕,音替(tì)。怵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即恐惧的样子。③客气:指邪气。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⑴阳明病热证之初始证候。

病机:阳明燥热炽盛,充斥全身。

脉浮而紧——浮:里热浮盛于外;紧:邪气盛实,正邪激烈相搏。证

咽燥口苦——热炽津伤,里热上冲。候

腹满而喘——里热炽盛,气机阻滞,肺气上逆。

身重——热盛伤气。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阳明燥热炽盛的外候。

治法:辛寒清热。方药:白虎汤。【解析】1.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各种变证【提要】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变证及下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⑵阳明病热证误用辛温发汗后的变证。

病机:误用发汗,里热更甚,心神被扰。

烦躁,心愦愦——误用发汗,津液愈伤,里热愈盛,热扰神明证候反谵语——阳明热结成实,浊热上扰,心神不安。

【解析】1.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各种变证【提要】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变证及下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⑶阳明病热证误用温针后的变证。

病机:误用温针,里热更甚,心神被劫。

怵惕证误用温针,强发其汗,是以火疗热,心神受候

扰,故怵惕烦躁不得眠烦躁不得眠

【解析】1.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各种变证【提要】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变证及下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⑷阳明病热证误用攻下后的变证。

病机:误用下法,胃中空虚,邪热乘虚留扰胸膈。

心中懊憹——误用下法,胃中空虚,邪热乘虚郁于胸膈。

证候舌上胎者——舌上有黄白薄腻苔垢,为无形邪热内扰所致。治法:清宣郁热。方药:栀子豉汤。

【解析】1.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各种变证【提要】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变证及下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与太阳伤寒辨脉浮紧。【提要】阳明热证误治后的变证及下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伤寒脉浮紧——是风寒袭表,卫阳郁遏,营阴郁滞,故伴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等证。

阳明脉浮紧——属里热实证,伴见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咽燥口苦等里热证,而无表证。第四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一)栀子豉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①,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汤主之。(228)

【词解】①饥不能食:胃脘嘈杂,似饥非饥,不能进食。

【提要】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病机:阳明病下后,燥实虽去,而邪热未尽,留扰胸膈。外有热,手足温——邪热未尽,热势散漫。证不结胸——是下后邪热未与胸中水饮相结,故非结胸。候心中懊憹,饥不能食——无形邪热郁于胸膈,胃脘亦受其扰,故胃脘嘈杂,似饥非饥。

但头汗出——邪热蒸腾于上。治法:清宣郁热方药:栀子豉汤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二)白虎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傷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裏有寒,白虎汤主之。(176)

【提要】辨阳明病表里俱热的脉象与证治。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校勘:“表有热,里有寒”,据168条白虎加人参汤证“表里俱热”,350条“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当该做“表有热,里有热”或“表里俱热”。2.辨阳明病表里俱热的证治。病因病机:阳明胃热炽盛,无形邪热充斥于内外。脉浮滑——浮:热盛于外;滑:热盛于里。

身大热、汗大出、不恶寒,反恶热——热盛于外以方

口大渴、心烦,舌红、苔黄燥——热盛于内测证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治法:辛寒清热方药:白虎汤2.方解石膏——辛甘大寒,清泻胃热知母——辛苦寒滑,助石膏清阳明独盛之邪热、甘草、粳米——益胃和中,防石膏、知母苦寒太过,损伤胃气。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3.临床应用⑴白虎汤是阳明经证的主方,具有辛寒清热之功效。临床上以“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等“四大症”为辨证要点。在《伤寒论》中其除了主治阳明热证外,还可治疗太阳病表寒里热及热厥证。《金匮要略》中以本方加人参治太阳中暍证,加桂枝治温疟。⑵本方为主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对后世温病学家影响较大。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多种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症。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病毒性肺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肠伤寒、败血症、中暑、过敏性紫癜热迫血行之衄血、神经性多食症之属中消者。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二)白虎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三陽合病①,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②,面垢③,讝語遺尿。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219)【词解】①三阳合病:即太阳、少阳、阳明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②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③面垢:面部如蒙油垢。【提要】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的证治及禁例。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读法及文法⑴本条有倒装文法。“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应接在“谵语遗尿”下。⑵“发汗则谵语”:《金匮玉函经》卷三下有“甚”字,其义可从。2.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的证。病因病机:阳明里热炽盛,热邪充斥于上下内外。三阳合病——实则为阳明里热独盛之证。或为太阳、少阳转属阳明。腹满——邪热内盛,胃气不能通畅。证

身重,难以转侧——阳明热盛,伤津耗气。口不仁——胃之窍出于口,胃热炽盛,津液受灼。候

面诟——足阳明经脉绕于面部,热势上蒸,故面部如蒙油垢。谵语,遗尿——热扰神明则谵语;热盛神昏,膀胱失约则遗尿。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治法:独清阳明之热。方药:白虎汤。3.邪热偏重于阳明的禁例。⑴禁汗发汗则谵语(甚)——若因发热、身重为表证而误发其汗,则津液外泄,里热愈炽,谵语更甚。⑵禁下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因腹满、谵语而误下,则阴液竭于下,阳无依附而上越,故见额上生汗,手足逆冷。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三)白虎加人参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入參湯主之。(168)【提要】伤寒吐下后热结在里,热盛津伤的证治。【解析】1.伤寒吐下后热结在里,热盛津伤的证治。表里俱热——表热: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里热:舌上干燥而烦。证大渴,欲饮水数升——里热炽盛,气津两伤。候舌上干燥而烦——里热炽盛,气津两伤。时时恶风——热极汗多,汗出肌疏,津气两伤,卫表不固。

第五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方药:白虎加人参汤。2.方解。白虎汤——辛寒清热。人参——益气生津。3.与太阳表证辨无风。太阳表证恶风——发热恶风寒,其恶风程度较重,且有头痛项强,脉浮等表证。属风寒袭表,营卫不和。阳明病恶风——高热,时时恶风,但程度轻微,有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等证。属阳明里热炽盛,津气两伤。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4.临床应用。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后世医家将其应用于临床各科,以壮热、烦渴、大汗、舌红少津、脉洪大而芤为主要运用指征,甚则有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等症。近年尤多用于糖尿病属肺胃热盛、口渴喜饮之病人。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三)白虎加人参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69)

【提要】阳明里热亢盛津气两伤的证治。【解析】1.阳明里热亢盛,津气两伤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燥热炽盛,津气两伤。伤寒无大热——表无大热,而邪归阳明,里热炽盛,热极汗多。证口燥渴——里热炽盛,津液耗伤。候心烦——热扰心神。背微恶寒——汗出肌疏,气阴两伤,卫表不固。

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方药:白虎加人参汤。2.与少阴病辨背恶寒。少阴病有恶寒——少阴病第304条有“其背恶寒者”的证候。其背恶寒程度重,伴有手足寒,口不渴、不燥,脉沉微,苔白等证,属少阴阳衰,阴寒内盛,故治以附子汤温经散寒祛湿。阳明病背微恶寒——其背微恶寒,有大热、大渴、心烦、大汗、脉洪大、苔黄等证。属阳明熱盛,津气两伤所致。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三)白虎加人参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傷寒,脉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70)【提要】阳明热盛津伤的证治及禁例。【解析】1.阳明热盛津伤的证治。

病因病机:邪热入阳明,胃热炽盛,津气两伤。证渴欲饮水——阳明里热太盛,伤津耗气。候无表证——无太阳证,当有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等证。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方药:白虎加人参汤。

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白虎加人参汤的禁忌。脉浮伤发热表证未解——当发汗解表寒无汗兼有里热——当发表清里禁忌:不可与白虎汤。若误用寒凉,徒伤中阳,则外邪内陷,造成变证。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三)白虎加人参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22)【提要】承接第221条阐述热盛津伤的证治。

【解析】1.承接第221条阐述热盛津伤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病里热炽盛,误用攻下,津气两伤。证渴欲饮水——阳明里热太盛,伤津耗气。候口干舌燥——熱盛伤津,津不上承。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方药:白虎加人参汤。

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三)白虎加人参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若脉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223)【提要】承第221条言阳明津伤水热互结的证治。

【解析】1.承第221条言阳明津伤水热互结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余热未清,水热互结伤阴。证脉浮、发热——阳明余热犹存。候渴欲饮水

——下后伤津,余热未清。小便不利——水热互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育阴润燥,清热利水。方药:猪苓汤。

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方解。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阿胶——甘平,育阴润燥。滑石——甘寒,清热祛湿,通利小便。3.临床应用猪苓汤中之猪苓含麦角固醇、猪苓聚糖和粗蛋白,滑石含硅酸镁和氧化铝、氧化钙,泽泻含挥发油、生物碱等,阿胶由胶原组成,含多种氨基酸,茯苓含茯苓酸、胆碱、组氨酸及钾盐等。具有利尿、降压、抗菌、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现代临床除用治外感病外,还用于内伤杂病,凡辨证属于水热互结,兼有阴伤者,可用本方治疗。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4.221、222、223条宜互相联系加以理解,更能体现仲景辨证论治之精神。三条重点揭示了阳明清法三证的证治问题,对后世温病学发展有重要贡献。热在上焦——清宣邪热热在中焦——辛寒清气热在下焦——养阴清热第六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三)白虎加人参汤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224)

【提要】猪苓汤的禁例。

【解析】1.猪苓汤的禁例。

证汗多而渴——阳明里热炽盛,迫津外泄,则汗出多;热盛伤津则口渴。候小便不利——熱盛津伤,化源不足。

治法:宜清热生津。禁例:不可与猪苓汤。

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一、阳明病热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原因因为汗出过多,胃中干燥,而猪苓汤重在通利小便为主。若阳明热证,误用猪苓汤,则必然促使津液更伤,邪热愈炽。故猪苓汤必须禁用,其他利水之剂,亦不可滥用。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①者,屬胃②也,調胃承氣湯主之。(248)

【词解】①蒸蒸发热:形容发热如热气蒸腾,从内达外。②属胃:即转属阳明的意思。【提要】太阳病汗后转属阳明形成腑实的证治。

1.调胃承气汤证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太阳病汗后转属阳明形成腑实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燥屎内阻,腑气不通(燥实较甚)。太阳病发汗不解——病转阳明。证蒸蒸发热——里热炽盛,热自内发,当有全身濈然汗出。候(心烦或谵语、腹胀、不大便)——燥热结实。(舌红、苔黄燥,脉沉实)——里热炽盛。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方药:调胃承气汤。1.调胃承气汤证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方解。

大黄——苦寒泄热,推陈致新。芒硝——咸寒软坚,泻热通便。甘草——甘平和中,顾护胃气。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即大黄、甘草先煎,取药液后,芒硝冲服。温顿服之:取其泻热和胃,润燥软坚之效。1.调胃承气汤证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3.调胃承气汤的服法。

本条采取“温顿服之”,取其泻热和胃,润燥软坚之效。29条调胃承气汤的另一种服法“少少温服之”,取其和胃气而泄燥热之功。4.临床应用。

调胃承气汤本治蒸蒸发热,腹满不大便,或心烦谵语等阳明腑实轻证,其病机为燥热结实,胃气不和,故中医常用治于由此而引起的便秘、下利、呕吐、腹痛、腹满胀、蛔厥、热厥、消渴、咳嗽、黄疸、不寐等。现代医学中,有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道蛔虫、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而辨属燥实内阻者获效。某些急性肺炎见有大便秘结者,采用本方通腑泻热可以迅速退热。1.调胃承气汤证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249)

【提要】阳明燥实腹满的证治。

1.调胃承气汤证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阳明燥实腹满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燥屎内阻,腑气不通(燥实较甚)。伤寒吐后——原在上焦实邪已去,但在中焦胃肠热结犹存。证腹胀满——中焦病邪,化燥成实,或吐后津伤,热聚于腑。候(心烦或谵语、不大便)——燥热结实。(舌红、苔黄燥,脉沉实)——里热炽盛。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方药:调胃承气汤。1.调胃承气汤证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若伤寒吐后,腹胀满,喜温喜按,时急时缓,苔白润,脉缓弱者,属里虚寒证,则不可用调胃承气汤攻下,当予审辨。

1.调胃承气汤证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提要】阳明内实热郁心烦的证治。1.调胃承气汤证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阳明内实热郁心烦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燥屎内阻,腑气不通(燥实较甚)。不吐不下阳明病,未曾使用吐下之法,而有心烦,此证心烦乃阳明热实,燥结于胃肠所致。候(或谵语、腹胀满、不大便)——燥热结实。(舌红、苔黄燥,脉沉实)——里热炽盛。治法:泻热和胃,软坚润燥。方药:调胃承气汤。1.调胃承气汤证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讝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讝語止者,更莫復服。(213)

【提要】阳明病汗多津伤便硬谵语的证治。

2.小承气汤证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阳明病汗多津伤便硬谵语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病汗出过多,津液外泄,胃肠干燥,燥热结实,腑气不通。(痞满较甚,燥坚次之)证大便必硬——胃肠干燥,燥实内结。

候谵语——腑气不通,浊热上扰,心神不安。治法:泻热通便,消滞除满。方药:小承气汤。2.小承气汤证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方解。

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厚朴——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苦微寒,理气消痞。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2.小承气汤证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3.临床应用。

小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燥屎阻塞,痞满为主,而燥热次之之证。古时常用于治疗中热、伤食、便秘、下利、胃脘痛、心烦等病症。现代多用于乙型脑炎、黄疸型肝炎、胆系感染、慢性胃炎、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哮喘、细菌性痢疾等而辨属胃肠里热结实者,其中尤以对外科腹部手术后的调治较为多见。但小承气汤毕竟为攻下之剂,年老体衰,孕妇及小儿等应忌用或慎用。2.小承气汤证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讝语,發潮熱,脉滑而疾①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②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濇③者,里虚也,為難治,不可更与承氣湯也。(214)

【词解】①脉滑而疾:脉象圆滑流利,如盘走珠,谓之滑;脉跳快速,一息七八至,则曰疾。②转气:又称转矢气,俗称放屁。③脉反微涩:脉微无力,往来艰涩。因与滑脉相对而言,故曰“反”。2.小承气汤证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辨阳明腑实轻证的证治。

病因病机:阳明燥热结实,腑气不通。(痞满较甚,燥坚次之)证谵语——腑气不通,浊热上扰,心神不安。发潮热——胃肠干燥,燥实内结。

候脉滑而疾——里热内盛,大便硬结,然未到燥坚程度。治法:泻热通便,消滞除满。方药:小承气汤。2.小承气汤证【提要】阳明腑实轻证的治法及禁例。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小承气汤的使用方法。⑴与小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是肠中燥屎移动,浊气下趋之征,表明内有燥屎,可再服一升,以泻下燥屎。⑵与小承气汤一升,不转矢气者——表明并非燥屎阻结,多为大便初硬后溏,内无积滞,故药后不转矢气,故“勿更与之”。

2.小承气汤证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3.小承气汤的禁例。明日又不大便里气血内虚,肠道失濡难脉反微涩虚微为气虚,涩主血少治证属正虚邪实,便硬当下,而里虚又不可下,攻补两难,故云“难治”。治法:可采取攻补兼施之法。2.小承气汤证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250)

【提要】太阳病误治后伤津热结的证治。

2.小承气汤证第八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太阳病误治后,津伤热结成实的证治。

病因病机:表病误治,津液受伤,表邪入里,燥热结实。证微烦——邪热内扰,心神不安。小便数——津液偏渗膀胱。因津液下渗,尤为便硬之因。

候大便硬——燥实内结,气机阻滞。治法:下其邪热燥结,调和胃肠气机。方药:小承气汤。2.小承气汤证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熟,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讝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220)

【提要】二阳并病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3.大承气汤证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二阳并病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

病因病机:二阳并病,表证已罢,热入阳明,燥实内阻,腑气不通。(痞满燥实俱甚)二阳并病——表证已罢,转入阳明。证但发潮热——阳明里热结实。

候手足漐漐汗出——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大便难——燥实内阻,腑气不通谵语——浊热上扰心神治法: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方药:大承气汤。3.大承气汤证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方解。

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苦微寒,破气消痞煎服法:⑴先煎厚朴、枳实,去滓后再入大黄,最后纳芒硝(临床多用冲服)。⑵其意在取后下者气锐而先行。⑶大便通利后,则停后服,以免过服伤正。3.大承气汤证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3.临床应用。

大承气汤本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证,病机重心在胃肠热盛,燥实阻结,腑气不通。古时多用本方治疗腹痛、便秘、下利、呕逆、呃逆、热厥、癫狂、痉病、头痛、目痛、牙痛、口疮、喉痹、疮疡等病症。现代临床用于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及副伤寒、流行性感冒、细菌性菌痢、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脑血管意外、皮质醇增多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胆系感染、胆石症、急性铅中毒、产后腹痛、精神分裂症、痔疮、脱肛等各种疾病,只要符合燥热结实之病理变化,皆可用大承气汤取效。

3.小承气汤证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①,互相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256)【词解】①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此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综合脉证来辨析疾病的顺逆。阳明属土,少阳属木,如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若脉来实大滑数,是阳明偏胜,中土尚旺,木邪不能克土,其脉与阳明实热证相合,则为“不负”,其病“为顺也”。若脉来不见实大滑数,而纯见少阳弦脉,则是阳明不足,木火偏胜,木必克土,病情为逆,即“负者,失也”。

3.大承气汤证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阳明少阳合病宜下的证治。

⑴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脉证顺负辨阳明若阳明脉见实大滑数

——则阳明偏胜,木不克土,脉证少阳下利相合,即不负为顺,下之则愈。合病若少阳脉见弦——则肝胆邪旺,木火偏胜,木必克土,即为负为失。失,木克脾土,正气失也,则不可下。

3.大承气汤证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阳明少阳合病宜下的证治。

⑵阳明少阳合病,阳明邪气偏胜下利的证治。里实下利——胃肠宿食,热结旁流胃肠燥热下利脉滑数——宿食积滞,邪热较盛实证治法:攻下实热。方药:大承气汤。

3.大承气汤证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提要】辨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证。

3.大承气汤证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辨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证。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邪热入里,归于阳明。证绕脐痛——胃肠干燥,宿垢与燥热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气滞不通候烦躁——燥热上扰。发作有时——燥屎不得下泻而解,矢气向上攻冲时,故腹痛烦躁有时相应发作治法:泻热去实,攻下燥屎。方药:大承气汤。

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①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革更耳,宜大承氣湯下之。(215)【词解】①胃中:胃概肠而言,此处当指肠中。【提要】以能食与否辨阳明腑实大便硬结微甚的证治。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读法本条“宜大承气汤下之”应接在“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句下,属倒装文法。

2.以能食与否辨阳明腑实燥结微甚的证治。阳谵语——里热炽盛,反不能食者——阳明胃热,津液干燥,浊气壅明上扰神明滞,燥屎内结。治宜攻下实热病用大承气汤。潮热——热归阳明,若能食者——是大便燥结,尚未至燥坚程度,腑实已成即“但硬耳”。治宜轻下,用小承气汤。

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汗出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217)【提要】辨表虚里实是否当下的证治。

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辨表虚里实是否当下的证治。

表汗出——风邪未解,当见有无风寒,发热,头痛等证——中风表虚虚里实谵语——胃热上扰,神明不安,还应有腹满痛,拒按,不大便等证。

“以有燥屎在胃中”。

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辨表虚里实是否当下的证治。

治法:①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因表里同病,故当循先表后里之法,表证已罢,纯属阳明燥热结实者,则可用大承气汤泻热去实。②下之若早,语言必乱——若表证未罢,下之过早,则表邪内陷,胃热更甚,热扰神昏,必致语言错乱。2.“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宜接在“过经乃可下之”句下,亦属倒装文法。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革更,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238)【提要】辨阳明病可攻与不可攻的证治。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读法本条“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应接在“可攻”句下,属倒装文法。

2.辨阳明病可攻与不可攻的证治。⑴辨阳明病可攻的证治。阳下心中懊憹而烦——下后邪热未尽,热邪上扰神明。明腹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胃中有病之潮热,谵语,舌苔黄燥等燥屎”治宜大承气汤泻热去实。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辨阳明病可攻与不可攻的证治。⑵辨阳明病不可攻的证治。阳下腹微满——胃热气滞不甚。明初头硬——邪热内结,大便干结。病之后必溏——热而不实,邪未及结。不可攻之——“攻之后必腹满不能食”。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241)【提要】下后燥屎复结的证治。

3.大承气汤证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下后燥屎复结的证治。

成因:下后余邪未尽,津液未复,加之饮食不节,所进食物,变为宿食,与燥热搏结,遂成燥屎复结。证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燥屎复结,腑气不通。心烦——燥热内扰,心神不宁。候腹满痛——燥屎内阻,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治法:下后燥屎复结,仍宜再下,以泻热通腑。方药:大承气汤。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①,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濇者死。微者,但發熱讝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212)【词解】①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即患者神志不清时,两手不自主地反复摸弄衣被床帐。【提要】阳明腑实重证的辨证治疗和预后。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伤寒表病误治后病转阳明的大承气汤的证治。

成因:伤寒表病,误用吐法,津液劫夺,邪从燥化,内归阳明,热结成实。不大便五六日——邪从燥化,热结成实。证日晡所发潮热——阳明经气旺于申酉戌,热结于腑,故此时热势最高。候不恶寒——是阳明外证,当包括发热,汗出等证。独语如见鬼状——肠中燥屎结聚,腑气不通,热浊之气上扰,神明内乱。治法:攻下实热。方药:大承气汤。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

阳明腑实重证及其预后。

病机:阳明里实阻滞,胃热亢极,津液将竭,正虚邪实。发则不识人——胃热亢极,神识昏糊。证循衣摸床——热极津竭,神明无主。候惕而不安——热极阴竭,正虚神浮。微喘——腑气不通,肺气上逆。直视——热极津枯,目失所养预后:脉弦者生——如脉见弦长,为阴液尚未全竭,正气犹存,有一线生机。脉涩者死——若脉见短涩,则是正虚邪实,热极津竭,预后不良。

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2.

阳明腑实重证及其预后。

治法:微者——即证状较轻,只见“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者,则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实热。若一服而通利,则止后服,以免过服伤正。重者——即在“不大便五六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等证的基础上见到“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等证候,则可采取泻阳救阴,开窍清心,扶正祛邪之法,可选用后世增液承气、新加黄龙、合紫雪、安宫牛黄等方。

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①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242)【词解】①喘冒:即气喘而头昏目眩。【提要】阳明燥屎内结喘冒不能卧的证治。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

阳明腑实燥屎内结的证治。

病机:阳明腑热结实,损伤津液。小便不利——阳明燥热结实,损伤津液。大便乍难乍易——阳明腑实,燥实内结,则大便乍难;因小便不证利,津液未至枯竭程度,一部分津液尚能还流肠候中,故燥屎虽结,有时又有大便乍易。微热——“潮热之余也”(钱潢语)。热邪内伏,随阳明经气旺时而有微热。喘冒不能卧——燥屎内结,燥热浊邪攻冲于上,故气喘而头昏目眩。治法:泻热去实。方药:大承气汤。

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①,睛不和②,無表裹證③,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寶也,宜大承氣湯。(252)【词解】①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②睛不和:目睛转动不灵活。③无表里证:指外无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内无潮热谵语等里证。【提要】伤寒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法当急下存阴。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1.伤寒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法当急下存阴。伤寒六七日病经六七日,既无发热恶寒等表病,又无潮热、谵语。无表里证等里证。证大便难——燥热内实,腑气不通。候身微热——热邪深伏于里。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为审证关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热结于腑,邪热深伏,灼竭津液,故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治法:宜急下存阴。否则阳热呈亢盛之势,阴液有消亡之虞。方药:大承气汤。

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253)【提要】阳明病发热汗多,法当急下存阴。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阳明病发热汗多,法当急下存阴。阳明病——当有腹胀满痛,拒按,不大便等证,为阳明燥热结实所致。证发热——燥结成实,热归于腑,多见潮热或微热;今发热,当为阳候明邪热炽盛所致。汗出——里热蒸腾,迫津外泄,阳热呈亢盛之势,阴液有消亡之虞。治法:急下存阴。方药:大承气汤。

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一)攻下法第二节阳明病本证【原文】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254)

【提要】发汗不解,津伤燥结者,宜急下存阴。

3.大承气汤证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二、阳明病实证第二节阳明病本证【解析】发汗不解,津伤燥结者,宜急下存阴。

发汗不解——太阳表病,发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