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1.gif)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2.gif)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3.gif)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4.gif)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3c4c3aa3ad5bc501de9094d0096cf77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第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一些概念1.1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的识别、活化、分化和效应过程,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第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2非特异性免疫:即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的病原体迅速产生免疫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对多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与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NK细胞和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抗菌物质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第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3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者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第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非特异性免疫2.1屏障结构2.1.1体表屏障:皮肤、粘膜及其附属腺体;三种作用方式(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粘多糖和纤毛;分泌杀菌和抑菌物质,乳酸、脂肪酸、溶菌酶等;正常菌群拮抗作用)2.1.2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第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2非特异性免疫抗感染的作用时相2.2.1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感染0-4小时,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液中的抗菌物质和表面正常菌群作为体表屏障阻止病原体对上皮细胞的粘附。第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2.2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感染4-96小时,吞噬细胞活化,杀伤功能增强,并产生大量细胞因子,血管扩张。第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2.3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感染96小时以后,活化巨噬细胞将加工处理过的病原微生物等携带至淋巴结等处,诱导特异性免疫。第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3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吞噬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4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微生物物质补体系统、干扰素、溶菌酶、乙型溶素。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特异性免疫细胞3.1T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T细胞功能3.1.1T淋巴细胞的分化阶段特征:来源于骨髓的干细胞,成熟于胸腺,在外周淋巴器官起作用。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1.1第一阶段:保留T细胞前体特征,如:Tdt阳性,CD4CD8双阴性。此阶段分化的主要标志是:人出现CD2分子,小鼠出现CD2、CD25。TCR基因开始重排。3.1.1.2第二阶段:表面开始表达低水平的CD8CD4,TCRa亦开始重排,CD3-TCR复合物开始装配。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1.3第三阶段:在胸腺髓质中进行CD8CD4高水平表达。开始出现CD8与CD4的不成熟细胞亚群。TCR仍处于低水平,Tdt开始转为阴性。3.1.1.4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开始出现CD8、CD4单阳性细胞,并进入外周免疫器官;TCR表达量到达成熟水平。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3.1.2.1表面抗原3.1.2.1.1HLA抗原:人类主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对T细胞激活和产生免疫效应有重要作用。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1.2白细胞分化抗原:即CD抗原,是成熟T细胞表面表达的表型分子。
3.1.2.1.2.1CD2:存在于外周T细胞和胸腺细胞表面,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故称E受体,可促进和加强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的结合和作用,并由此产生协同刺激信号,诱导T细胞活化。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1.2.2CD3: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膜上,常与TCR形成复合物,可将TCR与抗原结合所产生的活化信号传递到细胞内3.1.2.1.2.3CD4:主要表达在成熟的T辅助细胞(TH)上,促进TH细胞的活化。3.1.2.1.2.4CD8:主要识别MHC-2类抗原。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1.2.5CD11:T细胞表面的一种粘附分子,诱导T细胞活化。3.1.2.1.2.6CD28:协同刺激分子受体,诱导T细胞活化。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2表面受体3.1.2.2.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2.2绵羊红细胞受体:简称E受体(CD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T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样的细胞集团,称E玫瑰花结。E玫瑰花结试验常用来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能间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2.3有丝分裂原受体:能刺激多克隆下T、B细胞增生分化。3.1.2.2.4白细胞介素受体: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能够介导白细胞间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活化、增生、分化和成熟。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2.5FC受体:参与对抗体产生的调节和促进细胞间的黏附及相互作用。3.1.2.2.6补体受体:促进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1.2.3T细胞亚群是由一群功能和表面分化抗原不同的细胞组成的群体。按CD分子不同,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B细胞功能3.2.1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1.1第一阶段:形态较大,无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可表达CD19抗原分子。3.2.1.2第二阶段:IgM单体分子表达于细胞膜表面。CD19等表达量增加。3.2.1.3第三阶段:表膜开始表达IgD、FC受体和补体受体。3.2.1.4第四阶段: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和能对再次刺激起反应的记忆B细胞。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2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2.1表面抗原3.2.2.1.1HLA抗原:富含HLA1和HLA2类分子,后者对B细胞活化产生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3.2.2.1.2CD抗原:CD19和CD20分子是特有的抗原分子。CD21和CD40表达于成熟B细胞。CD79a和CD79b能与B细胞抗原受体结合,起传导信号作用。CD80分子在活化B细胞高量表达。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2.2表面受体:3.2.2.2.1B细胞抗原受体:BCR,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与外来抗原起反应。成熟B细胞抗原受体为SmIgM和SmIgD,未成熟的为SmIgM。3.2.2.2.2IgGFc受体:不是特有标志,作用不同,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2.2.3补体受体:能与补体裂解片断C3b和C3d结合的受体,可介导免疫黏附。3.2.2.2.4有丝分裂原受体:激活多克隆,发生有丝分裂。3.2.2.2.5白细胞介素受体,对B细胞活化、增生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3亚群B1和B2两大类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3.1B1:主要分布于腹腔和胸腺,表面高表达SmIgM,低表达SmIgD。3.2.3.2B2:高表达SmIgD和B220抗原,表达VD23分子。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2.4B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和参与免疫调节。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其他免疫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故又称为抗原提呈细胞。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1吞噬细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据有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因具有黏附玻璃和塑料表面的特性,又称为黏附细胞。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2树突状细胞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体呈细胞,分布于淋巴细胞和皮肤中居多,不具有吞噬作用,但作为辅佐细胞体呈抗原。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3K细胞在体外能够溶解IgG抗体致敏的靶细胞。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4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直接杀伤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不具有识别抗原功能,杀伤作用不具记忆性。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5粒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髓系干细胞,成熟后释放入血,根据胞浆颗粒对组织染料着色反应的不同,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5.1中性粒细胞具有高度移动性和非特异性吞噬功能,对病原微生物处理过程分为:趋化与接触、吞入与脱粒和杀伤与消化三个阶段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5.2嗜酸性内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多种水解酶,杀伤能力不及中性粒细胞。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5.3嗜碱性内含许多嗜碱性颗粒,可引导超敏反应。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3.6红细胞载氧,还可吞噬与清除病原微生物。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4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节因子3.4.1作用模式:在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嗜细胞首先对抗原进行吞噬、加工和处理,并将其递给T辅助细胞,使T细胞被活化,活化的巨嗜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1,后者进一步支持T细胞的分化,活化的T细胞能够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后者有多种作用。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4.2调节:T细胞是最重要的调节因子。第四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4、细胞因子4.1概念:由多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与神经递质及内分泌激素共同组成了细胞间的信号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单水龙头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旋装式空气油分离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全向堆高AGV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服装用粘胶长丝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OA设备精密金属制品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P67工业平板电脑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合作合同 展会活动合作协议
- 房屋代理买卖合同
- 基本建设年度借款合同
- 2025合同模板建设工程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神经外科课件:神经外科急重症
- 颈复康腰痛宁产品知识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证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微电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4课民航服务人员上行沟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钻杆
-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
- CB/T 467-1995法兰青铜闸阀
- 气功修炼十奥妙
- 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