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知识结构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知识结构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知识结构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知识结构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知识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大历史改革回眸知识结构(高2018级)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雅典城邦的兴起--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危机: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1)原因:a、政治上,贵族掌权,平民无权;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平民武装暴动(3)影响:给统治者敲响警钟,推动雅典社会政治改革。2、经济因素:工商业的发展(1)表现:手工业、造船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2)影响:a、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b、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展开了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双方斗争的焦点: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推动政治改革的进程。3、外因:萨拉米斯岛的丧失4、主观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1).梭伦成为执政官的原因:①外因:雅典社会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其他城邦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萨拉门斯岛的丧失引发愤慨;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提供了契机。②内因:个人的经历为其执政奠定了基础;具有振兴城邦的政治理想;假扮疯诗人鼓起公民的爱国精神;指挥军队夺回萨拉门斯岛从而树立威望。(2).梭伦当选:前6C初(前594年)。二、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措施及作用:1、颁布“解负令”等法令:1)内容:(1)“解负令”;(2)占有土地最高限额;(3)“遗嘱法”;(4)安抚贵族。2)作用:(1)限制了土地兼并,贵族失去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2、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目的: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3)意义:(1)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保障生活稳定。(2)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陶器等行销海外;对外贸易稳定发展)。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内容: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二等级,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可担任低级官职;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公职;提供轻装步兵和水手,带棍棒。2)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特点: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3)作用:积极性--否定血缘关系,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议政开辟了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一定公民权利。重新分配政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道路.局限性--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4、建立“四百人会议”: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2)措施:(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4)废除严刑峻法,制定一些新法律。3)作用:(1)打破贵族对执政、司法审判权力的长期垄断。(2)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政治权利。(3)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三、梭伦改革的特点--革命性、中庸性、公平性、法治性、全面性。1.从目的看,主要是为了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从指导思想看,都带有“折中”、“中庸”色彩.3.从立场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是一次奴隶制性质的政治民主化改革。4.从结果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四、梭伦改革的影响1、经济方面: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2、政治方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颁布“解负令”--形成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群体,扩大了公民的基础;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专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了道路,也使来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3、局限性:1)(主要方面)按财产划分等级,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2)氏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4)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等。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改革变法风潮与泰国的历史机遇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势(社会大变革大动荡)1)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为改革奠定物质基础。2)政治:新兴地主逐步形成并强烈要求改革。3)文化: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提供了宽松的学术氛围。4)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2、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1)有利条件:(1)秦孝公支持变法。(2)中央集权强大,守旧势力相对薄弱。(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2)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变法目的: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2、变法措施:1).富国之法:(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经济实力、稳定财政收入);(3)统一度量衡(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利于统一赋税,避免割据势力、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2).强兵、加强集权之举:(1)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提高军队战斗力);(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保证兵源、强化对地方的统治);(3)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4)焚烧诗书,制定秦律(一方面为变法造声势,同时加强了思想控制,利于中央集权。但拑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社会风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客观上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为变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利于小农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3).特点:(1)农战、法治(内容);(2)全面、彻底(范围程度);(3)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效果);(4)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性质)。3、变法结果:富国强兵的秦国⑤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肥瘠收税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3)、作用: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开源节流)2、强兵之法。1).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2).内容: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实行连坐法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3)、作用: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加了武器装备。3、取士之法。1).目的: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为变法造舆论。2).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论,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成绩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③惟才用人。3).作用:培养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4、王安石变法的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变法失败原因: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主因)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③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④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2、作用:1)积贫局面的改变: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②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垦荒使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③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豪强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⑤募役法;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⑥市易法,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积弱局面的改善:①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也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②设置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③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④将兵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3、王安石变法之弊端:1)、青苗法:(1)强制农民借贷;(2)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2)、募役法:对农民是沉重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4、变法的评价(小结):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局限:(1)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1)十二月党人起义: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度,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们活动见教材)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1)原因: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及土耳其有重要经济和战略地位。②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2)借口:“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3)经过: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4)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5)败因: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6)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土耳其来说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7)对俄影响:①国际地位一落千丈。②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③直接推动俄国1861年改革。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3、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4、主要内容: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份地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且须高价赎买,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5、改革评价: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2)进步性:①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②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3)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②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③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三、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1).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维护贵族、地主利政治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2).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司法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3).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军事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A.工业: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B.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原因: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②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③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明治维新物质基础)2.阶级:人民抗争使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3.民族危机:佩里叩关(“黑船来航”)4.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1)表现: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日本社会被分为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闭关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二、维新内容1.政治上:破除旧政治体制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上:殖产兴业(大力创办宫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3.军事上:富国强兵(建立新式军队;设立军事大学;改革军事机构;扶植军事工业;建立近代警察制度。)4.文化教育上:文明开化(整顿旧的教育机构;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实行“断发”;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三、目的、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1.目的:巩固明治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2.性质:天皇为首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3.进步性: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亚洲国家各国实现民族振兴提供了某些经验,鼓舞了人民的信心。4.局限性: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邻国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四、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崛起1.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日本帝国宪法》。颁布:1889年。1)内容: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②臣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③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任期分别为终身和7年;众议员选举产生任期4年;④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2)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3)特点:①同西方的资产阶级宪法相比,却又极其保守,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局限性);②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③议会、内阁和法院只是辅佐天皇行使权力的机构,实际上并不能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④进步性:宪法承认了人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居住、通信、宗教信仰权等权利。3.军事上:踏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⑴吞并朝鲜;⑵打败清朝;⑶打败俄国五、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2.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4.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总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历史背景:1.国际局势:表明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2.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3.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5.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维新变法经过:1.宣传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兴起(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上书皇帝:公车上书;创办学会,报纸,学堂。)2.百日新政:维新变法的高涨。1)、康有为两次上书:康有为1897年上书,康有为1898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