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势”的含义,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二、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学情分析】1.认知特点:高一学生开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过渡,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知识储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但只是处在对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的定性分析上,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知识讲解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3.学生能力:我所教的班级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思维还是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研究、学习能力。评测练习预案:A1、沿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拉同一个物体到顶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C、沿坡度长,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D、以上几种情况下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一样多A2、若物体m沿不同的路径I和II从A滑到B,如图所示,则重力所做的功为()A.沿路径I重力做功最大。B.沿路径II重力做功最大。C.沿路径I和II重力做功一样大。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A3、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为零势能的参考平面,则小球在图示位置处的重力势能()A、mghB、mgHC、mg(H+h)D、mg(H-h)学案:A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恒大于零B、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C、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B2、关于重力势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一个定值B.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C.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0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B3、井深8m,井上支架高为2m,在支架上用一根3m长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A.100J B.700J C.-100J D.无法确定C4、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J,则( )A.重力做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J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50J 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是50JC5、在排球比赛中,某运动员用400N的力把质量为270g的排球从2.8m的高度扣向对方的场地内.在球被扣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他所做的功是多少?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m/s2)【观评记录】表一:物理课堂学生不正当行为观察表观察对象:学生观察项目出现该表现的百分比(%)10080-10050-8020-5020以下不当行为违纪说话或吵闹√上课时随意走动√不适宜地使用器材或材料,甚至损坏√动作侵扰其他同学√故意不听从指挥√拒绝参加学习活动√凝神发呆,沉默寡言√看与本课学习无关的书籍√做小动作√睡觉√表二:教师物理课堂理答情况观察表观察对象:教师理答方式计数总计以语言肯定、鼓励或称赞学生44以语气、眼神、手势表示认可44直接否定00反问22追问22提示22代答00重复问题00解释学生的错误22打断学生的回答00重复学生的回答22不理会学生的回答00鼓励提问33表三:教师教学环节观察表观察对象:教师评价导向类型(√)效果ABC导入方式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实际。□直接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直观导入□温故导入□悬念导入□格言警句式√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观念冲突导入□经验导入√图画导入□实验导入□练习导入□比较导入□谈话导入□其他A教学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信息传递多元化,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呈示√讲述呈示√板书呈示√声像呈示□动作呈示□其他A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无互动A过渡√分析法□穿针引线法□启发性类比法√悬念过渡法□激励过渡法□其他A教学反溃反馈信息准确有代表性,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获得信息渠道□表情√问答√活动√练习√测验√操作√展示□其他A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体现激励性,技巧性,个性化,多元化。√积极评价□简单评价□消极评价√思维结果评价√思维过程评价□其他A表四:教师物理课堂评价语言观察表观察对象:教师积极评价意义实事求是的、真诚的、具体的、启发性的、指导性的、诙谐幽默的、机智的、赏识的、宽容的、科学的、道德的……典型评价语言记录实事求是的、具体的、启发性的、赏识的、科学的、简单评价意义判决式的、笼统的典型评价语言记录无消极评价意义失真的、违心的、迎合的、伤自尊的、封闭的、乏味的、单调的、呆板的、违背科学的、违背社会伦理的、……典型评价语言记录无评价思维结果意义注重思维成果的评价语言典型评价语言记录总结性、一般来说、评价思维过程意义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评价语言典型评价语言记录辩证的、思路很开放、非常有想法、能不能再考虑一下、表五:物理提问的广度观察表观察对象:学生讲台讲台讲台讲台讲台讲台1√√√√12√23√34√√45√56√677评课记录:导学案、预案编制合理。运用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内容涉及有利于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学生推导三种情形下重力做的功,锻炼手脑。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上做的很出色。脑筋急转弯的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参考平面选择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涉及层次清晰;注重当堂落实。【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高中第一次定量地研究能量,它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的研究方法将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意义。对于能量是如何来定义或是量度,这是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要求本课需先阐述物理学中是通过功能关系来定义能量这一思想,规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让学生明白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今后不管碰到什么形式的能量问题,都能通过做功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与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本节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严密,而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本教学设计主要从恒力做功的案例,推导出恒力(除摩擦力外)做功的特点,让学生去猜测并证明重力做功的特点,反其道而行之,加深学生对这种力做功特点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灌输一种思想。接着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使其理解并建立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明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教学设计般阳中学物理组肖晨霞【课标解读】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势”的含义,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二、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高中第一次定量地研究能量,它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的研究方法将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意义。对于能量是如何来定义或是量度,这是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要求本课需先阐述物理学中是通过功能关系来定义能量这一思想,规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让学生明白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今后不管碰到什么形式的能量问题,都能通过做功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与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本节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严密,而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本教学设计主要从恒力做功的案例,推导出恒力(除摩擦力外)做功的特点,让学生去猜测并证明重力做功的特点,反其道而行之,加深学生对这种力做功特点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灌输一种思想。接着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使其理解并建立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明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学情分析】1.认知特点:高一学生开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过渡,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知识储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但只是处在对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的定性分析上,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知识讲解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3.学生能力:我所教的班级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思维还是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研究、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合作讨论法、科学探究法【学法指导】科学探究法: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自主预习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下发《预案》,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广泛搜集资料,完成教师精心制定的《预案》。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落实本节基础知识。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统一认识。第二步、课堂学习环节一、学情调查,情景导入教师活动:观看视频。教师导语:雪在语文上是纯洁美丽的象征,而发生雪崩的时候是很恐怖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以及它的威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问题展示,合作探究探究一、重力的功(认真阅读p64教材,独立推导这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图7.4—1中WG=图7.4—2中WG=比较第一、二问题中所求出重力做的功是否相等?图7.4—3中重力做的功如何求?在第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和前两种情况中重力做的功是否相等?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重力做功的表达式是什么?探究二、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叙述?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重力势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探究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1、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值,重力势能也是值2、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值,重力势能也是值3、势能是标量,+、—表示4、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的,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5、重力势能是与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单独具有的探究四: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有何关系?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重力做功,物体重力势能,也就是WG>0,Ep1>Ep2;当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时,重力做功(或者说),重力势能,Epl<Ep2.环节三达标检测、巩固提升设计意图:通过预案上3个题和学案上5个题,当堂测评,检测学习效果。环节四知识梳理、归纳总结设计意图:运用列提纲的形式,把本节知识点提炼出来,写到学案上。环节五预习指导、新课链接设计意图:通过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指导,利于学生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效率。【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课的设计不拘于课本,遵循三个层次要素,即“观察、思维、迁移”。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地开展分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在应用中提高。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利用白板、图片等网络资源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实施过程的深度融合。加强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各个环节适时做好引导,结合具体案例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的决策观。结合效果分析,本节出色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并注重了生成性目标的达成。【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授课模式采用了我校倡导的“三步五段”高效课堂模式。五段主要为:学情调查、情境导入;问题展示、合作探究;达标检测,巩固提升;知识梳理、归纳总结;预习指导、新课链接。为达到理想效果,本堂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提高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1、通过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了解,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了准备。2、通过预习学案的运用,了解学生掌握本节基础知识的程度,从而在课堂中处理知识点有的放矢。二、激发学生上物理课的兴趣。本节课在物理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