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8篇_第1页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8篇_第2页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8篇_第3页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8篇_第4页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全文赏析8篇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告下开头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白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篇二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缘由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答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用原文答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了解,知道(2)重新

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3.缘由:卿今当涂掌事。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把握军队,事情多。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名家点评篇三

当代作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永健《中外散文辞典》:“本篇是一则叙事短文,篇幅短小,仅仅几句对话,既说明白深刻的道理,又刻画了三位说话者的不同口吻,还显示出人物的各种神情。辞约意丰,繁简得当,表现了超群的驾驭语言的艺术。”

文言文《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题1:解释以下句中加线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2)见往事耳

(3)盲臣安敢戏其君乎(4)及鲁肃过寻阳

小题2:以下句中加线词的意思一样的两项是(4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B.炳烛之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D.结友而别少而好学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小题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胜利,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推辞、推托了解戏弄到了……时候

小题2:(4分)A.C.

小题3:(4分)①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吕蒙了。

②怎么有当臣子却戏弄他的君主的呢?

小题4:(4分)要求联系文章内容说明观点。一个观点1分,分析1分。

答题要点:孙权身体力行,领先垂范;有的放矢,注意实效;公平对话,坦率真诚,说清其中1个方面得1分。师旷委婉,奇妙设喻(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留意此题中古今异义的字词,比方“见”古义是“了解”,.1“及”是“到了……时候”。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以”皆为“用”,C项“为”皆为“做”。B项“之”一为“的”一为舒缓语气不译,D项“而”一作连词一作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卿:对对方的爱称;才略:才能谋略;非:不;复:再。其次句,安:怎么;为:做;而:却;戏:戏弄;其:他的;君:君主。

小题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孙权是以事(自己的状况)劝学,师旷是用比方的方法来劝学,要运用文中详细的情节来说明他们劝学的不同。

文言文《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篇五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以下横线词语。(2分)

治经为博士()但当涉猎()

小题2:翻译以下语句。(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讨论儒家经典粗略的阅读

小题2:(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承受孙权的劝告。(2)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小题3: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小题4:略

小题1:此题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量,结合详细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留意词语的特别用法。

小题2:此题考察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力量。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力量,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此题考察对成语的认知力量。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出成语即可。

小题4:此题考察理解文章主旨的力量。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谈启发即可。

译文

当时,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行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莫非是想要你讨论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头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异地说:“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理想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对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文言文《孙权劝学》的阅读答案篇六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能。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解释:①书:写信。②让:责怪。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4.解释加点词语。(3分)

(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

(5)肃遂拜蒙母()(6)唯傅修期耳()

15.翻译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两个,它们是:和(2分)

17、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复以下问题。(4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进步的缘由是什么?(1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乙文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势和才能,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立刻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峻地责怪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美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常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14.(3分,每题0.5分)①“邪”通“耶”,语气词②了解③等到④重新⑤于是,就⑥罢了

15、(2分,每题1分)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②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16、(2分,每空1分)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7、①(1分,意对即可)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1分,意对即可)傅永遭叔父责怪,受到刺激;熟悉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2分,一点一分,意对即可)他们二人身份一样,都是武将(武人,武夫);熟悉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进步。

艺术特色篇七

此文虽极简单但剪裁精当,不仅保存了从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炼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胜利的改写之作。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怀下属,鼓舞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语气比拟坚决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吸取阅历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特别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才智,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赞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侧面衬托,展现变化

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衬托及比照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非常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成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呈现出来的,他的赞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展了一个纵向的比照,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言简意赅,表现有力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状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特别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还有,在情节进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赞叹,吕蒙又紧承其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