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律诗的基本格律要求:
1.每句末字是平声即需要押韵。
2.第一字的平仄不拘,第二、四、六、七字的平仄不能改变。
只有一个特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使用这一特例时,除第一字的仄可改为平外,其余六字的平仄不能再改变。
3.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
即在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如果由平改为仄(发生拗),则第五字必须由仄改为平(实施救),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可拗救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在其它句式中第三字的平仄不拘。
4.第五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
即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能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即后三字都是平声。
在其它句式中第五字的平仄不拘。律诗(五律和七律)的对仗要求:
1.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
2.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天文类对天文类,天文类对地理类也行。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一怎样对仗
-----------------------
对仗就是对偶,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对仗是做诗词的基本功。过去童蒙读书,未学做诗,先学对“对子”,因为对仗是做诗的基本功。对仗有如下要求如:
律诗对仗有三个要求:
1、字面相对构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词的意义相对。
2、词性一致在一联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相对字词的词性应该是相同的,是工对还是宽对,往往由此决定。
3、平仄相对
工对:满足词性相同又满足词类相同的严格的词对就叫做“工对”。
宽对:一般说来,在一首近体诗中很能对得如上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样工整。一般的对仗,只要是词性相同的字词都可以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不必分细类如天文必须对天文,动物必须对动物。
流水对:下句描述的是紧接上句的行程,就是一流水对。对仗避忌
--------------------
1忌同字相对
在一组对仗的句子中,上句和下句在同一字序位置上不能同字。同字必同声,同声就必然失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若改成“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便成了同字相对。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都是“无”对“无”便是同字相对,此为大忌。
2忌合掌
合掌是指句的意义相同,应该避免同义词相对。如“蚕屋朝寒闭,田家昼而闲”中的“朝”与“昼”便是对仗合掌。失对:律诗每联的出句与对句是平仄相对的,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是平平平仄仄,对句就应该是仄仄仄平平。首句押韵的,末字落在平声上,因而首联不全相对,但其他各联都要平仄相反;这叫“对”,不符合“对”的规则,就是“失对”。
1)失粘:粘就是粘连的意思,五律要求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前两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由于律诗的一、三、五处可以不论平仄,实际上我们只用看第二个字是否平仄相同。不符合“粘”的规则,则是“失粘”。对于七律则是第三、四字处平仄相同,由于1、3、5处平仄不论,所以我们只用看七律第四字平仄是否相同。
2)失粘又一说法:五律要求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在偶数处的字必须平仄相同。五律是二、四字;七律是二、四、六处。不符合平仄要求,就是失粘。
3)失粘又一说法:五、七言律诗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在第二字处必须平仄相同。不符合平仄要求,就是失粘。
因说法不一,难以绝对,各自斟酌。其实掌握了律诗的正格及注意了下面律诗的变通方法,不会出律。
关于“一、三、五不论”这个口诀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1)仄脚句:
1.1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不论。
1.2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五不论。
2)平脚句:
2.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以不论,但第一字不可以不论,否则会犯孤平。
2.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五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
所谓章法,是行文的规则。近体诗中,律诗有四联,绝句有四句。四联、回句的安排,都有一定法则。前人用起、承、转、合这四者所形成的格律程序来概括这种安排法则。其中,起,即开端,是诗篇的开头,一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山;承,即承起,是承接上文,要扣合首联,连贯自然;转,即转折;合,即收合,是全诗的结尾,要精炼含蓄、束收全篇。具体的构思内容表现为:描景叙情感叹领受。这四者是格律诗必备的条件。另附:《平仄可通用字》76字表如下:
注:此字谱是网络上一位词长整理的,请斟酌使用。衷=平聲一東韻,去聲一送韻=>義同中心也.
撞=平聲三江韻,去聲三絳韻=>義同擊也
欷=平聲五微韻,去聲五未韻=>義同噓氣也
驅=平聲七虞韻,去聲七遇韻=>義同奔馳也
楷=平聲九佳韻,上聲九蟹韻=>義同楷模也
諄=平聲十一真韻,去聲十二震韻=>義同誠懇貌
患=平聲十五刪韻,去聲十六諫韻=>義同憂也
供=平聲二冬韻,去聲二宋韻=>義同供奉也
貽=平聲四支韻,去聲四寘韻=>義同餽遺也
慮=平聲六魚韻,去聲六御韻=>義同憂也
締=平聲八韻,去聲八霽韻=>義同結也
晦=平聲十灰韻,去聲十一隊韻=>義同不明也
嘆=平聲十四寒韻,去聲十五翰韻=>義同慨嘆也
纏=平聲一先韻,去聲十七霰韻=>義同繞也
燒=平聲二蕭韻,去聲十八嘯韻=>義同焚燒也
撓=平聲四豪韻,去聲十八巧韻=>義同擾也
颺=平聲七陽韻,去聲二十三漾韻=>義同揚也
廷=平聲九青韻,去聲二十五徑韻=>義同朝廷也
瀏=平聲十一尤韻,去聲二十五有韻=>義同水清也
巉=平聲十五咸韻,上聲二十九豏韻=>義同險峻也
司=平聲四支韻,去聲四寘韻=>義同主其事也
搖=平聲二蕭韻,去聲十八嘯韻=>義同動也
矇=平聲一東韻,上聲一董韻=>義同盲也
淙=平聲二冬三江韻,去聲三絳韻=>義同水聲
敲=平聲三肴韻,去聲十九效韻=>義同叩也
拖[原字=左手右它]=平聲五歌韻,上聲二十哿韻=>義同曳也
瑩=平聲八庚韻,去聲二十五徑韻=>義同玉色光潔也
吟=平聲十二侵韻,去聲二十七沁韻=>義同呻吟也
砭=平聲十二鹽韻,去聲二十九艷韻=>義同以石針病日砭
噓=平聲六魚韻,去聲六御韻=>義同吹噓也
教=平聲三肴韻,去聲十九效韻=>義同訓誨也
壅=平聲二冬韻,上聲二腫韻,去聲二宋韻=>義同塞也
除=平聲六魚韻,去聲六御韻=>義同去也
施=平聲四支韻,去聲四寘韻=>義同廷設也
媛=平聲十三元韻,去聲十七霰韻=>義同美女也
振=平聲十一真韻,去聲十二震韻=>義同舉也
怨=平聲十三元韻,去聲十四願韻=>義同恨也
觀=平聲十四寒韻,去聲十五翰韻=>義同視也
漫=平聲十四寒韻,去聲十五翰韻=>義同水大也
歎=平聲十四寒韻,去聲十五翰韻=>義同嘆息也
鈿=平聲一先韻,去聲十六霰韻=>義同金飾也
轎=平聲二蕭韻,去聲十八嘯韻=>義同小車也
溶=平聲二冬韻,上聲二腫韻=>義同水盛也
譽=平聲六魚韻,去聲六御韻=>義同毀譽也
如=平聲六魚韻,去聲六御韻=>義是同也
噴=平聲十三元韻,去聲十四願韻=>義同鼓鼻出聲也
蜿=平聲十三元韻,去聲十三院韻=>義同屈曲之狀也
瀾=平聲十四寒韻,去聲十五翰韻=>義同大波也
讕=平聲十四寒韻,去聲十五翰韻=>義同誣言相加也
謾=平聲十四寒韻,去聲十五翰韻=>義同欺也
訕=平聲十五刪韻,去聲十六諫韻=>義同毀謗也
膠=平聲三肴韻,去聲十九效韻=>義同黏也
燎=平聲二蕭韻,去聲十八嘯韻=>義同照也
漕=平聲四豪韻,去聲二十號韻=>義同水運也
簍=平聲十一尤韻,去聲二十五有韻=>義同籠也
驁=平聲四豪韻,去聲二十號韻=>義同駿馬也
峨=平聲五歌韻,上聲二十哿韻=>義同高也
望=平聲七陽韻,去聲二十三漾韻=>義同遠視也
忘=平聲七陽韻,去聲二十三漾韻=>義同忽也
評=平聲八庚韻,去聲二十四敬韻=>義同平議也
聽=平聲九青韻,去聲二十五徑韻=>義同從也受也,聆也
拖=平聲五歌韻,上聲二十哿韻=>義同引也
嘹=平聲二蕭韻,上聲十八嘯韻=>義同嘹嘈也
售=平聲十一尤韻,去聲二十六宥韻=>義同賣也
帆=平聲十五咸韻,去聲二十陷韻=>義同帆船也
讒=平聲十五咸韻,去聲三十陷韻=>義同言令惡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亲节慰问活动方案
- 欧派年终大促销活动方案
- 江门企业拓展活动方案
- 永安街道新年活动方案
- 水疗沙龙活动方案
- 汛期安全活动方案
- 模拟教学活动方案
- 水果节营销推广活动方案
- 核酸检测服务点活动方案
- 民宿亲子促销活动方案
- 《康复评定学》期末考试试题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物理八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和治疗课件
- 草原法培训课件
- JTG 3432-202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 《脑膜瘤ct表现》课件
- 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课件
- 小升初个人简历模板下载
- 学历(学位)更改呈报审批表
-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计算程序
- 黑布林阅读初一10《霍莉的新朋友》英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