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延安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延安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延安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延安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延安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陕西省延安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2.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3.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A.A.实际锻炼B.陶冶教育C.榜样示范D.品德评价

5.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批评。这种强化方式体现了班都拉提出的()

A.间断强化

B.替代强化

C.直接强化

D.自我强化

6.技能是一种()。A.A.智力B.能力C.才能D.熟练的行为方式

7.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8.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称之为()。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

9.中国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元末

B.明末

C.清末

D.民国初期

10.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11.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

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12.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

A.需要

B.理想

C.兴趣

D.信念

13.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所谓个别教育是指()。

A.班集体中优秀生的个别教育

B.班集体中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C.既包括优秀生的个别教育,也包括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D.全班学生的教育

14.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

A.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B.无异常行动C.无心理疾病D.人体各系统发育良好

15.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6.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A.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17.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18.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变式B.定势C.原型D.内化

19.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A.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作品分析法

20.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A.生理前提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动力因素

二、填空题(20题)21.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2.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3.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24.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5.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26.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27.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28.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9.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30.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31.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32.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33.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35.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36.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37.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38.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9.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40.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三、简答题(5题)41.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

4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43.简述美育的任务。

44.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45.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四、论述题(5题)46.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进行概念掌握。

48.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4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0.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五、辨析题(5题)51.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试卷或其他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52.性格是指由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

53.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54.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55.—般说,知识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六、(0题)56.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哪一教育流派?()A.A.形式教育派B.实质教育派C.传统教育派D.现代教育派

参考答案

1.A

2.CC

[解析]此题把前摄抑制与倒摄制的含义理解清楚即可。

3.B

4.C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德育的方法。近些年来,涉及这一部分的考题不断出现,除上述这一形式外,有时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来进行考查,如“学校教师给学生插小红旗、带小红花。这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因此,希望考生仔细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掌握每种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各种表现形式。

5.C

6.D此题容易混淆,技能就是一种熟练的行为方式。

7.D

8.C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人们为了应付这类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境,就得果断地采取决定.迅速地做出反应。而应激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9.CC

[解析]清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当时引入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

10.C

11.B

12.A

13.C

14.C

15.A

16.B

17.B社会心理学的有关效应较多,容易出选择题,应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

18.B定势是指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定势这种心理准备状态的影响下,人会对刺激情境以某种习惯方式进行反应,定势对于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9.A

20.A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21.强化强化

22.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3.壬寅学制

24.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25.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26.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27.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28.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29.认识

30.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31.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32.混合课混合课

33.概念,判断,推理

34.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35.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36.制度文化

37.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38.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39.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40.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41.(1)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因素。②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2.(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记忆的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4)组块化编码;(5)多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的状态;(7)识记的信心。

43.(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44.(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德育内容、方法不会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德育任务的完成是一个长期过程。(2)青少年可塑性强、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常表现为品德水平时高时低,说明了德育过程的反复性。(3)每一次反复都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这就要求教育者抓反复、反复抓。

45.(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6.(1)知觉自己的情绪状态。

(2)转移自己的注意。

(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解析】此题属于理论联系实际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事例来说明。

47.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解析】此题较难,首先,要把要点答完整;其次,要注意每个要点中的重要概念;最后,要结合实际进行论述。

48.(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本题要点明确,但要具体解释说明。

4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1)此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增设一批应用性学科、技术性学科专业等。(5)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50.(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问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问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51.错误。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52.错误。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