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读后感5篇诗经读后感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他让我第一次认识了《诗经》。自那以后,我不禁被它那清爽、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这是一首情诗,含蓄的表达了古代人的思想情感,这便是我对其的第一印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诗经的奇妙神秘的意境。
这首诗歌曲调优美,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增添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剧烈。他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诗中描绘的“伊人〞也给予了我一种高深莫测,琢磨不透,高贵优雅的气息。
通过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歌比较,我发觉了诗经的特点——以抒情诗为主,表现出真诚主动的人生看法,涵义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使我感觉诗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表达的巨大艺术魅力。
读了诗经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这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诗经中到处都有所表达——“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他们仿佛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在我彷徨无助时,点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诗经》,大多是情诗。始终觉得诗是相当沉闷的,拘泥于形式,可却没想到诗也是可以那么美的。用那些简洁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画,也有活力,甚至也潇洒也浪荡也有那些不羁的情爱。
其实真的很难说自己喜爱诗经,因为即使有解释,有辞典,还是很难读懂《诗经》当中的每一个篇章。明白《蒹葭》那种经典桥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却是无能为力。读《诗经》的时候,真的是花费了不少功夫。去了解一篇篇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民族风俗,同时也被那些在如今看来属于天方夜谭的痴情男女。
《诗经》终究还是秀丽的,可是却被误会。后人对于它的解释,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甚至因为重男轻女而隐瞒或篡改的名字,或许是出于好意,可是这样的《诗经》,却是变得拘泥。可是它却还是照旧秀丽,无论是身处那些条条框框之中还是于我们闲来无事的翻阅。每一个人读到它的时候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心境而对它产生不同的理解诠释。我最喜爱的篇章,是《诗经》中“邶风〞里的《击鼓》一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美妙美的一句话,比起“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更多了一份平淡温馨;比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更多了一份羞怯含蓄。
让我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真的是很美,问世间,能有几多人从相识到死去仍是相爱的?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又能支持到最终?从来就不信任山盟海誓,总是笑肥皂剧里面那些人白痴的守着一句誓言始终孑然一身但却被背弃。可是,这句话,我信。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只是最一般的情和爱。为什么要结婚呢,只是因为要相爱的两个人始终在一起。
全部的东西都可以不重要,即使你变成了老太婆,我变成了老头子,即使你开始长皱纹,我开始发福,这些都可以不重要。因为我不在乎,我在乎的,仅仅是我会和你始终在一起,我们会一起渐渐变老,一起面对全部的全部,这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很久很久后的一天,我会发觉,渐渐的,我的眼睛变得有点像你的眼睛;你的微笑也变得有点像我的微笑;我们走路的步伐变得一致;我们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像……有一天,突然发觉,原来我们是那么的默契,因为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么那么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许许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呢?
诗终究是诗,或许诗是事实,又或许,只是那些古人寄予的美妙情感。那些秀丽的愿望,那些秀丽的惆怅,那些秀丽的悲伤,不仅仅是存在诗中的,也让读它的人为之心动。
《诗经》里充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尽管它或许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读懂,尽管有许多人认为不值得。
《诗经》,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书的心灵相遇,也是如此欢欣。任何时候打开《诗经》,都有一种清爽安静的感觉扑面而来,那里有初民们淳朴温厚的气息、草木葳蕤的光泽、细致而婉转的相思、隐约而秀丽的情怀??诗中邂逅相遇的那些“巧笑倩兮〞的良人、“在水一方〞的美景,让我如醉如痴。
流;有“颜如舜华〞的女子,也有“赠之以勺药〞的男儿。你可能“有女同车〞,心情大好;也可以“执子之手〞,期盼相守到老。大凡喜爱文学的人,多少都有点《诗经》情结。但经过三千年来各种各样讨论者的诠释、解说,《诗经》愈来愈演绎成一部意识形态的解说词。面对虽文辞优雅,但古奥、晦涩、注解繁复的《诗经》,大多现代人仅浅尝辄止,只知《诗经》美,但不知其所以美,难以领会其中的真味。再一提到《毛诗正义》、《诗集传》一类,就像是宝玉一不留神撞见了贾政,兴致先减了大半。说自己喜爱《诗经》的,多数只是喜爱《蒹葭》、《关雎》等篇章中的个别句子罢了。
走回《诗经》的时代,将心比心,以饮食男女的素朴心来领悟,才能了解《诗经》中的真意。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与今日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比历史更真实。〞那些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真挚的唱歌。《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我们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侧,采摘着欢乐、悲伤和梦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古老文字并没有在岁月风尘里发黄,其所表述的情感依旧在今日的生活中盛开如花。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诗经》之间虽有近三千年的时间阻隔,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怀着素朴之心触摸《诗经》,性情的温度还在,情感的湿度还在。《诗经》不是来自远古的“语言化石〞,它像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莲子一样,只要有适合的阳光、温度和水分,今日的我们仍可以让她发芽、开花。无论“今夕何夕〞,若你游走在《诗经》的层峦叠嶂间,总会发觉文字背后好像裹藏着熟识又亲切的灵魂。
诗经读后感2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它唱出了参军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思念归还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剧烈的思乡心情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缘由,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但也深感征战之长苦,将士们的心中深深地渴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该小节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表达了《诗经》反映现实生活,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以抒情诗为主流,出于天籁,成于自然。四言形式,赋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双声叠字叠韵等众多艺术特色。其中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更为一大亮点。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出名的诗句之一。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厉 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保卫中国,军旅的严厉 威猛,生活的紧急艰辛。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表达——“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剧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等诗句,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切的思想感情,在含义上多了一层悲伤的情调,但它并不影响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正是因为爱国之深,可怕国家被猃狁所占据,所侵略而表现出的忧愁,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将士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边防御着猃狁的入侵,一边期望能够早日战胜敌人回到家乡这样一种矛盾但又真实的情感深刻地反应了当时劳动人民渴望和平的期盼。悲伤的情感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给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纳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的从春到秋,薇菜从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到叶片肥嫩到最终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的一串客观现象。时光无情地消逝了。薇菜的由嫩而老不正象征着将士们的身心被时间而不断地消磨着最终变得憔悴的事实。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改变,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实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因此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态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消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相互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急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概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悲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先是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紧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猛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终,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那猃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缘由。而这两章节的色调十分的华美,那层层密密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严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但在残酷的战争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随战火的硝烟消逝,以及对遥远的家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了。反之是战斗时的高昂情怀。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的暖和思念的秀丽的家园。
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正确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仿佛浓缩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命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这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受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参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来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消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将来。
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确实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道:“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行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诗经读后感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最近为了给女儿取名字,又翻出来通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越是阅读越是觉得诗经作品的厚重、隽永、耐人寻味。诗经的大部门作品都是写在两三千年前,如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时百姓家浓浓的生机和情侣间脉脉的情怀,仍能感受到王宫内的歌舞升平和战场上的车马萧萧。古人云:不读诗,无以言,或许这就是诗经的魅力,它可以带你穿越时空,带你感受百姓心声、爱侣之情、家国情怀。
百姓心声: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政治课本里总是强调,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纵观史书,真正描写人民这个主体以及生活状态的史籍寥寥无几。然而我们可以透过诗经读到几千年前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让你感同身受。"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国风·魏风·十亩之间》描写百姓家轻松开心的劳动场景的诗。诗章展示了一幅采桑女呼伴同归的桑园晚归图,这个画面喧闹中透着安详,劳碌中带着快乐。中国的农耕社会的耕作方式,据说从汉代到近代都没有怎么转变,这首诗也让我还原了儿时的记忆,夏季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处处是热火朝天的人在割麦、打场,累了大家嬉笑几句,不亦乐乎,夕阳西下时,大家牵牛赶车,背后的夕阳余晖散落满地。历史总是被描写的狼烟四起,成王败寇,正所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历史创造者的丰碑后,堆叠的都是很多百姓的森森白骨,而这些百姓的家人,则在等着他们早点回家。"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这是《王风·君子于役》的诗句。这首诗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鸡已经上架休息了,太阳落山,羊、牛也从山上回来了,丈夫还是没有回来,一个妻子开始思念丈夫,担忧他在外受饥渴之苦。同时也是在描述战争,看不到金戈铁马,看不到尸横遍野,只看到一个女人夕阳下的背影,她在门前远望,望穿秋水,黯然神伤。这首诗出自王风,王,是东周王都的简称,王风主要产自洛阳一带,每当路过王城广场,我总想着,两三千年前,在西工或者孟津的某个地方,一个农妇,在某个角落,孤独影只的思念着他的丈夫,而他的丈夫只是历史滚滚车轮下的一个兵卒,战祸、破乱下,百姓只能身世浮沉雨打萍。想想如今,我们真该知足、珍惜眼前的生活。
爱侣之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小学生都会背的诗句,出自《国风·周南·关雎》。此诗位列"诗三百"之首,足以看出古人对爱侣之情的重视,足以看出爱情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论语》中多次提到《诗》,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连孔夫子都为之叫好,可见此诗的写的美丽。它描写的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快乐,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欢乐,他们的感情发乎情而止乎礼。《诗经》中还有很多歌颂爱情的作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此诗出自《国风·卫风》,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之所以对这首诗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卫风在今淇县一代,离我老家很近,我大姨家就在淇河边上,小时候常常去淇河边玩耍。二是这首诗产生了一个成语:投桃报李,三是这首诗还产生了一个名人的名字:爱情小说集大成者,琼瑶。读了诗经,你会发觉有许多名人名字皆出自诗经,或者诗词中引用诗经,足见诗经影响深远。《诗经》中爱情诗不胜枚举,所刻画的爱情样貌,应当是华夏儿女生活的原初典型,轰轰烈烈的爱情总会归于平淡,一般琐碎的暖和才是真。
家国情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估计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首诗出自诗经中的《邶风·击鼓》,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描写的夫妻之情,而是写士卒征战之悲。征人自叙出征情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战士间的相互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邺,主要指我老家安阳一带,每读此诗读,总能感到老祖宗征战的豪迈与悲壮,家国情怀,战友之情,溢于言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此诗出自《王风。黍离》,成语黍离之悲就是出自此诗。平王东迁洛,周室走向衰微,无力驾驭诸侯,虽保有天子称号,但地位等同于列国。这首诗就书写了古人在周王室迁都洛阳时难舍家园之情。对于亡国之痛,有忌讳,有不忍言,悲哀之情愈来愈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出自《秦风·无衣》,读完这首诗,你就会觉得秦国统一六国是必定,秦军虎狼之师如此同仇敌忾的气概能不令六国军队闻风丧胆?!每当读起此诗,我总会想起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我为数不多喜爱的国产剧中它算一个,剧中冒名顶替的团长龙文章在带着败退远征军突破日军重重阻击和追击返回祖国时,口中叨念的就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靠着个人魅力和这句"岂曰无衣",愣是将一群流窜的兵痞带成了一群岳武穆,让溃军炮灰团有了信念和期望,成了对抗日军的民族脊梁。其实无衣跟剧中阿译长官唱的那首歌是一个意思: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参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快团结莫作老病夫,快奋起莫贻散沙嘲!这就是诗经中的大情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老祖宗留下来的典籍真是博大精深,这次趁着给女儿取名字的机会重读经典,有侥幸心理,最终却也学以致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原意学子之服,后多指学问分子、贤才贤士,期望我和我的孩子以后可以多读诗经这样的国学经典,正家风重传承,成为家国需要的子衿。
诗经读后感4
《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觉它的美妙永久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雄伟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旧有一种清亮凛冽透骨的美。经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奇、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据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悲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善……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行言状的美妙,那一句句一行行,都犹如行云流水般出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合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行思议,这样犹如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尊敬。我们应当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宝呢?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信任这句是许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向往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遗忘,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久无法忘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很多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受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事实上我们同归。在将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旧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当都是完善的。
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时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记,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许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受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全部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日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很多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伤。我们只有仔细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乐呵些什么。
记得去年在网上观察一个关于七月流火说法的笑话,说的是某位大学领导引用七月流火这句本是《诗经》中描写天气转凉的句子来描述当时极度酷热的天气,这件事始终为世人所笑话,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领导错用,我们应当反思,错用背后的缘由是什么,我想,应当是遗忘,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对过去的抛弃,不只是这位领导,许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一次次地犯着类似的错误,大家正在渐渐遗忘我们的经典,抛弃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宝珠玑,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了唤起大家对这块宝藏的重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诗经》,虽然在初中高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学过。为保证无误,我在网上搜寻了一通,结果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如今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依据年月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枯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清静下来,渐渐思索自己、生活、四周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很多孤独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掌握的。诗经她能让人沉醉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久!真心期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期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洁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久的芳香。
诗经读后感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是《诗经》众多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是青青是你的衣领,长长地挂在我的心。纵然我还不能去,你为什么不寄个音?青青是你的佩带,长长地在我思念哉。纵然我不能去,你为什么不来?你轻快地往来啊,登在城楼上啊。一天不观察你,犹如隔了三个月啊。读《子衿》时,会深深的感受到古代爱情的英勇、直白。“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能去,你为什么不来?如此的大胆直接。回想古代,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出现“封建〞二字,在封建王朝这么大胆直接的谈情说爱是不行能出现的。每个人都那么的羞怯,有爱不敢言,只能等待媒婆的提亲,常常遇到喜爱的人却不敢说出口,因此酿成了许多的悲剧,对比这些《诗经》时代的爱情显得那么珍贵,显得那么美妙。
读《诗经》中的诗时会感受到他们的心情或是感情。例如《静女》一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读这首时脑子里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男子约一个秀丽的少女到城隅约会,男子特别快乐的到达约会场所,少女有意隐藏起来。男子等了很久,渐渐变得烦躁,而当他不知所措时,女子突然出现,献上彤管作为礼物,一丝甜美爬上了男子心头融化了他从前的担心与烦躁。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诗经》时代那简洁,却甜美的恋爱,没有山盟海誓,却同样令人羡慕,没有浪漫的玫瑰,一般的彤管,照旧浪漫甜美。时代的转变,物质也在转变,如今约会送彤管已不再浪漫,而人们渴望的甜美,那简洁的爱却没有转变。
《静女》中的女子隐藏男子,看他焦急的模样,看他等待的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到他那么的焦急,内心反而会更加快乐,因为对方那么的在乎自己。而始终等待的男子,看到女子出现,并送上彤管,彤管随处可见,没什么特殊意义,可是从心爱的人手里送出,却显得意义非凡,感觉那彤管特殊的秀丽,而在等待过程中的担心,烦躁,也随之消失,等来的是满满的甜美。女子一次小小的举措让她和男子的爱情更进一步。等待是一段艰苦的路程有人说等待是一种煎熬,因为在等待过程中看着远去的行人,各种想法会出现在脑海中,会担忧她是否遗忘商定,也会担忧她记错了商定,担忧她的安全,可怕她来的路途中是否遇到危急,各种想法袭上心头,越等待越焦急越担心。然而等待也是一种美好,男子的等待换来了女子的出现,以及心中满满的甜美。
说到古代,往往会想到封建社会,我厌烦封建,因为他造成了太多太多的悲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玉贾宝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宫停车管理办法
- 2024年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慰问抚恤管理办法
- 村民安居管理办法
- 房租减免管理办法
- 战略激励管理办法
- 投资融资管理办法
- 惠民项目管理办法
- 恒辉奖惩管理办法
- 抽检监督管理办法
- 艾欧史密斯热水器CEWH-50P5说明书
- 洗涤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模板)undefinedundefined
- 2025年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商户银行联谊活动方案
- 矿山工程师培训课件
- 工业用地拆迁安置及补偿协议范本
- JG 3046-1998冷轧扭钢筋
- 院外急救紧急分娩处理指南
-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
-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形象的现代解读与意义
- TCESA1281-2023TCCSA458-2023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