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铜仁市石阡县卫健系统引进人才11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贵州铜仁市石阡县卫健系统引进人才11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贵州铜仁市石阡县卫健系统引进人才11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贵州铜仁市石阡县卫健系统引进人才11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贵州铜仁市石阡县卫健系统引进人才11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23年贵州铜仁市石阡县卫健系统引进人才11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一.参考题库(共1000题)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A.电视机、食用油、禽蛋B.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C.金银首饰、液化气、家用摄像机D.海鲜产品、电脑、轿车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第二步,需求价格弹性是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即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较小。B项,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都属于生活必需品。因此,选择B选项。高档耐用品、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即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较大。A项:电视机属于高档耐用品。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C项:金银首饰、家用摄像机属于高档耐用品。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电脑、轿车属于高档耐用品。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2.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A.剪纸:窗花:灯花B.森林:树木:桦树C.法国:英国:德国D.春装:秋装:男装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都属于费用,三者为并列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窗花属于剪纸的一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森林和树木是组成关系,桦树和树木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法国、英国、德国都属于国家,三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春装和秋装都是服装,二者为并列关系,但男装和春装、男装和秋装互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损害的范围涉及记忆、行为、人格、判断、注意力、视空间技能、语言、逻辑推理等多种高级神经功能。据统计,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猝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年龄,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老年性痴呆有时会突然发病

B.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C.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

D.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将不断上涨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对痴呆定义为“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与A项中“突然发病”相悖,排除A项;文段未提及痴呆发病率是否与受教育程度相关,排除B项;C项“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为无中生有,排除;文段尾句提到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痴呆的患病率又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故D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痴呆)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与原文内容相悖。B项“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和C项“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均未在文段中提及,故说法错误。D项,结合文段中的“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和“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知D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有时会突然发病”与原文“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不符。

B项,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在文段没有提及。

C项,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问题文段也没有提及。

D项,由“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知,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4.A.16B.18C.20D.22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为有心圆圈型图形数阵,一般考虑用周围数字凑中心数字。由于每个圆圈中心数字均为偶数,可考虑将其拆成两个数相乘或相加,然后再用周围数字凑出相应数字,则有:6=(21-18)+(12÷4),10=(16-11)+(40÷8),14=(29-22)+(63÷9),由此可知,中心处的数字可拆成2个数字相加,即中心数字=(右上角-左上角)+(),且(右上角-左上角)=。根据前面三个圆圈中的规律,最后一个圆圈中的数字应满足?=(25-15)+(30÷3)=20。故正确答案为C。5.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以上句子的病句类型是:A.表意不明B.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句子的病句类型。第二步,对比选项。本句出现了句式杂糅。在“责任感……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中,主语“责任感”和“它”语义重复。应去掉“它”,改为“责任感……在所有价值中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选择C选项。6.调研人员在不同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发现大量的A类对象都毫不例外地具有B性质,因此,他们断定所有的A类对象都具有B性质。他们运用的是:A.演绎法B.统计法C.类比法D.归纳法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所谓归纳法,指的是由许多个别事例,从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收集到的既有资料,加以抽丝剥茧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题干中说到发现大量的A类对象都有B性质,而断定所有的A类对象都具有B性质,这就是由多个个别事例到得出一个概括性结论,运用的是归纳法。因此,选择D选项。A项:演绎法则和归纳法相反,是从既有的结果,推论出个别特殊的情形的一种方式,是由较大的范围,逐步缩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围。与题干意思恰好相反,题目是从个别推理到整体推理的过程。A项错误。B项:统计法是指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与本题无关。B项错误。C项: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其结论必须由实验来检验,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但是题干涉及的是同类即A类,而非类似A类的对象。C项错误。7.关于计算机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和生物病毒有相似之处B.正常情况下用户是看不见病毒的C.能够通过在程序之外复制程序而传染病毒D.当程序被执行时,嵌入在程序内的病毒也被执行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A项正确,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自我繁殖、互相传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征。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能够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B项正确,计算机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附在正常程序中或者磁盘较隐蔽的地方,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C项错误,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是一种人为特制的具有特殊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非授权进入他人计算机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身的复制品或其变体传染到其它无毒的对象上。为了能够复制其自身,病毒必须能够运行代码并能够对内存运行写操作。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需要在能够运行代码的程序之内复制程序而传染病毒。D项正确,大多数病毒将自身附着在已存在的程序上,并将其代码插入该程序,当该程序执行时,该病毒也被执行。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8.下列诗句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同一位诗人的是:A.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B.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D.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第二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出自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辅助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使政通人和、风俗淳厚。喻指没有军人驻守边疆,哪有国泰民安的盛景。D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A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诗全文如下: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A项错误。B项:“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名句有: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B项错误。C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全文如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C项错误。9.如果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那么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岩浆海洋掌握着解开月球诞生之谜的钥匙,如果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由此可以推出:A.如果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那么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就不是连续的B.如果“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那么表明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C.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那么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D.如果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那么“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月球表面是岩浆海洋→元素的分布是连续的②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B项:“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岩浆海洋的存在没有得到确认”,推不出“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排除;C项:“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可以推出;D项:“元素的分布是连续的”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词“如果……那么……”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理清题干逻辑关系,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进行推理即可。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②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A项,根据条件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错误。B项,由条件②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则可推出岩浆海洋的存在没有得到确认,再根据①,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B项错误。C项,由条件①,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项,由条件①,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因此不能进行有效推理。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第一句:月球表面曾经是岩浆海洋→许多元素的分布就应该是连续的,第二句:岩浆海洋的存在得到确认→“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利用逆否规则。A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就不是连续的,“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属于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A项错误,排除;B“巨型冲击假说”没有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都不是连续的,这两个条件没有任何联系,B项错误,排除;C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是连续的→月球表面不曾是岩浆海洋,是题干第一句推导关系的逆否等价,C项正确,当选;D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巨型冲击假说”将成为最有力的月亮起源说,“月球表面的元素分布是连续的”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D项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0.依法缴费是公路收费行业的宗旨之一。(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第二步,公路收费行业的宗旨是依法收费、发展交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依法缴费不是公路行业的收费标准。因此,本题错误。11.(

对于

矿石

相对于

驯服

对于

)A.流星;养殖B.资源;手段C.勘探;猛兽D.开采;温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流星”是一种现象,“矿石”是一种物质,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养殖”与“驯服”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矿石”是“资源”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驯服”是“手段”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前后词语顺序不一致,排除;C项:“勘探”与“矿石”属于动宾关系,“驯服”与“猛兽”属于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开采”与“矿石”属于动宾关系,“温顺”用于形容动物,动物被“驯服”后变“温顺”,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手段指本领、技巧,或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或指待人处世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或指处事、用钱大手大脚,或指工具设备。12.表面张力的形成同处在液体表面薄层内的分子的特殊受力状态密切相关。下列现象,与表面张力无关的是:A.毛笔上的墨汁不会掉下来B.荷叶或芋叶上滚动的水珠C.氢气球会浮在空中D.吹出的肥皂泡泡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液体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其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A项正确,毛笔上的墨汁不会掉下来属于毛细现象,毛笔上有许多毛细管,墨汁的附着力与液体表面张力共同作用达到与重力平衡,使墨汁不会从毛笔上掉下来。B项正确,由于荷叶或芋叶具有疏水、不吸水的表面,落在叶面上的雨水不会浸润展开,而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水珠。C项错误,氢气球会浮在空中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球受到空气浮力,与液体表面张力无关。D项正确,肥皂泡是一层极薄的肥皂水膜,这层膜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相互的作用力。内部的气泡试图聚集在一起成为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最小化的形状,两种力会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即为球形。在一个球形气泡中,每一个肥皂分子都在吸引同样数量的肥皂分子,且表面的张力把气泡拉在一起并使它们保持球形。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由于氢气是比空气轻的气体,因此气球在空气里就像木头在水里一样,浮力向上托,重力向下拽。当浮力大于重力的时候,氢气球就会在空中上浮。C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13.2008,2006,2003,1998,1991,1980,(

)。A.1982B.1965C.1967D.1969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缓慢递减,前项减去后项两两做差,得到新数列2,3,5,7,11,为连续的质数数列,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应为13,原数列的后一项应为1980-13=1967。因此,选择C选项。14.某基金经理按照以往经验买甲、乙、丙、丁、戊、己六种股票:不同时买乙和丁;如果不买丁,那么也不买丙;或者不买甲,或者买乙;如果同时买戊和己,那么也买丙。据此,可以有四个推论:(1)如果买丙,那么也买丁;(2)如果买甲,那么也买丁;(3)如果买乙,那么不同时买戊和己;(4)如果同时买戊和己,那么也买丁。以上推理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四个推论,要求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四个推论的真假情况,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推理规则进行解题,注意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所述的范围。题干已知条件为:①不同时买乙和丁;②不买丁→不买丙;③或者不买甲,或者买乙;④同时买戊和己→买丙。(1),如果买丙,根据②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知买丁,与该项推出的结论一致,正确。(2),如果买甲,根据③,否定相容选言命题的一个选言肢,则可肯定剩下的选言肢,可知买乙。再根据①,可知不买丁,而该项推出的结论是买丁,错误。(3),如果买乙,根据①,可知不买丁。再根据②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可知不买丙。进而根据④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知不同时买戊和己,与该项推出的结论一致,正确。(4),如果同时买戊和己,根据④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可知买丙。再根据②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知买丁,与该项推出的结论一致,正确。综上,正确的一共有3个。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乙或¬丁②¬丁→¬丙③¬甲或乙④戊且己→丙第三步,进行推理。(1)“买丙”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丁”,可以推出;(2)“买甲”是对③“或关系”一支的否定,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到“乙”;“乙”是对①“或关系”一支的否定,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到“¬丁”,无法推出;(3)“买乙”是对①“或关系”一支的否定,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到“¬丁”,“¬丁”是对②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丙”;“¬丙”是对④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戊且己)”,可以推出;(4)“同时买戊和己”是对④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到“丙”;“丙”是对②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丁”,可以推出。综上,有3个推理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1)﹣乙或﹣丁;(2)﹣丁→﹣丙;(3)﹣甲或乙;(4)戊且己→丙。第二步:逐一判断推理。由(2)命题的逆否命题可知,丙→丁,因此结论(1)正确。由(3)命题可知,甲→乙;由(1)命题可知,乙→﹣丁,所以甲→﹣丁,故结论(2)错误。由(1)(2)命题可知,乙→﹣丁→﹣丙;由(4)命题的逆否命题可知,﹣丙→﹣(戊且己),因此结论(3)正确。由(4)命题与(2)命题的逆否命题可知,戊且己→丙→丁,因此结论(4)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15.实数:木耳A.长江:河流B.硕士:法官C.黄山:牛顿D.燕雀:鸿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两词间的逻辑关系。

实数和木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词语,题干两词间无任何逻辑关系。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为包容关系;B项为交叉关系;D项为对应关系。与题干规律相同的只有C项的黄山和牛顿,无任何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16.下列关于二维码的描述错误的是:A.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B.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C.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D.只能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上表达信息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只能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上表达信息的是一维码。因此,选择D选项。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图形。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的优点有: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2.编码范围广。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4.译码可靠性高。5.可引入加密措施。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17.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题干所有图形中均有圆,且内外特征明显,考虑内外结构。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形圆内面的数量依次为1、2、3、4、5,呈等差规律,所以问号处图形圆内面的个数应为6,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18.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湖南自古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和“潇湘洙泗”的美誉,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为精神特质的湖湘文化薪火相传,培育形成了“(

)”的湖南精神。A.忠诚B.担当C.求是D.图强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省情。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湖南自古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和“潇湘洙泗”的美誉,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为精神特质的湖湘文化薪火相传,培育形成了“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故正确答案为ABCD。19.《人民日报》一般是(

)。

A.对开B.四开C.六开D.八开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报纸用纸和一般纸张没有太大区别。造纸主要用稻草、竹木、棉麻及可利用的废料等,报纸纸张主要是木材。纸张的大小都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生产。印刷、书写及绘图类用纸原纸尺寸是:卷筒纸宽度分1575mm、1092mm、880mm、787mm四种;平板纸的原纸尺寸按大小分为:880mmx1230mm、850mmx1168mm、880mmx1092mm、787mmx1092mm、787mmx960mm、690mmx960mm等六种。《人民日报》的整张报纸是平板纸的一半,即一张原纸印两张报纸,《参考消息》是四张报纸,因此《人民日报》叫对开版,《参考消息》叫四开版。故正确答案为A。20.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⑤⑥,②③④D.①③⑤,②④⑥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属性无明显规律,考虑数量规律。题干图形都是由一个外框和里面的3条线组成,整体数线,7、4、4、7、4、4,无法分组。仔细观察后发现,每个图形内部存在多条单一直线和单一曲线,可以考虑分开数图形内部的直线和曲线数,即图①④⑥图形内部有3条曲线,图②③⑤图形内部有2条曲线和1条直线,可以分为两组。故正确答案为A。21.“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就能做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谦受益”与“满招损”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C.“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D.“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破解这个悖论用我国古语中的道理就能做到”,可知此空总结前文。前文讲了两种学习情况:不知道学习的内容和已经知道了学习的内容。要破解这个悖论,分别应对上述两种情况应为“知道学习的内容”“知道为什么,也就是其原理”。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可以破解这一悖论。“知其然”对应“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知其所以然”对应“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因此,选择B选项。22.造谣传谣行为不但构成违法犯罪,更不断侵蚀社会诚信,

社会道德基础。打击网络“大谣”,净化网络环境,刻不容缓。现实中,互联网的监督涉及部门众多。要及时迅速地

网络谣言,打击“大谣”,需要进一步提高“虚拟社会”的服务和监督水平。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侵入鉴别B.侵袭认清C.瓦解甄别D.渗透破除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空,与前文中“侵蚀”一词并列,搭配“社会道德基础”。“侵蚀”是指逐渐侵害使变坏,为贬义词,因此横线中也应填入贬义词。D项“渗透”指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为中性词,与语境不符,排除;A项“侵入”与“基础”搭配不当,应表述为“侵入社会道德内部”,排除;B项“侵袭”指侵入袭击,填入横线处意指有损于社会道德基础,保留;C项“瓦解”指使之分裂,与“道德基础”搭配得当,保留。第二空,B项“认清”与“谣言”搭配不当,排除;C项“甄别”指辨别、鉴别,与“谣言”搭配得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网络呼唤创新管理》23.当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需要坚持的原则中不包括(

)。A.客观公正B.民主公开C.注重实绩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4.物权请求权是指当物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可以请求侵害人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请求损害赔偿的一种权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行使物权请求权的是(

)。A.甲在乙的菜地周围建造别墅,导致乙的菜地终日不见阳光,乙要求甲拆除B.甲借了乙的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期间不慎将电脑主板损坏,乙要求甲修好后再返还C.乙的自行车不见了,乙发现甲骑的自行车与自己丢失的相似,乙要求甲返还自行车D.乙外出时赶上大雨,临时用了甲的雨伞,使用后雨伞损坏,甲要求乙赔偿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物权受侵害”、“权利人可以请求侵害人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请求损害赔偿”。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甲在乙的菜地周围建别墅导致乙的菜地终日不见阳光,侵害了乙对菜地的使用权,符合“物权受侵害”,乙要求甲拆除,符合“权利人可以请求侵害人排除妨害”,符合定义,排除;B项:甲借了乙的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期间不慎将电脑主板损坏,符合“物权受侵害”,乙要求甲修好再返还,符合“权利人可以请求侵害人修理物品”,符合定义,排除;C项:乙的自行车不见了,而乙的自行车和甲相似,并不代表甲骑的车子就是乙所丢失的,甲并不一定是“侵害人”,不符合定义,当选;D项:乙外出时赶上大雨,临时用了甲的雨伞,使用后雨伞损坏,符合“物权受侵害”,甲要求乙赔偿,符合“权利人可以请求侵害人损害赔偿”,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5.甲与乙系夫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下列财产,其中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

)。

A.甲的年终奖

B.乙发表小说所获稿费

C.甲因遭受车祸而获得赔偿的医疗费

D.甲开办公司所得分红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故正确答案为C。2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似,都由圆脸、眉毛、眼睛、嘴巴组成,考虑样式类。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中,图1与图3求同得到图2;第二段应用规律,图1与C项图形求同可得到图2。因此,选择C选项。27.计算机的运算采用:A.六十进位制B.十进位制C.八进位制D.二进位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第二步,计算机的运算是由电信号来完成的,电只有两种状态即通和断,而开关的接通和断开,正好用“0”和“1”表示。故计算机内部的运算是采用二进制完成的。因此,选择D选项。28.浙江∶西湖∶雷峰塔A.甘肃∶黄河∶母亲河B.北京∶长城∶八达岭C.江西∶长江∶滕王阁D.安徽∶黄山∶迎客松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西湖”位于“浙江”杭州,二者为地点对应关系,“雷峰塔”是“西湖”的景观之一,二者是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黄河”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等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和“甘肃”属于流经省份对应关系,和题干对应关系不一致。且“母亲河”就是指“黄河”,二者是全同关系,排除。B项:“长城”有部分修筑在“北京八达岭”,三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排除。C项:“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江西”等11个省(自治区)。“长江”和“江西”属于流经省份对应关系,和题干对应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黄山”位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两者为地点对应关系,“迎客松”是“黄山”的的标志性景观,两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9.橄榄油被用于制作肥皂,最早的________资料显示是在公元前2000年,在苏美尔地区发现的黏土片,极像是________的油脂与碱、钾、钠、树脂和盐多种成分混合的产物。当时,人们用橄榄油和一种常见植物燃烧后的灰烬中的碱来制作肥皂。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考沸腾B.佐证饱和C.公开流动D.可靠液态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本题从第二空可快速锁定答案。由文段尾句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燃烧”对应,据此排除B、C、D。第三步,验证第一空。先看第二空,由“人们用橄榄油和一种常见植物燃烧后的灰烬中的碱来制作肥皂”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橄榄油燃烧的结果。“沸腾”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填入符合文意。“饱和”“流动”“液态”均不能形容橄榄油燃烧的结果,排除B、C、D。验证第一空,由“资料显示”可知,橄榄油被用于制作肥皂这一事实是有史实依据的,是可信的。“可考”填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当时,人们用橄榄油和一种常见植物燃烧后的灰烬中的碱来制作肥皂”可知,该空应表达燃烧时油脂的状态。A项“沸腾”指液体到达一定温度时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气化现象,符合语境。B项“饱和”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所含溶质达到最高限度,比喻事物达到最大限度;C项“流动”指液体、气体运动;D项“液态”指物质的液体状态。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答案锁定A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可考”指可考证,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最早的”“公元前2000年”“在······黏土片”可知,该资料距离我们时间久远,且有实物证据。A项“可考”指可以考证,符合文意,保留。B项“佐证”指辅助的证据,与主要证据相对,而从文段中无法得知是否为辅助的证据,排除。C项“公开”指将事情的内容暴露于所有人,文段并未体现该资料是公开还是隐瞒的状态,排除。D项“可靠”指可以信赖依靠,真实可信,根据文段“极像是······多种成分混合的产物”可知,当前的实物证据高度类似于油脂与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并不足以得出肥皂由橄榄油制成的确切结论,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搭配“油脂”,沸腾的油脂搭配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橄榄树

我的故乡在远方》30.①跨境运输,低买高卖②海关腐败,纵容隐瞒③境内外商品存在价格差④全民“水客”,走私猖獗⑤扰乱经济,危害社会秩序A.①④⑤②③B.④②③⑤①C.②③⑤①④D.③①②④⑤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③④中选择。本题描述的是跨境走私扰乱经济的事件,所以“境内外商品存在价格差”是所有事件的起因,引起了部分人“跨境运输,低买高卖”,加上“海关腐败,纵容隐瞒”,导致“全民‘水客’,走私猖獗”,即首句应为③,排除A、B、C三项。因此,选择D选项。31.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而学人不唤起国人对学术的自觉,“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为了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蔡元培提出了以大学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主张。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大学是“文德”的中心B.“民德”是“文德”的本源C.“文德”与“民德”的双向关联D.“文德”对“民德”有提升作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强调“民德”会影响到“文德”;接下来指出“文德”也会反过来影响“民德”;而后又通过“‘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强调“‘民德’堕落”会对“文德”产生影响。尾句通过蔡元培的主张,论述了“文德”与“民德”的转化关系。文段为“分—分”结构,一方面论述“民德”与“文德”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论述“文德可以转化为民德”,对其进行全面概括,可知主要论述的是“文德”与“民德”的相互关系。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明确文段是围绕“文德”“民德”二者关系展开论述的,正确答案应包含这两个主体,且对二者关系概括最准确、全面。文段围绕“文德”与“民德”的关系展开。由“‘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可知,“文德”会影响“民德”,“民德”也会影响“文德”,C项的“双向关联”概括恰当。文段论述的是“文德”与“民德”之间的关系,A项只提到“文德”,未涉及“民德”,表述片面,排除。B、D两项均只涉及二者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即是强调“民德”对“文德”的作用,接下来指出“‘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即是强调“文德”对“民德”的作用,尾句通过蔡元培的主张指出“以大学为社会文化中心”可以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关系,故文段重点论述“文德”与“民德”的双向关联,对应C项。A项只提到“文德”,而文段重在阐述“文德”与“民德”二者的联系,故表述片面,排除;B、D两项分别对应前文“相互关联”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均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大学与地方发展》32.地膜覆盖:增温保水A.田间管理:霜冻虫害B.临床试验:不良反应C.天气预报:卫星云图D.整顿市场:净化风气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增温保水”是“地膜覆盖”的作用,二者是功能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霜冻虫害”是“田间管理”的原因,而不是功能,排除;B项:“不良反应”是“临川试验”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而不是功能,排除;C项:“卫星云图”是“天气预报”的依据,而不是功能,排除;D项:“净化风气”是“整顿市场”的作用,二者是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33.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个人敬业、勤业、履行职责,努力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A.内在动力B.外在压力C.内在阻力D.外在抗力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内外因辩证原理是指在唯物辩证法中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业心和责任感指的是个人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能够鞭策人奋发上进,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而外在压力、内在阻力、外在抗力都起负面作用,只有内在动力是起正面作用的。因此,选择A选项。34.从四个图中选出唯一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的图形均四个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且每幅图的四个正方体均为同样的排列形式,即题干每幅图的立体图形都相同,只是每幅图立体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旋转。据此规律,只有C项跟题干立体图形是同样的排列形式。故正确答案为C。35.与第2自然段中,“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一句话是:A.市场并不能完全制约技术的发展B.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取决于市场C.市场并不能完全决定技术的发展D.市场并不能完全决定于技术的发展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引文的意思是市场推动技术发展,但不是完全决定技术发展,A、B、C项都表达了此意,所以正确。D项“决定于”表述错误,意思是技术不完全决定市场,与引文的意思“市场不完全决定技术”相悖,所以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6.明代学者王阳明训示儿子说:现在人的病痛,大多是因为傲;千罪百恶,都是从傲上来的。事实也说明,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自傲的人,也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不相信的人合作。据此,可以推出:A.谦虚的人总能避免人生各种病痛B.谁都不愿意与自傲的人合作C.谁都愿意与谦虚的人合作D.谦虚的人会获得所有人的信任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键词“所有……都不……”,确定为集合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自傲→﹁被相信②﹁被相信→﹁被合作由①②递推可得:③自傲→﹁被合作第三步,进行推理。A项:题干提到现在人的病痛,“大多”是因为傲,即并非“所有”的病痛都是因为傲,故无法推理得出“没有自傲就没有病痛”,排除;B项:该项可转换为“自傲的人不会被合作”,翻译为“自傲→﹁被合作”,与③表述一致,可以推出;C项:该项可转换为“谦虚的人会被合作”,谦虚即“﹁自傲”,是对③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D项:谦虚即“﹁自傲”,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即得不到是否“获得所有人信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根据直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从“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自傲的人,也没有一个愿意与他不相信的人合作”可知,“所有自傲的人都不被相信,不被相信的人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

翻译为“①自傲的人⇒不被相信,②不被相信⇒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以上两个推导关系连接起来,可得到“③自傲的人⇒不被相信⇒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第二步:

逐一翻译选项。利用逆否规则。A项,-自傲的人⇒避免人生的病痛,题干中没有谈到人生病痛的问题,A项无法推出;B项,自傲的人⇒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与题干推导关系一致,可从题干推出;C项可翻译为,-自傲的人⇒-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

D项可翻译为,-自傲的人⇒-不被相信,C、D两项的推导关系中,“-自傲的人”是否定题干推导关系③的前件,否前件无法推出否后件,C、D项无法推出。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信息推出的一项,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题干推理:①大多自傲的人→病痛;②自傲的人→不被相信→不被合作。A项,谦虚的人即不自傲的人,根据题干推理①无法推出无法得到不自傲就没有病痛,该论述过于绝对,无法推出。B项,根据题干推理②可知,自傲的人→不被合作,可以推出。C项,谦虚的人即不自傲的人,否定题干推理②的前件,得不到必然结论,无法推出。D项,谦虚的人即不自傲的人,否定题干推理②的前件,得不到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故本题选B。37.关于经济学中的成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资属于显性成本B.办公室租金属于固定成本C.企业管理费用属于可变成本D.固定设备折旧费属于隐性成本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常识。A项正确,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等,所以工资属于显性成本。B项正确,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房屋租金,所以办公室租金属于固定成本。C项错误,可变成本是指成本中随着产量的变动而产生变化的成本项目,主要指原材料、燃料等。企业管理费用不是生产要素,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产生变化,因此不属于可变成本。D项正确,隐性成本指的是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报酬,如机械设备的折旧费,因此固定设备折旧费属于隐性成本。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名词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可变成本又称变动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当一定期间的产量增大时,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会按比例相应增多,所发生的成本也会按比例增大,故称为可变成本。即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等。企业管理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不会发生变化,属于固定成本。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概念。从字面意思可推测,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相对,前者是看得见的成本,后者是看不见的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对,前者在一定时期是固定不变的,后者是变动的。观察选项,工资是可以看得见的成本,应该属于显性成本,排除A。办公室租金和企业管理费用是相对固定的,应该属于固定成本,B项正确,C项错误。设备的折旧费是看不见的,应该属于隐性成本,排除D。A项说法正确。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例如支付的生产费用、工资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B项说法正确。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包括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土地使用费、房屋等租赁费、必要水电气的能源消耗等。C项说法错误。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企业管理费用是固定成本。D项说法正确。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C。38.赵某在农贸市场经营海鲜,某日进货一批大闸蟹,进购价10000元,市场监管部门以赵某涉嫌违法为由扣押该批大闸蟹。办案期间因担心大闸蟹死亡,以8000元拍卖,市价则为12000元。后经调查核实,赵某的违法行为不成立。赵某遂要求赔偿损失12000元,该市场监管部门应给付赵某8000元拍卖款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家赔偿法常识。《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五)财产已经拍卖或者变卖的,给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变卖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本案中,市场监管部门的拍卖款低于财产价值,应将拍卖款给付给赵某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故表述正确。39.先师谭其骧先生年轻时就钟爱昆曲。我曾经问他当初是如何学的,他说得跟着笛师“拍曲”,一首得跟唱50至100遍才能学会。我又问,如果听人家唱自己不会的曲子能否知道在唱什么,他说听不懂。像他这样听了唱了一辈子昆曲的人,也只能欣赏自己熟悉的曲子。今天怎么可能普及到比他们这代人古文基础差、选择余地比他们大、工作和生活节奏比他们快的年轻人中去?这段文字不支持的观点是:A.昆曲现在很难普及B.不熟悉的昆曲是无法欣赏的C.昆曲的学习是需要付出心血和努力D.现在的年轻人欣赏昆曲的机会少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说明了昆曲的普及、学习、欣赏这三个方面。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文段中并没有提到。A项对应最后一句“今天怎么可能普及到比他们这代人古文基础差、选择余地比他们大、工作和生活节奏比他们快的年轻人中去?”正确。B项对应“像他这样听了唱了一辈子昆曲的人,也只能欣赏自己熟悉的曲子”,正确。C项对应“一首得跟唱50至100遍才能学会”,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40.语言∶交流A.微笑∶表达B.歌唱∶开心C.文字∶记录D.觅食∶充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语言可以用来交流,交流是语言的功能,二者是功能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表达不是微笑的功能(且表达什么没说清楚),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歌唱可以使人开心,开心是歌唱的结果,二者是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文字可以用来记录,记录是文字的功能,二者是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觅食的目的是充饥,二者是目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1.下列对于作用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推出的铅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B.桨对水的推力是船前进的动力C.丢入池塘的石子没入水中后,在不同深度所受浮力不同D.匀速行驶的汽车,对放在车上的货物没有静摩擦力作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尚保持相对静止时,彼此间存在着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静滑动摩擦力,简称静摩擦力。D项中,在忽略空气阻力对货物的影响的情况下,汽车匀速行驶时,汽车对货物的静摩擦力为零,因为车与货物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A项:当铅球被推出去以后,铅球一定会受到重力作用,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铅球;手对铅球的推力施力物体是手,但铅球已经脱离手,所以在空中的铅球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A项说法错误。B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划船时,船桨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水就会给船桨一个向前的推力,水对桨的推力是船前进的动力。B项说法错误。C项:石子没入水中以后受到的浮力恒等于石子排开水的重力,取决于排开水的体积和密度,水的密度在池塘环境可以认为是均匀的,不同深度的水的密度都相等,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石子的体积,所以浮力不会发生变化。C项说法错误。42.校园引入共享单车,由于样式规格统一,易于识别,所以也不怕被盗抢,因为销赃困难。校园内长期困惑师生的私人自行车盗窃案件恐怕会大幅度下降。而且,学校还不需要每年花大量人力物力去清理废弃的、有碍观瞻的“僵尸车”,企业会定期修缮、回收破损的共享单车,校园环境会有所改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共享单车进校园的关键是要管理到位B.共享单车进校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C.共享单车进校园应符合学校秩序D.共享单车能切实为所有教师提供便利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引出共享单车进校园这一话题,接下来分析共享单车进入校园内不用担心被盗,最后用“而且”说明共享单车进入校园的另一个优点是学校不用费心管理,企业会定期来处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共享单车进校园的益处。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A项:文段未说管理欠缺,谈不上“要管理到位”。C项:“符合学校秩序”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项:“为所有教师提供便利”过于绝对且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43.下列电影与其历史背景对应错误的是:A.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B.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C.高山下的花环:朝鲜战争D.战争与和平:1812年法俄战争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项,《高山下的花环》是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高山下的花环对应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A项:《铁道游击队》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一支铁道游击队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带领下,活跃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1947年版、1957年版、1999年两版的《圣女贞德》电影都是以圣女贞德为原型的电影,圣女贞德,绰号“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D项:1956年版、1968年版、1972年版的《战争与和平》电影都是以1812年法俄战争拿破仑攻打俄国为背景。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44.当公文中提及的人物担负多种职务时,应在公文中列出其全部职务。()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第二步,在公文写作中,当一个人担任多种职务时,只需列出其与公文内容有关的职务即可。如其它职务与公文内容无关则无需列出。因此,本题错误。45.娃娃鱼不善于追捕,只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时,进行突然袭击。它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甚至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娃娃鱼喜食鱼、蟹、虾、蛙、蛇等动物。这段文字介绍了娃娃鱼的:A.性情特点B.生活特性C.捕食习性D.消化功能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讲到娃娃鱼的捕食习惯,而后讲到它在进食时的一些特点,诸如牙齿不能咀嚼、全在胃中消化等,进一步论述到它对食物的多少并无严格要求甚至以卵充饥,最后一句论述它喜欢捕食什么样的动物。文段为“分—分”结构,整个文段都是围绕“捕食”来阐述,即“捕食”为主体词。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强调“捕食”与文段主体一致。因此,选择C选项。46.一块长方形田地ABCD如下图所示,已AB:BC=6:5,AE:EB=1:2,AI:ID=3:2,G和F则是另两边中点,现要在图中灰色部分种植作物A,问作物A的种植面积占该田地总面积的:A.不到45%B.45%-50%之间C.50%-55%之间D.55%以上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赋值AB=CD=12,BC=AD=10,因AE:EB=1:2,则AE=4,EB=8;AI:ID=3:2,则AI=6,ID=4;F和G分别是BC和CD中点,则BF=CF=5,CG=GD=6。,,,,。作物A的种植面积,占该田地总面积的比重,在C项范围内。故正确答案为C。47.①收集书籍②购买材料③打造书架④雇用木工⑤排列书籍A.①④②③⑤B.④①②③⑤C.⑤④②③①D.②③④①⑤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④⑤中选择。“收集书籍”后,才发现有“打造书架”的必要,所以才会“雇用木工”;造好书架后,才能“排列书籍”,即首句是①,排除B、C、D项。因此,选择A选项。48.法人的权利能力与公民的权利能力一样都是法律赋予的一种资格,它们的范围是一致的。(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主体知识。第二步,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广泛性,即可以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则具有限制性,也就是说只能享有从事特定范围活动的权利。公民之间权利能力是绝对平等的,而法人与法人之间,由于它成立时的经营范围规定不同,因此权利能力也就不一样。由此可知,法人的权利能力与公民的权利能力在范围上是不一致的。题干表述有误。因此,本题错误。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49.互联网使用中视频文件需要安装flash插件,才可以进行正常播放()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

Flashplayer是一款专用的网络视频播放器,我们在使用电脑浏览器观看网页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flashplayer。50.总结应当用第一人称写作。(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总结的含义:总结是对规定的时限内的某项工作加以回顾、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明确今后实践的方向,把这些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文字的公文。总结多使用第一人称。故表述正确。51.野生动物之间因病毒入侵会暴发传染病,最新研究发现,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A.无论气候如何变化,生活在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B.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C.气温高低与野生动物患传染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气温越高患病风险越高D.寒冷气候可能让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气候却更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观点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题干观点和论据。题干观点为“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题干论据为“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要支持题干观点,可说明气温升高的确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题干论据: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题干观点: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A项,指出生活在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并未说明气温升高对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B项,指出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并未说明气温升高对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C项,指出气温越高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也越高,说明气温升高会使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增加,可以支持题干观点。D项,指出寒冷气候可能让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气候却更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但“炎热气候”与“气温升高”并非同一概念,不能支持题干观点。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论据: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现在冬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气候不管怎样变化,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患传染病风险,与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遭遇传染病的风险在升高,与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论据。气温高低和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存在正相关,说明气温越高,患传染病的风险会增大,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寒冷气候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更容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对比的是寒冷和炎热,而论点主要讨论“气温升高”,说的是气温的变化,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论据: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罹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论据讨论的是炎热地区与低温地区对于动物罹患传染病的风险情况,论点讨论的是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论据论点均在讨论气温与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关系,话题一致,可以考虑补充论据进行加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指出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风险,而论点的主体为野生动物;同时该项并未说明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B项:该项指出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但并未说明气温升高与野生动物传染病暴发之间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C项:该项指出气温高低与野生动物患传染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说明气温升高确实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属于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D项:该项指出寒冷气候与炎热气候对野生动物感染病毒的风险存在差异,属于重复论据,无法得知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且是一种“可能”的说法,加强力度小于C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52.被称为海上交通的咽喉的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航运枢纽,下列海峡中(

)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峡。A.英吉利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D.德雷克海峡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第二步,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门户,位于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间,北岸为英国的直布罗陀南岸为摩洛哥,全长约90千米。因此,选择B选项。A项: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是分隔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法国、并连接大西洋与北海的海峡。由此可知,英吉利海峡不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A项错误。C项: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中东地区的重要石油产地波斯湾和阿曼湾的狭窄海峡,亦是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唯一水道,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海运原油贸易依赖这一海峡。由此可知,霍尔木兹海峡不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C项错误。D项: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紧邻智利和阿根廷两国,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南部相互沟通的重要海峡,也是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的地方,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由此可知,德雷克海峡不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D项错误。53.某医院门诊大楼最多容纳1500人,进出大楼有4个门,其中2个大门大小一致,2个小门大小一致,大楼安全员对4个门的通行能力进行测试,同时打开1个大门和2个小门,2分钟内可通过600人;同时打开一个大门和一个小门,3分钟内可通过720人。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出门效率降低30%,根据安全标准,紧急情况下大楼所有人员需在5分钟内撤离,那么发生紧急情况时这4个门最多能够通过多少人?A.1440B.1500C.1600D.168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大门每分钟通过x人,小门每分钟通过y人,根据题意有:2(x+2y)=600,3(x+y)=720,解得x=180,y=60;则紧急情况下,5分钟内能够通过人数为(2×180+2×60)×(1-30%)×5=1680(人),然而整个门诊大楼最多容纳1500人,小于四个门能够通过的人数。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第二步,已知1个大门、1个小门3分钟通过720人,则可得2个大门、2个小门3分钟通过1440人,5分钟通过

(人),紧急情况时,通过2400×(1-30%)=1680(人),然而整个门诊大楼最多容纳1500人,小于四个门能够通过的人数。因此,选择B选项。54.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首因效应的是:A.小王一直认为同事小张是一个冷漠、不喜欢帮助别人的人,直到最近小张在工作上给了小王很大帮助,小王对小张的印象才有所改变B.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小李的勤奋、踏实给赵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然小李不负赵老师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勤奋刻苦,期末的时候小李还因学习成绩突出获得了一等奖学金C.在某公司招聘员工的面试中,小黄因过于紧张在回答考官提出的前面几个问题时有些口吃。尽管小黄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完整流利地回答了考官随后提出的几个问题,但考官给小黄的评价仍然是思维缺乏敏捷性、不善于表达自己D.科学家做过这样的测试,要求被测试者分别描述“热情”和“冷淡”的人的个性特征,90%以上的被测试者认为热情的人同时也是慷慨的、富有幽默感的、勤奋的和有礼貌的,而大多数被测试者认为冷淡的人是粗鲁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②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对小张的印象有所改变,并非对“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不符合定义;B项:小李勤奋踏实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但并未体现“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不符合定义;C项:小黄口吃,让考官形成了不善于表达的印象,尽管小黄及时调整,流利地回答了问题,但评价仍未改变,体现了考官“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并“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符合定义;D项:对不同人的个性特征进行描述,未体现“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前后印象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印象不易改变”;B项前后一致,但后来的印象仍然是对最初印象的延续,不符合“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C项中考官根据小张最初回答问题口吃的表现,得出小黄不善表达的初始印象。即使小黄后来表现很好,这种初步印象也左右了考官的判断,仍然认为小黄缺乏敏捷性,不善表达;D项没有体现题目定义,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55.2010年年末,某公司高收入员工(占20%)收入是一般员工(占80%)的6倍。未来5年实现员工总收入增加1倍,同时缩小收入差距,当一般员工收入增加1.5倍时,则高收入员工收入是一般员工的多少倍?A.5B.4.5C.4D.3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第二步,赋值总员工数为10人,其中高收入员工2人、一般收入员工8人,赋值一般收入员工的收入为1,则高收入员工的收入为6,故总收入为2×6+1×8=20。第三步,未来5年员工总收入为20×(1+1)=40,一般收入员工每个人收入为1×(1+1.5)=2.5,一般收入员工总收入为2.5×8=20,则高收入员工总收入为40-20=20,高收入员工每个人收入为20÷2=10。第四步,高收入员工收入是一般收入员工的10÷2.5=4倍。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假设一般员工与高收入员工人数分别为8、2,再赋值一般员工的收入为1,则高收入员工的收入为6。于是员工总收入,增加1倍后为40。这40的收入中,一般员工占,因此高收入员工的收入变为。高收入员工与一般员工的收入倍数为4。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总收入=一般员工工资×一般员工人数+高收入员工工资×高收入员工人数,而所求的收入比为不计算人数的工资比。题干中已知信息仅为占比和倍数,无任何具体数值,可对两个员工群体的人数和工资进行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