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高频考题汇编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5题)1.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与之相符的结果,是实现了教育的()

A.正向教育功能B.负向教育功能C.显性教育功能D.隐性教育功能

2.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A.生理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尊重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3.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于20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其内涵为“教育是国家的工具,教育是国家的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的观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这个教育思潮是()

A.国家主义教育思潮B.职业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4.“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观察阶段的教育。观察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这个计划是()

A.魏玛宪法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C.高等教育总纲法D.汉堡协定

5.中国书院教育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是()

A.《东林会约》B.《白鹿洞书院揭示》C.《学海堂章程》D.《岳麓书院学规》

6.下面不属于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教育调查报告B.教育实验报告C.政策文件D.学术论文

7.朱熹的朱子读书法中的“居敬持志”,其中“居敬”的确切含义是()

A.敬畏之心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C.全神贯注D.恭敬态度

8.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

A.初等教育均衡发展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C.高等教育大众化D.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9.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音学D.批判教育学

10.某研究者对15位优秀乡村教师的教学日记进行了逐级编码分析,以探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A.行动研究B.叙事研究C.民族志研究D.扎根理论

11.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关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有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12.以下数据具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A.平均数B.标准差C.相关系数D.方差

13.最早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士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熹、苏格拉底

14.古代希伯来的教师被称为()

A.“拉比”B.“古儒”C.“专家”D.“校父”

15.下面属于“负强化”的反例的是()

A.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的训斥而认真写作业

B.丈夫担心妻子的唠叨每天准时回家

C.妈妈安抚孩子,孩子不再哭闹

D.学生上课迟到,被罚抄作业三遍

16.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的理论基础是()

A.班级授课制B.教育适应自然C.泛智教育论D.直观教学原则

17.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

A.大学自治B.教授治校C.科学教育D.古典教育

18.古德莱德提出五类课程说,其中一类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这类课程属于()

A.理想课程B.正式课程C.实行课程D.经验课程

19.将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规定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该受此教育”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0.农耕时代教肖的目的珐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索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

A.文化传统B.生产方式C.教育理论D.文化教育

21.关于人为教育、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的主张是

A.人为教育、事要教育配合趋同于自然教育

B.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要配合趋同人为教育

C.自然教育、人为教育要配合趋同事物教育

D.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自然教育要分别独立实施

22.“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徳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一观点出自()

A.《墨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

23.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A.卢梭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奇D.夸美纽斯

24.20世纪70年代美国“回归基础教育”改革运动提供理论指导的教育思潮是

A.泛爱主义教育B.要素主义教育C.进步主义教育D.自然主义教育

25.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某老师强制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某老师让全班学生轮流扇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耳光,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惩罚给儿童造成了太深、太多的心灵伤害,这体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所发挥的()

A.正向教育功能B.负向教育功能C.显性教育功能D.隐性教育功能

26.由清末民初实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而来,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要授人以一技之长和促进事业发展的教育思潮是()

A.实用主义教育思潮B.职业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科学教育思潮

27.从19世纪70年代四批留美幼童的籍贯看留学意愿和本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当时留美幼童求学最多的两个省份是()

A.福建、广东B.江苏、浙江C.浙江、福建D.广东、江苏

28.下面关于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开始

B.20世纪20~5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使教育心理

C.20世纪50年代,奥苏泊尔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

D.20世纪8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29.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是()

A.使学校类型统一化B.全面批判西方教育理论C.新大学运动D.提高教育质量

30.博士从一种朝廷备问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的历史时期是()

A.汉代兴太学之后B.兴鸿都门学后C.兴郡国学后D.兴宫邸学后

31.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其中,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以这三种灵魂为人性论基础的教育是()

A.体育、德育、智育B.体育、智育、美育C.体育、德育、美育D.智育、德育、美育

32.二战后,日本提出的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化原则、国际化原则、信息化原则和终身教育的原则,提出这一报告的机构是()

A.临教审B.教育改革推进本部C.文部省D.东京大学

33.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34.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35.被誉为18实际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是()

A.《初级读本》B.《教育方法手册》C.《鲁滨孙漂流记》D.《泛爱教育杂志》

二、判断题(5题)3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A.正确B.错误

3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A.正确B.错误

38.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A.正确B.错误

39.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A.正确B.错误

40.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

1.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功能划分的一个纬度,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

2.C

3.A

4.B

5.B

6.C

7.C本题有难度,一则学生有可能忽视这样的细节,二則学生会认为是恭敬之意,实际上居敬的敬虽有恭敬的含义,但是“居敬”实际说明因为对学习恭敬,所以有专心致志,全神贾注,不要分心。

8.B《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了使中等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的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的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

9.B文化教育学主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要用陶冶和唤醒培养完整的人格.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关于学派的題我们做过很多,这道題不难。

10.D扎根理论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建立理论的方法。操作程序包括:①从资料中产生概念,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②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③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④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⑤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变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并建构理论模型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特色。

11.B

12.A

13.A

14.A

15.D

16.C

17.C这道題解题方法1,靠很大的记忆量,见过这个知识点并记忆准确;方法2,推断法,17-18世纪欧洲逐渐有了新大学运动的开启,牛津剑桥就是传统的古典教育的大学,題干的表述牛津剑桥与爱丁堡大学不同,那么一定不同在教育内容上,是与传统大学相反的科学教育。至于B是因为柏林大学之后才有了教授治校的思想。至于A自中世纪以来,中世纪大学的盎著特别就是自治,也不会成为爱丁堡大学的特色。推断+排除是教育史考试中常见的有效的方法。

18.A古德莱德提出五类课程,有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实行课程和经验课程,其中理想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

19.A

20.B本题重在理解,本题体現的是时代变迁,在变迁中不同时代对人才要求不同,所以重在体现生产方式对人才的要求,并且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决定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因。

21.A卢梭从儿童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能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22.D这道题很简单,只要理解题干这句话的含义是:道德有时候是无效的,威势才是有效的。那么只有法家主张依法治固,轻视德治,那么直接看四个选项中谁主张法家思想,那么只有《韩非子》。

23.C

24.B1976年,美国开始提出“返回基础”的要求。“返回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问题而开展。在四个选项中只有要素主义教育才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25.B正向教育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显性教育功能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

26.B

27.D洋务运动中的留美教育分别分为四批次。其中这四批次学生籍贯极其学生数量分别为:广东84人;江苏20人;安徽2人;浙江9人;山东1人;福建4人。所以据此可以得出这四批次留美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和江苏。

28.B

29.D

30.A

31.A

32.A

33.A本题考查开放式问卷的含义。开放式问卷又叫无结构型问卷,是问卷设计者提供问题由被调查者自行构思、自由发挥,从而按自己意愿答出问题的问卷题型。其特点是项目的设置和安排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所调查的问题是开放式的,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发表意见和观点。但开放式问卷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结构较松懈或较少。这种类型的项目较少作为单独的问卷使用,往往是在对某些问题需要竹进一步深入调查时与结构型问卷配合使用,或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

34.C

35.A

36.B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内容、方式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37.B《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否则就是背叛: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38.B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