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指导系列之打造亮点_第1页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指导系列之打造亮点_第2页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指导系列之打造亮点_第3页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指导系列之打造亮点_第4页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指导系列之打造亮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巧翻杨柳新枝彰显写作智慧——作文指导系列之打造亮点【技巧指津】“亮点”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亏你想得出来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练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在文章中有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整篇作文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不容易。但是,作文中打造一两处“亮点”,还是能够做到的。亮点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发展、创新”这几点要求,而12个发展等级评分点,就是作文最主要的的“亮点”。具体包括: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⑶观点具有启发作用;⑷材料丰富;⑸形象丰满;⑹意境深远;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⑼文句有表现力;⑽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⑾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⑿有个性特征。此外还包括标题、首尾、书写等方面。打造亮点,才能点亮阅卷老师的眼。一、主题“亮”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记叙文要注意升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情思,从而引发强烈共鸣;议论文要深度思考,发别人所未发。或深刻,或新颖,或辩证。善于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大家都在论述“为什么要有尊严”,你不妨论述“怎样才能有尊严”;大家都说女人是祸水,你不妨说家有女人才能“安”,要敢于翻新意。具体做法有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二、内容“亮”形象丰满,论证新鲜。形象丰满相对于记叙文而言。首先,浓墨重彩的渲染,细致入微的精雕,反复叠现穿插同一细节,这些都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其次,把思想感情融进形象或意境中,产生丰富的内涵和情思,从而创造出深远的意境。最常用的方法是“化情思为景物”,寄情于景或渲染烘托,使所写的景物成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样就能是文章以少胜多、含蓄不露。此外比喻、夸张、象征等也都是使意境深远的好方法。论证新鲜是就议论文而言。注意运用童话寓言、历史传说、名言词赋等做论据。在具体的论证方法上宜采用多角度论证、排比例证和正反结合法等。还可以“旧材”翻新,用时代意识解读“旧材”。比如,“鸿门宴”这一“旧材”,论证了善于用人才能成就大业这一观点。但是用现代的眼光审视,一个优秀的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何等重要,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的命运,这就是“翻新”。三、形式“亮”首先文体要新颖,出奇制胜。书信、日记、采访、报告、小小说、故事新编、童话等都可尝试。其次构思要新巧,跌宕生姿。误会法、悬念法、抑扬法、巧合法、突转法等都可尝试选用。最后题目要新奇,先声夺人。四、语言“亮”精用动词、形容词;巧用叠音词、拟声词、谐音词、双声叠韵词;兼用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方言俚语;偶用流行语;活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这样才能使得你的文章有文采、有情采、有神采。其次,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问、反复、对偶、拈连等。用拈连有时能创造出有意蕴的句子。比如,“站在城市的邮筒旁,我不知道把自己的孤独寄往何方”,“筷子在手,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等。最后,嵌入名言熟语,化用诗词歌赋,可起到幽默机智、富含哲理之效,增加文句的表现力,使语言充满诗意、意境、哲思,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名家美文】一半介子平繁华处,安史之乱,恰是大唐的一半,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笙歌间,靖康之耻,恰是大宋的一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叔同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乃红极一时人物,在音乐、话剧、美术、诗词、书法等方面均有成就,却要半路出家,遁入空门,与世俗了断后,开始了另一种半是儒生半是僧的生活。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电影《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在武艺绝顶时,戛然而止,与小师妹乘船远渡扶桑,任盈盈说:“只有在那里,你们才能真正地退出江湖。”跑至一半处,望终点与望起点,距离相当。人生一半处,本也如此,但谁也不知半之刻度。不见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欲望无尽,难免自欺欺人。体力不支了,体态臃肿了,记忆衰退了,两鬓斑白了,此时已到了抛物线的下滑处。长沙岳麓山原有半云庵。明末清初烧火僧李模,因作《半半诗》而被住持收为衣钵弟子,号密庵。《半半诗》云:“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半半诗》出,道尽半胜过全的诡秘。心大了,边框也就大了,边框大了,留给心的余地也就大了。心胸寥廓,有容乃大,容有一半的空间足矣;大象简形,小亦磊落,拥有一半的空间够了。发上等愿,享下等福,余下一半空间;从高处立,向宽处行,余下一半空间;学立道通,自然贞素,余下一半空间;圆行方止,聊以从容,余下一半空间。半醉半醒时,心大了,还是小了?唐伯虎《桃花庵歌》云:“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纳兰性德《画堂春》云:“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我看是小了。陶渊明“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李白“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也半醉半醒,那是看开了,胸襟磊落,气量广大。苏州城中有两处“半园”,城南者谓之“南半园”,城北者谓之“北半园”。“半园”之谓,盖主人取“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之意。俞樾曾作《半园记》评“南半园”。太原柳巷有家“半间楼”面皮店,局促陋室也。面皮未品尝过,每路过,倒是对其雅名若有所思一番。有多少小生意,名字起得吓人,不是中心,便是食府,自鸣得意,偏越成谬,不免面目可憎,心躁意虚,六神飘荡,生意焉能长久?果然,主家走马灯似的换了又换。倒是这爿小店,因势定名,还能引申出别的含义来,实在多了。——选自(《杂文月刊》2013年2月下)【点评】本文阐述了“知足而不求齐全”的道理。从议论文的角度看,亮点有三:其一,立意深刻。世俗皆以十全十美为佳,作者独发“半胜过全”之新见,可谓非同凡响;其二,材料新鲜。《半半诗》妙语迭现,理趣横生,道尽“半”之博大精深。全诗以多达四十一个“半”字全景式描画出“半半”人生才是圆满人生;其三,语言独特。或文或白,或整或散,或诗或词;时而排比加深语意,时而对比凸显要义,时而喻说阐明深意;富哲思、有韵味、描世态的语句俯拾皆是,真乃一篇文质俱佳的美文。【片段赏析】原谅我,大黄安宇“又快冬天了,也不知大黄怎样了?”奶奶的一声叹息让我的心绪飞到了从前。大黄是爸爸从亲戚家抱来的一条狗。小时候一身毛绒绒的黄色毛发,小巧的鼻子,特别是那双眼睛,不含一丝杂质,能清晰地倒映出我的影子。从此大黄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孩童时代。每当放学回家,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大黄身边抚摸它的毛发,它也欢快地叫着,眼里充满了满足。我一天天地长高,大黄却一天天地衰老:走起路来慢腾腾的,吃食也挑挑拣拣。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天阴阴的,怕是要下雪了。寒风呼啸,冷得连鸟却都早早躲了起来。不爱吃食的大黄也一声不响地蜷在窝里。半夜里,在刺耳的风中我隐约听到几声大黄低沉的叫声……第二天早晨,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平时最喜欢这时在雪中蹦跳撒欢儿的大黄却没有出现,它在冰冷的窝里疲惫的闭上了有些浑浊的双眼。“其实大黄也活了十几年,也算高寿了,不要伤心了”,奶奶劝着我。我蹲下身子,抱着大黄僵硬的尸体走在漫天大雪中,我将它轻轻地放在一处偏僻的山坳,看着大雪慢慢遮蔽了它的身体,心中默默地说:“大黄,我不会让你永远呆在这里,等明年春天,土地松软,我一定来为你安葬!”转眼又一个冬天来了,我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大黄早已不知去向。此时我的心里填满了歉疚。大黄,你会原谅我吗?【点评】一只名叫大黄的狗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它在一个寒冷的冬雪之夜死去了,小作者为此深深地痛苦和自责。习作亮点表现在:其一,景物渲染。叙事文恰当的景物描写能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烘托人物、深化主旨。文中尤其对雪的描写起到了强化天气寒冷、烘托“我”悲伤心情的作用。其二,细节生动。对大黄外貌、动作、声音、神态等的描写十分细腻,多次写眼睛,“能清晰地倒影出我的影子”,十分逼真。其三,巧于铺垫。先写大黄衰老,然后天阴寒冷,再写大雪,最后才引出大黄被冻死,铺垫得很缜密。【误区警示】一、堆砌事例,误做丰富。材料丰富的标准是新、精、严。新,就是不要众所周知的,具有新颖性;精,就是能准确证明论点,具有典型性;严,就是论证角度不重复,具有逻辑性。二、堆砌辞藻,矫揉虚浮。不管与内容是否关联,开头结尾都用排比比喻句;大量引用古诗词貌似文化底蕴深厚等等。语言有文采不是辞藻华丽,一切要服从表达的需要,苍白的好词佳句,取悦不了阅卷老师。三、盲目追风,适得其反。大家都用排比类比的句式开头,你不妨直奔主题以求平实;大家都写题记后记,你不妨开门见山以示简洁。总之不要盲目从众,避免引起阅卷者的视觉疲劳。四、热点素材不一定新,陈旧老料不一定旧。如果不新选之无益;如果能通过扬长避短,写不为一般人所知晓的细节来“翻新”则何乐而不为?五、若非最佳,不选“另类”。如果没有合理的逻辑和深刻内涵,形式的创新就是幼稚的标新立异,反而弄巧成拙,这恰恰违背了“深刻”这一要求,所以要慎重选用“另类”文体。须知张扬个性要恰到好处,而且考场作文也不提倡冒险。【佳作展示1】老师的手(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又是一年的雨季。我举着黑乎乎的大伞一深一浅地走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似乎又深切地体会到老师小杨的那双大手的温暖……在家乡,一弯又一弯的是崎岖的山路,一片又一片的是葱绿的树林,一次又一次的是小杨老师的身影。在春雨绵绵的季节,在我和小伙伴们走过一道道的山峦的时候,就会在那说远不远,说宽不宽的沟口对岸看见小杨老师的身影。他总是在看见我们的一刹那咧开嘴笑得像朵黑牡丹,然后便站在那座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跨开步子,用他那宽厚的大手把我们一个个地从沟的这边抱向学堂那边……学堂遇上春雨,也非常倒霉。外面春雨绵绵,里面小雨不断。小杨每次讲了一会儿课,就得去泼掉盆里的水。下课,我们围着小杨听故事,听他说老杨的故事,就是我们这个学堂的建筑者、校长、上一任教师。他已经不在了,留下这座学堂,学堂外面的一棵苹果树,和他的儿子小杨。小杨说学堂的每一片瓦都是老杨亲手码的,每张课桌都是老杨亲手敲出来的,苹果树也是他亲手种的……我很好奇老杨长什么模样,就问小杨是不是和他一样,小杨笑着说当然啦!于是我又接着问是不是和小杨一样有着很厚很粗的手掌呢?小杨又笑得像朵黑牡丹了。小杨的手真的很粗,小杨说那是因为手经常做活儿生茧了。我的小脑袋里就天真地以为生虫虫了,告诉小杨后他笑个不停,用他那很粗的手掌磨得我的小脸生疼。后来,小杨给苹果树剪枝,爬上房顶摆瓦片,给同学修理课桌时都带上我。做完活就向我摊开手说茧又变厚了哟!于是我便在写给苹果树的日记中写道:苹果树你要好好开花,好好结果子,我要好好读书。你不要再让小杨给你扯枝条,让小杨的手生虫虫,我也不要小杨很辛苦……小杨一直一直待在山上的学堂,他说老杨也是这么希望的,他说他还要送我们的弟弟妹妹走出去……我走出去后,时常会想念学堂。想念那有些破的课桌,有些心悸的沟口,和小杨的长虫虫的手。那棵苹果树是否乖乖地没要小杨你再修剪了呢?小杨,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相信真的有天堂,那是你用手创造出来的地方…… 【点评】这篇作文在选材上颇有特色。它没有一件具体完整的事件,都是由类似特写镜头的一个个动作、场景等组成的片段,而每个片段又莫不与手有关,这些“点”的聚集便勾勒出了一位在贫困山区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形象。作文亮在对“手”的描写,既有抱学生过水沟、泼水、剪枝、摆瓦片、修课桌这样间接的写手,还有“温暖”“宽厚”“粗”“生茧”等这样直接写手,更有“很粗的手掌”这样的细节反复出现。这样就以一双手凸显了人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收到了以一当十之效。【佳作展示2】文化的差异?道德的危机!(2014年重庆高考作文)就在不久前,发生在香港街头的一起风波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一位内地女士让自己的孩子当街大便,被香港市民认作“不文明行为”用手机拍了下来,女士对此不满而大打出手。针对这一事件,网友们在各大论坛中争得沸沸扬扬。声援内地游客的与支持香港市民的网友各执己见,当然也有中立的声音:这是香港与内地不同的社会文化造成的。这种说法好像颇有道理。香港人受西方影响,社会道德观念强,而内地人对街头不文明行为大多不是很在意,两种观念的冲突导致了这场风波。“文化的差异”意味着不能歧视和指责,别人严守社会道德是正常现象,咱们随地大小便也是正常行为。正好,当前国外指责中国游客不文明的行为颇多,这样一来,一句“文化的差异”便可以把这些刺耳的意见统统驳回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且先看一个真实的故事:波罗的海海边一个正要出租的小屋里,一名游客打碎了玻璃瓶。给房东道歉会,游客把碎片扫得干干净净装进了垃圾袋,放到门外。房东老人看了却拒绝继续租房给这名游客,并将碎片捡进了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在欧洲,在波罗的海,人们对待到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房东老人的身上得到了体现。为避免清洁工受伤,他在装有玻璃碎片的袋子上留了提醒字条,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不正是社会道德的内涵吗?与此相比,那位游客就相形见绌了。但打碎玻璃瓶后,他主动承认错误,扫净了碎片,办事尽责,所以没人会说他素质低下、道德沦丧吧?我想,房东老人与游客对待玻璃片的不同行为绝对不会被国人说成是文化差异,因为要是把老人的行为放到中国来看,仍然值得称赞。其实,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道德体系,但在为他人着想这一点上一定是相通的。人生来便注定无法脱离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只有为他人着想,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每个人都为他人着想,社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一个社会道德体系中若是没有“为他人着想”的要求,这样的道德一定无法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也不可能长久存在于群众的意识中。房东老人的善行,正是为他人着想精神的最高体现。可问题在于,房东老人仅因为游客没能做到他所做到的而拒绝租房,可见房东老人生活的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有多高。换句话说,那些我们看似值得称赞、体现道德高尚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罢了。说得再残酷一点,我们的社会中正是缺少这样道德高尚的人,我们才会对这样的善行大加称赞;而我们身边不守社会道德的行为太过泛滥,导致我们渐渐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最后竟熟视无睹了。对违反道德“审丑疲劳”,使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甚至一些中国人都对此表示了认同。于是面对香港街头的风波,以及众多中国游客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引发的争议,大家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我绝不相信中的文化可以容忍这种行为一直持续下去。所谓的“文化差异”,不过是为我们的陋习找借口开脱罢了。这种开脱更是一剂慢性的精神毒药,进一步麻痹着国人的社会道德意识,减缓甚至停止自我改进,最终中国人的道德只能越来越沉沦,与世界也越来越格格不入。波罗的海房东老人的拒绝与香港街头的风波,莫不给中国人的社会道德意识敲响了警钟。这不是文化的差异,而是道德的危机。社会道德意识的提高,为的不仅仅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更为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践行道德,刻不容缓!【点评】这篇时评以其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不同常人的见识和驳论的有力等亮点赢得了高分。其一,作者以社会现实入题,吻合了“为解决问题而作”这一议论文的本质特点;其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中立的观点提出异议,体现出见解的深刻;其三,驳斥错误观点有理、有据、有力。先破后立,破得彻底,立得牢固,所以文末得出“这不是文化的差异,而是道德的危机”这一结论就让人十分信服。【佳作展示3】打破老规矩的束缚——“老规矩”是否应该被重提·反方结辩(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正方观点:“老规矩”应该被重提反方观点:“老规矩”不应该被重提反方四辩结辩:大家好!辩论到现在,我们都清楚,“老规矩”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信守的准则。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老规矩”应该被重提,因为“老规矩”的传承是文化认同的根基。从表面上看,“约定俗成”“世代信守”确实是基于认同的传承。但从历史走来的“老规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如今,是否依然能够唤醒文化认同呢?我们以有关传承的“老规矩”为例。在辽阔的华夏土地上,各行各业的手艺,都会在父子之间、师徒之间上演一场绵延的接力。无论是武术行当,还是评话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老规矩”——传男不传女。在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女子出嫁被称为“归”,也就是说,女子本就是别家的人,出嫁即是归家。为了保证手艺避免外传,便形成了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然而,手艺的传承,本应跨越时代的鸿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接力,生生不息。按“老规矩”,人有了内外之分、远近之别。这是男尊女卑的产物,却在世世代代的沿习中形成了无法抵抗的束缚。女子被男权的阴霾笼罩了千年,禁锢在伦理纲常之中。这样的“老规矩”对人有区分、有限制,而且比比皆是:女性要三从四德,孩子要毕恭毕敬,出门要谨慎,见面要赔笑……“老规矩”与人格的平等疏离,倘若唤醒文化认同,将是对生命意识的再次扼杀!不仅如此,在“老规矩”中,师徒之间的接力同样存在着不平等。师傅往往会留一手,徒弟反而要多只眼,正应了一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是,这样的“老规矩”真的有利于传承中的文化认同吗?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玩儿过俄罗斯套娃。当我们拆开第一个玩偶时,会发现里面有一个小一点的玩偶,而这个玩偶里面又装着更小的。于是,每一个玩偶都限制着里面的玩偶。同样的道理,在“老规矩”的束缚下,学徒工只能成为包身工,学本事全靠自己的悟性和私下的偷学。限制得越来越多,学到的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