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西学东渐_第1页
晚清西学东渐_第2页
晚清西学东渐_第3页
晚清西学东渐_第4页
晚清西学东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的中国,就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挨打,二是读书。

挨西方人的打,读他们的书;

再挨打,再读书。

晚清西学东渐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广东实验中学陈海鸿一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二为何向西方学习三如何向西方学习四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与反思

一位留美幼童回忆:当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

——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当时父母为什么又不愿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反映中国人什么样的世界观?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华夷秩序)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先进华夏狄蛮禽兽禽兽禽兽禽兽夷戎

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愈骄傲,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愈自卑。

——利玛窦《中国札记》

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中国人愿不愿意向西方学习?一近代中国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政治危机引发文化危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近代知识分子的经世思想出现

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与最初开放的宁波、上海、厦门、福州等港口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类的占329种,占总数的75.8%,科学和其他书籍105种,占总数的24.2%。——熊月之《1840-1860年西学在中国传播》推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因素1、西方入侵引发多重危机2、晚清知识分子经世思想3、西方传教士的客观推动三向西方学习的过程1,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畲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禁烟。为搜集夷情,林则徐组织人翻译了许多的书刊,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法律、地理等方面。据今所知主要的报刊有《澳门月报》《澳门新闻纸》《澳门杂录》等,书籍主要有《世界地理大全》《各国律例》《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以及梁廷柟在海防书局收集的诸国禀件禁令等。——福州林则徐纪念馆编《林则徐和他的翻译班子》《海国图志》目录第一部分:筹海篇,讨论鸦片战争之得失;第二部分:地图册,展示完整的世界概念;第三部分:各国地理、沿革、政治、物产;第四部分:表,各国教门、历法、纪年;第五部分:各国资料汇编;第六部分:西洋船、炮、机械图说;第七部分:地球天文合论。该书内容有何特点?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师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在中日的不同命运在中国,十年刊6版,国内印刷仅千册,大多士大夫不知为何物,官方严格查禁,书成二十载,世局如故,二十年后,几近绝版。在日本,该书2年15版,书价涨4倍,政军商学界必备书,天皇称等同英国大宪章,佐久间象山20万字笔记,私塾以之为教材。2学西方——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活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设立外交机构等江南制造总局译书统计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倭仁

近日学西方者,多糟粕程朱,秕糠孔孟,赞美夷人,以为事事胜于中国,用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缪也……今我方舍旧谋新,而彼乃广购经史,教其国人颂习,我专学彼之短,彼尽取我之长。则强弱之势愈悬。不数十年,衣冠礼仪之邦,将成兽蹄鸟迹之区,此鄙人所大惧也。

——朱克敬.“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根本)西用(手段)西用(手段)中体:传统纲常伦理道德教化西用: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技术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者觉得中体西用的合理性何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的自强运动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作者认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何在?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薛福成郭嵩焘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3.变制度——维新变法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西学书目表》的主体分成学、政、杂三卷,其中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有13种,日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有10种,日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有5种,日游记、报章、格致总、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祖宗之法不可变——荣禄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徐桐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张之洞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苏舆论战的焦点封建顽固派维新派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祖宗之法不可变宁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坚持科举取土,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为什么采用托古改制?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近代思想的进步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一方面,沉重的压力,变局迫来,逼使认识深化;认识的深化又推动改革越出旧界。另一方面,沉重的阻力,新旧嬗递的每一步,都会遇到被利益和道德召唤来的卫道者。近代中国就在这种矛盾中拖泥带水地趔趄而行。——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结合这段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从背景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