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1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2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3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4页
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信息化试点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申请单位: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盖章)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制重庆市信息产业局 二OO八年五月 目录TOC\o"1-3"\u一、项目概况 11.1项目背景与意义TOC\o"1-3"\u 11.2实施内容TOC\o"1-3"\u 21.3投资计划TOC\o"1-3"\u 21.4基础条件TOC\o"1-3"\u 3TOC\o"1-3"\u二、试点示范的目的、意义、必要性 42.1应用先进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要性TOC\o"1-3"\u 4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TOC\o"1-3"\u 4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TOC\o"1-3"\u 5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TOC\o"1-3"\u 52.2实现城市车辆管理精细化的需要TOC\o"1-3"\u 62.2.1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TOC\o"1-3"\u 62.2.2技术手段不足TOC\o"1-3"\u 62.2.3项目的意义和作用TOC\o"1-3"\u 62.3挖掘城市道路潜力,提高交通组织效率的需要TOC\o"1-3"\u 72.3.1交通条件限制和道路设施不足TOC\o"1-3"\u 72.3.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TOC\o"1-3"\u 72.4加强车辆规(税)费稽征管理的需要TOC\o"1-3"\u 82.4.1交通规(税)费稽征管理中的问题TOC\o"1-3"\u 82.4.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TOC\o"1-3"\u 82.5支撑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的需要TOC\o"1-3"\u 92.5.1存在的问题TOC\o"1-3"\u 92.5.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TOC\o"1-3"\u 92.6项目应用RFID技术的意义TOC\o"1-3"\u 102.6.1RFID技术是车辆信息动态自动采集的有效途径TOC\o"1-3"\u 102.6.2对RFID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TOC\o"1-3"\u 10三、试点示范所属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13.1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TOC\o"1-3"\u 113.1.1电子车牌系统(EVI)TOC\o"1-3"\u 113.1.2电子注册管理(EVR)TOC\o"1-3"\u 113.1.3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TOC\o"1-3"\u 123.1.4快速通行TOC\o"1-3"\u 123.2车辆识别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TOC\o"1-3"\u 123.3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TOC\o"1-3"\u 13TOC\o"1-3"\u四、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和已有工作基础 144.1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TOC\o"1-3"\u 144.1.1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介TOC\o"1-3"\u 144.1.2企业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TOC\o"1-3"\u 144.1.3合作机构TOC\o"1-3"\u 154.2已有工作基础TOC\o"1-3"\u 154.2.1项目建设的积累TOC\o"1-3"\u 164.2.2项目已完成的前期工作TOC\o"1-3"\u 174.2.3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TOC\o"1-3"\u 174.2.4政策法规支撑TOC\o"1-3"\u 18五、试点示范目标及考核指标(具有明确的可考核性) 195.1试点示范目标TOC\o"1-3"\u 195.2具体考核指标TOC\o"1-3"\u 20TOC\o"1-3"\u六、主要试点示范内容(包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技术关键、创新点) 216.1试点示范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TOC\o"1-3"\u 216.1.1建立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消除信息化瓶颈TOC\o"1-3"\u 216.1.2实现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TOC\o"1-3"\u 226.1.3实现车辆规(税)费征收管理信息化和动态稽查TOC\o"1-3"\u 226.1.4加强机动车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TOC\o"1-3"\u 236.2技术关键、创新点TOC\o"1-3"\u 23七、项目年度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 247.1项目年度目标TOC\o"1-3"\u 247.2年度实施计划TOC\o"1-3"\u 257.2.1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建设TOC\o"1-3"\u 257.2.2应用系统建设TOC\o"1-3"\u 26TOC\o"1-3"\u八、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 278.1项目投资计划TOC\o"1-3"\u 278.2资金来源TOC\o"1-3"\u 28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TOC\o"1-3"\u 4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TOC\o"1-3"\u 5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TOC\o"1-3"\u 5九、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分析、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 289.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TOC\o"1-3"\u 289.1.1社会效益TOC\o"1-3"\u 289.1.2经济效益TOC\o"1-3"\u 299.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TOC\o"1-3"\u 309.3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TOC\o"1-3"\u 30TOC\o"1-3"\u十、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0一、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与意义本项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为指导,面向城市交通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充分发挥RFID技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探索适应城市交通特点的RFID新型应用模式和机制,提高交通精准管理和监测能力,为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服务。本项目是在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国家863计划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在获得重庆市人大立法支撑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中,引入具有动态自动识别功能的远程射频识别技术,形成重庆市辖区内所有机动车的电子牌照。项目作为“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后续工作,在已完成行驶证和照驾电子化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由电子化行驶证、驾照和车牌构成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在现有“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上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电子牌照的支持,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逐步实现车辆精准管理、路网动态监测,车流统计与分析,各种交通规(税)费的动态稽征,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大众出行路况信息发布等功能。项目建设包括车辆自动识别和应用系统示范两方面。其中,“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是现有“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的后续建设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重庆市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信息的技术支撑。在该平台上实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本项目结合重庆市交通领域工作重点,在重庆市智能交通整体框架下的典型应用。本项目是国内首次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全面推进RFID技术在交通管理与服务领域的自主创新应用,有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符合国家信息化试点的无线射频技术(RFID)应用目标,并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领先的政策支撑环境。项目将采用“建设一个RFID支撑平台,支持多行业多部门多业主多目标共享应用”的新模式,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加强城市交通监管、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方面的应用潜力和重要作用。项目的实施既对解决重庆市区域交通问题和促进区域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在交通领域普及应用RFID技术的模式、机制和支撑技术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又在全国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同时还有利于带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射频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因此,项目的实施将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工程。1.2实施内容本期项目主要实施内容就是建设一个支撑平台,实现三个方面应用功能。即: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实现面向公安交管的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车辆动态监测;实现交通规(税)费征收的动态稽查;实现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落实重庆市政府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实行的一车一卡政策,为重庆市所有机动车辆安装具有防拆卸功能的射频识别卡,形成“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电子牌照部分。重点是利用RFID技术,构建车辆射频识别卡管理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形成支持车辆信息动态采集和自动识别的系统集成平台。平台具有车辆射频识别卡发行管理、安装与检测管理、射频识别卡读写设备管理、远程网络通信及后台数据中心等功能。预计2008年年底投入试运行,2009年完成。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与车辆自动监测:充分发挥车辆安装的射频识别卡作为车辆身份自动标识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的车辆电子牌照管理、车辆精准自动监测和路网动态监测管理功能。包括车辆动态监测、车牌防伪、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预计2009年投入试运行,2010年完成。支持交通规(税)费稽征和城市建设规划:针对目前城市交通规(税)费征收缺乏有效动态稽查手段的现状,充分发挥“重庆交通信息卡”作为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和规(税)费征收信息载体的功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实现交通规(税)费的征收的动态稽查管理及电子支付功能。同时,通过长期的信息积累与数据分析,可以获得的城市交通统计信息并发现的城市交通的重要规律,将为城市规划、交通政策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决策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预计2009年完成。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对日益增长的机动车的出行服务需求,以及各行业、单位对机动车管理和服务手段的不足,充分利用电子车牌作为车辆身份自动标识和信息载体,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信息整合与共享功能支持下,实现车辆通行管理、出入及收费管理、单位车辆监管、机动车出行信息服务、停车自动诱导、大众出行信息服务等功能。预计2010年完成。1.3投资计划项目基于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现已完成投资2.1亿元。本期计划投入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化试点专项资助1500万元,其余由公司自筹和银行贷款。1.4基础条件(1)法规完备与政府重视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18号文)批准同意在全部渝籍机动车辆安装电子车牌,实行一车一卡,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建立基础。2006年,“重庆交通信息卡”通过重庆市人大立法纳入《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实施。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首次将基于RFID技术的机动车电子化管理与应用赋予地方立法支撑,为项目提供了有效的法规保障。项目受到重庆市政府及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认为其符合国家RFID产业政策,有示范带动意义。重庆市发改委、国资委、交委、市政委、市科委、信产局、地税局、保监局、公安交管局等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项目的建设,在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2)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本项目承担单位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增殖服务业务的专业化、技术密集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归口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注册资金9000万元。公司长期致力于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形成、积累了大量成果和经验。公司具有良好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经营业绩,具备承担国家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1998年公司从实施重庆市“三桥”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起步,在国内率先大规模采用RFID技术用于车辆自动识别管理,发行远程射频识别卡3万余张,应用范围和规模均属国内领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应用示范工程”,200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公司以贯彻落实《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应用RFID技术建设了“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重庆交通信息卡”包括机动车卡、驾驶员卡、电子牌照三个组成部分(分别对应行驶证、驾照和车牌的电子化)。其中机动车卡和驾驶员卡(采用13.56MHz电子标签)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在用车辆和驾驶员,规模约300万张。在公司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支持下,“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规(税)费征收与稽查、高速公路通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了交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财政收入,经济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3)推进模式与机制公司经过多年RFID技术推进工作的积累,与各行业部门和应用单位(如重庆市交委、市政委、地税局、公安交管局、高速公路公司等)、技术支持单位(如重庆大学、重庆市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等)等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有效的集成创新和项目推进的模式与机制,并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如丰田、IBM、三星等)合作,获得了丰富的技术和项目管理资源支持,确保了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二、试点示范的目的、意义、必要性2.1应用先进技术解决交通问题的必要性2.1.1符合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根据党的十七大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精神,全国各个行业都在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方针,因此,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314"总体部署中,对重庆市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大任务,并着重强调通过“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重庆市进一步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在2007年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不要小看城市“塞车”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到不塞车,真正实现交通便捷,将是一个城市管理的极大成功。因为交通便捷不光能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和商务效率,还能节能环保。另外,重庆尽管在拓宽道路方面十分困难,但管理等方面还有潜力。薄书记对改善重庆市城市交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交通部“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也规定,交通科技要面向交通发展主战场,以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核心,满足交通发展扩充能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保障安全、缓解制约的需要,为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因此,用先进的RFID技术解决重庆市面临的城市交通问题,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符合“十七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精神;符合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要求;符合交通科技发展方向。2.1.2符合国内外交通技术发展趋势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单独从道路或车辆的角度来考虑,都很难解决交通问题,必须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考虑如何在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以上的解决思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因此,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解决交通问题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车辆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就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技术。目前,国内外都在尝试将RFID等新兴技术运用于交通领域,以解决交通信息化中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动态采集的瓶颈问题。应用RFID技术,国内外在电子车牌系统(EVI)、电子注册管理(EVR)、车辆精细化管理、交通规(税)费稽征、不停车收费(ETC)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成功应用。因此,本项目符合当前交通新技术发展的方向。2.1.3应对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重要途径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水平,除了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切实有效实施这些措施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支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交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或技术支撑,就是必须具备有效的交通及车辆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手段。城市交通和车辆的运行状态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是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快速有效的交通控制、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基础。但由于道路上车辆的运行具有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广泛性,针对大量动态运行的车辆的有效标识和监测信息采集就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是感应线圈和视频检测,而对车辆信息的采集主要通过人工统计、IC卡等传统方式来获取,采集到的信息是静态的,且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基于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技术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较大,尚难以普及。因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车辆动态信息的缺失已成为城市交通信息化的重要瓶颈。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已经发挥重要作用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基础上(电子化行驶证与驾照已发行),引入先进的远程射频识别技术实施电子牌照建设,在全面推广电子牌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远程的车辆自动识别和车辆运行状态自动监测。因此,本项目推广应用电子牌照和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无疑是应对目前城市交通信息化瓶颈的一个重要途径。2.2实现城市车辆管理精细化的需要2.2.1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车辆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大量车辆逃避年检(尤其是报废车辆)和交强险,机动车违规频发,车辆肇事后逃逸时有发生。甚至还有车辆采用假牌照或套牌,采用人工方式难于识别和追查;采用假营运证,从事非法经营,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车况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路,故障频率高,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在加剧交通堵塞的同时,对大众出行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及动态信息采集,实现车辆精细化管理和监测,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2.2.2技术手段不足目前,由于对车辆自动识别及车辆动态信息采集手段的不足,导致车辆管理部门对完成合法登记后的机动车缺乏有效的跟踪、监管,无法及时掌握机动车是否按照法规在正常使用。并且,随着机动车使用时间的延长,车辆状况的改变,管理部门手中掌握的机动车原始登记数据和现实车辆状况相差甚远,而又没有有效手段对车辆状态信息进行及时地采集、更新,制约了政府在交通管理中有效执行法规的力度,如车辆年审、交强险管理等。2.2.3项目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动态自动识别上的优势,将远程无线射频识别卡应用于运行中车辆的动态自动识别和管理,可改进原有的静态车辆监管模式,实现车辆管理精细化。通过车辆动态监测、车牌防伪、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有效规范车辆使用和驾驶行为,抑制车辆违规行为,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的交通环境。2.3挖掘城市道路潜力,提高交通组织效率的需要2.3.1交通条件限制和道路设施不足重庆市依山而建,其城市路网覆盖了坐落丘陵地形且江流分隔的城区,路网起伏较大且路网连接复杂,路网及附属设施的改建扩建难度大、成本高。截至2007年重庆市机动车突破141万辆,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五,且仍然以每天290辆的速度快速增长。而重庆市主城区干道密度仅1.3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国家标准。主城区干道平均车速为29.6公里/小时,主要路段高峰小时交通流量3000-4400辆,日流量30000辆以上,已普遍超过设计标准。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已成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对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重庆受到地理地形条件的限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建设投资大,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道路潜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改善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就成为迫切需求。2.3.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为高效、科学组织交通提供信息手段本项目将充分利用RFID技术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的功能,对城市路网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道路通行状况,特别是可以精准掌握城市交通拥堵瓶颈路段、路口的车流状态和车型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城市交通流宏观诱导和路口实时自适应控制创造条件。项目与重庆市交通管理局现有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全面结合,将形成基于动态信息数据的交通自动控制系统,交通管理者就可以获取必要的,可产生量化指标的实时动态信息,准确地发布交通诱导信息;根据交通流中的车型、行业构成制定必要且科学的道路管制措施;利用积累的交通流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合理地增设、改造交通控制信号,进而大大改善交通质量。为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城市在规划,建设、改造道路,规范交通,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大量可靠的统计数据,作为其决策依据。本项目系统形成的历史数据和各种分类统计量化指标是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决策的宝贵资源;信息丰富,分类细致,提取方便;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可足不出户而视如鸟瞰,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交通统计信息及参考分析结果,从而使决策更科学,更合理,更快捷,降低规划和建设中的盲目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城市交通设施的服务潜能,调整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交通系统需求平衡,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转效率。2.4加强车辆规(税)费稽征及营运车管理的需要2.4.1交通规(税)费稽征管理中的问题车辆的交通规(税)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交强险、养路费、车船税、重庆市路桥通行费等。由于管理方式和稽查手段的落后,交通规(税)费的稽征工作一直是我国各地交通稽征部门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交通规(税)费征收业务中的拖、欠、逃、偷、漏缴现象非常严重。以重庆市机动车交强险征收为例,目前每年所欠的征收额达5亿元以上,给国家带来了巨额损失。因此,急需引入新技术,解决车辆规(税)费征收管理和动态稽查的问题。2.4.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车辆远程动态自动识别上的优势,在“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基础上,研究并实施新的交通规(税)费稽征管理模式,通过建设一个RFID支撑平台,支持多部门共享应用,实现各种交通规(税)费征收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动态稽查,重点解决车辆交通规(税)费的远程动态稽查问题,从而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养路费征收,交强险征收)和行业(如,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杜绝各种管理上的漏洞。项目实施将为重庆路桥通行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车辆强制险等规费税费的征收、追收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我市从2004年应用RFID技术构建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以来,交通规费(税)实现净增收10亿元。这是“技术提升管理”最直接、最明显的成效。除规(税)费征稽外,动态稽查系统还将为规范我市营运车(出租车)市场秩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重庆市的出租车业是一个年度营业额达27亿,利税达7亿的庞大服务行业。根据调查,重庆市城区的非法营运车辆在3300辆左右,约占合法营运车辆的30%。但由于稽查手段落后,我市每年查处非法营运车平均仅占合法营运车的0.52%,这与30%的非法营运车估计数相比差距实在太大。如此庞大的非法营运车群体逍遥法外,势必对合法经营者的利益造成极大的侵害(总额近8个亿),同时也使我市出租车行业的利税收入每年蒙受2亿多的损失。而采用基于RFID的电子稽查手段,将大大提高对非法运营车的稽查力度;规范运营市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和国家的税收。2.5支撑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的需要2.5.1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与机动出行及相关行业应用服务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显,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例如:机关单位、社区、停车场等区域的通行、单位机动车出入管理及停车场收费管理仍主要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管理方式落后、繁琐,在安全和效率方面暴露出严重的缺陷。此外,高速公路的出入管理方式与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重庆市环线高速路收费站拥堵问题就是这一矛盾的典型表现。同时,市场对车辆监控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保险公司对承保车辆历史行驶记录的需求、汽车租赁公司对租赁车辆的路径监控需求、企业内部管理力度对自有车辆施行实时监控的需求,都需要车辆自动监测技术手段的支持。在出行信息方面,出行者对道路实时交通状况、停车场诱导信息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且实时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解决上述问题,传统的处理模式是各行业各单位为单一的应用目的各自建立一套专有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车辆和道路在时间和空间广泛分布、且数量急剧增长的特殊性,这类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维成本越来越高,多数行业或单位已经难于承受其建设与运维的资金压力。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先进技术,并探索新型的应用机制与模式,为改善机动出行及相关行业应用服务水平找到新的解决途径。2.5.2项目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在整个重庆范围形成可为社会各单位、行业共享的机动车动态信息资源和机动车自动识别息技术资源,从而将基于RFID的远距离机动车识别技术普及到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中,并探索“建设一个RFID支撑平台,支持多行业多部门多业主多目标共享应用”的新模式。采用上述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提供给各单位共享,并形成一种行业和企业服务机制,将解决多数行业或单位在交通信息系统建设涉及车辆动态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时,所面临难以应对资金需求大、(车辆和道路)涉及面广等难题;另一方面,也将形成各种高效、快捷、准确和操作性强的车辆通行管理、出入及收费管理、单位车辆监管、机动车出行信息服务、停车自动诱导、大众出行信息服务等解决方案和系统应用,从而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行业健康发展。2.6项目应用RFID技术的意义2.6.1RFID技术是车辆信息动态自动采集的有效途径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标签数据可加密、数据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可更改等特点。将RFID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可充分发挥其自动识别及动态信息采集的巨大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与基于视频和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技术相比,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车辆识别准确性较高,不易受环境的影响。通过环形感应线圈、雷达、图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交流信息采集方式,只能获取道路交通信息,不能获取车辆本身的信息。而采用RFID技术,则可准确且全面地获取单车的状态信息以及路网交通状况。对车辆进行自动识别、跟踪及动态信息实时采集,是实现交通管理精细化的基础。而RFID技术恰好具备上述特性,成为交通管理精细化的有效途径。利用电子标签对车辆进行标识,并通过安装在关键交通节点(如:高速公路入口、重要路口等)的读写设备,实现对车辆的自动识别、跟踪及动态信息采集,并为交通精细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和保证。2.6.2对RFID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推动自主创新新技术新应用,培育我国RFID产业,有效发挥信息化在交通运输、物品流通领域的节能、降耗作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本项目建设的“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以及其“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是国内首次在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大规模将RFID技术普及到所有车辆管理和监测,因此,项目的推进对RFID相关产品(射频识别卡、读写设备、天线等)有极大的需求,对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进和带动作用,表现在:促进车辆电子牌照类RFID产品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通过RFID交通应用模式的研发,带动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及其推广应用的产业化。促进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的交通信息服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应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促进RFID技术的标准化。三、试点示范所属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3.1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RFID技术是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识别和交换数据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目前RFID技术已经在交通领域开始逐步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FID技术成功解决了交车辆自动识别和信息采集的问题,为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和保障,其应用前景为业内人士一致看好。由于应用模式和成本问题的制约,国内外尚未见在一个省级区域的交通领域普及应用RFID技术和实现多方信息共享应用的报道。3.1.1电子车牌系统(EVI)电子车牌系统通过对车辆统一管理登记、发放车载电子标签,并在关键的监控点安放RFID识读设备,使得安装电子车牌的被监管车辆在通过监控点时,可以被识别系统准确及时的识别,并完成车辆数据采集的要求。同时采用无线通讯等信息技术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提交管理系统,来完成车辆身份的确认、查询和统计。在英国开始应用的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e-Plate电子车牌管理系统,现已有效地解决了车辆套牌等交通违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车辆监管的精度和效率。3.1.2电子注册管理(EVR)车辆的注册登记以及牌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黑车、车牌套用等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根除。采用RFID技术实现车辆电子注册管理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车辆注册登记后加载RFID电子车牌,由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号码,所以可以实现防伪功能。同时标签可以被远距离识别,无需停车及人为干预就可以监查,因此可以规范车辆管理手段,加强对车辆的监查力度,实现车辆年检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非法车辆的打击力度。3.1.3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是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快速、有效的交通控制与管理、信息服务的基础。发挥RFID技术的优势,可以用于作为交通信息采集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安装在路边或监测车辆上的RFID读写器,自动、准确、远距离、不停车采集到经过附近道路的安装有RFID电子标签车辆的实时动态信息。另一方面,汇集各路段安装有RFID电子标签的车辆的通过信息,可以实时分析道路的动态交通状况和车型,并充分运用先进的智能信息处理方法进行整个交通网络交通状况的分析和预测。3.1.4快速通行应用RFID技术,通过路侧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司机停车和其他管理或收费人员采取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通行管理或收费处理全过程。以快速通行为目标的不停车电子收费(ETC)技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美国已有11个州的21条高速公路收费机构联合成立了IAG组织,并已安装了3211条快速通行车道,日交易量已超过了300万笔。通过应用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提高通过效率,防止收费站交通“瓶颈”的发生,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同时通过RFID技术实现无人为干预的收费,有效地遏制了偷逃过路费,收费人员循私作弊等行为,同时降低收费站的管理成本,更快地收回基础设施的投资。3.2车辆识别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车辆识别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车辆自动识别是交通信息化的基础,是实现交通精细化管理、车辆规(税)费动态稽查、不停车快速通行、车辆出入管理等交通管理服务的核心技术。目前,车辆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有两类,即基于图像处理的识别技术和基于射频的识别技术。基于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的车牌识别,主要是依据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所拍摄的汽车牌照进行处理和识别。基于视频和图像处理的识别技术国内外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例如,在四川省养路费稽查系统、广西省养路费稽查系统、新疆养路费稽查系统等国内项目中采用基于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的车牌识别,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车牌识别的准确率受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香港地区建立了驾易通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在约8万辆汽车上安装了电子标签。当装有电子标签的车辆通过装有射频识别器的专用隧道、停车场或高速公路路口时,无需停车缴费,大大提高了行车速度,提高了效率。相比而言,由于易受到采集图像的污染、光照环境等影响,基于视频和图像处理的识别技术无法做到精确识别。而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准确性较高,因此,成为车辆识别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重庆市自2006年起,采用13.6MHzRFID标签对全市范围的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执照进行电子化标识,逐步建立了集信息采集、传输、整合和共享于一体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该平台可有效实现机动车辆的一车一卡管理,为车辆稽查、规(税)费征收等交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3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随着城市交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建立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实现交通信息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采用的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提出了将ITS设施和各应用系统作为数据源的思想,对其大量数据进行融合和管理,使其发挥进一步的效益。2003年3月,佛罗里达州参与到一个名为“地面交通安全性与可靠性信息系统模型实施(SurfaceTransportationSecurityandReliabilityInformationSystemModelDeployment)”的项目中。项目的实施有效集成并扩展了现有的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提高了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公众服务水平。欧洲的智能交通系统从研发初期就瞄准了多交通方式,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欧洲的相关部门也开始意识到平台的概念和作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意大利都灵市实施的5T系统(TelematicsTech-nologiesforTransportandTrafficinTorinoSystem)中,就包含了一个实现其它各个子系统间信息和数据交换的骨干网络子系统(BackboneNetworkSub-system)。英国公路局新的国家交通控制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为道路使用者建立信息服务平台,进而通过开放的通信环境,实现了多信息源的交换与共享。北京市为迎接2008奥运会,建立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平台以政府高层决策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奥运会组织管理部门、交通运输运营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公众五大类为服务对象,在“数字北京”总体框架下,实现北京市交通行业各部门信息共享与交换,为政府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为社会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对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目前,基于RFID技术,建设一个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并同时支持多个不同应用目的系统,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应用的深入发展,未来的交通管理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将向着集成化(Integration)、智能化(Intelligence)、信息化(Information)、创新性(Innovation)和网络化(Net-work)方向发展。四、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和已有工作基础4.1试点示范单位基本情况4.1.1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介本项目承担单位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及其增殖服务业务的专业化、技术密集型的国有控股公司,由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金卡路桥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重庆市交通信息中心共同组建,归口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注册资金9000万元,是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AAA级信用客户。公司旨在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设施投资建设和城市交通信息资源综合服务的创新。遵循“投资、集成、管理”的理念,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及海量数据处理平台、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网络、交通管理控制及服务为一体,建设覆盖重庆市主城并扩展到全市的交通综合管理服务系统。4.1.2企业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智能交通领域具备强大的研发与应用推广能力,多次承担国家及重庆市智能交通试点、示范项目。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司为重庆市实行一车一卡的建设单位,2007年1月重庆市发改委已批准“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立项,并由公司承担其建设和应用。同时,2008年3月市政府又指定公司作为重庆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业主单位。公司也是“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投资和建设单位。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良好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较好的经营业绩,具备承担国家高技术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公司长期致力于城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已经具备项目开发相关的、成熟的技术基础和管理服务条件。4.1.3合作机构本项目的主要合作单位有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地方税务局、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大学等。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主管单位,在城市交通管理及控制、车辆管理、出租车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和技术开发、应用系统建设的技术优势。市交管局是实施“重庆交通信息卡”的管理部门,负责对本项目的电子牌照发放安装工作进行具体管理和指导。同时,交管局在建的“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将为本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以及信息共享。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分别是养路费、路桥通行费、车船税等车辆规费征收管理部门,对车辆规(税)费的征收、稽查等有丰富的行业管理和技术经验。各部门对本项目在交通规(税)费动态稽查、营运车管理、车辆出入管理等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实际需求,本项目在交通规(税)费动态稽查等方面应用,将与上述部门合作实施。同时,各部门也将与本项目合作进行交通信息共享与整合等。重庆市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承担重庆市范围内高速公路的经营和管理,在高速公路交通监测、收费站建设与收费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行业管理和技术经验。本项目在高速公路通行、年票车辆环线不停车快速通行等方面应用,将与重庆市高速公路公司合作实施。重庆大学及其重庆市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在RFID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息检测、交通信息化建设等领域技术实力雄厚、工程经验和技术积累丰富,目前,正主持国家863计划RFID重大专项中有关RFID应用模式与技术研发的课题工作。是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4.2已有工作基础在实时交通信息采集、RFID技术应用、交通管理控制及综合服务等领域,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及重庆市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系统建设经验和应用成果,并得到国家建设部、科技部、重庆市政府等的高度肯定,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项目可作为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国家“智能交通”和城市“一卡通”示范项目的延伸项目。重庆是国家“智能交通”和城市“一卡通”示范项目实施所在地之一,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建设已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并由本项目的承担单位-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实施了“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和应用为在重庆市建立“基于RFID的智能交通系统”奠定了如下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化管理资源。4.2.1项目建设的积累1998年公司以实施重庆市“三桥”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起步,并在此基础上,从系统信息整合、优化管理和综合服务的角度出发,引入当时刚刚兴起的RFID技术,探索通过RFID电子标签和系统集成平台,将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及相关的企业、业主整合在一起,实现了路桥不停车联网自动收费、保险车辆电子稽查等管理与服务功能。该项目在国内率先大规模采用远程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车辆的自动标识管理,发行远程射频识别卡3万余张,应用范围和规模均属国内领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1999年公司项目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并于2000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项目总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其他城市具有推广应用前景”,200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公司项目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国家智能交通及城市一卡通示范项目”,被国家经贸委列为“2001年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同时公司还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城市智能交通运用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公司的“出租车安全管理系统”2002年被纳入国家“十五”科技计划项目“重庆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2005年建设部将公司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列为科学技术示范项目。通过上述工作形成和积累的成果包括:以通过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企业集成,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及控制优化为核心,提出了一种城市交通计算机集成管理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和支撑技术,初步建立了一个“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并完成了相应的路桥不停车联网自动收费、保险车辆电子稽查、出租车安全管理等应用示范工程等。在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的管理机制、运行模式、支撑技术以及RFID技术应用等方面积累的成果和经验,为本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4.2.2项目已完成的前期工作公司以贯彻落实《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引入RFID技术,建设了“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重庆交通信息卡规划由3部分组成:机动车卡(电子化行驶证)、驾驶员卡(电子化驾照)、电子牌照。其中机动车卡(采用13.6MHz电子标签)从2003年开始发行,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在用70万辆机动车;驾驶员卡(采用13.6MHz电子标签)从2007年5月开始发行,规模200多万张,并将在2008年逐步用于交警路面执法管理和缴纳违章罚款,以及机动车的其它消费领域(如停车、加油等)。目前,覆盖全市机动车和驾驶员的机动车卡和驾驶员卡的发行规模为300万张。重庆交通信息卡项目大规模采用RFID技术应用于全市车辆及驾驶人员的自动标识管理,其应用范围、规模和领域均属国内领先。在建立“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对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建立机动车和驾驶员集中数据库,实现公安交管各应用环节的电子化证照管理。同时,通过安全隔离与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与其它管理部门和行业应用的数据共享。通过“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交通信息卡发卡和管理模式,为本项目高效快速可靠地建设“重庆交通信息卡”电子牌照部分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了年票车智能化管理、养路费征收稽查管理、车船税征收稽查管理等管理服务功能,对本项目实施交通规(税)费动态稽查等积累了应用经验。项目在交通信息卡系统信息采集、管理、共享机制、系统运行模式、以及RFID技术应用等方面积累的成果和经验,为本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在网络通信、数据数据处理中心等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有利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总之,“重庆交通信息卡”电子化行驶证及驾照的工作,为引入915MHz电子标签,形成“重庆交通信息卡”的电子牌照部分,创造了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重庆交通信息卡”,并以“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为载体,逐步建立集机动车、驾驶人与各职能管理部门和行业的管理信息采集、传输、整合和共享调用功能于一体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实现车辆精细化管理、交通流控制、规(税)费征收稽查、车辆出入及停车管理等功能。4.2.3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以“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为主线的重庆智能交通系统的规模规模化建设起始于1999年,于2001年正式启用,并不断完善。在面向公安管理部门,多个行业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过程中并形成了城市智能交通项目中必不可少的跨行业、跨部门协作管理资源和项目组织形态。整个系统的协作部门或行业包括: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国资委重庆市市政委及其所属路桥通行费管理处重庆市交委及其所属公路规费稽征局及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地方税务局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重庆市公安局出租车管理办公室重庆市保监会重庆广播电视局(网络支持和路况发布)这使本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应用在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支持上有了可靠保障。4.2.4政策法规支撑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1】18号文)批准同意在全部渝籍机动车辆安装电子车牌,实行一车一卡,纳入机动车辆年审工作,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建立基础。并规定该项工作由重庆市公安交管局管理,由公司建设实施。指出“一车一卡是实施智能交通的必备设备,为加快我市智能化交通的进程,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确保我市智能交通顺利推进。”其后,重庆交通信息卡通过重庆市人大立法纳入《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并于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机动车及驾驶员上路行驶必带的电子证件。《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首次在国内省级行政区域将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应用提供了立法支撑,也为本项目将915MHz电子标签引入引入“重庆交通信息卡”,形成“重庆交通信息卡”的电子牌照部分,提供了有效的立法保障。项目受到重庆市政府领导高度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认为其符合国家RFID产业政策,有示范带动意义。重庆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重庆市信息产业局、重庆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地方税务局等政府管理部门对项目给予了大力推荐并在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例如:市发改委会同公安交管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经研究商议,市政府批复原则同意“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与公安交管局“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融合方案,并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管,共同做好提升城市交通信息化能力的相关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重庆市发改委认为,项目建设结合我市目前RFID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加快以RFID为主导的相关产业化进程,对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市产业结构及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重庆市交管局表示,随着项目的建设,“重庆交通信息卡”的发行应用将使我市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市交管局积极支持和推荐基于RFID技术实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将给与项目建设以大力支持。重庆市交委表示,项目建设将为我市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和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交委将积极支持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公司实施基于RFID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项目建设,以推动重庆市道路动态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服务更上一个新台阶。基于上述市政府批示和法规的要求,本项目将按照“重庆交通信息卡”前两卡(机动车卡、驾驶人卡)的发行模式,通过市政府发布通告,由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管理和发行“重庆交通信息卡”电子牌照,并由公司负责具体实施,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体制和组织保障。五、试点示范目标及考核指标(具有明确的可考核性)5.1试点示范目标(1)将具有远程动态自动识别功能的RFID技术引入“重庆交通信息卡”,形成“重庆交通信息卡”的电子牌照部分,在重庆市辖区范围推广和普及机动车电子牌照。(2)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通过路-车信息交互,实现运行中车辆信息的动态采集和自动识别,并实现平台支持多行业多部门多业主多目标共享应用模式,为重庆市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车辆识别及动态监测支撑。(3)结合重庆市交通领域工作重点,依托上述支撑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工程,实现车辆自动识别、动态监测和精准管理,并支持各种规(税)费的动态稽征与电子支付,提供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以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加强城市交通监管、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方面重要作用。(4)为电子牌照区域化应用推广的模式、机制和支撑技术积累经验和建立基础,带动交通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射频技术与产品的推广,促进基于RFID技术的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电子支付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5.2具体考核指标(1)探索适应城市交通特点的RFID新型应用模式和机制,建立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在全市所有机动车辆(摩托车除外)上安装车载射频识别卡约70万辆;建立RFID信息采集点200个以上;建立适应上述交通信息采集规模的后台数据中心。(2)在上述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建立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车辆电子牌照统一管理登记和发放;实现车辆动态监测、套牌车稽查、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等功能。(3)在上述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建立重庆市交通(规)税费征收、动态稽查系统。包括:交强险征收与动态稽查管理;路桥年票征收与动态稽查管理;养路费征收与动态稽查管理;车船税征收与动态稽查管理。(4)在上述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支持下,进行面向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试点。机动车及大众出行诱导系统。不少于100个行业服务应用系统(包括保险公司承保车辆查询服务、单位、小区、停车场、机关实现车辆出入管理等)。在环线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不停车快速通行系统。(5)通过上述示范工程,形成若干RFID技术在电子牌照中应用的技术及管理规范,为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奠定基础。(6)通过上述示范工程,形成不少于3项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著作权或专利。六、主要试点示范内容(包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技术关键、创新点)本项目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重庆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车辆自动识别和应用系统示范两方面。其中,“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是“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的后续建设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重庆市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信息的技术支撑。在该平台上实现的交通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是本项目结合重庆市交通领域工作重点,在重庆市智能交通整体框架下的典型应用,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推广意义的示范工程。6.1试点示范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6.1.1建立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消除信息化瓶颈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在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对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是实现快速有效的交通控制、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基础。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手段不足,采集到的信息是静态的,道路及车辆动态信息的缺失已成为重庆市交通信息化的重要瓶颈。因此,引入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和信息采集技术,实现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建立信息支撑平台,以成为解决交通信息化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将具有动态自动识别功能的RFID技术引入“重庆交通信息卡”,为重庆市主城区全部车辆安装具有防拆卸功能的915MHz射频识别卡,形成“重庆交通信息卡”的电子牌照部分,完善“重庆交通信息卡系统”。通过探索适应交通信息化需求的RFID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和机制,实现运行中车辆信息的动态采集和自动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作为“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后续建设部分,“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为重庆市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车辆识别及其运行情况信息的支撑,解决重庆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通过平台的研究建设,形成了RFID技术条件下,完善的车辆射频识别卡管理的运行模式、支撑技术和管理机制,实现了“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车辆射频识别卡发行管理、安装与检测管理、射频识别卡读写设备管理、远程网络通信及后台数据中心等功能。6.1.2实现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目前,车辆管理部门对机动车辆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手段,无法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大量车辆逃避年检,机动车违规现象频发。不符合车况要求的车辆上路时,发生事故的概率大,故障频率高,因此,在加剧交通堵塞的同时,对公众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许多逃避年检和国家强制保险的车,车况差,出事概率大,伤人后无赔付能力;还有部分车辆采用假牌照,肇事后逃逸,难于追查,或采用假营运证,从事非法经营,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引入一种先进的识别技术,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的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车辆精准自动监测功能。包括车辆动态监测、车牌防伪、卡口监控、车辆肇事逃逸案件追查、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出租车治安管理、车辆安全管理等等。本项目的实施,将在“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建设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自动监测系统。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将在关键的交通节点设立监测点,并安装读写设备,对经过监测点的车辆(装有电子牌照)实现自动识别和车辆信息的自动采集,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自动监测系统通过与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的信息共享,实现对车辆的自动跟踪和监控,有效地解决机动车辆套牌套用、防伪及肇事逃逸等交通违规。同时,通过上述自动监测信息实现路网动态监测,为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服务。6.1.3实现车辆规(税)费征收管理信息化和动态稽查由于目前车辆规(税)费征收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又缺乏有效的稽查手段,导致交通规(税)费征收业务中的拖、欠、逃、偷、漏缴现象非常严重。每年都给国家和政府造成大量损失。因此,急需引入新技术,解决车辆规费征收管理信息化和动态稽查的问题。本项目以“重庆交通信息卡”为基础,在“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支持下,通过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规(税)费征收的信息化。并充分发挥电子车牌远距离自动识别和信息载体的作用,对通过装有读写设备的监测点的车辆实施动态稽查,有效避免偷、逃车辆规(税)费现象的发生。通过对车辆规(税)费征收稽查管理系统方案的研发与实施,在RFID技术条件下,形成了规(税)费稽征自动化、财务管理的电子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拖、欠、逃、偷、漏等违法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6.1.4加强机动车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与面向社会的交通管理服务的缺失已成为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一对突出矛盾。由于区域通行、出入及收费管理方式落后,安全、效率和收费拥堵问题突出;同时,由于信息化水平低,机动车对出行诱导需求及银行、物流等企业对其拥有车辆施行实时监控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解决上述问题,均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和动态监测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处理模式是各行业各单位为单一的应用目的各自建立一套专有信息系统。但这类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维成本越来越高,多数行业或单位已经难于承受其建设与运维的资金压力。本项目针对这个问题,充分发挥RFID技术在动态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上的优势,充分利用车辆按照法规要求安装的电子牌照作为车辆身份的自动标识和信息载体,将先进的远距离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机动车的出行服务与行业应用服务。实现建设一个重庆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支持多行业多部门多业主多目标共享应用。既解决多数行业或单位在交通信息系统建设涉及车辆动态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时所面临难的资金问题,也将形成各种高效、快捷、准确和操作性强的车辆通行管理、出入及收费管理、单位车辆监管、机动车出行信息服务、停车自动诱导、大众出行信息服务等解决方案和系统应用,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6.2技术关键、创新点项目的技术关键、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的管理服务模式、机制、规范和技术方案上,特别是探索适应城市交通特点的RFID创新应用模式和机制。(1)探索通过地方立法,在一个省级辖区内大规模发行和普及车辆电子牌照。在此过程中,将形成一系列适应车辆电子牌照应用和推广工作特点的RFID创新应用模式、机制、规范和技术方案。(2)“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将系统集成、服务于多功能多业主的思想应用于交通信息采集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模式、运行机制及支撑技术,形成一次投入多行业多部门共享和增值应用的平台管理服务机制,并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大规模实施应用,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3)车辆动态监测的新方法:项目将915MHz远程射频识别卡引入“重庆交通信息卡”,形成交通信息卡电子牌照部分,实现车辆远程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将形成一种创新的车辆动态监测模式,并开发完成相应的支撑技术。(4)在应用系统方面,通过“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在普及重庆市辖区车辆电子牌照的基础上,实现车辆精准管理、交通规(税)费动态稽查、面向社会的车辆出入与收费管理、路网交通状态监测、高速公路快速通行等应用,在国内均属首次。七、项目年度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7.1项目年度目标年度目标2008组织实施,设备选型开发完成电子牌照发行系统启动电子牌照安装工作2009完成电子牌照发行工作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并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初步实现重庆市车辆交通规(税)费动态稽查(交强险,车船税,养路费、路桥通行费)2010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完成车辆自动监测完成小区、停车场或机关单位实现车辆出入管理完成高速公路快速通行完成套牌车稽查、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完成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完成RFID技术在电子牌照中应用的技术及管理规范,应用软件著作权或专利申请。7.2年度实施计划7.2.1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建设年度目标2008根据《重庆市道路安全管理条例》关于“重庆交通信息卡”的相关规定,将RFID射频识别卡纳入“重庆交通信息卡”牌照部分,由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统一管理;通过政府通告方式,由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重庆交通信息卡”(牌照部分)射频识别卡的免费发行和安装;公司为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建立发行网点,并配套建设发行系统设施;配合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现有重庆交通信息卡发行管理系统中增加“RFID卡”发行系统软件开发;制定发卡管理制度及流程。包括:电子牌照卡的配送管理、发行管理、安装与检测管理、坏卡废卡回收管理等;配合重庆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现有重庆交通信息卡发行管理系统中增加“RFID卡”发行系统软件开发;制定发卡管理制度及流程。包括:电子牌照卡的配送管理、发行管理、安装与检测管理、坏卡废卡回收管理等;2009制定“重庆交通信息卡”(牌照部分)前端RFID读写设备接入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适应上述交通信息采集规模的后台数据中心系统正式运行后,电子牌照“RFID卡”安装发行工作进入持续发行期,为新入籍车辆提供“RFID卡”安装发行服务。7.2.2应用系统建设重庆市车辆电子牌照管理和自动监测系统年度目标2008需求分析系统设计2009系统开发2010测试与试运行完成重庆市车辆规(税)费征收稽查系统年度目标2008需求分析系统设计2009系统开发测试与试运行完成面向社会的城市交通管理服务试点年度目标2008需求分析2009系统设计系统开发2010测试与试运行完成八、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8.1项目投资计划:项目基于公司投资3.8亿元建设的“重庆市智能交通信息支撑平台”,现已完成投资2.1亿元。本期计划投入1亿元(参见下表)。分项金额(万元)中心数据处理系统1700电子牌照发行服务系统(7个车管所及5个服务网点)500可读写RFID车载系统(电子牌照,70万辆车)3300前端采集系统(200个点)硬件及安装工程1872路面检测点短程接入网络200规(税)费动态稽查系统1040GIS及出行信息发布系统300行业应用系统(100个样点)1200总计101628.2资金来源本项目对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效益巨大,因此资金来源争取国家支持和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申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化试点专项资助1500万元。其余由公司自筹。九、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分析、试点示范的风险分析9.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推进重庆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交通动态信息的数字化,挖掘道路潜力,有效组织交通。实现车辆精细化管理和路网动态监控,改善城市交通。加强车辆规(税)费征收稽查,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一次投入多行业多部门共享和增值应用的平台管理服务机制,为各个应用系统节省投资。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公众满意度,实现政府决策、交通监管和公众服务之间的共赢的局面。9.1.1社会效益本项目面向城市交通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主要效益为加强车辆动态监管,挖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提高交通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等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实现车辆自动识别和动态信息采集,解决交通信息化瓶颈问题,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支持、车辆精细化管理、规费征稽、车辆出入管理、路况信息发布等交通管理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实现政府决策、交通监管和公众服务之间的共赢的局面。RFID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了新的车辆管理和稽查模式。实现车辆动态监控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机动车辆套牌、防伪、肇事逃逸方面的问题,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通过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出入管理及收费系统的试点应用,探索新型车辆出入管理收费模式,有效地解决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与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项目建设的“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将显著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降低因交通不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道路改造、市政管理提供最基本、最齐全、最准确的统计信息,为城市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此外,项目的实施对推动自主创新的RFID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有重要作用。因此,项目将为树立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9.1.2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也将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公司通过本项目的推广应用,预计可在5—8年内收回项目建设投资,并实现逐年赢利。(1)项目的实施将提高车辆车辆规(税)费征收稽查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政府财政收入,保障国家利益。我市从2003年应用RFID技术以来,交通规(税)费实现净增收10亿元,本期项目实施后,估计平均每年为国家增加收入3亿元以上。(2)政府部门对本项目将以使用费的形式,向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逐年支付系统使用服务费,平均每年约1400万元。其中,市政府支付公司系统的基本使用费500万元/年,此外,各规(税)费征管单位从增收中支付公司服务费900万元/年以上。(3)公司通过向银行、汽车租赁公司、单位机动车出入管理等社会企业、公众提供有偿信息服务的形式获取利润。例如,重庆某某某某某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作为业主经营“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自动识别支撑平台”,向基于该平台运行的各个面向社会的城市交通管理服务系统收取适当运营费用。按每个系统平均收取5万元/年计算,本期项目完成100个应用系统后,年收入为500万元。后期推广应用后,将达到2000万元/年以上。(4)项目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推广和示范意义,势必带动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推动RFID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本项目的技术、系统和产品在国内推广应用后,将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5)项目的实施将为公众创造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提供准确、及时的道路信息和出行指导,帮助公众节省出行时间和降低能源消耗。通过信息服务也将为公司带来一定经济效益。9.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本项目为国内首次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将RFID技术全面应用于城市交通管理与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完成后形成的一套经示范工程检验的,完整、有效、可操作和有法律支撑的基于RFID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管理机制、服务模式、业务规范和技术方案,将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完整的区域内交通应用RFID技术的解决模式和方案,特别是探索适应城市交通特点的RFID创新应用模式和机制方面独具特色,且在技术上符合国家RFID产业政策。因此,项目在全国很好的示范带动意义,具有很好的推广、移植和应用前景。由于项目在国内的示范作用,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