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_第1页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_第2页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_第3页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_第4页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一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二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教育延续社会的存在,教育决定社会的未来,教育机构事实上是社会的生殖器官,它的职责是保证社会生命的持续发展。所以,它的使命就是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长。第三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四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A)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未”并非一无所有、贫乏。未成熟意味着还有生长的可能。有生长的可能,也并不是指现在没有能力,到了后来才会有;而是表示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力量——生长的力量。第五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B)我们习惯于把未成年理解为匮乏,把生长理解为填补未成年和成年之间的空隙,但,这只是一种比较的视角,而不是纯客观的视角,我们所以仅仅把儿童期当作匮乏,是因为我们用成年期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如:自力更生和道德与理智)第六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另一个视角是,实现生长意味着生长已完成,就是说生长停止了,进一步说生长不再可能了——不会有更多的未来了。几乎没有成年人喜欢这个视角,他们倾向于证明自己仍有某个发展的空间。但这恰恰证明了儿童现实地拥有着极其宝贵的资源——生长的力量。第七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D)如果我们持有客观的视角,将未成熟理解为一种向前生长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像有些教育学所主张的那样,致力于从儿童那里抽出或引出种种积极的活动。而是能够看到,哪里有生命,哪里就已经有热切的、不可遏止的活动。生长并不是从外面强加的活动,而是生命自己活动出来的东西。第八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E)未成熟状态具有两个主要特征,即依赖性和可塑性。1)依赖性可能是一个积极的因素,甚至被称为一种能力吗?2)儿童的可塑性意味着什么?第九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A)如果儿童的依赖是彻底的无助,那么发展就永远不会发生。一个完全软弱无能的人,将需要别人永久的提携。儿童的依赖性伴随着能力的成长,而不是越来越陷入寄生状态,这个事实表明他的依赖性已是某种建设性的东西。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B)就物质世界来说,儿童是彻底无助的。在诞生之初,他完全缺乏行走和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如果他必须自已谋生,就连一小时都活不了。但是,这种彻底的无助,暗示着具有某种补偿的力量——社会能力。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是儿童本身具有招惹他人爱怜的非常的本领,还是成人有关注儿童需要的特殊嗜好?观察表明,儿童天赋有顶级的社交能力。他天然地拥有某种敏感而灵活的力量,能轻易地搅扰起他人的同情和爱怜,并强令他们付诸行动;有个别儿童甚至还能把这种神秘的力量保持到成年。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儿童对自然界事物的不注意(由于无力控制它们)强化了他们对成人行为的兴趣和注意。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D)儿童是利己或自我中心主义者吗?儿童强烈地趋向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不再吸引成人,是因为成人在自己的童年已经经历过并已厌倦;成人过分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而对儿童的事务不感兴趣。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E)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依赖性是一种力量而不是软弱,它包含相互依赖的意思。常常有一种危险,即随着个人独立性的增加将降低他的社会能力。让一个人更加自立,他也许就因此变得更加自以为是,冷漠无情,在和别人的关系方面麻木不仁,以致生出一种真能独善其身的幻想——这是一种无名的癫狂,世界上大部分本可挽救的苦难,都是由于这种癫狂所致。第十六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A)扶助其生长的特有适应性构成儿童的可塑性。它是某种柔韧的弹性,使人得以承受环境的磨砺而保持自身的秉性。它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即从一个经验中获取某物以对付后续困难的力量。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可塑性乃是在以往经验的结果的基础上,改变自己行为的力量,是发展自己原有的各种本能倾向的能力。没有这种力量,获得习惯是不可能的。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B)高等动物的幼仔,特别是人类的幼儿,必须学会利用它们的本能。低等动物的本能在出生后不久就自行完善,以应对生命活动的需要。人类生来比其他动物拥有更多的本能倾向,但其中大部分不能被婴儿即时使用。如:小鸡啄食和幼儿触物。第二十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结果是,小鸡反受原来本能相对完善的限制,其适应能力不再向前发展。而婴儿则学会了如何学习,他所拥有的各种本能倾向因而得到几乎没有止境的发展。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婴儿期的延长无论从群体中成人的观点还是青少年的观点来看都是重要的。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A)依赖他人、需要学习的幼儿向成人人发出一个要求教养和关爱的刺激。儿童需要成人持续不断的养护,或许就是人们从暂时的同居发展成永久婚姻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这个刺激肯定是人们能够学会同情、慈爱地看顾他人的主因——这种对别人幸福的建设性的兴趣,是联合生活所必需的。这种道德上的发展,要求人的理智去关注许多新的事物,激发出人们对未来的远见,要求人们为了未来而计划。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B)最终,形成一种相互的影响。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要求一个更长的婴儿期,以便获得所需要的力量;这种依赖性的延长又意味着可塑性的增加,也意味着人类获得了更强的生长力量和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习以为常有何特征?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A)通过改变自身的情感或理智倾向,而不是改变周围环境,来维持自身与环境的和谐一致,是习以为常最为显著的特点。如:习惯于我们的衣服、我们的鞋子和手套;习惯于某种稳定的气候;习惯于我们的日常朋友等等。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B)我们是如何习惯于某物的呢?我们总是通过使用事物而习惯于这些事物的。如: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初进城时,我们会碰到过多的刺激,引起过多的和不当的反应。逐渐地我们会选择一些适当的刺激,而把其他刺激降级,即我们不再对这些刺激作出反应,或更准确地说,我们已经对这些刺激作出了持久的反应——反应取得了平衡。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持久的适应,给我们提供一种背景,以待在需要时再对它作出某个的调整。我们从来不想改变整个环境;对许多事情,我们会因为它们已经那样了,而直接同意或接受。这样,使我们的活动得以聚焦到环境的某个点上,并致力于改变这个局部。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所以,“习以为常”是指对暂时不打算改变的环境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杠杆,帮助我们建立起某个积极的习惯——调整环境以令其适合我们的习惯。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D)准确地说,所谓适应,既是我们的活动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对我们的活动的适应。如:野蛮人适应沙漠生活和文明人适应沙漠生活。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A)习惯是高技能地执行,或高效率地行动的一种形式。习惯就是利用自然环境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习惯通过控制动作器官而能动地控制环境。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B)习惯是一种情感的倾向——对支持它的环境的一种强烈的偏好。习惯从不等待,它不是静候到刺激出现才忙碌起来,而是时刻为转入全面的运作而积极地搜寻机会。如果习惯的表现被过分的阻碍,它就会显现为烦燥的情绪和强烈的渴望——嗜好。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习惯也是一种理智的倾向。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我们熟悉的材料、装备,和对情境领悟。各种思维、观察和反思的模式以技能和愿望的方式参与到习惯中,使人成为工程师、建筑师、医师或商人等等。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D)一种习惯和理智剥离到何种程度,它就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惯例,也就在何种程度上成了支配我们的主人。成为惯例的习惯就是不加思考的习惯;“坏”的习惯就是没有理智的,违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所作出的决定的行为。如:吸烟和酗酒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习惯的养成是由于我们天性所原有的可塑性:我们拥一种能力,即对某个刺激,能够反复地改变我们的反应,直到发现一种适宜有效的行动方式。习惯一旦成为惯例,它就开始控制我们,而不是我们控制它,这意味着可塑性的丧失,也表明我们没有了应变的能力。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E)毫无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机体的可塑性,动作的生理学基础会逐渐衰退,最终会失掉所有生长的力量。但是,这只能表明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来最大限度的激活我们理智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我们所有的生命力。第四十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如果我们采取近视的方法,求助于机械的常规和反复的练习,追求习惯的外在效率,确立没有思维的动作技能,那就等同于蓄意地遏止生命,束缚生长。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教育为了什么?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A)我们的最终结论是,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地发展,不断地生长,就是生活。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是: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②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新组织、不断重新建构和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B)儿童拥有独特的能力;忽视这个事实,便是阻碍或扭曲生长所依靠的官能。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环境,因此引起许多新的刺激,这些新的刺激又回过头来引导他的各种能力向前发展。忽视这个事实,就意味着被动适应,发展阻窒。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换言之,常态的儿童和常态的成人都在不断地生长。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生长和不生长,而在于其生长方式适合于不同境况。如:科学、经济问题和好奇心、不带偏见的眼光、开放的心灵。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C)三种错误的观点:一,把未成熟状态仅仅看作匮乏;二,把发展看作对固定环境的静态适应;三,把习惯看作是僵硬的动作。这三种观点都认为生长或发展乃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的运动。它们把生长看作有一个目的,而不是看作就是目的。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这三种错误思想在教育上相应的错误是:第一,不考虑儿童的本能的或先天的能力;第二,不发展儿童应对新情境的首创精神;第三,过分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这三件事都是把成人的环境作为儿童的标准,使儿童成长到这个标准。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D)因为,在现实中,除更多的生长,没有别的东西是和生长相关的,所以除了更多的教育,也没有别的东西是教育所从属的。使得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创造生活的条件,使得人人都能够,都得以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E)因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涵都同样丰富,地位也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所以,不要对儿童不耐烦,不要将童年看作是浪费时光,不要逼迫孩子匆忙地长大。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F)但是,生活并不等同于肤浅的行为和兴趣。尽管干蠢事也可能是某种生长的征兆。但是,无论如何,表象不是目的,最多只能被看作是推动生长的方法或手段。过分注意表面现象(即使仅仅是指责或鼓励)也会使现象固定下来,从而发展被阻滞。对家长和教师来说,重要是儿童的冲动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他们现有什么冲动。第五十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三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对于尊重儿童,没有比埃默森说得更好的了。他说:“尊重儿童。不要过分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