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历史五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4.0分)1.如图为1990-2022年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分布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B.社会动员能力较强 C.还未产生贫富分化 D.文明神权色彩浓厚2.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秦律规定,30户以上的里置典、老各一人,不足30户,与邻近的里共置;如果没有邻近的里,则置典而不置老。里耶秦简中有一则“有27户人家的成里向上级启陵乡请求设置典,却因为已有一典而被驳回”的文书。两处秦简可以用来()A.说明秦朝法律严苛 B.研究启陵乡里结构 C.反映基层自治状况 D.体现文书制度效率3.白居易、元稹等中唐士人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实现“见之者易谕”、“闻之者深诫”、“采之者传信”的微讽之效。这一做法()A.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入人心 B.批判理学空谈并开创了朴实学风先河
C.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的现实需要 D.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4.据学者考证,苏轼长子为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婚,次子要了欧阳修孙女,幼子要翰林学士范镇孙女,苏辙的长子要翰林学士梁颗的曾孙女,另有两子分别要龙图阁直学士黄实之二女。由此可见,宋代()A.宗法血缘维系权力垄断 B.官僚结党营私现象突出
C.婚嫁男女身份趋于平等 D.婚姻择偶注重功利名誉5.明清以前,法律规定土地买卖需“先问亲邻”,即卖地者的亲邻优先购买。明清时,政府的土地买卖法律中取消了“先问亲邻”的规定,雍正时期甚至明文规定“及持产动归原先尽亲邻之说,借端希图短价者,俱照不应重律治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A.土地产权关系变化较为频繁 B.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C.农村的商品化生产发展较快 D.宗族亲缘观念开始淡化6.一些西方学者将近代中国某场运动定义为“宗教战争”或“文明冲突”,他们消解这场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明显是出于遮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维护西方的“历史形象”、“文明形象”或某种当下的意图。这场运动()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C.旨在维护中国传统文明 D.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7.下表为1923年《密勒氏评论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投票结果,据此可知()排名姓名得票数排名姓名得票数1孙中山13157王正廷9252冯玉祥12178张春9153顾维钧12119阎锡山7244王宠惠111710余日章7035吴佩孚99511黎元洪6716蔡元培96912胡适613A.基层民众对现实政治较为认同 B.社会对军阀政治持否定态度
C.民众希望改变政治失序的局面 D.国民革命运动逐渐进入高潮8.如表是1937-1946年北京外侨人口统计,这反映了()时间户数口数男女总计1937年16903081230653871939年87961768713594312811942年119862408118653427341946年797136312582621A.二战使中国成为主要移民区 B.民国政府开放程度提高
C.民族战争形势影响移民选择 D.欧洲各国对华侵略加剧9.如表为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据此可知,中国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布局不断改善 B.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对外开放政策适时调整 D.缩小了与世界大国的经济差距10.如表是宜兴紫砂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阶段紫砂壶生产状况1955年-20世纪70年代末1955年,“宜兴紫砂壶生产合作社”成立。1955年,国营“宜兴紫砂壶厂”建立。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壶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A.宜兴紫砂厂由国营转为民营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
B.宜兴紫砂转型说明民营比国营更能促进生产发展
C.宜兴紫砂转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标志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宜兴紫砂厂的成功转型11.大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欧亚大陆——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在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这些探讨的意义在于()A.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导致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
C.促进欧亚进入“文明时代” D.促使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12.有学者在分析启蒙思想时做出了一个比喻:“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下列言论中与“设有栏杆”含义最为接近的是()A.“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
B.“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C.“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
D.“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13.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14.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 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 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15.1925年,美国人科赫宣称研发出新的炼油工艺,大型石化企业立刻指责其侵犯专利。科赫随即前往苏联推销该技术,并承接了价值不菲的订单。“一五”计划结束时,苏联的石化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知,苏联石化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制定经济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 B.重视对最新科学技术的投入
C.利用外国体制的缺陷争取权益 D.秉持开放心态破解封锁局面16.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4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元朝行省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模式内。行省虽然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统摄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暑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元代行省权力”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的贵族们争相为女王的宫廷消费分担支出,而且还进行奢侈消费的竞赛,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18世纪,奢侈消费竞争的主体变成了个人目的也变为谋取个人荣誉和社会影响力,动力则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高的追逐和竞争。贵族和市场是时尚的制造者,大众则追随其中,时尚的大众参与,使英国进入商品的大批量需求时期。到了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但普通劳动者遵奉的仍是勤奋、节俭的消费观。——摘编自《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文化的唯物史观解读》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颁布了《大清通礼》,要求品官士民“人人循礼而行”,但自明中叶以来就出现的奢靡之风却在清朝前期延续。清前期奢靡之风首先体现在服饰白变化上,以前只有士人才能穿的表皮衣服,“今则里巷妇孩皆裘矣”,饮食方面,士庶之家请客吃饭,“一筵所需几费中人之产”。丧葬嫁娶方面,富贵之家极力讲求排场,一般百姓也遇力效尤,甚至“卖田以嫁女,破产以治丧”。清政府多次下诏禁止务磨,但由于吏治日益败坏,八旗子弟腐化,奢风不但未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摘编自宋传银《论清前期的“奢靡”之风》(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英国密修消费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变化与清前期奢靡之风盛行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如图是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种结构式呈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中,最为主体的是城市或聚居地遗址,体现这一时期各文明已经有了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B项正确;
我国于商周时进入青铜时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贫富分化,排除C项;
示意图中仅有3处宗教遗存,因此神权色彩浓厚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石器时代的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石器时代的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岳麓秦简和里耶秦简两则简牍相互印证可知,启陵乡和下设的成里的基层组织结构、官吏设置、户籍人数等信息,故B项正确;
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材料与秦朝法律严苛无关,故A项错误;
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材料无法体现基层自治,故C项错误;
材料“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与文书制度的效率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隋唐以来,佛道之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新兴学术思潮,儒学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如何挽救儒学,对应佛道两家特别是佛教的挑战,成为儒家的重要任务。中唐以后,有一部分文学家开始突破传统经学的束缚,用自己的思想、观点来理解儒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居易等人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D项正确;
经世致用强调的是做学问应该有益于国计民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理学产生于宋朝,排除B项;
白居易的诗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与彰显皇家气象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儒学复兴,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儒学复兴,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D【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瓦解,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材料体现的是联姻,不是官僚结党营私,排除;
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根据“苏轼长子为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婚,次子要了欧阳修孙女,幼子要翰林学士范镇孙女,苏辙的长子要翰林学士梁颗的曾孙女,另有两子分别要龙图阁直学士黄实之二女”等信息分析可知,宋代婚姻择偶依然注重门第和功名利禄,D正确。
故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解题关键“苏轼长子为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婚,次子要了欧阳修孙女,幼子要翰林学士范镇孙女,苏辙的长子要翰林学士梁颗的曾孙女,另有两子分别要龙图阁直学士黄实之二女”。
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5.【答案】A【解析】材料“明清以前,法律规定土地买卖需“先问亲邻”,即卖地者的亲邻优先购买。”“及持产动归原先尽亲邻之说,借端希图短价者,俱照不应重律治罪”表明明清时期取消了亲邻优先购买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进而可以推知这一时期因为土地买卖较为频繁,因此政府作出政策调整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土地买卖,并不涉及土地的利用效率,B项错误;
农村的商品化生产侧重的是农产品为市场而生产,这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
材料表明宗法亲缘观念有所淡化,但不能确定是明清时期开始,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需要结合我国土地制度演变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解析】A.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但不反封建,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信息“一些西方学者将近代中国某场运动定义为‘宗教战争’或‘文明冲突’,他们消解这场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明显是出于遮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维护西方的‘历史形象’、‘文明形象’或某种当下的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述的这场运动是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阻断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故B项正确;
C.义和团运动旨在抵御外辱,而不是维护中国传统文明,故C项错误;
D.“灭亡中国”说法不准确,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C【解析】材料中票数高的有革命派人物孙中山、军阀代表冯玉祥、外交名人顾维钧、法学家王宠惠,说明社会民众渴望通过多种途径改变社会政治失序,C项正确;
材料无法看出基层民众对现实政治的肯定,排除A项;
冯玉祥等军阀票数较高,无法体现社会对军阀政治是否定的态度,排除B项;
国民革命运动从1924年开始,材料时间为1923年,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C【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1937—1946年,日本占领北京期间,北京外侨人口持续增长,日本战败后,1946年北京外侨人口陡然下跌,南京国民政府对侨民实施了遣返,体现外侨数量受抗日战争形势影响,C正确;
根据所学在二战中,中国并非主要移民区,排除A项;
1937—1946年,北京被日本占领,无法反映民国政府政策,排除B项;
这一时期对华侵略主体为日本,非欧洲列强,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B【解析】根据“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与日本、西德、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处于低位,但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对较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实行敌视、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有限,苏联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中苏贸易额明显下降。70年代初,中国与日本、西德、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出现增长趋势,这是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明显增长。综上,中国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项正确;
国民经济布局的变化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无法得出,排除A项;
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尚未进行对外开放,排除C项;
材料没有关于中国缩小与世界大国经济差距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壶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可得出改革开放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宜兴紫砂厂的成功转型,D项正确;
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民营经济,排除A项;
材料不能说明民营比国营更能促进生产发展,排除B项;
宜兴紫砂转型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当时还没有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欧亚大陆——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在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学者在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宇宙哲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深刻影响了各自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项正确;
材料只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各自特点,未提及相互交流,排除A项;
虽然东西方思想家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东西方价值观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有很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排除B项;
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产生文明的时间远早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可知,材料中的“设有栏杆”目的是让对人“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这说明“设有栏杆”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有了这种限制,反而让人的活动空间更广阔,也就是更加自由和安全,所以自由不是毫无限制的,而是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B项正确;
“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思想,排除A项;
C项是人人平等思想,,与材料“自由是受限制的”不符,排除C项;
D项强调人的价值“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A.“终结”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根据“1919年”、“罗拉特法”、“五四运动”、“反英暴动”、“民族自决”等信息分析可知,一战后亚非等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反帝主张,民族意识觉醒,B正确;
C.“动摇”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中的运动并未取得胜利,排除;
D.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排除。
故选:B。
本题侧重考查亚非拉人民的抗争,解题关键信息是“1919年”、“罗拉特法”、“五四运动”、“反英暴动”、“民族自决”。
本题侧重考查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4.【答案】C【解析】材料“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能完全得到满足,说明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故C项正确;
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的,故A项错误;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故B项错误;
巴黎和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25
年……苏联的石化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可知苏联的石油化工产业原本十分薄弱,但是愿意接受来自在政治和外交上敌视与封锁自己国家的企业家的合作,使得其石化工艺获得了长足发展。因此,在面对封锁时应当秉持积极开放的心态,D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苏联学习西方技术,而非制定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排除A项;
科赫的工艺陷入专利之争,且最后也只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未必是最新科学技术,排除B项;
利用外国体制的缺陷并非长效机制,不能寄希望在外国体制出问题时才加以利用,这种做法不利于同其他国家的长久合作,排除C项。
16.【答案】B【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项正确;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
C项说法“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此说法错误,排除C项;
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D项是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与文化遗产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表现:州级行政区功能的分立;县以下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权力分工过细,影响行政效率;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小题2】示例论点: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论述:元代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掌握地方行政权、军政权与财政权等,但其行使权力受到制约。元朝中央朝廷实行群官圆署会议制度,分权制衡,有效防止行省长官权重难制。行省区划实行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原则,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地方行省缺乏割据叛乱的条件。元朝由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组成的监察网络成为中央监督地方的一重要工具,对中央有效地控制地方行省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元代行省的权力虽然很大,但终元一代没有出现地方行省发动反抗中央的叛乱。元代行省制成功协调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行省制。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8.【答案】【小题1】变化:竞争主体由家族变为个人;目的由家族利益变为个人利益;动力由政治变为时尚和市场;奢侈消费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消费的等级性削弱)。原因: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自由主义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扩大了世界市场,使消费品日益丰富;新兴阶层的壮大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小题2】同: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与政治变化密切相关;冲击了社会等级制;由富有阶层引领;客观上拉动经济的增长。异:英国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伴,而清前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英国由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主导,而清前期带有全民性质;英国消费观较为理性,而清前期呈现畸形态势;英国扩大了市场并推动经济发展,而清前期不利资本积累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小题3】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