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3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3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3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3学年度强化训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留意:1、本卷分第I〔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1009020.53、答案必需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选择题30〕一、单项选择题〔10330〕1、以下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表达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心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共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以下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3、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冰块溶化 B.蜡烛燃烧 C.香水挥发 D.矿石粉碎4、标准的试验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关键。试验操作错误的选项是A.吸取药液B.气体发生装置C.滴加液体A.吸取药液B.气体发生装置C.滴加液体D.点酒精灯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C.倾倒液体D.点燃酒精灯6、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气体膨胀食物的腐败C.金属的冶炼D.蜡烛的燃烧7、以下试验操作标准的是A.B.A.B.C.D.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C.食醋用于清洗水垢9、以下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氮气用作保护气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白磷用作烟雾弹10、走进化学试验室,必需遵守试验室规章,以下符合试验室规章的是A.对药品进展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展观看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C.试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更不能拿出试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试验完毕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试验室第二卷〔非选择题70〕二、填空题〔5420〕1、在横线上写明试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2、把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争论。请从以下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写出仪器名称:A C、 E、 H、 ;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 ;用于量取肯定量液体的仪器是 。3、改正以下图中2处明显错误: , 。4、在以下所述中(.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5、氯气(Cl2用于氯碱工业、制药业及医院、旅游池、自来水的消毒等。请你整理出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氯气的用途 。三、试验探究〔51050〕11对其进展以下探究:〔觉察并提出问题〕泡打粉如何能使面食膨胀松软?〔查阅资料〕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由于制作过程中产生了气体;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响,900℃以上才能分解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 。〔3〕碳酸钙不溶于水,与小苏打不反响,900℃以上才能分解〔猜测与假设〕依据使用说明,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测:① 。②泡打粉在受热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设计并进展试验〔〕①,请把猜测①补充完整。〔2〕小聪为探究猜测②,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试验装置。取肯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看到a试管口有水珠,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剩余的固体阅历证为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解释与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缘由是 ,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正确。〔反思与沟通〕为什么试验(2)中小聪只取小苏打而不取碳酸钙?〔仪器的洗涤与整理〕最终清洗试管时,觉察试管a裂开,则可能的缘由是 写一条即可)。2、镁条在空气中久置外表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展试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SO〕可与O2 3 2〔猜测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CO2 2〔进展试验〕通过掌握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试管容积为20m520编号主要试验操作试验现象1先布满用NaOH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2mL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2mL4mLCO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42 3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2mL4mLCO2320部变黑〔解释与结论〕试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验1的目的是 。试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 。2得出“镁条变黑肯定与CO2

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试验是 〔填编号。由上述试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在猜测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

无关,其理由是 。欲进一步证明镁条外表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象,说明黑色物质含有碳酸盐。

,观看到 现3、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进展了探究。序号序号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Ⅰ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石蜡硬度小,密度水中显变化比水小,难溶于水外焰处的铁沙窗消灭红热的环,Ⅱ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Ⅲ焰心处有可燃物Ⅳ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Ⅲ焰心处有可燃物Ⅳ澄清石灰水 ,硫酸铜粉末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为探究试验Ⅲ引出的白烟的成分,小组同学将导管加长,用冷的湿毛巾裹在导管外壁,一段时间后翻开,觉察导管内有白色固体析出。得出结论:该白烟含有 。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进展探究:〔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猜测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汽凝集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设计试验〔〕吹灭蜡烛,马上用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目的是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试验设计不严谨,缘由 ;吹灭蜡烛,马上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消灭,说明白烟不是 ,假设 〔填序号〕不成立。吹灭蜡烛,马上点燃白烟,觉察蜡烛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5、(一)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展了如下探究:(1)蜡烛火焰中 温度最高。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 ,说明蜡烛燃烧时有 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觉察杯壁上的石灰水变 ,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 生成。在该试验中,蜡烛受热熔化为 变化,蜡烛燃烧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分是变化前后是否有 生成。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步骤试验现象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2.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呼出的气体 。3.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先熄灭的是 4.对着玻璃片吹气玻璃片上消灭 最终得出的试验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详解】A、司马光砸缸,没有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B、凿壁偷光的过程,没有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C、火烧赤壁过程,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D、铁杵磨成针的过程,只是外形发生转变,没有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应选:C。2、B【详解】A、烽火燃烧,肯定生成了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描写的是下雪,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转变,无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烈火燃烧假设等闲”描写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爆炸燃烧,有二氧化硫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3、B【详解】A、冰块溶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转变,无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香水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转变,无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矿石粉碎,只是外形发生了转变,无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4、B【详解】A、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应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瓶中吸取液体,不符合题意;B、该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未在液面以下,反响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导气管伸到液面以下,气体不能排出,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5、A【详解】A、加热液体操作正确,AB、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口紧挨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CDA。6、A【详解】A、气体膨胀,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无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食物的腐败,有微生物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金属的冶炼,有金属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蜡烛的燃烧,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7、A【详解】瓶塞倒放,使用胶头滴管取液时,先挤压胶头,排出胶头内的空气,再伸入液体中进展吸取,操作正确;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即可,不能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操作错误;使用酒精灯时要留意“两查、两禁、一不行”,制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燃着的木条或火柴去点燃,操作错误;进展过滤操作时要留意“一贴、二低、三靠近”,在过滤时需要使用玻璃棒进展引流,烧杯口尖嘴处轻靠在玻璃棒上,操作错误;A。【点睛】8、C【详解】A、食盐用于消退积雪是由于食盐溶于水后能够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结冰,凝固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较大的性质,而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C、食醋用于清洗水垢是由于食醋能够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可溶性物质,从而除去水垢,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取热量的性质,而升华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C。9、C【详解】A、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四周环境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形成降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D、白磷用作烟雾弹,利用了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10、C【详解】A、对药品进展加热时,不能凑近加热仪器进展观看,防止造成损害,此选项表述不正确;B、试验室很多气体都是有毒有害的,所以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应当“招气入鼻”,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试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防止造成污染,而且好多药品都有毒有害,故也不能随便丢弃,更不能拿出试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此选项表述正确;D、试验完毕后,应当将废液进展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排出试验室,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二、填空题1、污染试剂引起火灾腐蚀标签【分析】〔1〕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会污染试剂;〔2〕酒精具有可燃性,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起火灾;〔3〕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残留的液体留下会腐蚀标签。2、〔1〕 试管 量筒 水槽 集气瓶〔2〕A〔3〕C【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由图可知,仪器C由图可知,仪器E由图可知,仪器H〔2〕几种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A。〔3〕用于量取肯定量液体的仪器是量筒,故填量筒。3、试管应稍倾斜 瓶塞应倒放【详解】倾倒液体时,试管应稍倾斜,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故改正图中的错误是:瓶塞应倒放,试管应稍倾斜。4、〔1〕③〔2〕②〔3〕④〔4〕①【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导电性、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复原性,氧化性等;推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性质时,是否有物质产生,据此分析解答。〔1〕石蜡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③;〔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②;〔3〕石蜡受热易熔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④;〔4〕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①。5、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易和碱溶液反响生成盐和水氯碱工业、制药业及医院、旅游池、自来水的消毒等【分析】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达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达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1〕由题干可知,物理性质有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有易和碱溶液反响生成盐和水;〔3〕氯气的用途:氯碱工业、制药业及医院、旅游池、自来水的消毒等。三、试验探究1、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 受热易分解 泡打粉溶于水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碳酸氢钠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小苏打在受热时产生了气体 开头加热时,试管没有预热加热【详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毒性、腐蚀性等。以上信息属于小苏打物理性质的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属于小苏打化学性质的是受热易分解。[猜测与假设]①泡打粉溶于水时能产生气体,使面团膨胀松软。[设计并进展试验]〔2〕取肯定量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观看到a水,b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钠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加热[解释与结论]该泡打粉使面食膨胀松软的缘由是小苏打在受热时产生了气体,因此该泡打粉烘焙加热使用效果最正确。[仪器的洗涤与整理]最终清洗试管时,觉察试管a2、2NaOH+CO=NaCO+HO 检验只用氧气是否会使镁条变黑 O〔N可以不填〕 2、52 2 3 2 2 2

常温下N

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反响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2 2 2 2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依据用NaOH依据题意,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CO2 2依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取二氧化碳,浓硫酸检验吸水性,能除去水蒸气,进展分析解答;得出“镁条变黑肯定与CO2

有关”结论,可结合掌握变量法,进展分析解答;5依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展分析解答;依据碳酸盐的检验方法,进展分析解答。【详解】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CO2 2碳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CO+HO;故填:2NaOH+CO=NaCO+HO;

2 2 3 22 2 3 2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CONaOH2mL2 21O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取二氧化碳,浓硫酸检验吸水性,能除去水蒸气,试验3主要含有COO2 2证明“镁条变黑肯定与CO2

2、52mLNaOH无明显变化,说明氧气、水蒸气不是镁条变黑的条件;先参加2mL4mLCO3220CO2

2、5;由上述分析,结合常温下,亚硫酸钠〔NaSO〕O4mLNaSO2 3 2 2 3液再布满CO22mL4mLCO2HO、COO2 2 2在猜测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

无关,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它物质反响;故填: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反响;欲进一步证明镁条外表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假设产生气泡,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盐;故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有气泡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睛】3、蜡烛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 被点燃 变浑浊 变蓝 蜡烛+氧气燃二氧化碳+水石蜡固体颗粒【详解】Ⅱ由试验现象:外焰处的铁纱窗消灭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蜡烛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故填:蜡烛火焰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Ⅲ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焰心处有可燃性物质,故填:被点燃。Ⅳ依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蜡烛燃烧是有水生成;故填:变浑浊;变蓝。结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