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教材-大学适用_第1页
管理学原理教材-大学适用_第2页
管理学原理教材-大学适用_第3页
管理学原理教材-大学适用_第4页
管理学原理教材-大学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原理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1《管理学》,张玉利,南开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美)斯蒂芬.罗宾斯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经济科学出版社

4《管理学》,吴照云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管理学》,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7《竞争优势》,《竞争战略》,波特著,华夏出版社

8《第五项修炼》,彼特・圣吉著,上海三联书店

管理名言:德鲁克论管理

■管理,从根本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

合作代替强制。

■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

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改造后食堂售饭、售菜窗口有很大问题:

1、售饭窗口:因为电子秤低于窗台,打饭之前和饭打好后都要师傅接饭盒和递

送饭盒,不能像原来一样自己放和取,降低了售饭效率,每天售饭窗口前长龙就

是最好的说明,这还没开学呢,要是开学了,赶上午餐高峰,简直不敢想象是怎

么个情况!

2、售菜窗口:不明白安装个斜面玻璃是何用意(售饭窗口也一样)。第一,搁个

饭盒的地方都没有,很不方便打饭、打菜;第二,热菜往下边一放,热气升腾,

斜顶玻璃上全是雾气,下边是什么菜也看不清楚,随便打出来一看,都是啥玩意

啊!!这还是夏天,要到了冬天........!!!!!!!

管理学原理课程体系

第一篇管理基本认识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背景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学性质与特征

第三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

第二篇管理与环境

第四章组织与环境关系

第五章管理与社会责任

第三篇管理的基本活动

第六章计划

第七章组织

第八章人员配备

第九章领导

第十章控制

第四篇管理创新与发展规律

第十一章管理创新规律

第十二章当代重大管理创新理论评价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背景

第一节全球化背景

第二节知识经济背景

第三节管理的哲学背景

第一节全球化背景

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1492年到1800年是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

它是在国家层面上发生的——西班牙发现美洲,英国殖民印度等,劳动力推动

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

2.第二阶段。1820年或182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0年是全球化第二阶段。

这是在公司的层面上,市场和劳动力造就了全球化。

3.第三阶段。开始于2000年的为第三个阶段,世界变成“迷你型”的了。这一

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元素是个人。个人拥有着各自的机会进行全球化,与其他个人

进行竞争。需要强调的是,个人

不单指西方人,是指世界各种肤色的个人。

二、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

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

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

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

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

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

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

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三、全球化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

必然,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动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根本动因。

2.来自发达国家的内在动因

3.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内在动因

四、全球化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正面效应:

1.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

置。

2.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3.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4.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第二节知识经济背景

一、经济发展阶段

(-)农业经济阶段

(二)工业经济阶段

(三)知识经济阶段

(—)农业经济阶段

■自人类文明起,农业经济阶段持续几千年,直到19世纪。在这一经济发

展阶段中,人们采用的是原始技术,以简陋的锄、刀斧等为主要的生产工

具;生产劳动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和生产多

集中在土壤和人口密集的地区;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马车、木船等。手工业

有一定的发展,但规模很小,仅处于从属地位。

■在农业经济阶段,生产的分配主要按劳动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尽管在少

数人口密集的地区,土地的占有起重要作用,但就整个世界而言,生产的

分配主要按劳动力资源的占有或通过土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得。生

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生活十

分贫困。教育很不发达,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人才基本上固定在一处,

很少流动。

(二)工业经济阶段

■自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取得了很

大发展。工业革命使机器设备代替了农业经济时代的手工工具,生产以工

业为主,交通工具也由马车、木船等发展成为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由

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能被

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人类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自然资源已

不再仅仅局限于土地,而是发展到铁矿石、煤、石油等多种资源。但由于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发展机器生产所必须的资源很快成为短缺

资源,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

资源的占有。

■在工业经济阶段,进行了一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劳动开始和生产劳动分离,

专门的商业部门开始出现,产品交换的内容和规模大大增加。随着生产的

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纳入到商业领域,成为可交换的商品,交换的形

式也日趋复杂。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的大市场的形成,而市场的发

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专门的服务性行业

也开始产生。

■这一时期,人的生活水平比农业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抗拒自然灾害

的能力有所增强。人口因基本温饱问题的解决而大大增多,教育、科学、

文化事业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人才流动的自由性增大。同时,由于生产

发展的不平衡开始加剧,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原材料和半成品与工业

制成品之间的差价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拉大。

(三)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在20世纪最后1/4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萌芽并发展的一种

新的经济形态,是继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

阶段上,生产主要以高技术为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代替资源(自然

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使人类利用现有

自然资源的能力和开发利用新型富有资源的能力都大大增强,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显现。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

占有和配置,属于智力资源消耗型的经济。

■在知识经济中,虽然大多数传统产业仍然是基础产业,如工业经济中已有

的农业、矿业和传统工具的运输业等,且都不会消亡,但传统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地位必然会大大降低,传统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必

然会减小,传统产业的从业人数也会大大减少。与此同时,知识经济将通

过高新技术的注入对传统产业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传统产业产品中的知识

含量大大提高。知识经济作为一个时代,它既不同于以手工工具推动社会

发展的个体经济时代,也不同于以机器推动社会发展的规模经济时代,而

是以知识为主导、与载体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时代。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就是以人类高度发展的知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以信息经济

为核心产业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从工

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化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产业升级。在知识经济时代到

来之际,我们有必要了解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点。以及由此给管理带来的

冲击与挑战。

■知识经济的概念有多种,但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

年的“科学、技术和产生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济”这一概念。这意味着,知识经济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1世纪的世

界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综合表述:知识经济就是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生产

(产生)、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与以往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

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产业之上的,它强

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张敏捷制造和个性化商品的

规模生产,它是能够按照用户需要进行有效生产和服务的经济。

■主要特征:

1.产品制造模式转向知识密集产品,伴随而来的是柔性制造系统时代的到来,

制造竞争中劳动力成本作用降低

2.需求和制造业的模式向服务活动转移,尤其是向知识密集的服务活动

3.投资正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部门,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

4.服务活动的全球化

5.就业方式的改变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观念变化

■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运用和传播的知识经济,

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知识经济使人们的思维发生巨大的变化,

知识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非线性跳跃增长、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节约

日益紧缺的自然资源消耗、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速度”的要领被更新

2.“经济含量”的概念被改写

3.“产业结构”概念的变化

4.“资源”的概念被突破

5.“竞争”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

6.“效率”概念全面更新

7.人类对“自我”认识不断深化

四、知识经济对管理的影响

(一)一般影响

1.管理需要更多的知识

2.管理的范围得到了扩展

3.管理对象更加分散

4.产业间相互结合增多,管理更加复杂多样

(二)具体影响

1.传统的企业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2.企业管理呈现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特征

3.资产管理和投入无形化

4.管理组织扁平化、虚拟企业出现

5.以知识和人才管理为主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6.人本原理的变化与实施

7.网络营销的挑战

8.集体领导

9.民主决策

10.可持续发展观

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哲学观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阶段,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基本

哲学观作为实践的指导思想。农业经济的循环增长观、

工业经济的无限增长观、以及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观”等。这些思想的变迁反应了人类在追求自身发

展中对人类发展方式、对人类与其其周围世界关系认

识的提高。寻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和谐、

协调、持续发展是现代发展的主题,也是管理的核心

主题。

一、可持续发展观问题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观涵义与特征

三、可持续发展观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观问题的提出

■主要来自环境问题的恶化

1.自然资源的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2.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3.生态系统平衡破坏

二、可持续发展观涵义与特征

(­)已有可持续概念的分析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

(三)可持续发展观特征

(-)已有可持续概念的分析

1.从自然属性定义

较早的时候,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它旨

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协会和

国际生

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不仅

发展

而且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

系统

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2.从社会属性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

发表了

《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

SustainableLiving)(简称《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为:“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且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从经济属性定义

这类定义有不少表达方式。不管哪一种表达方式,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

济发

展。在《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作者EdwardB.Barbier把可

持续发

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

益增加

到最大限度”。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

的实际

收入”。当然,定义中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

发展,

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着重于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国家之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

技术

的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

了可

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

近'零

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

的学者提

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

为,污

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益低的表现。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8年以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或概念并未正式引入联合国的“发展业务领

域”。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给

出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

能力的发展”——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发展需要的经济的、社会的、

文化的、自然地、生态的等各方面综合平衡的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观特征

可持续发展观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本质特征也非常鲜明。

■第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国家实力和财富。可持续发

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变废为宝,

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第二,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哲学特征

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

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

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第三,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

适应。历史发展中的“客体”指的对象,“主体”指的是社会的人。可持

续发展作为社会“主体”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是面向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

境界的发展观。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

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可总结为三个特征: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

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三、可持续发展观原则

■作为人类新生存方式的可持续发展,若要真正得以有效实施,即在生态环

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一个持续、高效的协调运行机制,必须

遵循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和需求性等四项基本原则。这也是可持续

发展的本质特征所决定。

(一)公平性

(二)可持续性

(三)共同性

(四)需求性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学性质与特征

□开篇案例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第二节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

□第三节管理学含义与性质

□第四节管理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理论专题与实践专题

本章教学说明之一

□教学目标.理解学习管理学的价值和方法,掌握管理含义与性质,理解管

理职能,掌握管理者素质与技能,熟悉各种管理原理与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素质与技能,

管理原理与方法

本章教学说明之二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和管理的职能,如何掌握管理者的素质与

技能

□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情景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

□教学要求:积极主动、亲身参与、团队学习

开篇案例: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

电脑神童比尔・盖茨创建了微软公司。

大约30年前,一名书生气十足、对被称作计算机的新奇设备颇有天赋的男孩

子把他编制的第一套软件——课程管理系统,卖给了他就读的西雅图高中,得到

了4200美元的报酬。如今,他已长大成人,可他还在卖软件,数不清的软件。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两创始人之一、公司董事长,不仅在他孩童时代业余

爱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缔造了一个巨大的软件帝国,而且他所走过的创业之路也

已成为高科技企业大亨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1997年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高达

2000亿美元,是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总和。1998年

2月,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跃居全球股市第二。

比尔・盖茨本人连续数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据《福布斯》统计,2001年

他的个人财富为587亿美元。他的16000名雇员中,有2000多人是百万富翁。

我们都承认微软公司的成功,那么请问:

(1)你认为比尔•盖茨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吗?

(2)管理者应该做哪些事情?

(3)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芦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一、管理的含义

□二、管理的特征

□三、管理的性质

□四、管理的要素

□五、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的含义

(1)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要素组成的活动过

程。

(2)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

定目标。

(3)西蒙: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一个组织是由决策者组成的系

统。

(4)罗宾斯: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更有效地完成的过程。

管理含义多样化的原因

•管理科学的不成熟性一100年历史

•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

•管理是个历史概念

•管理的内涵极其丰富

管理的一般含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通过实施计

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

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2)一致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有其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德鲁克:管理人员扮演的角色

(1)管理一个组织

(2)管理管理者

(3)管理工作和员工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组织的构成要素

□组织成员(符合组织所需素质,遵守规则,提供所需贡献)

□组织目标(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

□组织活动(权衡、比较和选择)

□组织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

□组织环境(影响目标和活动)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

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管理的直觉

♦很多人对管理活动都有一些直觉的判断,请你判断以下论断是否正确:

----快:乐的员工是生产率高的员工

—当上司表现的友好、可信和平易近人时,员工们都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了让人们做好他们的工作,你不得不使用少量的恐吓

——金钱对每个人都是激励因素

——大多数人对别人的薪水的关心程度甚于对自己关心的程度

——最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没有冲突的群体

三、管理的性质

□自然属性: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体现了管理的与时俱进的特性;

□社会属性:与社会生产关系密切联系,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一面

思考:理解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

四、管理的要素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

★管理主体,回答由谁管的问题;

★管理客体,回答管什么的问题;

★管理目的,回答为何而管的问题;

★管理环境或条件,回答在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

效率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

源产出水平的高低,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保有效率的方式:生产一定的产品或提供一定的服务,管理者若能做到投

入的资源(如劳动力、原材料、零部件)量最小、花费的时间最少,组织就

可保有效率。

□例如,(1)麦当劳曾开发出一种高效的平底炸锅,不仅能够减少用油量(约

30%),还加快了炸薯条的速度(2)加州牛肉面里自动点餐仪器的使用。

效果

□衣美(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益”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

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

度。管理者所选择的耳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

的。

□组织的目标:利润增长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例如,几

年前,麦当劳的管理者确定了推出早餐服务以吸引更多顾客的目标。早餐

食品现在已占麦当劳总收入的30%多,可见当初这一目标选择无疑是正

确的。

效率和效果的关系

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低效率/高效果高效率/高效果

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但不善于利用资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充分利用资源以实

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现组织目标。

结果:产品是顾客需要的,但因价格太

贵而买不起。结果:满足顾客要求。物美价廉。

低效率/低效果高效率/低效果

管理者目标选择不正确,不善于利用资管理者目标选择不当,但利用资源充分有

源以实现组织目标。效。

结果:产品质量差,没有需求。

结果:高质量的产品,但顾客不需要。

五、管理的基本职能

1.亨利.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古利克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3.孔兹&奥当诺

计划、组织、用人、领导、控制

4.现代典范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职能的含义

□(1)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程序;以及

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2)组织:根据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设计组织结构,并为不同岗

位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

□(3)领导: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活动,以保证事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

案例:“金字塔”与“升降机”

□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和汽车是大家都知道的名牌产品。本田公司创

始人本田宗一郎有两个制胜法宝:一个是“金字塔式领导体制”,一个是

“升降机式领导方式”。“金字塔式领导体制”是指从“塔基”工人起,

往上是车间主任、科室领导,直至总经理、董事长。作为董事长.本田处

于“塔尖”地位,居高临下,俯视整个企业的运转情况。“升降机式”

领导方式是指本田乘坐“升降机”,一下于沉到企业低层,观察、研究

决策实施效果和新出现的问题;再乘“升降机”逐层上升到车间、科室…

每一层都不放过.听取各方面意见,亲眼目睹决策实施情况,最后他回列

“塔尖”,以双重视角体察这一切,纵看横看,上看下看。对公司实施总

体控制。

第二芦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

□一、管理者的含义

□二、管理者的类型

□三、管理者的素质

□四、管理者的技能

□五、管理者的角色

一、管理者的含义

□你认为什么是管理者?

□从职责角度来理解,而非职权角度

□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级去完成任务职责的组织成员称为管理

者(Managers)。

□操作者(Operatives)指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

作的责任。

□你能从身边找出管理者和操作者吗?

二、管理者的类型

(1)不同层次的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⑵不同领域的管理者:

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事等各类管理人员。

例子:不同层次的管理者

□董事会主席、CEO、总裁、总经理及其他资深经理人员、校长、副校长等

□部门或办事处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事业部经理或

分公司经理

□监工、领班、教练、教研室主任等

例子:不同领域的管理者

□CTOCIOCKOCLO

□CFOCMOCOOCHRO

三、管理者的素质

□业务素质:知识、经验、能力

□身心素质:事业心、责任心、服务热情、合作意识和健康的体魄

□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一创新

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一创新

(1)创新是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

(2)创新素质主要体现:

四、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RobertL.Katz)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其核心是一种观察力

和思维力。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御全局

的能力。

⑵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

(3)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不同管理层次需要的技能

高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人际关系

对于上级下属执行者合作伙伴

对于同僚合作伙伴联络官

对于员工企业代言人领导人决策者

著名企业选人标准

TCL集团有限公司:务实选人1.不崇尚名牌2.不迷信成绩一个人的综合素

质最重要,务实型的人才最受欢迎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1.考察个人素质方面的情况2.看重个人的职业操

守3.对英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4.强调团队精神

海尔集团公司:1.侧重综合素质的考核2.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1.并非只看中名牌学校,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2.欢迎

能接受并尊重公司理念的人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1.看中知识/经验/能力2.考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素质3.

重要的软性指标: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学习能力等

新希望集团:1.最欣赏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人沟通/思路清晰/应聘岗位

明确/愿意从基层做起/能吃苦耐劳/有创业激情/诚实可信/有发展潜质2.有一

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学生干部经验更具有竞争力

LG中国电子有限公司:1.特别强调毕业生对韩国企业和LG电子的了解2.对公

司的企业文化是否认同,能安心在公司上班3.对毕业生比较强调成绩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1.综合评判,考察及评价素质2.评价一个人的素质

标准:创新/学习/互赖/诚信

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1.注重基础能力/个人技能/领导行为/业务敏锐性2.

注重应聘者成长与发展潜力

IBM中国有限公司:1.看是否愿意与IBM共同成长2.看智力方面,主要是看学习

成绩和知识面3.看重个人素质,包括在学习能力/价值取向/沟通能力/尽最大努

力等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1.强烈的责任心2.应聘者的品德3.考察综合素质是关键4.

考察重点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1.主要关注有工作经验的人,注重他的潜力和专业,也注重

他的经验/能力/价值观以及他的行为模式2.求职者的背景情况3.了解求职者的

基本素质,所聘员工是否符合公司的整体要求,是否能够与公司的文化相接近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1.诚信/勤奋/富于创造性/有团队精神2.考察

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3.重视应聘者的英语水平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硬件标准:应聘者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和技术背

景2.软件方面: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的文化相符,沟通能力,创新能力

以及灵活性

宝钢集团公司:1.应聘者的个性发展2.应聘者的多种能力3.注重应聘者的自身

发展意向4.注重组织/社会活动/协调能力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成绩须在班上排名中等偏上,有四级英语证书,

毕业证,学位证,身体健康2.中是非智力因素和情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国家重点大学,重点专业2.学习成绩及品德优秀3.

外语六级以上,计算机二级以上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既考察智力因素,也考察非智力因素,更看重综

合素质,包括:性格特征,亲和度,奉献精神,发展动机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1.内在的潜质和综合素质2.领导能力/诚实正直/能力发展/

承担风险/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团结合作/专业技能

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1.主动积极,勇于进取2.注重英语水平

水平思维

□是针对垂直思维(逻辑思维)而言的。垂直思维是以逻辑与数学为代表的

传统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最根本的特点是:根据前提一步步地推导,

既不能逾越,也不允许出现步骤上的错误。它当然有合理之处,但如果一

个人只会运用垂直思维一种方法,他就不可能有创造性。区别于垂直思维,

水平思维不是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它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关心的不是在修补旧观点,而是如何提出新观点;不是一味地追求正确性,

而是追求丰富性。

□垂直思维集中考虑的是你必须把你的答案公示,而水平思维却是让剩下的

答案公示。垂直思维对事物进行“最合理”的分析和观察,然后利用逻辑

推理予以解决,但你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无法得到理想的答案。水平思

维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事物,然后用最有希望的方法去处理,最终

化险为夷。水平思维在今天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商业活动中。

五、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者行为类型,即管理者在做什么。

□明茨博格在1973年《经理工作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经理的三大类十种角

色。

正式权

利利I地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挂名首脑•监听者•企业家

•领导者•传播者•故障处理者

•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角色描述特征活动

人际关系方面

1挂名首脑象征性的首脑,必须履行迎接来访者,签署法律文

许多法律性的或社会性件。

的例行义务

2领导者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负实际上从事所有的有下

责人员配备,培训和交往级参与的活动。

的职责。

3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发感谢信,从事其他外部

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活动。

们提供恩惠和信息。

信息传递方面

4监听人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阅读期刊和报告,保持私

即时的信息,以便透彻地人接触

了解组织与环境,作为组

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

经中枢。

5传播人将从外部和下级得到的举行信息交流会,用打电

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话方式传达信息。

成员——有些是关于事

实的信息,有些是解释和

综合组织的有影响的人

物的各种价值观点。

6发言人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举行董事会议,向媒体发

计划,政策,行动,结果布信息。

等信息,作为组织所在产

业方面的专家。

决策制定方面

7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制定战略,检查会议执行

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情况,开发新项目。

变革,监督某些方案的策

划。

8故障处理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制定战略,检查陷入混乱

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和危机的时期。

行动

9资源分配者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调度、询问、授权,从事

源一事实上是批准所有涉及预算的各种活动和

重要的组织决策。安排下级的工作。

10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参与工会进行合同谈判。

织的代表。

课堂练习:管理者角色的识别

□某大学聘请院士为兼职教授,校长为受聘院士颁发聘书;

□某饭店总经理在“优质服务”动员大会上做动员演说;

□某地区遭受雪灾,地方领导到农户慰问受灾群众;

□某大学主管招生工作的校长在会议上传达国家教育部招生工作会议精神;

□董事会开会时,总经理做报告,向各位董事简要介绍各种进行的规划.

案例分析1

□蒋华是某新华书店邮购部经理。该邮购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邮购业务,在

一般情况下,登记订单、按单备货、发送货物等都是由部门中的业务人员

承担的。但在前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了多起A要的书发给了B,B要的

书却发给了A之类的事,引起了顾客极大的不满。今天又有一大批书要发

送,蒋华不想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1.邮购部经理的职责是什么?

□2.邮购部经理是否应该亲自核对这批书?

提示

□从本案看,蒋华作为邮政部经理(中层干部)的主要职责应当是:(1)制

定本部的岗位责任制;(2)业务流程与操作规则;(3)对部门内员工的履

行职责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4)对常出现差错的员工进行业务指导培

训和调换;(5)对常出现差错的业务环节采取重点监控和改进操作方法。

□因此,邮政部经理不应亲自核对这批书,而关键应把岗位、人员职责界定

清楚并把业务考核与奖惩落实到位。

第三节管理学含义与性质

□一、管理学的含义

□二、管理学的特征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含义

1.定义: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研究对象:

(1)“5M":MenMoneyMarketMachineMaterial

(2):MenMarketMoneyMethodMachineMorale

MaterialMind

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关于学科门类的划分,目前主要有三个标准:

一是1992年11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

码国家标准》(GB/T13745-92)

二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三是1997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

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二、管理学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1)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2)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

(1)定量可实现管理的高度科学化和精确化;

(2)许多因素难以量化

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4、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没有实践便无所谓管理

5、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1)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的综合性

(2)管理的综合性表现在内容上和方法上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归纳法

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

特点、典型关系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

展的一般规律。

2.比较研究的方法

有比较才能鉴别,管理学的理论最早是在西方国家形成的,我们要把中国的企

业管理搞好,就必须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在中外管理的比较中更好的实现

“洋为中用”;

3.案例分析的方法

管理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重视实际案例的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教训;

4.试验模拟法

>对比试验

>可行性试验

>模拟试验

第四节管理原理与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1.人本原理

2.系统原理

3.效益原理

4.可持续发展原理

1.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管理的一切活动要以人为核心,以调动人的主观能

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

(2)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人是管理的主体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参与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2.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任何一种组织都可视为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系统或为某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2)系统原理的主要观点

❖整体性观点

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

❖动态性观点

系统的产生、消亡和自我调节。

❖开放性观点

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维持其生存(封

闭即死亡)。

❖有序性观点

有机联系的反映。

❖应变性观点

在特定环境下生存所必须的适应能力。

3.效益原理

(1)效益原理的含义

效益——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2)效益原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4.可持续发展原理

♦含义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核心,强调人、社会和环境关系的整体协调与和谐发

展。

♦可持续发展原理的主要观点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核心)

——确立人与自然发展新模式(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

——摆正人在自然界中位置

----明确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追求多元目标的新发展观

以社会发展为宗旨

----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二、管理的一般方法

方法名

内容特点主要形式

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1)利益驱动价格、税收、信贷、

经济方段,通过调节影响被管理者性经济核算、利润、工

法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2)普遍性资、奖金、罚款、定

现的方法⑶持久性额

行政方法,是指借靠行政权⑴强制性命令、计划、指挥、

行政方

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⑵直接性监督、检查、协调、

挥和协调管理对象的方法⑶垂直性仲裁等

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

(1)高度强制国家的法律、法规;

法律方度,严格约束管理对象为实

性组织内部的规章制

法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

(2)规范性度;司法和仲裁

指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原

社会学(1)自觉自愿

理,通过满足管理对象社会宣传教育、思想沟通、

心理学性

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各种形式的激励等

方法⑵持久性

极性的方法

第五节理论专题与实践专题

□一、理论专题

□二、实践专题

一、理论专题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理论问题的提出

□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在社会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

□同时作为分析研究社会问题的理论工具,两者容易混淆,有必要理清两者

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武博等,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经济评论,2007

年第5期

研究目的不同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

□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

研究视角的不同

□经济学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

□而管理学则主要是从组织激励的角度来分析组织资源的利用问题。

研究内容的不同

□经济学以研究一般社会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

□管理学以研究特定组织资源的使用为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的不同

□(1)经济学运用解析主义的研究方法,管理学运用整体主义的研究方法

□(2)经济学以演绎法为主,而管理学以归纳法为主

□(3)经济学以定量分析为主,管理学则是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

□(4)经济学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管理学注重实证方法的运用

理论基本假设的不同

□(1)人性假设:经济学是“经济人”假设,而管理学假设众多,包含“经

济人“、“复杂人”、“社会人”、“文化人”等多个假设

□(2)人际关系假设:经济学交易主体之间在人格和地位上都是平等关系;

管理学中的人的地位不平等,存在差序关系

□(3)资源稀缺与否的假设:经济学认为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需求而言是

有限的,因而需要研究合理配置资源。管理学认为组织可利用的资源相对

于目标实现并非是有限的,而是可以通过组织管理不断扩充的。

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联系

□经济学借助管理学对实践的研究实现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

□管理科学在利用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更为精确、

更具逻辑性的解析。

经济学是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受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影响

□战略管理的思想源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凯恩斯主义

□人本管理思想来自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

管理学对于经济学的实用化起着巨大作用

□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促成了公共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理

论。

□经济学中的需求和供给分析、定价和市场分析被广泛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

去。

管理学是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拓展的桥梁

□经济学在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原有基础上通过管理学与数理科学、化学

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六个学科大类建

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

□如经济学通过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涉足数理科学中的

物理学、天文学和力学,

□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与环境管理涉足生命科学中生物学、农

业科学和医学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管理社会的弊端

□把一个国家当作是一个“经济人”,国家是应该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否就可以为了本国利益而可以随意损害别国利益呢?

□如果把企业当作一个“经济人”,企业应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否

就可以只追求企业本身利润而不履行社会责任呢(如任意压低工人工资和

污染环境等)?

□在国际间就需要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这些规则;在企业内部就需要一整套

的管理制度来协调使得企业和个人取得最大效益。

为什么经济学家成为座上宾?

□在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中,经济学理论(也就需要经济学家)拥有话语权,

并影响着政治走向。

□中国企业的问题:

过于重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而忽视企业内部管理;

过于重视与政府官员的沟通而忽视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过于重视企业短期利润而忽视长远规划(如忽视员工利益的尊重、忽视社会

责任等)。

二、实践专题

□1.调查与访问一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相关知识点:管理者素质与技能

相关技能点:调研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访谈一位你认为成功的管理者,了解他(她)的职位、工作职责,特别是胜任

该职务的知识基础、管理素质与技能,以及目前工作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管理者训练:如何开一家新饭店

相关知识点:管理职能与角色

相关技能点:系统思考能力调研能力

□如果你发现学校附近地区的餐饮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你决定开设一家

饭店,主要目标客户就是和你一样的在校大学生.你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与其他各种档次的饭店相竞争?你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实现和保持

你的优势?

□(2)你现在还是一片空白,为了让你的饭店尽快成立起来,你要做哪些事情?

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3)当饭店已经成立,开始正常营业后,与你的设想相比较,可能出现什么

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

□⑷回顾一下,你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体现了管理的四项职能?用管理者角

色理论来分析,你可以充当哪种角色?

第三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

推荐阅读

1、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A•雷恩著,孔令济译,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

2、管理学原理,(美)史蒂芬・P•罗宾斯等著,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孙耀君主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理论专题与实践专题

教学目标

理解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了解各主要管理理论的大体内容;

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霍桑试验的结论;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历史阐述、课后作业

教学要求

在人物生平、历史事件基础上开展理论教学;

布置一定课后作业,以考核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

三、西方工厂制度初期管理思想与实践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原始社会

商鞅变法

万里长城

都江堰

老子

孔子

孟子

孙子

管子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

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

埃及:金字塔、水利工程、以十为限……

希伯莱人:若瑟、摩西……

希腊:苏格拉底、色诺芬、亚里士多德……

罗马:军队……

天主教会……

三、西方工厂制度初期管理思想与实践

1.工业革命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工厂制度的建立,管理开始成为生产的“第四要

素”

2.早期工厂的最主要的管理问题:

劳动力问题(招募、训练、纪律和激励)

3.工厂制度的管理先驱:

小瓦特与博尔顿

欧文

亚当•斯密

巴贝奇

4-小詹姆斯•瓦特与马修•鲁宾逊•博尔顿

是最早在企业管理中使用科学管理方法的,在组织工厂的生产和销

售活动中运用了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