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第1页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第2页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第3页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第4页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2013年

【北京卷】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林

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

(2)未果,寻病终寻:13.用现代

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

话概括)(3分)答: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14.答案要点:①

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福建省南平卷】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

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

魏晋()④处处志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

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文中体

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2分)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

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

说④做标记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

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

(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

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12.(2

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13.(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

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如只答到“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给1分。)(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

09-2011年

2009广东汕头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

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心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

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口口口口”。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

的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

_____________。(6分)

答案:1.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

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2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

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

双引号。如果因忽视双引号而丢分,你就是百里挑一了。

这四个空并不难填,看来,今年的前几道题难度都不大,拉

不开距离。

3.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

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

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卜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

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2009娄底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

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

/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

(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

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

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

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

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

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

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答案: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

不能停顿)(2分)

2.B(交通:互相通达)(2分)

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

是现实社会)(2分)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

林子的尽头(1分卜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

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

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2009安徽芜湖

(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

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日:

“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

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

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

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

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7.(4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③你④繁重,使人难以

忍受(各一分)

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

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9.(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

1分)

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

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

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

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卜

2009广东茂名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

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

桃花源人热情

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

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答案:8.B解析:悉:全,都。9.A解析:A.豁然:开

阔或通达。8.交通:古:错杂相通;今:运输事业。C.绝

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D.无

论:古:更不要说;今: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10.C解析: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

的生活。

11.(1)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或者老老少少

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老人和小孩者充满喜悦之情,显得

心满意足。(2)(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或者:问起现在是哪一朝,竟然不知道有汉朝)(评分

意见:各小题满分3分:抓采分点,符合大意即可)

2010年中考《桃花源记》试题

2010四川省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

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

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

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

光易逝。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

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

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

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

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

4.D(志:做标记)

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

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

项前句“其”解释为“他二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

灾难)

2010•湖北省襄樊市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卜(2分)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fO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

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答案】

12.(1)交错相通(2)计戈IJ(2分,每小题1分)

13.B(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

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

分)

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

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

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

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

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20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2)向:

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

号)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既出,得其船(4)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答案】

7.(2分)(1)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

8.(2分)④

9.(共4分)⑴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2010吉林省长春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

(朝代)诗人。(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怡然自乐

()

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

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

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

12.渔人穿国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

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

美好?(2分)

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

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

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

9.陶渊明东晋或'晋”或“晋代”

10.①类②交错相通③通“邀”,邀请④愉快的样子

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

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

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

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

愿。

2011年中考试题《桃花源记》

(2011年浙江湖州)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

分)

答案:1(共3分,各1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

2.(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

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乃”“无论”各1分,句

意正确通顺1分)

3(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

成理,1分。

不例I: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

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

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二、(2011年河北省)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

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

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

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

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

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H(ku6):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1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