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_第1页
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_第2页
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_第3页
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_第4页
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加强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新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范文)一:高职新闻传播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摘要:"互联网+'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新闻学(教育)面临着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的困境,高职类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应运而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然面临业界用人有偏好、人才吸纳容量有限、合作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本文结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办学实践,提出专业共建完善培养方案、注重拓展岗位能力培养、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策略等应对(措施),旨在与同业共勉,携手为培养全媒体时代所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网络新闻与传播;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高职实践教学

调查显示,"新媒体专业'居美国大学新兴十大热门专业之首,培养泛媒体宽口径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时代的需求,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在此需求热潮下催生的"互联网+媒体'新兴专业。如何搭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无疑是一条捷径。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但不少新闻传播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存在双方权责不明、难以实现双赢等现实问题。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城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为例,对这一高职新兴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高职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教育重实操轻理论,毕业生职业成长性严重不足。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见长,相比本科生,高职生有着实操能力的明显优势,但理论素养有提升空间。暑期城建教师下企业实践调查中,不少企业人事负责人指出,宁可花时间培训动手能力暂时逊色的本科生,也不愿聘用后劲发展明显不足的专科生。广州橙果(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曦表示,高职生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初步要求,但职业成长性明显不如本科生。北京优思行广告公司运营总监潘智刚也指出,专科生往往(入职)两三年还只能做一线员工,本科生适应半年后则多数可胜任传播项目经理等职务。至于专业核心采编岗位,用人单位很多限定为本科学历及以上,新华社等大型媒体集团更是要求研究生学历及以上。

2.传统媒体用人需求递减,新兴企业容量有限,校企合作短期难以实现规模化。当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显而易见。2022年,《新闻晚报》悄然停刊,"澎湃新闻'横空出世,新旧交替,标志着纸媒的没落;报纸广告收入连续4年下降,2022年降幅更达15%,网络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广告。传统媒体用人需求锐减,甚至有报业集团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停薪留职创业;即便是在重点本科院校,近几年传媒集团规模招聘已愈发鲜见。新媒体公司发展迅猛,但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迅猛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人才容量有限。基于上述情况,校企合作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人才对接,高职院校工科类常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相对有限。

3.相关政策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多重社会责任轻经济效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22]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22]19号)《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22]6号),"鼓励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均是重要内容,但宏观指导政策多,具体配套执行措施少。更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企业需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势必首先追逐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旦校企合作与追求利益出现矛盾时,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会受到影响。不同于高职工科专业与企业已经建成的"相互依存'关系,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项目考核标准不确定因素较多,客户满意度的主观性相对较强,校企合作更多建立在私人情感联络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多赢产教融合模式亟待挖掘探索。

二、高职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1.成立专业共建委员会,讨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本科教学,职业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将企业用人需求与专业课程对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并聘请企业专家或员工进入校园教授学生技能,有效减少学生工作后的磨合适应期。作为城建的新增专业,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前期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不把学习简单理解为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递,而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成立了专业共建委员会,邀请广州橙果、北京优思行、天适樱花园、从化方道科技等业界人士来校商讨,完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入网络传播实务等理论性课程,将市场调研课程改为针对性强的受众分析;针对现有传播类人才缺乏营销管理意识的反馈,增加(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类课程。之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共建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与政企行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加强紧密型合作企业建设,力争实现多赢。企业可以发现挖掘潜在的优秀人才并定向培养,提高市场竞争力;教师可以拥有贴近市场的新鲜案例,提升教学水平;学生可获得提前实践学习的机会,做好就业准备;学校则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与时俱进发展壮大。

2.立足采编核心岗位,校企合作不拘一格纳企业。"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产教融合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学校所在的(文化)传播产业发展迅猛的珠三角区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旺盛,专业发展将立足采编核心岗位,延伸拓展岗位,"不拘一格纳企业',与更多类型企业进行合作。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主要方向有四:一是网络信息采编岗位,二是新兴的互联网整合营销服务公司,三是致力于搭载"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四是政府政务信息编辑发布与平台建设管理。不管是努力转型的传统媒体,还是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公司,抑或是正在建设的服务型政务机构,以及力推"互联网+'的传统企业,都可以成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校企合作对象。目前城建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已和数家互联网整合营销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也和天适集团等的传统公司进行了合作,更多类型的校企合作正在洽谈中。

3.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引进来走出去'构建应用特色实践教学体系。2022年3月,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举行微访谈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有关激励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行业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教,以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企业积极性。广东省教育厅近几年则推出高职院校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吸引计划,鼓励高职院校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城建学院也建立了灵活有效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不断探索更新合作方式,实现资源整合的效益最大化,力争使合作走向纵深化和常态化。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结合自身特色与企业需求,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策略,有两层含义:一是引进来自传媒、企业的人才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实践、技术服务激励等机制让教师走出去提升实践能力;二是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用于教学实践,带学生走出去参与企业项目执行,注重教育成果培育和优秀人才培养。目前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石,构建应用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建成一支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来校举行座谈会,帮助学生提前认识(职场)进行针对性学习;立足实训室平台,建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执行力强的新闻宣传队伍,承接了2022从化区旅游小姐微女神大赛的全程报道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广林.新闻传播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22

[2]周小情.新闻传播类人才职业技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报业,2022

[3]杜向菊.浅谈新闻实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途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2

[4]刘宏.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用人需求研究[J].今传媒,2022

[5]张真弼,胡胜强.网络新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传媒,2022

[6]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职研究,2022

大学生新闻毕业论文范文二:普通院校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模式紧密地联系着社会,同时不断地向前发展着。本文根据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以下均简称为新传)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做的关于国内新传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调查来探讨国内普通院校新传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新传学研究生对学校实践性、应用性教育的需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成才取向来纠正国内普通高校传统培养模式,提(出国)内高校需要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实务课为主,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时间,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硕士;实践;师资;考核方式

一、调查中呈现的问题

(一)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与实际脱节

当前传媒界急需复合型人才,而我国普通高校的新传研究生教育模式还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据调查,该校新传教育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理论教学'。而学生理想的教学方法则是"实践性教学'(63%左右)。这样高比例的"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产生采写恐慌,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深度甚至没有逻辑,更不要说做研究了。现在普通高校的新传硕士生培养仍以学术型为主,这显然有悖于社会需求和多数学生的意愿。应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对新闻实务进行钻研,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从学校的考核标准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考核侧重点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上。学校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考试、学位论文外,还需要发表学术论文,并把发表论文的级别、数量同奖学金以及其他奖励的评定挂钩。这种片面追求学术研究指标的做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能滋生学术腐败。

(二)师资力量不足

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罗德艾伦曾说:做新闻教师,30年的从业经历比一个博士学位有价值得多。此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教师都在30岁以下,呈现年轻化趋势。普通院校毕业的教师超过50%,80%的人最高学历为硕士,职称仅为讲师。可见,现在国内普通院校的师资水平并不高,且研究生导师的数量与不断扩招的学生数量不成正比。调查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毕业于新传专业,一半左右的教师没有媒体从业(经验)。对于新传专业硕士的教育来讲,并不是教师年纪越大、学历越高越好,有很多媒体人都只是本科毕业(数据来自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本科学历的媒体人占75%),这些人员虽然学历不高,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人才在国内高校当老师,可以弥补很多学历高但没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的不足。同时,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模式,改变教师学识构成,提高业界人士在教师结构中的比例。

二、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增加学生实践比例

从新闻传播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出发,学校可以邀请业界名流阶段性地给学生讲课。这样一方面可以给高校新传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很多新的思路和举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高校和媒体之间的联系,破除行业壁垒,汇聚社会多方资源,为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教师到媒体一线去实际工作,以方便教师了解新闻传播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从而使课堂内容尽量多地贴近实际。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去媒体实习,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新闻实务教学内容的比例。专业硕士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如何学习更实用、更紧迫的内容,具体开设哪些课程等问题,最好综合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需求方向两方面的情况来决定。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改革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

学术研究是需要积累的,研究生的学术造诣未达到一定水准时,用强制性规定逼其勉强发"论文',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并不可取。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真正立志于做研究、搞科研的学生来说,学位论文必然不会让其发愁;但对于怀揣着其他目的的人来说(调查结果中,想考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人60%是"希望增强竞争力'和"(兴趣(爱好))',40%为"回避职场和社会压力',20%左右的人选择了"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期望'),学位论文无疑是道坎,更不要说部分学校强制要求在一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论文。在考核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目前国内普通高校缺乏相关规定、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此次调查中,关于"高校教师对现有新闻学生能力考查的方式是否合理'这一问题,有50%以上的教师认为"不太合理'。新传硕士研究生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要与时俱进,考核的方式也要逐步多元化,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例如,把实习纳入教学环节中,用实习取得的学分取代在期刊上发论文取得的学分,用实习期的表现和作品来作为衡量奖学金或者其他评价体系的标准。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有多种,如(调研(报告))、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文学艺术作品等。如果毕业生能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实习作品,就应该允许其参加毕业答辩和申请新闻学位。

参考文献:

[1]欧阳明,马菁华,徐双,王婷.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局与转变[J].中国出版,2022(4):28.

[2]德勒兹(法).时间,影像,电影[M].谢强,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229-230.

[3]杜骏飞.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向何处去[J].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2022(1):78.

[4]童兵.新闻改革新思路和新闻教育新突破[J].香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