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常识小练52题文化常识小练52题26/26PAGE26文化常识小练52题文化常识小练52题文化常识,强化训练题(共52题,第10题为一组)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作品。根据下面的内容填空。(4分,每空1分)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面前,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代称皇帝。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对将军的敬称是;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根据下面的内容填空。(3分,每空1分)古代关于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如孩提指的是二三岁的儿童,“黄发垂髫”中的“垂髫”指的是,而立之年指的是,知天命指的是岁。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D.“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有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官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为“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1.B.“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女子.”,世称“昌黎先生”。7.C.在州府里举。8.D少牢,祭祀用羊、豕,没有牛。9.D.同时是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10.B.“齐宣王”改为“齐恒公”。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D.“伯乐”,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B.“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D.古代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兔”,借指月亮。古神话中称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C.“惠存”是敬辞,指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提的上款。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谨庠序之教”。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服”,指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如“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B.“道”,唐代时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C.“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D.“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封建礼教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师生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自路拱而立”。C.“晦”,指阴历每个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婴儿。C.“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礼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户部主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嫡子”,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B.文人的文集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文集,这是以自己住所的名字命名的。C.“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的顺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D.“媵”,指古代嫁女时随嫁或陪嫁的人。如“妃嫔媵嫱,王子皇孙”。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一种尊称。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人”,春秋时对农业生产者的称呼,也可泛指平民、百姓。B.春秋战国时期,士死了叫“薨”,而诸侯的死则称为“不禄”。C.“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D.“跽”,指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如《鸿门宴》中有“项王按剑而跽”一句。11.C.属于王公纪年。12.D.山南、水北是阳山北、水南是阴。13.B.战国时为宫廷侍卫。14.“师生”改为“朋友”15.C.起于隋朝大业年间,结束于清朝光绪年间。16.C.农历每月最后一天。17.A.运气不好。18.B.唐穆宗长庆年间。19.D.黔首,不是尊称。20.B.诸侯了叫“薨”,士死称为“不禄”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B.“樽”,指酒杯。如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C.“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以示尊敬,故后世常用本词表示夫妻相敬。其中“案”指书案。D.“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C.古代的计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六合”,指天地四方。如《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C.“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D.“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白下、石头城、京口等。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后用来比喻极细微的数量。C.“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D.“箜篌”,指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弦数因乐器的大小而不同,分卧式、竖式两种。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B.“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C.“臣”,最初指男性奴仆,后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D.清代,文官、武官各分九品,并分别以服饰上的九种动物图像表明官职的品级,文官服饰绣走兽,武官服饰绣飞禽。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B.“败北”,指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C.“期颐”,一般指八九十岁。如“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D.“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指已故的,是对死者的敬称。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皇”,指仓颉,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文字的人。B.“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C.“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被封为“太傅”。D.“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古人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B.“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称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D.“加冠”,表示已二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3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B.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爵位依次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21.案,端饭的托盘。22.C.人定,在黄昏之后。23.D.“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24.A.京口,是镇江。25.D.文官服饰绣飞禽,武官服饰绣走兽26.期颐,指百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曰知之命;六十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九十耋;百年曰期颐。27.D.表示傲慢。28.A.幼学取名,成人取字。30.D.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分类;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B.“楚辞”,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C.“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D.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3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第一天。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B.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C.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D.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3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B.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为一纪,一纪10年,四纪为四十年。C.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3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B.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C.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孟子》、《春秋》。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37.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阕。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C.九锡,“锡”即“赐”。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D.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曾写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一般指20岁,这时要宗庙中举行相应的仪式。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B.“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儒教《周官》八神之一,却受到道教的排斥。D.“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3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互换。32.A.晦与朔,互换。33.B.一纪12年。34.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35.C,“左迁”为贬官。)36.C秦朝以后有监察百官职能。37.B。“左迁”贬官。38.D因此用束发(15)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39.C(城隍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40.A。(“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4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从“薄父死山阴”的交待来看,薄姬的父亲不是官宦,也不是读书人,只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C.灞桥,两边杨柳掩映,汉代开始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也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也称销魂桥。D.《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42.下面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汉武帝开创了年号纪元先例,自此,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B.中国古代官吏变迁制度中,“擢”是指选拔提升职务,“迁”是指调动官职,“左迁”是指降职,C.文中“中国”是指中原一带,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山东”是行政区划名,不是指崤山以东地区。D.人名称谓前往往加上籍贯名称,如“咸宁侯仇鸾”,即咸宁人,姓“侯”名“仇鸾”。4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兵部主事”指兵部职方司,全称“职方清吏司”,是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各省之舆图(地图)、武职官之叙功、核过、赏罚、抚恤及军旅之检阅、考验等事。至清朝时,
兼掌关禁、海禁。B.“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C.“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D.“讣闻”又叫“讣告”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45.下列各项古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其中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B.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是源自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端午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称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等。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的年号。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戊午”,指“戊午年”,用的干支纪年法,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现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淮左指淮水东面。古人看地图与我们今天的看地图的方式正好相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淮左"就是江淮东部。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法律、刑狱和武官选用等事务。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D.永徽属于古代纪年的帝王纪年,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 维护 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告学教程教案:探索人工智能在广告领域的应用
- 2025年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标准教案《巧取乒乓球》
- 科技产品推广中互动性问题的设计与运用
- 南通小区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 2024年12月广西贵港桂平市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8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1
- 菏泽百叶声屏障施工方案
- 陶粒砂浆回填施工方案
- 跌水 施工方案
- 东莞幼儿园防撞条施工方案
- GB/T 24503-2024矿用圆环链驱动链轮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 广东省广州仲元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试化学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卫生部病历管理规定
- 4《海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ZZ-2022039戏曲表演赛项基础知识试题答案(70公开题)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核心要点解读
- T-CERS 0007-2020 110 kV及以下变电站 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 金属焊接和切割作业教案
- 定制公司用工合同范本
- 《遥感地质学》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