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学案_第1页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学案_第2页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学案_第3页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学案_第4页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材说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幅较长,语言生动,其中不乏细节描写,一向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主要而宝贵资料。【学习目标】

1、介绍语言文化常识,比如古代名与字、“晳”字写法等。2、落实文言基础知识,读懂篇章大意,过好语言难关。3、了解四子之志,以及孔子“吾与点也”思想内涵。“吾与点也”也是了解孔子思想难点所在。【教学内容】一、了解孔子及《论语》地位和影响1、结合学生实际简单介绍孔子思想及《论语》对中国人生活与思想影响,对经济发展推进作用。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关键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激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学说以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统治思想。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是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孔子言行录,全方面地反应了孔子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主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学识和丰富生活经验;在记言同时,传达了人物神情态度;在一些章节记述中,还生动地反应了人物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言论成为人们习用格言和成语,对日后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中“子”特称孔子。

二、解题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关键,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文章统计孔子和他四个学生关于“志”讨论,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四学生各自不一样性格特点和志趣兴趣,如子路直率粗犷,冉有、公西华谦虚慎重,曾皙从容淡泊以及孔子循循善诱。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三、分析课文朗诵标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个标题就是课文第一句话。《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取首章前面二三个字作篇名,没有实际意义。本文题目是编者加。侍坐,即陪长者聊天。首先,看看这四个人排列次序。朱熹说:“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以齿为序”,即按照年纪从大到小排列。中国古代很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观念。所谓孝悌,孝即孝敬父母长辈,悌即尊重兄长。其次,看这里名字,与孔子对他们称呼不一样。这里称字,而孔子称呼其名。对一个人直呼其名和称呼其字,包含了古代人文化观。中国古代做官人,以及知识分子,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一些联络。有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近,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大平坦意思;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由,所走路;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有名与字意义相对,比如:曾点,字晳,点,小黑点也,皙,肤色雪白之意;韩愈,字退之。有名与字意义有文化上或事理上联络,比如:孔子,固其母曾去尼丘山向神祈祷,才怀了孕生下孔子,又因他排行老二,所以给他取名丘,字仲尼;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须先“求”才能“有”;公西赤,字子华,赤,红色,华,花也。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级,能够直呼其名,而晚辈或下级对长辈或上级,则只能称其字,这就是为尊者讳。课文里,孔子分别称呼他四位弟子为“由”、“求”、“赤”、“点”,即直呼其名,而本文笔者在写作时却称其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即称其字。这是一个文化自觉行为。另外,有些人认为称他人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再次,看曾晳“晳”字是怎么写。晳,从析从日。人教版版本写作“皙”(从析从白),版本改成了“晳(从析从日)”。是印刷错误吗?这两个字到底哪个是正确?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从深圳大学图书馆查找了许多资料,结果发觉:现行图书中关于曾晳“晳”字有两种写法:一个是从析从白“皙”,比如于丹《论语心得》等通常通俗读物中都写作“皙”;一个是从析从日“晳”,比如杨树达、南怀瑾、李泽厚等人著作,王力《古代汉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图书,以及台湾《国学基本教材》都写作“晳”。其实,“晳”与“皙”这两个字不是异体字,意义上也没有相通之处(皙,是皮肤白意思;晳,是“晰”异体字,是明晰意思),可是为何却出现二字混用情况呢?最终,《康熙字典》给了一个明确答案:

拼音:xī,部首:日【辰集上】【日字部】晳【正韵】思积切,音析。【五经文字】晳从白。相承多从日,非。【正韵】曾点,字晳,本从白,《论》《孟》《史记》皆讹从日。今不可改,故收入。【正字通】按从白者为白色之皙。从日者为明辨之晳。二字义各异也。可见,“皙”是其本字,而“晳”是因为《论》《孟》《史记》皆讹从日,“今不可改”,所以,后世治《论语》学问家大都沿用“皙(从析从日)”字。这些大方之家都遵从了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标准。我们学语文,也要学会对自己语言和文字负责任。

四、了解并探讨四子之志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文章?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记叙文。2、依照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练语言概括段意。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3、这四子志向各是什么?用简练完整语句概括。

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

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

晳:“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从子路、冉有、公西华言谈中能够看出他们各自什么性格特点?子路:有理想,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冉有:谦虚慎重,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五、深入探究读孔子对四子之志评点语段,讨论以下问题:1、从对子路之志评价中,你以为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怎么样?(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对弟子评价恰如其分。《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看来,孔子是个出众老师。)2、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之志缄默不语,以及日后回答曾点问题时孔子评价,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孔子认为,冉有多才多艺,知礼乐,能够礼治国,但他却没有发挥自己优点;公西华擅长外交辞令,有外交家才能,可是,他却说自己“愿为小相”,他们都没有使自己做到“人尽其材。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志向太过远大,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行;志向太小,不能使自己人尽其材,大材小用,也不行。就像我们中考高考选择学校,未来大学毕业选择工作岗位一样,不一定是学校越好,职位薪水越高就越好,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社会里,在自己上司和同行面前应该做好我自己,不亢不卑,不谄媚讨好,不卑躬屈膝,用实力说话。)3、曾晳是个什么样人?曾晳说是志向吗?孔子为何说“吾与点也”?(性情宁静淡泊之人,“鲁之狂士”;胆大而心细,当他们每人各言其志之后,他能追问孔子为何哂由,又为何对冉有、公西华志向不着评价。曾晳与一群人到曲阜城南沂水边去春游。这种“与人乐乐”友好欢乐生活图景,正是推行礼乐教化结果,是以礼治国所达成最高境界。所以,孔子说“吾与点也”,即我赞同曾点观点啊。)4、依照文意回答,孔子说“吾与点也”时为何“喟然”而叹?(“喟然”是长叹惋惜样子。可能解释有两种:一是结合课文来了解,前面三位弟子所说志向,孔子都不太满意,以为美中不足,所以孔子为他们叹惋;而当曾晳说出自己志向时,孔子立刻表示赞同。二是结合曾晳身世来了解,钱穆先生持这种看法。钱穆在他《论语新解》这么解释道:

“盖三人皆以仕进为心,而道消世乱,所志未必能遂。曾晳乃狂门之士,无意用世,孔子骤闻其言,有契于其平日饮水曲肱之乐,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觉慨然兴叹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岂以忘世自乐,真欲与巢许伍哉?然则孔子之叹,所感深矣,诚学者所当细玩。”结合孔子“喟然”“与点”和曾点身世综合分析,当不应排除这种可能,尤其是曾晳终生不仕,久居故乡,又是孔门狂士,所以,当他在“侍坐”中说出一番务实可行志向时,孔子眼见弟子长进也会由衷地给予赞叹。这正是孔子善于因材施教表现。)5、孔子赞同曾皙志向,但他对三个弟子志向都作了评说,就是没有评价曾皙志向,你认为孔子会怎样阐述他理由?参考答案:A、曾皙描述是一幅舒适安逸春游图景,一个国家人民能享受如此生活,说明了国家安宁,人民富裕,生活舒适,这是孔子施行“仁政”理想状态,与孔子治国主张一致。B、曾皙想做一个施行“仁政”国君,他描绘是一些左右侍从陪同国君,前呼后拥地去游玩图景。也是孔子治国理想。C、曾皙理想最为远大,他也想治理好一个国家,而且他理想表示得更为委婉含蓄,可见四个弟子中最长于辞令还是曾皙。D、这是孔子“礼乐治国”主张表现。E、曾皙描绘是一幅隐士隐居生活。孔子思想上很苦闷,他思想是主动入世,他周游列国,希望用“仁政”观点对当初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只有鲁国国君采取过,并一度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日后他听信小人之言,不再采取孔子主张,所以他“喟然叹”,表现了他内心苦闷。六、总结经过以上分析发觉,短短“侍坐”一章,廖廖315字,却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子侍坐、与夫子共言其志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生活实录还是艺术再现并不主要,主要是,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孔子对其弟子才能、性格真实了解,从而给他们恰如其分评价和指导,孔子对弟子们严格要求,从而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材,同时,故事还深刻地表现了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关键——礼与仁。本篇语言简练、精辟、含义深刻,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细致品味。《论语》确实是一部了不起书,其中包含了儒家思想“修齐治平”之精华,表现了儒家思想主动奋斗、努力进取而又顺应自然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东方智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论语》伟大价值,而美国作家威尔·杜兰特却非常羡慕我们,他在《历史上最伟大思想》一书中这么写道:“我很羡慕中国儒生——他们被要求记住孔子每一句话,因为我发觉他每一句话都深刻而精当。有时我认为假如这些格言在我记忆中沉淀,我或许会变得心态平和、举止庄重、思绪沉稳、个性深沉、彬彬有礼,这些我能在中国每一个受过教育人身上找到。”今天这堂课只是学习《论语》开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继续阅读《论语》,真正地去领会《论语》精神实质,用《论语》智慧丰富自己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过教育智慧之人。七、同时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8题。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三予者出,曾暂后。曾暂曰:“夫三予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对以下加黑词含义判断正确一项是()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师旅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一样

B.①⑧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一样,③④相同

D.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6.翻译以下句子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是对子路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分析,了解不准确一项是()A.子路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