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苷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prolinedipeptidylaminoeptidase,GPDA)主要分布在肝,肾,结缔组织,唾液腺及血清,唾液等体液中,以额下腺含量最为丰富.【正常参考值】44~116U/L【临床意义】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GPAD平均活性多在对照参考值的2倍以上,继发性肝癌病人血清GPDA活性均值在对照参考值3倍以上,急性肝炎时不管有无黄疸,血清GPDA仅轻度升高,且恢复正常的时间快.慢性肝炎或肝硬变时异常率低于急性肝炎患者.酒精性肝炎时的酶活性和异常率高于肝硬变者.药物性肝损害或原发性肝汁性肝硬变引起肝内胆汁郁积的病人,其血清GPDA明显升高,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它肝病,这有一定的特异性和诊断价值.胃肠疾病:胃癌病人血清GPD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对血清GPDA活性明显降低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应考虑到胃癌的诊断.胃癌经切除后,病人血清GPDA有上升趋势.其它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和淋巴网状细胞瘤病人的血清GPDA活性明显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GPDA活性略低,但重症病人下降明显.全身性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清GPDA活性显著降低.尿液GPDA: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GPDA活性显著升高.血清甲胎蛋白(AFP)临床意义诊断原发性肝癌。检测AFP的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较目前较常用的诊断肝癌的B型超声波、同位素扫描和血液生化测定等方法敏感。用琼脂扩散法能检出1-3mg/L以上,阳性率可达75%左右。反向血凝法较琼脂扩散法灵敏度高100-200倍;放射免疫法能检出纳克水平的AFP,较琼脂扩散法灵敏1000倍,可使原发性肝癌阳性检出率达90%左右。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结肠癌、胆管细胞癌等也可导致AFP升高,但肝转移癌却极少增高。一、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放射免疫法可在一些肝病患者血清中测得较高含量的AFP。上海瑞金医院报告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各60例,测得AFP含量在25-40pg/L者分别占13.3%、11.7%、3.5%和41.7%。因此对于低水平AFP的肝病患者,特别是50-400Pg/L左右者,应进行多项动态检测才能与肝癌进行鉴别。一般急性肝病,可随病情好转AFP含量下降或正常,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逐渐上升。二、先天性疾病的诊断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检测羊水中AFP含量的意义已引起注意,Rendle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发现无脑儿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正常妊娠12〜16周羊水AFP含量为21.1±1.2mg/L,以后逐月下降,足月时为0.5±0.2mg/L。无脑儿患者在妊娠26〜31周为95.7±19.3mg/L,32-38周为25.7±5.9mg/L。先天性肾病及脊柱裂也有类似报道。因此用放免法检测羊水中AFP含量,有助于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出生前诊断。 血清AFP升高,还可出现于畸胎瘤、睾丸和卵巢肿瘤等。母体血中AFP升高还可见于异常妊娠,如:胎儿有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十二脂肠和食道闭锁、肾变性、胎儿宫内窒息、先兆流产和双胎等。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p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p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不一定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p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p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P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其他原因。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第一,在成人,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甲胎蛋白阳性率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着肝癌的发生。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第二,孕妇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甲胎蛋白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在妊娠16-18周血浆甲胎蛋白偏高则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第三,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引起患者的注意,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治疗,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甲胎蛋白升高就是肝癌吗甲胎蛋白的确是诊断肝癌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并非只要出现甲胎蛋白阳性,就可确诊为肝癌。确诊肝癌一定要动态观察甲胎蛋白含量的变化,如果连续1个月以上时间,甲胎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一直大于400Mg/L,则应高度怀疑肝癌可能,再结合影像学检查(B超、CT及磁共振成像等)便可确诊。如果甲胎蛋白一过性升高或轻度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癌。有研究报道,几乎所有肝炎病人血清甲胎蛋白都有升高,大多数病人在肝功能恢复正常时,甲胎蛋白却达高峰。这一发现提示,甲胎蛋白的产生为肝细胞修复新生所引起,急性肝炎病人如转氨酶开始下降,肝细胞转入修复期时,甲胎蛋白的浓度最高,于达到高峰后才逐渐下降乃至消失。一般肝炎患者甲胎蛋白的升高持续时间不长,但在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不但不下降而明显升高时,应注意有癌变的可能。综上所述,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并非都是肝癌。甲胎蛋白检测正常也不能绝对排除肝癌。需对甲胎蛋白动态分析,同时辅以B超等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功效甲胎蛋白具有抑制PTEN的生物学功能:北京大学和海南医学院联合对肝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发现AFP具有抑制PTEN的生物学功能,导致肝癌细胞耐受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凋亡,这是AFP新功能的发现。近日以题为“Alpha-fetoprotein:anewmemberofintracellularsignalmoleculesinregulationofthePI3K/AKTsignalinginhumanhepatomacelllines''在国际著名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再次发表封面论文。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是肝癌细胞表达的高特异性蛋白质,很多肝癌病人(70-80%)在发病期间都有AFP基因高表达的特征,AFP是一种胚原蛋白,其基因在胎儿发育过程开放并表达,而在人出生两年后基本处于关闭状态,但是成人发生肝癌或肝脏良性再生时,AFP的基因重新被激活而大量表达,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肝癌的经典肿瘤标记物,因而被当作诊断肝癌的金标准。北京大学博士李孟森课题组成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资助下,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逐步揭示了AFP所隐藏的生物学功能。该课题组研究发现AFP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并且认为AFP是肝癌细胞耐药的关键性细胞因子,研究结果显示AFP具有潜在的抗凋亡诱导作用的生物学性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临床上是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其主要通过与胞内受体结合诱导恶性细胞“改邪归正”,由于ATRA与受体结合后改变后者的空间结构,导致受体进入细胞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发挥其抑癌作用。尽管ATRA能诱导恶性细胞分化和抑制癌细胞生长,但是肝癌细胞对ATRA失去敏感性。ATRA能诱导PTEN(Phosphataseandtensio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的表达,而PTEN是水解3-磷酸肌醇(PIP3)为2-磷酸肌醇(PIP2)的磷酸酶,其能阻止3-磷酸肌醇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AKT),阻断PI3K/AKT的信号传递,因而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下降或功能的丧失是引起生长信号错误传递的分子基础,后果是导致癌细胞的过度分裂。约有12.5%的肝癌病人的癌细胞里PTEN基因关闭,而70%的病人PTEN基因开放并高表达,PTEN蛋白合成量与正常组织没有显著性差别,因而PTEN在肝癌内丧失发挥抑癌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功能失活导致的。由于PTEN表达缺失或下降与AFP高表达密切相关,AFP是肝癌细胞高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课题组基于AFP与PTEN在肝癌细胞内表达相关性的设想,深入研究肝癌细胞内高表达的AFP是否存在曾未发现的生物学功能。北京大学博士李孟森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李刚教授实验室,采用RNA干扰、免疫共沉淀(Co-IP)、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等技术研究肝癌细胞内AFP新功能,发现在肝癌细胞内的AFP能与PTEN结合,并抑制PTEN的生物学活性,促进PI3K/AKT信号的传递,而且发现AFP也能特异性与caspase-3结合,抑制caspase-3的活性,阻断caspase信号的级联反应,导致肝癌细胞耐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作用。传统的医学理论认为AFP基因的高表达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伴随现象,是肝癌发生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李孟森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外的AFP能与其受体结合,介导生长信息的传递;细胞内的AFP不仅能抑制凋亡信号的转导,而且也能促进生长信号的传递,这是AFP具有抗凋亡和促进增殖功能的新发现,该研究结果赋予AFP新功能的认识和寻找到治疗肝癌的新靶点。研究结果在2009年6月15日出版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上以封面介绍论文发表,2011年2月1日出版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再次以封面介绍形式公布了AFP新功能的研究成果。产品用途:体外诊断用,测定血清GPDA活性。临床意义:1、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病人血清GPDA活性升高。在血清AFP阴性和阳性的原发性肝癌病人中,血清GPDA升高的阳性率基本一致,而肝血管瘤病人的血清GPDA活性在正常范围。2、 70%以上的胃癌病人的血清GPDA明显下降,胃癌切除后,病人血清GPDA呈回升趋势。血清GPDA测定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监测癌的肝转移和胃癌的检测,均具有意义。药物性肝损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引起肝内胆汁郁积者,血清GPDA活性升高,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产品名称】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试剂盒【产品标准】YZB/国0903-2005《甘氨酰脯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系统电工岗位职责
- 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权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文
- 医疗器械资源保障措施要求
- 四年级下册我的乐园科技馆范文
- 校园保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 小学音体美教研组信息化建设计划
- 呼吸道疾病院感防范计划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能力提升计划
- 畜牧产品健康认证与标识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谷物酵素面膜与护肤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
- 关节镜手术护理查房课件
- 新生儿盆浴-课件
- 2022年下半年中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作文万能模板+押题作文+必背素材汇总
- (中职)数据采集技术(初级)项目1:数据采集技术教学课件
-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调度全套课件
- Q∕SY 1736-2014 评标方法选择和评标标准编制规范
- 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 堤防工程防汛抢险技术要点
- IT服务工作单
- 产品质量保证协议的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