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的实践探索_第1页
有关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的实践探索_第2页
有关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的实践探索_第3页
有关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的实践探索_第4页
有关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的实践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的实践探索摘要: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是直接指导实施的建设规划,有着很高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本文结合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实践,从村庄的分类、重点村庄的选取、整治的重点内容、整治规划的技术体系,对江苏省村庄整治行动进行探索。文章的重点内容有以下三点: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镇村布局规划进行村庄的分类与重点整治村庄选取,同时明确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编制与整治深度;二是将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概括为了解现状情况、整治环境卫生、完善设施配套、提升特色风貌四个方面,并逐一提出具体整治内容;三是在此基础上,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行动规划”的具体实践,提出行动规划与现有规划编制体系的不同之处,引导城市规划师对行动规划的关注。1、背景与工作线路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和重城轻乡的局面并未有效转变,城乡差距依然巨大,按照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江苏省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并提出用3-5年时间,全面完成全省所有村庄环境整治工作。1.1存在问题1.1.1村庄数量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提供成本较高江苏省人多地少,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736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环境容量小,资源压力大。农村居民点现状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面貌差等问题。据统计,全省近20万个自然村庄中,人口不足100人的占51.9%,户均占地面积646.9平方米,村庄散乱、人均占地指标偏高等因素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治理困难、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没有连片的生态空间和耕地等问题。1.1.2人居环境状况较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由于村庄分布零散,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收集处理率不高,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因无处理设施而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农村商业网点相对缺乏,相当数量的农村卫生机构设备落后、房屋破旧、人员匮乏。散落在村庄中的工业企业,任意排放非达标废水,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的水环境1.1.2部分地区人口外流,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拓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村庄呈现“空心化”。大量农民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边际生产率高的非农部门,大批农村劳动力务工经商,培养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大军。同时在农村青壮年少了,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相对多了,以至在农田里经常看到的是“三八六一”农耕队伍。另外,因缺乏劳动力,以及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等原因,有的地方出现了农田被大量抛荒的现象。1.2工作线路1.2.1通过镇村布局规划确定规划重点引导发展的村庄根据镇村布局规划,选择发展较快或发展前途较好,人口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地形地貌复杂,群众积极、参与度高的村庄,重点引导发展。镇村布局规划承担了选点的重要角色,也是对村庄进行分类指导的主要依据。(1)编制目的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目的是通过规划及综合政策引导,促进村庄布局结构优化,引导农民新建和翻建房屋至重点村庄,改变村落分散的局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技术线路一是在县(市)域城镇体系指导下,依据乡镇总体规划,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二是通过县、市汇总,对各村庄布点进行城乡统筹,协调行政边界地区村庄布点和基础设施布局。(3)重点内容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村庄布点、按照规划保留村进行设施配套,同时工业用地要向工业集中区集中,乡镇域内的弱质生态空间要划定保护范围。村庄集聚主要以合理的耕作半径为依据,同时考虑基础设施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在没有地形地貌制约的情况下,有条件地区的村庄集聚的居住人口规模一般以不低于800人为宜,对于水乡、丘陵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因地制宜确定村庄集聚规模。保护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是规划的重点,凡是具有历史文化遗存的村落必须予以保留,将特色村庄内涵扩展为建筑特色、规划布局、地形地貌、产业特色、风俗习惯等六个方面,强调特色村庄的保护,为塑造村庄地方特色打好基础。1.2.2分类指导各类村庄整治深度按照镇村布局规划,可分为规划布点村庄和非规划布点村庄。规划布点村庄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实施“三整治、一保障”,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村庄,配套完善基础与公共设施,使村庄人居环境达到较高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区,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经济薄弱地区,从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道路、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浚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入手,开展环境整治。特色鲜明或有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村庄,加强绿化、建筑物出新、水岸生态处理、利用乡土建筑材料,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1.2.3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村庄整治编制目的是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部署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对村庄建筑、道路与环卫设施、杆线与照明、给水与排水、绿化与岸线、公共活动空间等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2、村庄环境整治规划2.1规划重点2.1.1解决农民人居环境中的急迫性问题从道路建设与修缮、公共设施的完善、水系疏通与整治、垃圾及污水治理、安全饮用水保障、乱搭建与乱堆放、村工业污染排放等现状人居环境中存在的急迫性问题入手,科学实施村镇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1.2保护村庄特色与乡土风情(1)保持乡村生态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之本,农民的生存之本,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是村镇建设的重要目标,也将成为脱贫致富之后农民的第一需求,更是吸引城里人下乡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村庄周边的区域对农民的资源供应能力、与农业农村的生态共生能力和废物吸收分解能力是限定的,所以村庄整治规划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的承载力”,保持乡村生态循环。(2)传承乡土文化村庄整治应该保留和传承农民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要尽可能地向历史学习,尊重与保护村庄的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自然特征的混合布局相吻合的文化脉络。这不应该仅仅成为城市规划师参与村庄整治建设的守则,更是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3)生活污染治理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注重防治农村垃圾污染,采取清扫、清运、处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农村的良好环境卫生,更要区分不同成分的垃圾,通过堆肥、回填、能源转化等途径,尽可能达到生活污染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生活污水处理处置应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立足于源头削减、循环利用。结合农业利用可降低生活污水处理投入,并使农业生产成为生活废弃物消纳的重要场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2.1.3充分尊重村民意见,反映村民愿望充分征求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的意见,提高群众对规划的参与程度;一方面尊重村民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引导科学居住,推广节能省地型住宅;形成政府、集体、社会与村民共同参与的建设整治机制。2.2体系框架2.2.1了解现状情况一是了解村庄人口规模、产业特色、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历史故事等。二是了解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问题。三是了解村庄供水水源、供水能力以及消毒处理情况,给水管网分布、管材及收集情况,公共活动场地分布及利用情况,道路宽度、材质,道路破损和积水情况等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四是了解村庄“四旁”绿化及公共节点绿化的绿化形式及植物配置情况,村庄历史建筑、公共建筑和民宅的建设年代、风格,村庄院落、街巷、村口等特色空间等村庄风貌问题。2.2.2整治环境卫生(1)建立垃圾收运体系,配置垃圾收集设施,合理确定垃圾箱位置、个数和容量,并对位置提出控制要求。(2)清理乱堆乱放,曹勇清理与整理相结合,在方便农民使用的前提下,对堆放场所和堆放形式提出控制要求。可划定不宜堆放区域和引导堆放区域,减少对村庄环境的影响。(3)杆线架设整齐有序,布线经济,无安全隐患。路灯可采用单独架设、随杆架设和随山墙架设等方式,一般沿主要道路单侧布置,要求间距适宜,亮度适度,具有历史文化遗存或旅游特色的村庄,路灯样式应与村庄风貌特色相协调。(3)河道沟塘及驳岸整理,一是清理水体清除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改善水质。二是疏通水系,尽量减少对自然河道沟塘的开挖和围填。三是美化水岸,水岸宜生态、自由,形成以水为特色的滨水绿化景观,多用生态护坡,少用硬化护坡。2.2.3完善设施配套(1)道路建设应满足四方面要求。一是线型自然,应顺应地形,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和建筑肌理,延续村庄乡土气息,传承传统文化脉络。二是宽度适宜,在一般情况下,村庄主要道路宽度4~6m;村庄次要道路宽度2.5~3.5m;宅间道路宽度2-2.5m。三是断面合理,村庄道路从横断面上可以划分为路面、路肩、边沟几个部分。四是铺装生态,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宜采用硬质材料路面,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路面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2)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雨水排放根据实际采用沟渠、管道收集或就地自然排放,可与道路边沟结合设置。村庄排水宜采用雨污分流制,经济条件一般或欠发达地区近期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有条件时过渡到完全分流制。污水宜采用管道收集,使用塑料管材;条件不具备的村庄也可采用暗渠收集,不宜采用明沟;提倡玻璃钢、塑料材质的成品检查井。(3)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合理。公共服务中心应尽量集中布置在方便村民使用的地带,形成具有活力的村庄公共活动场所。活动场地规模应适中,不宜过大贪洋。邻里休闲场地,结合村庄内部空地、高大乔木等方便村民使用的地方进行建设,场地规模不宜大,配置内容不宜多。2.2.4提升特色风貌(1)绿化美化。关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四旁”绿化,主要道路绿化可采用乔木列植或乔灌混植的方式,次要道路绿化接近村民生活,形式多样。水旁绿化应耐水性强,自然生态,体现乡土特色。在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中应岸线进行分类(公共休闲型、经济观赏型、生态自然型等),根据现状岸线情况提出绿化、美化方案。宅旁绿化灵活布置菜地、灌木、攀爬或园林植物,做到见缝插绿。村旁绿化通过种植乔木、果树或农作物,形成“村在绿中”的景观效果。规划应提出村旁绿化的种植意见和树种选择。(2)建筑风貌。一是建筑整治,从整体上对村庄颜色不协调的墙进行粉刷出新,确定色彩和粉刷方式,确保与传统文化特色与环境相协调。二是院落巷道整饰,根据现状空间特征,明确巷道的空间围合方式和空间关系,明确巷道色彩、元素符号和植物配置。三是公共节点整治,公共建筑与公共活动中心是村民主要活动场所,要体现地方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应小巧宜人,经济适用。四是村口整治,应说明村口空间意向,标明村口标志形式、大小和材质,说明村口绿化配置方案。3、小结村庄环境整治是“行动规划”的具体实践,行动规划一般被定义为解决问题的、实施导向的规划过程,是一项实施规划的行动指南。“行动规划”理念是将“静态规划”转变为“动态规划”,将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实施、城市建设行动相结合的“让规划行动起来”的理念,以期从目标到策略,从方案到实施,为城市政府提供一揽子的城市空间建设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弹性的设置,寻求出最适宜城市发展的最优解也是最现实的路径,尤其对于决策者和开发组织者,可以提供完整的全程解决方案。当前《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的法定规划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除近期建设规划外,多侧重强调建立空间管制规划,而行动规划超越了传统的法定规划,将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行动有机纳入了规划框架,并积极推动实施,同时加强政策保障,极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3.1问题导向传统的规划体制以供给导向为主,侧重于对规划建立项目的安排。而行动规划则以问题为导向,尤其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是老百姓的现实难题,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导向重点。3.2综合性传统规划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等内容,而行动规划立足于解决行动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内涵则更加立体,不仅关注传统的空间规划的内容,而且十分重视规划实施中的资金筹措渠道、规划实施时序、行政管实施体制、政策法律保障、不同利益协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应对该项行动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3实用性从内容上看,行动规划以解决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许多问题所涉及的群体利益及相关法律、政策极为复杂,用针对性更强、动态性更明显的解决方式,使行动规划更易操作。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