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普通用卷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普通用卷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普通用卷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普通用卷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普通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际传播是指由大众传播媒介所进行的具有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目的的跨越国境的传播活动。“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特点。所谓“中国内容”,是指中国国际传播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教、军事、体育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不断增加中外交流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事务的内容。在具体报道中更加注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国内外事务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所谓“国际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信息需求等,有针对性地设计传播形式;二是尽可能地通过国际人士、传播对象、国家人士的视角表达和解读中国内容;三是借用国际惯例和规则等对中国事务和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和展会上,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务的报道中,中国媒体也能很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发出中国声音。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国际传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在内容上仍是着重向世界介绍中国事务与立场、在表达上有时难免陷入以西方为主的思维范式。为了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确认识、消除偏见和误解,一些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过程中过分迁就和迎合西方价值标准,过于强调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等,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中国国际传播的主体地位。在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的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需要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努力改变国际传播中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边缘化现象,在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推动国际传播向更层次发展。

当前,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已由国内转移到海外。如何在传播中国事务之外,在对全球各类事务的传播中体现中国价值,就成为中国国际传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舆论话语权严重缺失,而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是核心价值。中国国际传播要在国际舆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突出中国价值。

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不应限于中国事务,而应强调“全球内容、中国价值”,进一步放眼全球,用中国价值来审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全球事务的报道传递中国价值。传播理念既体现中国立场,又体现世界眼光,强调全球利益共享与合作,更好地让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传播视野强调开放与包容,通过更高层面的议程设置与角度选择,将中国立场寓于客观报道之中,润物无声地传递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影响。

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既取决于强大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强大的软实力。中国要走向强盛,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接受来自中国的产品,更体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愿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认同并推崇中国价值。(摘编自《人民日报》王庚年《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材料二:

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在多数国家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可能对社会主义存在较深误解的世界上,怎样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故事,让其听得进听得懂,可接受能认同。

一是在落实“真实立体全面”上创新理念实践。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项具体要求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实立体全面”作为一个辩证的概念隐含着新的时代内涵。在“自塑”与“他塑”的关系层面,这首先是针对西方舆论场中“镜像中国”与立于东方大地上的“真实中国”之间的偏差和反差。更充分地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是把中华民族昂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崭新姿态完整地呈现在世界面前。同时,相对于“没有发展起来”的过去,在“做好了中国事情”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更具坚持实事求是的底气。“真实立体全面”的多维空间里包含着中国发展独有的高度复杂性。这个“复杂性”正是“中国故事”的“戏剧性”所在。

二是在讲好“制度故事”上下功夫见实效。“中国故事”是一个快速发展、迅速崛起,有着最悠久的历史文明传统而走在一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上的国家和民族的故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奇迹”概括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是中国故事的主体,而对世界来说,关注点在于“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显示,直到最近,西方关于中国的舆论轨迹基本表现为“垮台论”与“威胁论”的交替循环。但过去他们讲“垮台”很大程度是当真的,就是真认为中国会垮台;讲“威胁”比较牵强,心里未必真有多害怕。现在不同了,讲“垮台”讲不起来的,但讲“威胁”很焦虑。这可以理解为是对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的一种默认。这样的背景,为我们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提供了一种新的机遇。我们既要讲清楚中国制度与中国奇迹的关系,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源于政治制度的成功,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集中地体现在制度优势和制度竞争力上;又要讲清楚中国制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也就是“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的关系。(摘编自《对外传播》周树春《自觉把握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特征规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以国外受众易接受的传播形式,用受众视角、国际惯例和规则表达和解读中国内容。

B.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价值和主体地位,且西方国家掌控着国际舆论话语权。

C.中国国际传播强调“全球内容、中国价值”就是要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在报道全球事务中传递中国价值。

D.西方对中国的舆论由之前“垮台论”转为如今“威胁论”,是对中国制度优越性、道路有效性的一种无奈默认。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格局,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中国自身在国际传播中重“自塑”、轻“他塑”的原因。

B.中国媒体正通过对重大的国内国际事件报道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和观点,传递中国价值、重塑大国形象。

C.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导致国际舆论话语权严重缺失,要抢占有利的国际舆论地位,就必须突出中国价值。

D.西方舆论场“镜像中国”与“真实中国”存在较大偏差和反差的原因,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立场不公正、不客观。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

C.记录中国乡村生活的视频博主李子柒,收获全球亿万粉丝。

D.中国在2021年2月25日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的联系。5.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你对“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如何理解的?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年会邀请你作交流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纲要。

附: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增进中外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国际青年领域的务实合作,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创新等领域,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青年动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在异乡①[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回美国。”“结婚了吗?”“没有,但很想。”“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为什么,少校先生?”“别叫我少校先生。”“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

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

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对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鸟进行逼真描绘,意在与四肢残疾的伤病形象形成对照,具有生动的象征意义。

B.少校因遭受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才流露出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显得非常恼怒。

C.小说结尾写少校对墙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这一细节表现了他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D.小说以《在异乡》为题,揭示了战争的创伤导致那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主题。8.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9.小说的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顸秋试”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中,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仁宗与众位大臣讨论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

B.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一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撰写了一卷《武学规矩》进献给宋仁宗,又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

②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14.为什么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要行再拜之礼?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①

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②。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注】①江宁曼上人是杜甫年轻时游吴越期间的好友,此诗为杜甫收到许八带来的旻上人的书信后的奉寄之作。②潺湲:水慢慢流动,形容流泪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紧扣题目并交代了写作目的,“三十年”突出了分别之久,“泪潺湲”则突出内心情绪的波动。

B.颔联采用疑问句的形式,将年轻时交往之“好事”与现在新诗无人“传”进行对比,突出“三十年”的变迁。

C.颈联借助想象,表达诗人希望未来能与老友对弈、泛舟的美好愿望,暗含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D.全诗语言朴素、平白如话,时间跨度虽近三十年,但以情感为线,诗句前后勾连,毫无断裂之感。16.首联中诗人为何“泪潺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手法描摹了绝壁旁千尺高巨石的样子。(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分别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激越清脆、婉转、悲伤、欢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渴望效法诸葛亮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一展平生的抱负。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熟悉的成语中有一个词叫“乐极生悲”;我们学过的课文《赤壁赋》《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中均有“兴尽悲来”的情感变化;国家经受磨难的时候,我们总会用到一句“多难兴邦”来提振民心……似乎快乐愉悦和悲伤痛苦之间、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根本点在于红色。()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的族群。

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也代表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与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虚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我们一定要将红色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红色对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

B.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红色对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

C.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

D.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在民族的血脉里流动,在民族的基因中遗传。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用柿子制作的油漆,①

,所以确是相当环保。化工油漆中含有甲醛及其他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因此日本研究人员还研究,在柿漆的基础上,加入胡麻油、桐油、米蜡等其他纯天然材料,形成别的天然油漆产品。

原先的柿漆工艺,在传统中国适用范围广泛。例如在竹编工艺中也会用到,有的人家在女儿的嫁妆中,常有针线匾、火熄、食品篮等几样竹制品。在清漆与树脂漆尚未流行、涂染料工艺也没有普及的20世纪60年代之前,柿漆②

柿染作为古老的民间工艺,作用非常大。它常常用于编织渔网、染色纸张,并用其制作成蒲扇、衣服、伞等各种适用于柿染的日常用品。只要使用了柿染工艺的物件,便可防水、防腐、防蛀,从而,③

,有的甚至长达几百年。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3.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B、B、D、、【解析】(1)B.“缺乏核心价值和主体地位”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中国国际传播需要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只是强调中国在国际传播中主体地位确立得不够,不等于“缺乏主体地位”,同时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主体价值就是国家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并不是缺乏。中国核心价值包括拥有国家独立主权,维护国家安全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等。

(2)A.“重‘自塑’、轻‘他塑’”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一些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过程中过分迁就和迎合西方价值标准,过于强调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等,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中国国际传播的主体地位。在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的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需要……在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推动国际传播向更层次发展”,从文本来看,应该是“重‘他塑’、轻‘自塑’”。

C.“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导致国际舆论话语权严重缺失”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际舆论话语权严重缺失”,选项因果倒置。

D.“存在较大偏差和反差的原因,是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在多数国家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可能对社会主义存在较深误解的世界上,怎样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故事,让其听得进听得懂,可接受能认同”可知,有些是“偏差”不全是“偏见”,不同文明、文化的理解不同,造成偏差。

故选:B。

(3)材料二第三段观点是讲好“制度故事”。

D.体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最能支撑观点。

故选:D。

(4)从两则材料的标题“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自觉把握新时代国际传播的特征规律”可知,两则材料都是阐述“中国国际传播”的相关问题,论题相同。

根据材料一标题“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文章中“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当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国际传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当前,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已由国内转移到海外”“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的内容不应限于中国事务,而应强调……”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证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材料二“怎样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故事,让其听得进听得懂,可接受能认同”“一是……二是……”可知,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国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二者内容互补。

(5)可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的角度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创新”等方面任选三个角度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

根据材料一“中国国际传播需要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努力改变国际传播中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边缘化现象,在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推动国际传播向更层次发展”,材料二“这可以理解为是对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的一种默认”可知:坚持道路自信,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在落实‘真实立体全面’上创新理念实践”“‘真实立体全面’作为一个辩证的概念隐含着新的时代内涵”可知:坚持理论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落实“真实立体全面”理念。

根据“在讲好‘制度故事’上下功夫见实效”“讲清楚中国制度与中国奇迹的关系,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源于政治制度的成功,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集中地体现在制度优势和制度竞争力上”可知:坚持制度自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

(1)B

(2)B

(3)D

(4)①论题一致。两则材料都是阐述“中国国际传播”的相关问题,论题相同。

②内容互补。材料一侧重论证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国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二者内容互补。

(5)①坚持道路自信,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理论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落实“真实立体全面”理念。

③坚持制度自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6~9.【答案】B、C、环境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

​​​​​​​作用: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示例:①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我”——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国他乡;②远离战场的米兰,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是“异乡”;③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解答】

​​​​​​​B.结合文本内容“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分析可知,“‘我’感到很伤心”无中生有。​​​​​​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解答】

​​​​​​​​​​​​​​C.“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无中生有。故选C。

3.

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分析。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对景物描写的特点的概括,要抓住关键词,如“深秋冷飕飕”“天黑得很早”“很冷的秋天”。这些词语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营造了深秋清冷的氛围;为整个故事的展开奠定了沉重的感情基调。

4.

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意蕴。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

标题《在异乡》,可以结合作者的身份和故事分析:意大利的米兰城对一个受伤的美国兵而言,是异乡;战争的前方和作为后方的医院,是异乡;“我”的希望“在异乡”,“少校”“向着窗外,凝望着”的也是情感上的“异乡”。

10~14.【答案】D、C、A、①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诗文声律取士的规定标准,学生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

②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①要突显尊师重教的态度,②强调兴办学校的决心。【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解答】

句子翻译为:学者应务求进德修业,不要错过求学的时机。令州县都设立学校,由本道使者选派部属官作为教授,如人员不足,从乡里选择饱学有道业的人来充任。学生在学校学习三百日,才允许参加秋试。“其时”为“失”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C;“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为介词结构,后置,修饰“取”,应为“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取”,意思是“从乡里饱学有道业的人来选择”,排除B。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解答】

C.“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错,“楹”在文中是房屋的计量单位,故选C。

3.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解答】

A.“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错,宋祁认为,“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他的意见与范仲淹是一致的。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重点字词:①束:局限;尽:这里意译为“选拔”。②其:代词,自己;游:学习。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观点,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根据前文仁宗说的话“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顸秋试”可以推断出,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行再拜之礼,一是为了突显尊师重教的态度,二是强调兴办学校的决心。

参考译文:

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三月乙亥日,诏令天下州县设立学校。当时范仲淹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进言兴办学校。宋祁等人上奏:“教育不立足于学校,文士不在乡里进行考察,便不能查验名实。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诗文声律取士的规定标准,学者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参考各家的学说,选择便利于当今的,莫如使学生都在乡里受到学校的教育,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操行,这样学生便修身正己了。先进行策论,这样善于文词的便留心于治乱;简化科举程式,这样学识渊博的可驰骋议论;试问大义,这样学经书的不专门从事记述背诵。”仁宗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此诏令说:“现在朕建学校选人才以尊崇士大夫的操行,变更制度革除弊端来极尽所能展现学者的才能。学者应务求进德修业,不要错过求学的时机。令州县都设立学校,由本道使者选派部属官作为教授,如人员不足,从乡里选择饱学有道业的人来充任。学生在学校学习三百日,才允许参加秋试。”夏四月壬子日,判国子监王拱辰等人上言:“汉代太学一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代学校也有一千二百间。现今取才养士之法空前盛大,而国子监才二百间,空间狭小,不足以容纳生徒。”诏令以锡庆院为太学,容纳内舍生二百人。夏五月壬申日,仁宗至太学谒拜孔子。按惯例,皇帝谒拜孔子只是肃揖而已,仁宗特意拜了两次。赐太学直讲孙复五品官服。当初,海陵人胡瑷为湖州教授,培训人才有法,科条细密完备,以身作则,虽盛夏酷暑,必身穿公服坐于堂上,严肃师生的礼仪,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一般,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当时正崇尚词赋,唯独湖州的学校设立经义治事斋,来促进实学。至此,兴办太学,诏令到湖州取法,并著为法令格式,推行全国。胡瑷上书请兴办武学,大略说:“近年吴育已建议兴办武学,但选用官员不当,不久而废止。当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深明兵法大义。如使梅尧臣等人兼临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学生懂得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子》《吴子》等兵法,使学生懂得制胜御敌的方法。选择二三百有智慧谋略的人来教练他们,这样在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写《武学规矩》一卷,进呈圣上。”当时的议论以为兴办武学的方案难以施行。

15~16.【答案】C、【解析】(1)C.“表达诗人希望未来能与老友对弈、泛舟的美好愿望“错误,颈联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而非对未来的期许。故选:C。

(2)首联“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作者多年未见昔日好友旻上人,特意借此次许八回江宁之便寄诗给他。“三十年”突出了分别之久,时光荏苒,久未见面,此时收到友人的来信,表达了对分别已久的友人的无尽思念。

颔联“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好事”意为“令人快乐的事”,“谁与传”意为“谁人把他的诗传给‘我’欣赏”。年华老去,而今诗人所作的诗文与心情难以传达给友人,表达了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尾联“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诗人叮嘱许八若是对方问起我,就说我还当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官员,表达了对为官生涯的愤懑不平;头发花白、“醉眠”度日,也有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答案:

(1)C

(2)①对分别已

久的友人的无尽思念。诗人与友人分别已久,此时收到友人的来信,勾起了对往日岁月的怀念而不禁潸然泪下。②无人能理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年华老去,而今诗人所作的诗文与心情难以传达给友人,无人理解、无人倾诉,这份孤独与苦闷只能深埋心间。③对此时为官生涯的愤懑不平。此时诗人虽在朝为官,却已头发花白、“醉眠”度日、抱负难展,内心充满了无奈与不平。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题干要求。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答案】【小题1】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小题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小题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解析】故答案为:

(1)如猛兽奇鬼

森然欲搏人(重点字:搏)

(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重点字:凰)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重点字:堪)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李凭箜篌引》名句积累: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8.【答案】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多重苦难的磨炼,苏轼正是在被贬黄州时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无论是国家的“多难兴邦”,还是个人的“玉汝于成”,战胜苦难都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

以苦难之尺度,量人生之高度。

苦难是命运的转折点,同样也是人生新的起点。在苦难面前,或为苦难所击败而一事无成,或乘苦难之东风而鹏程万里。香港首富李嘉诚少年时曾经有捡破烂、担水泥的苦难经历,面对苦难,他百折不挠,终创建了长江实业这一拥有几十间子公司的大企业,也使他从一位打工仔变成一位董事长。因为年轻时经历的苦难,锻造了李嘉诚宠辱不惊、积极乐观地对待磨难的作风,他成功地用苦难这把标尺,量出了自己人生的高度。

过苦难之屏障,达成功之彼岸。

巴尔扎克曾说:“不幸,是天才进步的阶梯。”温室中的花朵不能承受狂风暴雨的席卷,这正是苦难作用的最好诠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走过苦难,史铁生才有了“坐在悬崖边上看月落”的乐观心态;走过苦难,张海迪才有了“最美奋斗者”的荣耀称号。人生中经历的苦难成就了一个个搏击文学的水手,助他们破浪前行,在文学书海这一大潮中,平安抵达成功的彼岸。

经苦难之洗礼,成民族之复兴。

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多难使国家领袖居安思危,因而更加励精图治;多难使国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从而增强了国民复兴中华的决心。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20年的荆楚大疫,一次次的苦难并没有打垮中国人民,反而增进了民族凝聚力,向世界展现了华夏儿女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在灾难中成长,民族在灾难中复兴。

丘吉尔有言:“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作为当今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经历苦难的考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作为“时代之光”的我们该有的精神风貌。

唯经历重重苦难,方可玉汝于成,多难兴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价值选择。本题由材料、引导语和要求组成,作文时要体现材料中所表达的积极面对苦难的价值观。考生要整体把握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辩证分析快乐愉悦和悲伤痛苦、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要求来行文。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从成语“乐极生悲”、课文中“兴尽悲来”的情感变化和国家“多难兴邦”等层面组合成本题写作情境。材料的落脚点在最后一句,“国家经受磨难的时候”这个状语是写作的情境限制,是考生写作切入的前提,思考方向是要写出“多难”和”兴邦”之间、“艰难困苦”和“振兴富强”之间的内在关系。考生可以从直面苦难这一角度切入,分析苦难的内涵及其对个人和国家的积极影响。考生若仅停留在乐极生悲、兴尽悲来这一层面,最多算基本符合题意。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引导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联想思考,不得脱离材料,远离主旨。同时还要结合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经历展开分析,否则会偏离任务限制。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青年学生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在面对苦难时要直面而不是回避,要微笑面对而不是就此消沉。写磨难要考虑到国家层面,写出自己的家国责任意识。考生在作文时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即积极乐观地面对苦难,而不能只是悲哀叹息。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题目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只要扣住“直面苦难”这一主题作文,无论从个人、社会角度,或是民族、国家的角度切入均可。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在论证时,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可以围绕着苦难的内涵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