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节划时代发觉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一、学习要求:1、经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普遍联络规律,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是研究科学前提,对科学执着追求是取得成功确保。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经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科学道路不平坦,伟人足迹是失败、挫折+成功。3、知道电磁感应及产生电磁感应条件。4、了解磁通量及其改变。二、教材重点:1、揭示“电生磁”与“磁生电”发觉过程哲学内涵。正确理论指导和科学思想方法是探究自然规律主要前提。2、磁通量概念及磁通量与磁感应强度关系。3、经过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和磁通量改变分析,养成良好过程分析习惯。4、磁通量改变各种形式。三、教材难点:1、以试验为基础,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2、控制试验条件,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由详细到抽象认识方法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规律。3、电磁感应中能量守恒。四、教材疑点:1、移动磁铁磁场引发感应电流时,磁铁内部磁感线和外部磁感线方向相反,形成闭合曲线,教材中没有显示内部磁感应线。2、磁通量是双向标量,教材中即使没有提出,但在应用中不可防止地包括到。五、学生易错点:1、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了解①闭合电路中“闭合”在应用中易无视。②磁通量发生改变,而不是磁场改变。2、磁铁内部磁感线条数跟外部全部磁感线条数相等3、各种磁感线分布规律及形状4、磁通量增减判断六、教材资源:1、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络和相互转化哲学思想,指导科学探究是奥斯特和法拉第取得成功前提。2、科学规律在试验中总结出来,试验是物理学科基础。同时由详细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高度概括是得到正确结论关键。3、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是:P9第6题、P10第7题。第3节愣次定律一、学习要求1.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了解楞次定律。2.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高低。二、教材重点1.楞次定律取得及了解。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方向。三、教材难点楞次定律了解及实际应用。四、教材疑点对“妨碍”了解,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详细步骤五、学生易错点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电流磁场磁场方向关系六、教学资源1.教材中思想方法经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试验现象,再经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问题与练习1、4、5、7第4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学习要求1、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了解计算感应电动势两个公式E=BLv和E=ΔΦ/Δt区分和联络,并应用其进行计算。对公式E=BLv计算,只限于L与B、v垂直情况。3、知道直流电动机工作时存在反电动势,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反电动势。二、教材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教材难点平均电动势与瞬时电动势区分。四、教材疑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无法作定量试验验证,更无法进行定量测量,只能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五、学生易错点Φ,ΔΦ,ΔΦ/Δt区分六、教学资源问题与练习:3、4、5、7第5节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一、学习要求1.知道感生电场。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3、经过同学们之间讨论、研究增强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认知深度,同时提升学习物理兴趣。4、经过对对应物理学史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良好品德。二、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三、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与洛仑兹力了解。四、教学资源感生电场与感应电动势第6节互感和自感一、学习要求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单位及其大小决定原因。3、知道自感现象利与弊及对它们利用和预防。4、能够经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原因及磁场能量转化问题。5、经过对两个自感试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7、经过自感现象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方面认识问题能力。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1.自感现象。2.自感系数。三、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四、教学资源自感现象分析与判断第七节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一、学习要求经过试验了解涡流现象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二、教材重点1.涡流概念及其应用。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实例分析。三、教材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实例分析四、教学资源〔演示1〕涡流生热试验〔演示2〕电磁阻尼。按照教材“做一做”中叙述内容,演示电表指针在偏转过程中受到电磁阻尼现象。〔演示3〕电磁驱动。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试验现象。第五章交变电流第1节交变电流教材分析交变电流是生产和生活中最惯用到电流,而正弦电流又是最简单和最基本。正弦式电流产生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基本规律,所以本章是前一章延续和发展,是电磁感应理论详细应用。另首先,本节知识是全章理论基础,因为交变电流与直流不一样,所以它对各种元件作用也不一样。正因为交变电流特殊性,才有了变压器及其广泛应用。所以,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作用。内容标准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示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一、学习要求1.道交变电流。2.经过模型或试验认识交变电流产生过程,了解正弦式交变电流。二、教材重点1.利用电磁感应基本知识,分析交变电流产生过程2.认识交变电流特点及其改变规律。三、教材难点交变电流产生过程四、教材难点.交变电流改变规律五、教学资源用图象表示交变电流改变规律是一个主要方法.第2节描述交变电流物理量教材分析与恒定电流不一样,因为交变电流电压、电流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改变,需要用一些特殊物理量来描述它在改变中不一样方面特征,本节主要介绍这么一些物理量。一、学习要求1.知道交变电流周期和频率,知道我国供电线路交变电流周期频率.2.知道交变电流和电压峰值,有效值及其关系.3、会用图象和函数表示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二、教材重点交变电流有效值三、教材难点通常电流有效值求解四、教学资源经过思索讨论,使学生明白,从电流热效应上看,交流电产生效果能够与某地恒定电流相等,由此引入有效值概念.1.定义:让交流与恒定电流经过相同电阻,假如它们在一周期内产生热量相等,就把这个恒定电流值(I或U)叫做这个交流有效值.书本第一次明确地用一个周期T来定义有效值,使得有效值概念愈加准确.2.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与峰值关系这一关系只对正弦式电流成立,对其它波形交变电流通常不成立.其它波形交变电流有效值就依照有效值定义去求解。3.几点说明:①各种使用交变电流电器设备上所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均指有效值;②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所测量数值也都是有效值;③将电容器接入交流电路中,其耐压值应大于交变电流最大值,但熔丝选择应据有效值来确定其熔断电流;④通常情况下所说交变电流数值,若无尤其说明,均指有效值。4.有效值与平均值区分:交变电流有效值是按照电流热效应来要求,对一个确定交变电流,其有效值是一定,而平均值是由E=ΔΦ/Δt来确定,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关于。在计算交变电流经过导体产生热量、热功率时,只能用有效值,而不能用平均值;在计算经过导体截面电量时,只能用交变电流平均值,即q=It。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影响教材分析突出交流与直流区分,加深学生对交变电流特点认识。教材介绍了电感和电容在交浪电路中作用,但不深入讨论感抗和容抗问题,不在理论上展开讨论,而是尽可能用试验说明问题。一、学习要求1.用试验方法了解电感在电路中对直流有导通作用,也能经过交变电流,定性了解电感对交流有妨碍作用,知道影响感抗大小原因2.用试验方法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起隔断电流、导通交变电流作用,定性了解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妨碍作用,知道影响容抗大小原因.二、教材重点让学生知道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影响,并能定性处理关于问题.三、教材难点经过试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导通和妨碍作用。教学资源1、电感对交变电流妨碍作用2、交变电流能够经过电容器第4节变压器一、学习要求1、了解使用变压器目标,知道变压器基本结构,知道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区分2、知道变压器工作原理,会使用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变压器变比关系3、知道不一样种类变压器共性和个性二、教材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互感过程了解三、教材难点对多个副线圈变压器,或铁芯"分叉"变压器,变比关系推导和了解四、教材疑点当输出功率为零时,原线圈上为何还有电流?这个电流有什么作用?五、学生易错点1、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在应用中连线方法2、电流与匝数关系六、教材资源1、试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关系。这个试验包含了探究问题通常方法和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第5节电能输送一、学习要求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优点之一,知道输电过程.2、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功率损失和怎样降低功率损失.3、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电压损失和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