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_第1页
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_第2页
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_第3页
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_第4页
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既然人类给教师这么高的赞誉,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称职的教师,我们在座的老师一多半都已是为人父母,当我们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遇到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让孩子接授最好的教育。闲暇之余(茶余饭后)我们都会谈论孩子上学时遇到的那些老师,哪些老师上课认真负责,教学有方法,是学生满意的老师,哪些老师不负责任,让学生产生厌学,不喜欢这个班级体等,还有我们校的学生,有多少又是当前教育的牺牲品,身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一名受人尊敬称职的好老师。既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的灵魂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师德素养教师的灵魂。一、师德素养的含义: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意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从这可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要履行教书育人、培养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所以,身为教师就应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的人,在执教的工作岗位上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作风教育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形象和人格影响和激励学生。“热爱本职,乐于奉献”是教师的“师魂”所在是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原因之一。所谓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人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及潜在稳定的必要职业品格,是教师职业、教育人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综合反映。二、教师师德素养的基本内容(一)热爱本职,乐于奉献“敬业乐业,忠于职守”,这是一切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和前提。无论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还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积极进取……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为此奉献自己的一生”这个基础上。只有当他具备了热爱本职、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治学严谨,学而不厌;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真正尊重集体、协作共进;才能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总之,"热爱本职,乐于奉献”是教师的“师魂”所在是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原因之一。(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直接体现在教育对象学生身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一位真正热爱全体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得到学生们的亲近、信任、尊重和热爱,教师的教育观点、教学内容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这是“交往性学习动机”被激发的结果;用现代教学论的眼光看,这是良好“师生互动”的前提。那么,教师怎样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呢?1、认识、了解学生一位称职的教师,应当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从而能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应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那种踏着铃声进教室,下了课夹着讲义拍拍屁股走人的教师,是不可能获得学生们的认同、亲近和喜爱的。2、尊重、信任学生一位哲人曾说过:“尊重是爱的别名。”世纪之交的学生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追求人格上的尊严和平等,特别反感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和强迫专制的教学作风。教学中的民主风气,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好比教学的“润滑剂”,是避免师生对立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一代自尊、自信、自强、自爱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它既是对教师师德的要求,事实上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部分和体现。3、尽心尽职,诲人不倦百年树人。学生在身心发展及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真正对学生的进步、成长负起责任的教师,必然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学生极其热诚;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细心,解决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善耐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主动热心,教育学生健康成长颇具恒心。任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损于教育的效果。(三)亦师亦友,教学相长部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端起一副“为人师”的架子,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力;要么与学生打牌搓麻、喝酒划拳,过于“亲密无间”,主观上想讨得学生喜欢,甚至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忘记了自己身为教师的职责,以致自动放弃了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力。显然,一位真正成熟、深谙教育艺术的教师,是善于掌握与学生交往中为师、为友的分寸的,既不因为负有教育的责任而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也不因为与学生交朋友而忘乎所以、放弃自己的责任。课堂上是老师,课外是朋友;知识的传授上是老师,思想、感情的交往上是朋友;教育中是教师,生活中是朋友……总之,既赢得学生的尊重、敬佩,又获得学生的亲近、信赖;既使学生乐于“受教”,又让其乐于“交心”,能充分、成功地把握好师生关系的“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摆正自己在知识传授上的位置,深刻领会“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的真切含义,尊重学生的意见、看法和要求,注意虚心向学生学习,切忌自以为是。要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四)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培养人,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还是能力的锻炼、品德的培养,都不是哪一门课、哪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只能是教师集体的事业。”这就要求教师们应团结友爱、协作育人,形成一股有利于学生们成长进步的教育合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学科飞速发展、分化融合的“信息化”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面临越来越多无力独自解决的问题,任何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的帮助、扶持,因此,教师应当摒弃“文人相轻”的落后观念,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诚心诚意互相帮助、协作育人。(五)积极进取,学而不厌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当代教师犹有必要。具体分析,原因在于:首先,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身处一个科技腾飞、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知识陈旧周期日益加快,人类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发展,早在80年代已是每两、三年即翻一番,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学方法、设备、手段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有人爱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来比喻教师知识储备之重要性。实际上,教师的“一桶水”哪里解得了今天学生们对知识的“饥渴”,教师的学识应当像永不枯竭的泉水,而此泉之源,只能是教师永无止境的求学精神。其次,只有教师是好学的模范,才能有效地鼓励学生勤奋刻苦、学而不厌。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模仿自己教师的言谈举止,乃至工作、学习态度和作风。很难设想一位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工作、学习不负责任的教师能给学生多么好的教育影响。第三,“积极进取,学而不厌”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求知、求美和自我实现等七个从低到高的层次,并认为一旦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我国人民教师正逐渐获得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对广大教师而言,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已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主旋律。高尔基曾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广大教师正是通过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体验教学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六)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是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历代教育家都是非常重视教师个人修养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的。春秋时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教师以“无言之教”来感化学生;西汉的董仲舒也认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国外教育家、思想家也是非常重视教师言行的示范作用的。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谈到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时说到,“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教师自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甚至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也是教师树立威信、提高教育力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怎样树立?既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经济杠杆;更不能单靠教师的威严,而要靠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建立在个人良好的品德示范和出色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因此,深谙教育艺术的教师总是严格自律的。学生只有当看到教师的要求在教师身上一丝不苟地做到时,他才会信之、服之。三、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一)正确认识、科学对待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是搞好师德修养的基本前提。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求实的修养态度。所谓认真,就是要求在修养中有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反对松松垮垮、敷衍了事。所谓求实,就是在理论学习上不盲从、不马虎,一切从事实出发,在实践锻炼上踏踏实实,不心浮气躁、蜻蜓点水。2、勤奋刻苦的修养毅力。“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师的自我修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挫折,面临许多困难,尤其是经常面对道德动机的尖锐冲突。师德修养的成效往往决定于教师克服困难、战胜自身惰性的坚强决心和毅力。3、虚心好学的修养风格。虚心的教师,在理论学习上永不满足,在自我评价上实事求是,在实践锻炼上总是不断进取。对此,诗人袁枚提出过精辟的见解“学者之病,最忌自高与自狭。自高者,如峭壁巍然,时雨过之,须臾溜散,不能分润;善学者,其如海乎,旱九年而不枯,受八洲水而不满。”4、科学严谨的修养方法。教师的自我修养必须合乎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讲究科学性,决不能主观臆造、随心所欲。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等关系,保证师德修养的实效性。(二)严于解剖自己,学会内省“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的确常常解剖别人,但我更多地是深刻地解剖我自己。”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依据师德要求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从而达到自我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要发现之、改正之,就应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勇于自我解剖。教师是知识分子的集合体,被称为“人之楷模”,在学生面前是真理和道义的化身,这种角色和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反而不容易听到外界的批评。因此,强调“内省”,对中小学教师的自我修养尤为重要。(三)慎独何谓“慎独”?《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显然如果说“内省”是一种内心的自律进取那么“慎独”则是侧重于外在行为的一种理性约束,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和“自我监督”。一位“慎乎其独”的中小学教师,其在学生面前的表现是一定能接受审查、无愧于心的。当然,教师要真正做到“慎独”并不容易。令人更为不安的是,现在有的教师“大礼不拘小节”,有的在独处时无限放宽对自己的要求,乃至于言行不堪审视。这样的教师,又怎么保证其在学生面前的言行合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呢?有的教师认为,提高师德修养,“内省”和“慎独”自然必要怕只怕不易做。其实,这种担心并无必要,孟子曾经说过,“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办事未达到目标,确有“不能”与“不为”两种可能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应如“为长者折枝”,只要认真去做,应能做到。随着社会进步,教育在人类文明进步进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呼唤高素质的现代化专业人才,这必然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素质和修养要求。每位光荣的人民教师,都应加强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努力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师德修养水平,认真钻研业务,无愧于时代的重托,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五、如何做一名有师德素养的教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首要的是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肯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师德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从事的执教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专心致志做好教学工作,并且在执教活动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型综合人才。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也是教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学生人生观的建立,道德情操的形成固然需要教师的课堂教育,而教师的个人品格、行为习惯、言行举止以及处世方法,给学生们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比他教授的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由此看来,教师能给学生施以影响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时候是习惯,是心态,是做人的标准。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学生做出榜样。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义愤填膺地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出教室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迎合或追逐,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身为教师应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本身就是爱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也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学生受到挫折的时候去安慰他们,在学生受到烦忧的时候去开导他们,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严慈相济。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通过维护学生的尊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应刻苦学习,严于律己,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会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因此,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自重、自励、自爱,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意识和使命意识。唯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水准,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六、如何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就如其他社会工作一样,作为教师也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师德素养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师德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引导人、鼓舞人及感染人的工作。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承认学生的差异,并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去完成培养、引导、鼓舞及感染等一系列工作;不再用“优等生”或是“差生”来区分孩子,从根本上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方面,热爱学生应成为教师的天职,用博大的胸怀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使学生在一种良性循环中达到每一个个体不同程度的发展。总之,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的理念,给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舞台,教师进行有序地引导,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其次,在教师本身而言,对于读书学习也不可放松。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不断学习要成为教师的必修课;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充知识面,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在学科中渗透德育,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学校中,教师往往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如此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精神将在校园中未然成风。最后,每一位教师要在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一身正气,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身先士卒地做到,追求一种“以德立身”。“为人师表,以德立身”要成为我们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座右铭,在实践中让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七、多途径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师德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优秀的人品、过硬的素质、磊落的言行、坚定的信念、一贯的践行、执着的引领等品行。在学校里,其存在应该是干部(代表、带动)一教师(践行、引领)一学生(塑造、成长)一教师(满足感、幸福感、动力)一学校(特色、品位、效益)这样一种形式,而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就是构成这种形式的中坚力量,它决定了学校统一的、明确的价值观,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决定了学校‘育人”职能的成败。也就是说,只有师德高尚才能真正践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历史使命,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才能真正打造'特色学校”,打造“品牌学校”,打造“品位学校”。那么如何塑造高尚师德,提高师德修养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充分发挥理论的教育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更好的辨善恶、明是非、提素质、育人才,所以说提高教师的师德理论水平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理论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集体学习。集体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师德理论教育方式,可以系统的学习师德理论和法律法规;可以集思广益,将理论学习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可以解决一些个体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但是也存在诸如时间、地点、次数等限制。第二,个体学习。个体学习是一种可以自我调控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以在较大的宽度上广泛涉猎,在时间上比较宽裕,但是受个人水平、自控能力等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目的。 第三,集体辅助个体学习。主要通过组织培训、外出交流、购买并分发学习材料如《师德修养》、《教师师德建设的方法》、《班主任工作方法》、《教师素养的养成》等书籍和刊物,完善教师成长档案等方式,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推动教师师德理论水平的提升,它既克服了自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又比集体学习方式更灵活、更机动,具有较强的优越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感悟。只有在实践中践行并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做到知行统一,才能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应少做或不做,才能时刻用清醒的头脑、科学的理论、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师德修养。(二)、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一个作风严谨、关系和谐、士气高昂、团结奋进的战斗环境,一个优美、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转化为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长期的、连续的,可以极大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有力地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推动“人本和谐教育”建设。在此问题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大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力度。作为学校的领导群体,其良好行为、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本身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这种非权力的影响力,是激发下属积极性、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最好的催化剂,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风向标,因此,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体干部时刻高标准、严要求、寻不足、找差距、重整改、狠执行、尚廉洁、能垂范、勇争先,时刻以高昂的士气、严谨的作风、过硬的素质、廉洁的形象成为广大教职工的表率,才能推动“书香”大环境的形成,才能有效提升学校师德建设水平。第二,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学校制度建设,打造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依章管理的大环境,并将学校管理与教师考核挂钩。通过学校管理与考勤挂钩,与业务成长挂钩,与工作绩效挂钩,与班级量化挂钩,与师德师风建设挂钩,与常规检查挂钩,与教研能力挂钩,与教学管理挂钩,与学生安全挂钩,与“生评师”结果挂钩,并利用评价中心、教务处督查机制,严要求、狠落实、勤检查、抓典型、促后进、重整改、强反馈。这样,就形成了制度约束、领导管理、同事互助、学生反馈、家长认可、自身纠查六力合一的考核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师德建设的开展。第三,营造充满阳光与活力的“书香型”学校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荡涤人的胸怀,所以要充分重视学校软环境和硬环境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一是要求全体教职工多读、多看、多听教育界名人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同时树立学校的“模范”,打造“名师”,用鲜活的事迹、生动的事例去感染、鼓舞教师,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去施加直接、深刻、快捷的影响,努力营造“学榜样、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对学校硬环境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并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宣传阵地,强化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三是不间断举行各种体育比赛、书画展、演讲比赛、主题教育等活动,并将每次活动过程、结果、开展情况、日常保持情况等进行综合排名,与班主任考核挂钩、与班级考核挂钩,从而提高教师努力干好工作的源动力,推动师德建设;四是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在严格与和谐相结合的“人文管理”模式下,积极倡导敬业、勤业精神,倡导宽容、谦让与尊重,倡导换位思考,推行情感教育,从而积极构建和谐的干群、同事、师生关系,在相互影响、相互鼓励、相互关爱和相互尊重中提高师德修养。第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家长学校建设,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实现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勤沟通、多了解、变方式、学方法、互补台、成合力,打造学生健康成长平台,借以带动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树立学校形象,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三)、充分发挥业务的带动作用有效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业道德表现之一,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有效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则势将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鄙弃,受到领导的责备,师德将无从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