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色谱法实验报告_第1页
纸色谱法实验报告_第2页
纸色谱法实验报告_第3页
纸色谱法实验报告_第4页
纸色谱法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整理排版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11:..纸色谱法试验报告篇一:试验六纸层析法观看转氨基作用试验报告试验六纸层析法观看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XX222336室温:28°〔一〕试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根本原理。2、把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二〕试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响,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响称为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氨基酸反响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响: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本试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消灭,以证明转氨基作用。纸层析属于安排层析。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别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淌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淌相的移动进展连续、动态的不断安排。由于物质安排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安排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淌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淌相安排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别,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Rf????ALT物质在肯定的溶液中的安排系数是肯定的,故比值RfRf的物质。试剂:1、0.01mol/LpH7.42、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19ml203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0.01mol/LpH7.41.0NNaOH仔细调至pH7.4100ml。40.1mol/Lα-酮戊二酸称取α-酮戊二酸1.46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7.41.0NNaOHpH7.4100ml。5、0.1mol/L0.735少量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NNaOH认真调至pH7.450ml。6、0.50.5100ml溶解。7、层析溶剂:将重蒸过的酚2份和水1份按比例混合24酚层转移到瓶中备用。仪器:玻璃匀浆器、10ml试管、培育皿、外表皿、沸水浴锅、37℃恒温水浴箱、9cm液漏斗。〔四〕试验步骤:1、肝匀浆制备:取颖动物肝0.5克,剪碎后放入匀浆0.01mol/LpH7.41.0ml,快速研成4.5ml2〔测定管〔比照管各加肝匀浆0.5ml。把比照管放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0.1mol/L丙氨酸0.5ml,0.1mol/Lα-酮戊0.5ml,0.01mol/LpH7.41.5ml,摇匀。〔3〕37℃保温,30〔4〕把测定管放沸水浴中煮10分钟,取出后冷却,过滤。3、层析取圆形滤纸一张〔直径9cm〕放洁白纸上,以圆点1cm四等份处标清四点编号作为点样原点。点样:用四根毛细玻璃管分别进展点样。把丙氨2、4分别点在原点1、3处。留意斑点不宜过大〔应在直径0.5cm以下。在第一次点样点干后,再在原处同样点第2层析:先在滤纸圆心处打一小孔〔铅笔芯粗细〕,再取滤纸一条卷成捻如灯芯状,上端插入滤纸中心孔中,下端剪成须状。把滤纸平放在上述培育皿上,使纸芯下浸入层析液中,盖上培育皿盖。可见层析液沿纸芯上升到滤纸中心,1cm时,约25分钟,取出滤纸,用镊子留神取下纸芯,放入烘箱中烘干。显色:将上述滤纸平放在培育皿上,滴0.5%茚三酮的丙酮溶液,使滤纸全部潮湿,再放入烘箱枯燥,此时可Rf值,分析是否发生了转氨基反响。〔五〕试验结果记录:图〔1〕〔六〕试验争论:1、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测定管上清液点样消灭了Rf发生了转氨基作用,生成的未知物质b为谷氨酸,则未知溶质a为丙氨酸;比照管中由于酶的失活而没有发生转氨基反响,只有丙氨酸,所以色斑只有一个。2以免污染。3、层析液中含有腐蚀性酚,取用时留意安全,防止溅到皮肤及眼睛。40.5cm.XX919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把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淌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展安排,且他们的分别系数各不一样,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淌相移动的速率也不一样,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别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在肯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假设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一样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90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到达分别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12345671〔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试验步骤120×10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2~33、点样(原文来自:xiaOcAofANweN文网:纸色谱法试验报告)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留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1~2cm〔2~3。4、取出滤纸,用铅笔登记溶剂前沿,然后用热风吹干〔60℃〕烘干。5不连续。6、用吹风机吹干,观看层析点,确定其几何中心。7、量取数值,计算各自的Rf值,与表中标准氨基酸Rf〔书上图谱横着看〕六.试验结果H1=1.0cmH2=4.4cmH3=5.0cmH4=0.99cmH=11.7cm由此可得Rf1=0.08547Rf2=0.37607Rf3=0.42735Rf4=0.08461据此可知,混合氨基酸是由甘氨酸〔Gly〕和苯丙氨酸〔Phy〕组成。七.试验分析试验中消灭了拖尾的现象。拖尾现象是指展层,显色后在层析安排图上,所看到的某一种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标准图谱所示的那样,完整地显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样,前端粗圆而渐渐细小下来,如同拖着一个尾巴。其图所呈颜色也是由浓渐淡。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Rf析溶剂对Rf值的影响,PH对Rf值的影响(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温度对Rf值的影响,滤纸的质地是否均匀,RfRfRf都仍不行避开地要消灭拖尾现象。此时,这就需要从具体操作标准方面,诸如样品的处理,点样、展层、显色等几个操作程序去考虑思考,经认真分析,样品的处理是为除去杂质纯化样品,到达层析分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下进展,使样品到达一个适当的位移,便于在显色后从图象上,区分不同样品的氨基酸;显色是在用更何况显色剂又是含水量极低,不会影响洋品的斑点集中,那么问题就集中在点样这个操作程序上了。点样是将被层析安排的几种氨基酸混合液,和为了比照试验结果,而分别配制的几种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点样管或毛细管,或血球计数器将5一j5微升的样品,点在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层析纸上设计好的多点位置中去。点样后要自然风干,或冷风吹干。最好不要用加热装置,如吹风机,灯泡之类的热源将其样品点加速枯燥。由于加热装置在学生操作时,一但留意不够,把握不好,则温度上升势必要使样品破坏,更会使佯品点干的太燥。正是由于这样,样品点太枯燥,使其样品物样品点的每个物质分子,不能在层析纸上同时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鱼贯而上行或下行的状况,最终使洋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