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高职单招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
A.N素B.P素C.有机质D.微量元素
2.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3.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A.锌B.铝C.磷D.锰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经常在简单的食物链上引入新的环节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蜜蜂引进农田,用花粉生产王浆、蜂蜜等产品,这种做法属于引入()。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5.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A.海克尔B.坦斯利C.林德曼D.奥德姆
6.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7.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
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8.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
9.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10.腔肠动物附着在寄居蟹背上,当寄居蟹在海底爬行时,扩大了腔肠动物的觅食范围,同时,腔肠动物的刺细胞又对蟹起着伪装和保护作用。寄居蟹和腔肠动物的这种关系为()。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
11.()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最好。
A.砂土B.壤土C.粘土D.以上三种质地土壤差不多
12.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3.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14.下列光谱成分中,可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A.绿光B.红光C.紫外光D.红外光
15.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16.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17.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对水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叶片角质层厚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贮水组织发达
19.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A.出生率低,寿命长B.出生率低,寿命短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
20.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21.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2.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引入澳洲大陆后,和牛羊之间的关系属()
A.共生B.捕食C.竞争D.种内斗争
23.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24.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25.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最为单纯的是()。
A.森林B.草原C.农田D.海洋
26.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
A.内环境B.外环境C.微环境D.区域环境
27.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A.少浆植物B.多浆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
28.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29.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30.群落外貌主要取决于()
A.优势种植物B.建群种植物C.伴生植物D.亚优势种植物
二、填空题(20题)31.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_____。
32.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33.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34.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______于1840年提出的。
35.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36.同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称为生物群落的______。
37.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____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38.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个体数量关系可用______金字塔来表示。
39.______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繁殖方式都和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40.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生物的一生中所需要的生态因子是随着生物______阶段的推移而变化的。
41.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是以______来表示林分的年龄阶段的。
42._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序不同而已。
4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实验研究和模拟。
44.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一______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
45.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反馈系统中,被捕食者种群的增长,对捕食者来说是一种______。
46.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47.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适应,陆生植物可分为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和______植物三种类型。
48.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49.群落的演替是从______开始。
50.可持续发展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52.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一般分布在苔原。[]
A.正确B.错误
53.食用菌是属于生产者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54.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55.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
A.否B.是
56.()
57.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理群落是同义词。()
A.正确B.错误
58.“赤潮”是由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所致的。[]
A.正确B.错误
59.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无关。
60.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层次。
6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63.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64.简述种群水平稳态机制和反馈调节。
65.若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哪几类?
66.简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67.什么是光周期现象?试举例说明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8.什么是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的主要因素?
69.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0.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五、论述题(5题)71.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72.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73.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74.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75.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六、单选题(0题)76.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形成一个()
A.偏途顶极B.先顶极C.气候顶极D.后顶极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C
6.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7.B
8.B
9.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10.C
11.B解析:壤土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既有很好的通气性,又能保水保肥,故选B。
12.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3.D
14.B
15.D
16.A
17.C
18.C
19.A
20.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21.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22.C
23.D
24.D
25.C解析:C项农田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其他选项所含生物种类多,关系也很复杂,故选C。
26.A
27.A
28.B
29.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30.B
31.壤土壤土
32.高斯原理
33.海洋
34.李比希李比希
35.间接
36.演替演替
37.通气组织
38.数量数量
39.生态适应性
40.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41.龄级
42.耐阴植物耐阴植物
43.野外调查
44.生活型生活型
45.正反馈正反馈
46.负
47.阳性
48.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49.生物定居
50.持续性原则
51.B
52.B
53.B
54.Y
55.Y
56.N
57.A
58.A
59.N陆地生物群落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是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及气候状况。
60.B
6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1)遗传多样性:指各个物种所包含遗传信息的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3)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1)遗传多样性:指各个物种所包含遗传信息的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3)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62.(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63.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64.(1)种群数量变动是由矛盾着的两组过程(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物理和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着调节作用。
(2)种群调节机制系列理论,如气候学说、捕食和食物作用学说、社会性交互作用学说、病理效应学说、遗传调节学说等。
(3)种群数量的反馈调节。种群数量动态的平衡是指种群的数量常围绕某一定值作小范围内的波动,它是与种群Logistic模型联系在一起的。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然后加快,但不久之后,由于环境阻力增加,速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容纳量K的平衡水平并维持下去。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导致增殖率和个体生长率下降,形成反馈调节。
6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1)快速演替。在短时间内(几年或几十年)发生的演替;(2)长期演替。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或几百年)发生的演替;(3)世纪演替。这种演替占有很长的地质时期。
66.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危机越来越明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石化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多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7.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理论是指日照加上曙、暮光)和黑夜的交替,一个交替称一个光周期。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上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的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园艺工作者利用控制照光时间来满足某些花卉的需要,达到控制开花时间的目的;养鸡场利用增加光照来增加产蛋量。
68.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息地。另一方面,滥砍乱伐森林、盲目开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泽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都会引起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的污染。
69.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内容。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70.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71.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①群落内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态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长型。生态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②组成群落的物种尤其是优势种植物及优势种的多少常对群落外貌起决定性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③植物的季相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长势的改变而导致群落外貌的季候差异。陆生植物的开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的群落也有季相的变化。④植物的生活期如由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所组成的群落因各组成种类生活期的变化使群落的外貌常出现不同。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①群落内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态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长型。生态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②组成群落的物种,尤其是优势种植物及优势种的多少,常对群落外貌起决定性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③植物的季相,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长势的改变而导致群落外貌的季候差异。陆生植物的开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的群落也有季相的变化。④植物的生活期,如由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所组成的群落,因各组成种类生活期的变化使群落的外貌常出现不同。
72.(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73.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合金门窗工程安装施工合同5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工程节能评估与优化合同
- 幼儿园大班老师工作总结
- 2025年度办公楼保洁服务与绿色建筑认证合同
- 敬老院后勤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版瓶装液化气供应安全责任追究与改进合同4篇
- 大班新配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展览馆装修工程合同模板
- 机械设备快递运输协议样本
- 举重馆装修合同验收要点
- 环境卫生整治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 2024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解析
- 2023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动词的时态(附答案解析)
- 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 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血库输血培训课件
- 静压桩施工技术交底
- 《酒店客房管理课件》
-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 医院维修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 第四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