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1.gif)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2.gif)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3.gif)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4.gif)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5d47a3bdeb6b9e20422925b489baaa2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2.森林的年龄是森林()指标。
A.稳态的B.年龄结构的C.密度的D.发育的
3.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4.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5.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6.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A.生态环境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C.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D.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
7.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组分包括()
A.生产者B.大型消费者C.分解者(小型消费者)D.以上三大功能类群
8.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9.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10.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
11.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12.在以下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阔叶林C.温带草原D.暖温带混交林
13.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14.引起物种数量减少的因素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总体数量变化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16.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17.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18.两种动物间的斗殴属于()A.捕食B.干扰竞争C.利用竞争D.他感作用
19.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
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20.下列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或物质是
A.CB.NC.PD.H2O
21.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A.10%B.20%C.30%D.40%
22.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A.相对密度等于40%B.频度等于40%C.盖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23.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4.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
25.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26.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
27.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28.植物株高的增长属于()增长型。
A.几何级数B.J型C.S型D.混合型
29.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30.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二、填空题(20题)31.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32.按群落的代谢特征,演替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3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和__________。
34.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的是随季节变化的______。
35.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
36.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_________。
37.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的出生率______。
38.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_____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39.季节性消长主要是一年内随______和生物生活史的适应性变化。
40.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41.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______和动物性生产。
42.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______。
43.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44.在深水层,因为______,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
45.19世纪末,挪威为了保护雷鸟,大力奖励捕杀食雷鸟的猛禽和兽类,结果球虫病和其他疾病在雷鸟种群中广泛传播,造成20世纪初一次又一次雷鸟的大量死亡。这一事实说明,捕食者与猎物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
46.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比保持______。
47.一般来说,大型动物的生态效率低于小型动物,______性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______性动物。
48.
49.李比希定律只能严格地适用于______,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处于平衡的。
50.通常可将山坡划分为______上坡、______、______和山麓等五部分。
三、判断题(10题)51.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会危及到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A.正确B.错误
52.休眠是生物抵御不利环境的生理机制。()
A.正确B.错误
5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否B.是
54.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应该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A.正确B.错误
55.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生态入侵。()
56.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物种的盖度比称为盖度比。()
A.正确B.错误
57.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58.
59.密度=样地内某物种个体数量/样地面积。()
A.正确B.错误
60.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种群增长有哪几种类型?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62.简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植被类型。
63.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
64.从沉水植物开始到森林的水生演替要经历哪些阶段?
65.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五、论述题(5题)66.生态环境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6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68.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9.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70.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71.海洋中水域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决定植物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pHB.含氧量C.温度D.光照
参考答案
1.C
2.D
3.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4.A
5.A
6.B
7.D
8.C
9.D
10.D
11.A
12.A
13.C
14.B
15.D
16.B
17.B
18.B
19.B
20.C
21.C
22.B
23.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4.B
25.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
26.B
27.D
28.C解析:植物株高的增长速度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株高趋于一定恒值,不再增加,故呈S型,选C。
29.A
30.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31.草甸黑土
32.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33.生物群落
34.日照长度日照长度
35.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36.能源利用效率
37.低低
38.通气组织通气组织
39.季节变化
40.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41.植物性生产
42.盖度
43.均匀型
44.光线微弱
45.协同进化
46.1:1
47.肉食、植食肉食、植食
48.高
49.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50.山脊;中坡;下坡
51.A
52.A
53.N
54.B
55.N
56.A
57.A
58.Y
59.A
60.A
61.根据环境对种群的作用以及种群世代的重叠状况把种群增长划分三个类型:几何级数增长指数型增长(又称J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又称S增长)。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是指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群的寿命只有一年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同时种群无年龄结构是个体彼此隔离的一种增长方式。在无限环境条件下有些生物可以连续进行繁殖没有特定的繁殖期在这种情况下种群的增长表现为指数形式。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因此增长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种根据环境对种群的作用以及种群世代的重叠状况,把种群增长划分三个类型:几何级数增长,指数型增长(又称J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又称S增长)。种群的几何级数增长是指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群的寿命只有一年,且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同时种群无年龄结构,是个体彼此隔离的一种增长方式。在无限环境条件下,有些生物可以连续进行繁殖,没有特定的繁殖期,在这种情况下,种群的增长表现为指数形式。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因此增长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种
62.植被是划分生物群落类型的基础。陆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草地包括稀树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植被是划分生物群落类型的基础。陆地生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如下:(1)森林,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2)草地,包括稀树草原和草原;(3)荒漠;(4)苔原。
63.根据目前广为学者所接受的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大致分三个步骤:(1)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彼此分开从而使个体间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在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进化适应各自的环境条件;(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由于长期的生殖上的隔离而建立起了生殖隔离机制即使地理屏障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接触两种群间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物种。根据目前广为学者所接受的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大致分三个步骤:(1)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彼此分开,从而使个体间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在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进化,适应各自的环境条件;(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由于长期的生殖上的隔离而建立起了生殖隔离机制,即使地理屏障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接触,两种群间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物种。
64.(1)浮叶根生植物阶段;(2)挺水植物阶段;(3)湿生草本植物阶段;(4)木本植物阶段。(1)浮叶根生植物阶段;(2)挺水植物阶段;(3)湿生草本植物阶段;(4)木本植物阶段。
65.(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66.(1)森林是环境的净化器;(2)森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3)森林能够防风固沙;(4)森林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5)森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1)森林是环境的净化器;(2)森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3)森林能够防风固沙;(4)森林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5)森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67.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严格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
68.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佳木斯彩钢翻新施工方案
- 2024幼儿园中班第二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 《DRUGS系统概况》课件
- 养猪创业项目计划书
- 个人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024年个人工作计划
- 8总厂办公室个人某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提醒
- 公司财务2024年工作工作计划
-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计划
- 2024年月中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范文
- 2021城乡远程教育季度工作计划安排
- 农民工考勤表(模板)
- 高中数学公开课优质课1.3.0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市一等奖】优质课
- 小米物联网业务布局研究报告
-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个人理财》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3963)
- GB 11372-1989 防锈术语-行业标准
- 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 [英语]初中英语八大时态复习
- 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院矛盾纠纷排查总结的个附表
- ISO2372设备振动标准
- 电脑绣花机安全操作规程.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