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备课无忧(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_第1页
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备课无忧(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_第2页
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备课无忧(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_第3页
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备课无忧(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_第4页
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备课无忧(人教版2019必修1)(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单选题1.下图所示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C.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D.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C【分析】分析图解:题图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详解】A、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该细胞分泌产生a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因此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正确;B、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甲细胞产生分泌某种物质a经体液运输到细胞乙,与细胞乙上b结合,将信息传到细胞乙,a表示某种信号分子,乙细胞表示信息分子作用的对象靶细胞,B正确;C、细胞乙上b有识别功能,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是膜上的磷脂分子,C错误;D、图中看出,在乙细胞上存在与a物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甲细胞产生的a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乙细胞,与细胞乙上b结合,将信息传到细胞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故选C。2.下图表示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是②B.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①种类和数量有关C.②是静止的,①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质膜具有流动性D.细胞质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答案】C【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3)细胞膜上的一些蛋白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蛋白具有润滑、保护和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细胞膜表面还含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图中①是蛋白质分子,②是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图中①是蛋白质分子,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②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①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C、②磷脂分子是运动的,大多数①蛋白质分子也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质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D、细胞质膜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质膜是选择透过性膜,D正确。故选C。3.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使细胞具有一定的渗透压【答案】D【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正确;B、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D、使细胞具有一定的渗透压的是液泡,D错误。故选D。4.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参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头部,④是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⑤是蛋白质。【详解】A、①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A正确;B、②是蛋白质,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B错误;C、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头部,不具有识别功能,C错误;D、④是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不具有识别功能,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把细胞分隔成胞内、胞外两个不同环境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都需要受体C.膜蛋白选择性转运离子,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数量无关【答案】D【分析】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糖蛋白(糖被、受体)有关,受体有膜上受体(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如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等)和胞内受体(信号分子能进入细胞内,如性激素);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的交流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的。【详解】A、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膜直接接触或胞间连丝传递信息。胞间连丝传递信息时不需要受体,B正确;C、膜蛋白能选择性地和离子结合转运离子,使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使细胞获得需要的离子,排出不需要的离子,有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D、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错误。故选D。6.下列不符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B.每个磷脂分子的疏水端都向内C.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能运动D.膜中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才具有流动性【答案】D【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详解】A、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细胞膜“流动’的基础,A正确;B、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头部亲水端朝向外侧,疏水端都向朝磷脂分子层的内侧,B正确;C、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可以流动,C正确;D、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才具有流动性,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和磷脂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进而具有一定的结构,D错误。故选D。7.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结构与细胞膜结构相似,RNA疫苗借助脂质体将mRNA递送至细胞内,该递送方式主要体现细胞膜()A.将细胞和外界分隔开 B.是细胞代谢的中心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C【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结构与细胞膜结构相似,mRNA疫苗借助脂质体将mRNA递送至细胞内,该递送方式过程中涉及膜中磷脂与脂质体融合,主要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8.脂蛋白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蛋白,表面由胆固醇及磷脂包裹,可沉积在血管壁上,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磷脂是细胞膜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含有C、H、O、N、P、SB.在人体内,胆固醇参与构成细胞膜,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在细胞膜外表面,与蛋白质结合的糖类和脂质负责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真核细胞中核酸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中都储存着大量遗传信息【答案】B【分析】脂质主要由C、H、O元素组成,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的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胆固醇,磷脂除了含有C、H、O外,还含有P甚至N,不含S,A错误;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C、在细胞膜外表面,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C错误;D、真核细胞中核酸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有染色体、核糖体等,染色体的D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核糖体不能储存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9.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①~⑤表示组成生物膜的物质。请回答:(1)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的结构特点。生物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2)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则细胞壁位于图中的_______(填“A侧”或“B侧”)(3)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是_______,有关的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_______。(4)磷脂双分子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_______控制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使生物膜具有_______的功能特点。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_______有关。【答案】(1)

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磷脂分子可以流动,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2)A侧(3)

糖被通过化学物质实现细胞间间接的信息交流;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实现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通过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进行信息交流(4)

④蛋白质选择透过性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分子,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④是蛋白质,⑤是多糖,有糖蛋白的一侧是膜外侧,故A是外侧,B是内侧。(1)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2)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膜上有糖蛋白的一侧为外侧,故细胞壁位于A侧。(3)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是糖被。信息交流方式有:通过化学物质实现细胞间间接的信息交流(如激素调节);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实现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如精卵结合);通过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如胞间连丝)。(4)磷脂双分子层能让气体、一些脂溶性物质通过,其他分子和离子不能通过,这与膜上的④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的存在使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生物膜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10.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以下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编号1234567等渗溶液蒸馏水氯化铵NH4Cl醋酸铵NH4C2H3O2草酸铵(NH4)2C2O4甘油乙醇丙酮溶血时间(min)1.009.677.655.227.172.041.65(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将人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内浓度___________,导致外界的水分子进入细胞并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________,出现溶血现象。(2)由实验结果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人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比较2、3、4组实验中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组,推测速度的快慢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成___________(正/负)相关。(3)细胞膜能够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除此以外细胞膜还具有________的功能,这主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分子有关。【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升高破裂(2)

丙酮>乙醇>甘油

4

正(3)

识别糖蛋白【分析】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几种等渗溶液中,由于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内浓度升高,红细胞吸水最终导致涨破,所以可以根据溶血时间的长短判断溶质扩散的快慢。(1)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将人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内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没有细胞壁的保护,红细胞膜会发生破裂,出现溶血现象。(2)由实验结果可知,红细胞分别放入甘油、乙醇、丙酮时,出现溶血现象需要的时间:甘油

>乙醇

>丙酮,溶血时间越长,分子扩散越慢,所以三种物质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

>乙醇>

甘油。比较2、3、4组实验,溶血时间最短的是第4组,速度最快,所用草酸铵的阴离子C2O42-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所以推测速度的快慢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成正相关。(3)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相关的知识,考生需要在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作答。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发现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罗伯特森根据暗-亮-暗的电镜照片,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B.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D.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脂质【答案】A【分析】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认为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层构成,还具有许多的蛋白质分子,膜上所有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运动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认为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中间亮的是脂质分子,A错误;B、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进行融合,发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运动的,C正确;D、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脂质,D正确。故选A。2.如图为某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表面,与细胞识别有关B.图中②和⑥组成磷脂分子,其中⑥表示疏水端,具有屏障作用C.图中③表示蛋白质,其含量和种类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D.图中③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中,大多数不能运动【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糖类,④表示糖蛋白;②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⑥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⑤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③是蛋白质。【详解】A、如图所示,①表示糖类,④表示糖蛋白,糖蛋白所在部位为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B、图中②和⑥组成磷脂分子,其中②表示亲水性的头部,⑥表示疏水端,具有屏障作用,B正确;C、图中③表示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C正确;D、③是蛋白质,蛋白质惠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故选D。3.在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生物膜上富含胆固醇的一个个微小的结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聚集了一系列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框内为脂筏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是对称分布的脂筏区域内外,生物膜的流动性存在差异C.由图中糖被的分布可以判断下方为细胞膜的内侧D.膜蛋白的相对集中不利于其功能的实现【答案】B【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脂。【详解】A、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对称分布的,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的一个个微小的结构区域,在这个区域聚集一系列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会影响膜的流动性质,即脂筏区域内外,膜的流动性存在差异,B正确;C、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由图中糖被的分布可以判断下方为细胞膜的外侧,C错误;D、脂筏区域聚集一系列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显然膜蛋白相对集中有利于其功能实现,D错误。故选B。4.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答案是()A.变形虫变形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蛙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所以可用来提取细胞膜【答案】C【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详解】A、变形虫变形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B、有的信息传递不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如植物的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不在细胞膜上,B错误;C、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用来提取细胞膜,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用来提取细胞膜,D错误。故选C。5.在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生物膜上富含胆固醇的一个个微小的结构区域,在这个区域聚集一系列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脂筏区域)。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脂筏模型不认可细胞膜中存在脂双层 B.信号分子只能在A侧与受体结合C.“脂筏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 D.脂筏的存在会影响膜的流动性【答案】D【分析】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看图可知,脂筏区域内也存在磷脂双分子层,故脂筏模型也认可质膜中存在脂双层,A错误;B、B侧的糖链与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与信号分子结合,可以起到识别作用,B错误;C、该模型是物理模型,C错误;D、脂筏中聚集了一系列执行特定功能的膜蛋白,可推测这些膜蛋白的运动受到限制,D正确。故选D。6.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一些胆固醇被磷脂分子及载脂蛋白B包被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如图表示某细胞通过血浆中的LDL吸收、利用胆固醇的部分过程,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胆固醇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中B.LDL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泡状结构C.LDL与受体的结合强度随pH的不同而发生改变D.LDL受体的重复利用有利于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血浆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被溶酶体分解。【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中,A正确;B、LDL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泡状结构,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胞内体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说明LDL与受体的结合强度随pH的不同而发生改变,C正确;D、LDL受体的重复利用有利于细胞不断的对胆固醇的吸收,D正确;故选B。7.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B.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C.用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磷脂结合开展实验,淬灭部位荧光也会再现D.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答案】D【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流动能力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过低,分子内能降低,运动能力减弱;温度过高其中的蛋白质变性,分子运动能力也会减弱。荧光淬灭会使照射部位蛋白变性,淬灭部位荧光再现实质是细胞膜的流动使其他部位蛋白质补充至淬灭部位造成的。【详解】A、正常情况下,实验应该是在活细胞最适条件下进行,所以降低实验温度,分子运动能力减弱,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所需时间将延长,A正确;B、荧光淬灭会使照射部位蛋白变性,所以细胞膜上的活性蛋白总量减少,细胞膜上荧光强度下降,B正确;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磷脂结合同样会出现荧光再现,C正确;D、该技术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只能测定细胞膜上整体蛋白的流动速度,D错误。故选D。8.下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由糖和脂质形成的糖脂B.②是膜的基本支架,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可以侧向自由移动,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基础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膜结构无关【答案】C【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为糖蛋白、②为膜蛋白、③为磷脂双分子层、④为细胞骨架。【详解】A、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信息交流的作用,A错误;B、②是膜蛋白,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可以侧向自由移动,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基础,另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也可以移动,C正确: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9.在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其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甲组:不作处理;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并分布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如图1所示)。分别提取、分离三组细胞膜上的蛋白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1)根据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_____(填编号),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_____(填编号)由此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2)初步研究发现,红细胞能快速吸水并涨破与其细胞膜上的CHIP28水通道蛋白有关,请以人工脂质体(可插入膜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CHIP28蛋白的功能,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答案】(1)1

4和5(2)

取适量的人工脂质体均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脂质体上插入CHIP28,乙组不作处理,再将两组脂质体分别置于清水中,观察两组脂质体是否吸水涨破(或吸水涨破的速度)甲组脂质体快速吸水涨破而乙组不涨破(或甲组脂质体吸水涨破速度快于乙组)【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展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1)水通道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蛋白)和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和内侧蛋白)均会被部分消化,使分子量变小,电泳条带与完整蛋白不同,分析图2可知,只有蛋白1符合上述特征,故1可能是水通道蛋白;位于内侧镶在表面的蛋白在乙组实验中不会被消化,电泳条带应与甲组相同,但在丙组实验中会被完全消化,不出现电泳条带,所以应为蛋白4和5,由此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2)以人工脂质体(可插入膜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CHIP28蛋白的功能,则脂质体上是否插入CHIP28为自变量。实验思路为:取适量的人工脂质体均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脂质体上插入CHIP28,乙组不作处理,再将两组脂质体分别置于清水中,观察两组脂质体是否吸水涨破。红细胞能快速吸水并涨破与其细胞膜上的CHIP28水通道蛋白有关。因此预期结果为:甲组脂质体快速吸水涨破而乙组不涨破。【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功能,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获取结论的能力。10.有迁移能力的动物细胞边缘常见不规则突出物,曾被认为是细胞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