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安徽省名校初三下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1.gif)
![2023届安徽省名校初三下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2.gif)
![2023届安徽省名校初三下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3.gif)
![2023届安徽省名校初三下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4.gif)
![2023届安徽省名校初三下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理)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e812d403e84406b2d816d348d26f6d6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安徽省名校初三下综合测试(语文试题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否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湛江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关键在于市政府能将技术和应用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以共享。(后半句“能”改成“能否”)B.湛江作为南粤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喜悦和惬意。(删去“内心”或“由衷”)C.湖光岩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南粤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在句末加上“的青睐”)D.每到春节,微信红包、QQ红包、支付宝红包等电子红包,铺天盖地而来,这都是由于商家之间竞争惨烈的结果。(把“惨烈”改为“激烈”)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电子货币”流行,使“全民抢红包”热潮掀起。B.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降低失业保险率,这一措施每年将减少企业和员工很多负担。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D.“蛮拼的”和“点赞”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词语,出现在的新年贺词中,成为最热的舆论。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有“两个翅膀”: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设计创新,而现在,许多本土企业却忽视了设计创新。B.足球就像古希腊的古典戏剧。古典戏剧当中有统一的场景、统一的环境、统一的时间,就像足球一样;而足球也像那些古典戏剧一样,结果不可预测,充满了戏剧性。C.1913年,泰戈尔因英文版《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从此闻名世界文坛。D.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并将向全国人民公布并征集相关意见。4.下面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马说》韩愈)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闲散无聊的人罢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醉翁亭记》欧阳修)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译文: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河中石兽》纪昀)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倾听使人,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A.谦虚安宁警醒丰富 B.丰富谦虚安宁警醒C.警醒丰富谦虚安宁 D.安宁警醒丰富谦虚6.2018年12月13日我们已迎来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的目的非常明显,一是通过高规格的公祭活动,来表达一个国家对在南京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的沉痛哀悼;二是以此回顾和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增强民族凝聚力;三是回击日本国内有关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荒谬言论,维护历史真想,表达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1)请给以上的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有人说:“国家公祭日是国家的事,是南京人的事,与我无关。”请你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需要人人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那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参与呢?请你发一条微博,表达自己的看法。7.默写。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⑵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⑶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⑷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⑸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⑹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⑺_______________,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⑻人人都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祖国大地将到处呈现莺歌燕舞的景象,正如唐朝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的。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朝花夕拾》中所写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她的形象出现在《》和《父亲的病中》。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临死时大声喊叫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2)《简·爱》中,简·爱没能和罗切斯特结婚的原因是什么?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阊门①即事柳公权耕夫占募②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①阊(chāng)门:苏州的西城门。②占募:被招募从军。③新烟:一种风俗,指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烧火,到了清明节重新起火。品读古诗及注释,完成下面的对话。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見《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节选自《明史》)(注)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余因得遍观群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择其善者而从之D.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语段(一)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___”与“___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概括作者宋濂与陈际泰的求学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11.腊梅不是梅①小雪前后,江南阳光还不很单薄,常青植物还绿着,花却少了,猛的闻到浓郁的香气,才知道今年的腊梅开了。于是拍照,题名“绮窗梅”,朋友笑道:腊梅不是梅。查资料才知道,我错了很多年。②腊梅属蜡梅科蜡梅属,灌木,花开多黄色,亦有白色,色如蜜蜡,质地也似蜡质,故称“蜡梅”。因其花开腊月,久而“蜡”讹传为“腊”;因其香近于梅,故而称之为“梅”。久之,蜡梅就成了“腊梅”了。③梅是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花开稍迟,一般为早春一二月,它的姐妹是桃、杏、李,近亲是玫瑰、蔷薇、月季等,是以从花瓣花蕊上看,梅花还是有一份妖娆的,只不过因为梅花是最早的春花,带着冷艳,与桃李终究不同。④那么,古人吟咏的梅,究竟是哪一种呢?试以几首诗分析之。⑤最著名的梅花诗,当属林和靖的《山园小梅》,最有名的句子,当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描写的神韵有二,一是瘦,二是淡,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腊梅与梅花都是先花后叶,叶与花不相见面,枝干皆称得上“瘦”,都可以疏影横斜。但在此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写的显然是梅,因为还有“暗香浮动”。梅的香是淡雅的,而蜡梅的香是浓郁的,崇尚“淡”的中国趣味,必然拒绝浓烈。是以,岁寒三友里的梅,是梅花而非腊梅。⑥
王安石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写到了暗香,便让人产生了疑问。香的浓与淡,除了与其本身的浓淡有关外,还与距离和空间大小有关,仅凭“暗香”不能确然断定。腊梅凌寒而放,常常枝丫壅雪,是否可以因此而断定此处是腊梅?还是不行,因为梅花紧随腊梅,雪里红梅是常见景致,雪里白梅更得虚实难明的趣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处大片的梅绝非腊梅。那么,怎可武断此为腊梅?⑦有名的“一字师”的掌故,来自于齐己的《早梅》,名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才子传》载,齐己求教于郑谷,郑谷读到原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拜为“一字师”。此处是否可以因为时间上的早来断定为腊梅呢?还是不能。齐己是否能明辨梅与腊梅呢?不得而知,所知的是,早梅不是咏物这样简单,一枝与数枝也绝非谁更“早”这样直白。齐己早年热衷功名,屡屡受挫,咏物抒怀之时,以高标孤傲的“一枝”凌寒于深雪,更多精神层面的自许。那么,“素艳”的梅,是否更接近于精神呢?⑧不仅如此,梅落结子为“梅子”,“梅子黄时雨”的梅子,诗意;而腊梅结子为“土巴豆”,有毒,但可入药——腊梅又落了下乘。由此看来,梅在中国语境里,代表的是一种孤高冰洁的精神,腊梅不招人待见,便有人写诗笑道:“泾河渭水两分明,偷得梅花半个名。”其实也不必,腊梅自有自己的好,比如说在严冬时,它芬芳了空气,美丽了枝头,给人以春意,还可以做药医人。腊梅不是梅,腊梅没有去偷梅的“半个名”,她骄傲地开着,孤独地开着,名既没有,利也缺乏,她只是做着自己。如果说梅是雅,那么腊梅就是俗,是温暖的俗,而历来的雅,不都是俗的土壤上开出的花吗?就像腊梅开后梅花开,就像疾病去后诗意来,所以她也得到了热情的歌颂:“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好一个“破”字!1.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腊梅不是梅”?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回答。2.文章第⑦段画横线部分的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以第②段为例,简要分析语言特点。12.(五)阅读现代文,完成各题。爱到无力①有些字有些词,无须想,只瞥一眼,就顿生疼痛。比如,“爱到——无力”。②外婆是第一个给了我“爱到无力”感的人。比母亲还让儿时的我亲近的,便是外婆。外婆简直就是天使,她像会变戏法样,常常带给我们惊喜。外婆任何时候来我家,都会给我过年的感觉。外婆一来,拆拆洗洗,家里所有被褥都旧貌换新颜;外婆一来,扫扫刷刷,家里每个角落都洁净起来精神起来;外婆一来,包包捏捏,家里不再冰锅冷锅,碗碗盆盆都生动起来……感觉外婆一来,似乎家才像个家,才有了温度。③母亲是个教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个“职场达人”。带数学,教物理化学,还给学校里排练节目,她工作上几乎是无所不能。只是打理家照顾我们,能力便很有限。顾此失彼是她的特长:飘雪了我们还穿着夏天的单鞋,开水泡馍是家常便饭……外婆便总是不放心,总是牵挂,总想帮衬一下她那一根筋的女儿,安顿好我们兄妹三人。④我们兄妹三人儿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一溜排坐在门口,双手撑着下巴,眼巴巴地看着巷子口,等那个神奇的老太太出现。她一出现就是胳膊挽着满满的笼,手里提着鼓鼓的包。我们会飞奔过去,夺笼抢包,迫不及待地在巷子口就翻找起快乐。外婆会连连说,看把我娃恓惶的,外婆该早点来……⑤外婆一来,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拉开了序幕,每一天都迸溅着快乐。特别是我,恨不得拽住每个人告诉他们,我外婆来了,我外婆来了!外婆像不知疲倦似的,干起活来浑身是劲。母亲总是说,娘,歇歇,歇歇。外婆有时会接一句,要歇也是回我屋歇,跑来就是帮衬你的。她有时也会说道我母亲几句:你抓学校的事娘没意见,丢了屋里的事娘就得说你,娃娃的事才是大正经事。⑥外婆直到自己瘫痪在床,才不再操劳我家的事,却还是时常指派外公来我家看看,送这送那,唯恐她女儿作难。而我的母亲,似乎是在我成家后才开始正儿八经做母亲的。好像母爱在心里闲置了多年,一下子全方位爆发了。从我的穿衣到天天买好菜送到我家,从我工作的调动到雇车到省城医院看我,从照顾我的孩子到拖着病残之躯一瘸一拐为我做这干那……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外婆的影子,她努力的样子更让我心疼又自责,感觉自己像个让母亲不堪负重的巨婴。⑦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如此拼命保护我,源于我那时的处境——独自拉扯儿子。既然没有温暖的肩膀可以让她苦命的女儿依靠,她就只能伸开双臂给女儿以荫庇……⑧母亲总是满眼忧愁地看着我,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就唠叨起来:我咋能死得下去呀?好娃哩,你的日子过不好,我死了都闭不上眼。妈老了,叫妈缺胳膊断腿都行,叫你跟你娃好好的……⑨就在咋天,我在课堂上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说到史铁生的母亲时,恍惚间,我的母亲又站在了她的母亲身边。我想起了已经彻底不能挪动的母亲,给我的小舅打电话,央求他过来帮我招呼工匠们装修房子。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当时说的话:我死了你不来都行,给凌儿过来帮着装修一下房子,娃一个女人家弄不了……我潸然泪下无法继续讲课,被无力的爱所击倒。我的母亲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还是对我不放心。而我呢?我何尝不是竭尽所能地照顾我的儿子?甚至有时明明已是力所不能及,还想去照顾他,以至于捶手顿足焦虑万分。⑩无力的爱,总归让人心疼。(作者:张亚凌来源:《意林》2019年第6期)1.请概括:选文叙写了哪些“爱到无力”的人和事?2.试从选文第②段划线句中选取一个动词,赏析AABB式重叠运用有什么妙处?3.从运用修辞的角度回答:第⑥段中哪处句子与第②段划线句修辞格相同?有什么表达作用?4.联系自身谈一谈:你是不是认可文章所说的“无力的爱”?13.阅读下面的文章《学会包容》,完成小题。①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②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③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成功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④包容,。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⑤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样。⑥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当今世界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根据第四段的论述的内容,补写画线部分。4.纵观全文,第⑤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三、语言表述14.“江南”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张的是哪一种?为什么?江南在哪里周有光江南在哪里?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江南指江南丘陵区。南陵以北,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这一片丘陵和盆地相间的区域,就是江南。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区。梅雨所覆盖的地区就是江南。淮河以南,南陵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都是江南。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区。南方六个方言区都是江南,其中吴语区(江浙)是狭义的江南。历史学者说:江南是历史沿革。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富区。文学家说:江南是人间天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在江北,怎么也是江南?(选自《选贝集》,有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冬日,不一定只有寒冷,也可以有温暖。冬日,可以是一份宁静和淡泊,也可以是一份孕育和成长。冬日,或许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或许是一首承载记忆的歌……以“冬韵”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②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析】
D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由于”或“的结果”。2、B【解析】
A残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C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D残缺宾语。句末加“话题”。3、B【解析】
B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A“一个是设计创新”后的逗号改为句号。C“(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移至“《吉檀迦利》”后。D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上的引号改为书名号。【点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4、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B项中的“闲人”理解有误,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不是指“闲散无聊的人”。故答案为B。5、B【解析】
根据后文的语境用排除法能够快速地确定答案为B。“狭隘”与“丰富”相对,“谦虚”与“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相对。故选B。6、(1)示例:每年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迎来第五个国家公祭日(意思相近即可)(2)示例: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谁都无权当旁观者,因为你是中国人,因为这是国家公祭日。如果大家都当“旁观者”,甚至漠不关心、充耳不闻,那国家公祭活动还有意义吗?(表达正确即可)(3)示例:我觉得,不仅自己要重温历史,更要向身边的人宣布,让大家都能知道这段历史,把“九·一八”“12·13”这些时间及其背后的重大历史事件牢牢铭记于心。(表达正确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标题的能力。因为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所以给新闻拟标题时,一般只需要关注导语即可。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分析新闻的主要内容,可知第一句“2018年12月13日我们已迎来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可作为新闻的题目。(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得出一个很明确的观点,陈述理由一定要充分有力。围绕“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权当旁观者,因为这是国家公祭日”来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表达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合理有序的根据材料来表达。围绕“要谨记‘12·1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要把这段重大历史事件牢牢铭记于心”来回答即可。7、(1)思而不学则殆(2)会当凌绝顶(3)沉鳞竞跃(4)落红不是无情物(5)心忧炭贱愿天寒(6)燕然未勒归无计(7)疾风知劲草(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殆”“鳞”“炭”“莺”等字词的书写。8、(1)衍太太琐记(2)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活着的妻子。【解析】
(1)在《父亲的病》中,鲁迅第一次提到“衍太太”:“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就这样,鲁迅把教唆自己“犯下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的罪责,加在了“衍太太”头上。到了《琐记》中,他又对“衍太太”实施了全面清算。(2)《简·爱》中,在婚礼前夜,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两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二、阅读9、(1)农民、农夫或种田人(2)“几处”写出了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乡村人烟稀少,呈现出一片萧条凄凉之景【解析】(1)“耕夫”中“耕”与土地有关,“夫”是人,不难理解意思“农民”或“农人”。(2)清明本应是农忙时节,可诗人登上城楼眺望,却只见城外田园荒芜长满青草,这都是因为农民应募从军,农村劳动力缺乏。10、1.D2.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3.嗜学家贫或者: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顺序可换)4.相似之处:(1)学习条件艰苦,家境贫寒,无师从无书读;(2)热爱读书;(3)勤奋刻苦好学;(4)最终都学有所成。【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A项:看/景象。B项:担心/忧患。C项:向/跟从,学习。D项都是“有时”的意思。故选D。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句中“走”意思是“跑”,“稍逾约”意思是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作者幼时“嗜学”,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所以作者采用了借书抄书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据此作答。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的形象的感悟。两文中的主人公都是家境贫寒但热爱读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都勤奋好学:“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二人最终都学有所成:“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据此作答。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11、1.①腊梅与梅科属、花色、花期等不同;②腊梅与梅香气浓淡不同;③腊梅与梅在文学作品中精神意蕴不同;④腊梅与梅果实不同。2.引用(引资料)。作用:①说明不能因为时间上的早来断定为腊梅;②说明咏物抒怀中的梅多有高标孤傲的精神意蕴;③照应第④段内容,齐已《早梅》为古人咏梅诗一例;④增添文学色彩,增强文章的可读性。3.①准确、严密的特点:“花开多黄色,亦有白色”中的“多”“亦有”、“其香近于梅”中的“近于”都极具分寸,将腊梅花色、花香的特点准确表达出来。②简洁、典雅的特点:二字、四字、五字、六字句,极简短,无多余字,十分简洁;“多”“亦”“似”“故”“其”“之”“久而”“久之”这些单音字、古汉语常用字的运用,使本段语言既简洁又典雅。③科学性:用“科”“属”“灌木”这些术语来介绍腊梅特点,体现科普文语言的科学性。【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文明开头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事物的特点。答题格式:说明方法+说明作用+对象特点。本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岁寒三友里的梅,是梅花而非腊梅的情况。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作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前面所写的内容,再概括后面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补写的内容。填写的句子要使文章内容衔接得当,往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小题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做出准确判断,去伪存真。然后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本题可对文章的2、5、8段相关内容筛选并归纳作答。12、1.外婆对妈妈和我们兄妹仨,一直爱到瘫痪在床,于是无力;妈妈对我,一直爱到彻底不能挪动,于是无力;我对儿子,已是爱到力所不能及,还是捶手顿足焦虑万分。2.比如“拆拆洗洗”(扫扫刷刷/包包捏捏)这种AABB式的重叠,比单纯AB式的“拆洗”(扫刷/包捏),就更加突出了一种动作状态,给人手不停歇、连续不断的感觉,更能突出外婆的劳碌。3.句子是:“从我的穿衣……做这干那”。运用排比的修辞,尽力铺陈外婆对妈妈、妈妈对“我”毫无保留的劳作、付出,表现了她们无私的母爱。4.示例一:认可。中国的父母对于儿女,确实是永无尽头的爱的付出,直到“无力”,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息的传承,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广大。示例二:不认可。父母对于儿女的爱,应该适可而止。否则,只会培养出让父母不堪重负的“巨婴”。而且,如果因为爱而“无力”,也会增加子女反哺父母之爱的压力和负担。【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文中围绕题目“爱到无力”写了三种无力的爱,一是,外婆的对我们的爱,一直爱到瘫痪在床;二是母亲对“我”及“我”的孩子,爱到彻底不能挪动;三是,“我”对儿子“明明已是力所不能及,还想去照顾他,以至于捶手顿足焦虑万分”。据此理解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②段中采用“AABB”式的词语很多,例如:拆拆洗洗、扫扫刷刷、包包捏捏。这些动词给人手不停歇、连续不断的感觉,更能突出外婆的劳碌,表现外婆对我们的爱。据此理解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方法的判断和赏析。②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外婆的忙碌,表现了外婆对我们的爱。与之修辞手法相同的⑥段中的句子是“从我的穿衣到天天买好菜送到我家,从我工作的调动到雇车到省城医院看我,从照顾我的孩子到拖着病残之躯一瘸一拐为我做这干那……”运用排比,写出了母亲为我的付出,表现了母亲无私的爱。据此理解作答。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择同意的话,就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来谈来说,从周围的亲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来谈。如果选择不同意,就从无力的爱的弊端来谈,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据此理解作答。13、1.我们要学会包容。2.引用雨果的名言和中国的俗语,引出论题“包容”;充当道理论据,可以证明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包容”;增加文采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1)首先,提出分论点“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接着,列举越王不懂包容、韩信懂得包容的事例,正反对比;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再次强调“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2)示例:可以收获一种幸福一种财富4.不能删。第⑤段论述了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不等于隐忍不发的观点。强调了包容的原则,起补充论证的作用。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解析】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根据“学会包容。”和文章写的包容的作用,概括出“我们要学会包容”的中心论点。2.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论点或分论点。表述形式一般为:引出文章的论点(论题)+作为事实或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此文第一段引用法国的雨果的话,引出“包容”的这一话题,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我们要学会包容”的观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列举事例,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包容的重要性;最后,对比分析,再次强调“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4.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探究。“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强调“包容”与“放任和纵容”是不同的,从而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三、语言表述14、广义的江南。因为作者把江北的扬州也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创新驱动的商业案例分析报告制作
- 2025-2030年中国玉米蛋白粉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烟草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浓缩洗衣液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保险杠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橡胶零件行业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心电监护仪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商业街区建设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医疗洁净工程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智慧教育与个性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
- 亲子教育活动指导课件
- 青岛啤酒企业文化
-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原版)
- 雪铁龙云逸C4说明书
- 《健美操裁判法》课件
- 2022输变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定
- 备课专业化读书分享课件
-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申请表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