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第三章)-练习题讲解_第1页
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第三章)-练习题讲解_第2页
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第三章)-练习题讲解_第3页
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第三章)-练习题讲解_第4页
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第三章)-练习题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第三章)-练习题0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

主要内容

知识概述、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动因及发展过程

各阶段的心理发展

•阶段划分: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每个阶段特点、认知、社会性等方面

各个阶段心理发展

第一R婴儿期0・3岁

第Aft二-RI■幼儿期3-6、7岁

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

第四节童年期6、7岁・12、13岁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

第五节青春期11、12-15.16岁(言语、思维、想

象……)

第六节青年期17、18・35岁

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

第七节中年期35・60岁

第八节老年期60岁+

发展心理学

重要关注点

游戏

快速发展期

(第一反抗期)

婴幼儿期

0-33-6

老年期中年期

60岁+35-60

机能衰退

更年期

毕生发展观

认知的发展一感知觉

•最早发生,最先成熟

•深度知觉:6个月

(视崖实验)

婴)阊(0-3)

(3-6)

老年期中年期

60岁+35-60

衰退最早

变化最明显

认知的发展一记忆

•无意识为主

•12个月之前:情绪、动作复复诵组织

•开怎为主

・12个月之后:榛、词语定位系统化巧妙加工

•机械和意义同时

童年期

婴1阊(0-3)幼幡(3-6)

6、7-12、13

老年期中年期青年期青春期

60岁+35-6017、18-3511、12-15.16

机械记忆衰退明显

再认比回忆好达到顶峰

“姓氏"最难

认知言语

认知智力

新生JL血人网血人0溺

(20今)(5。岁)

社会性气质

•按活动特性(巴斯):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维度组合(托马斯和切斯):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幼童年期

婴儿期(0-3)

(3-6)6、7-12、13

老年期童年期

60岁+6、7-12、13

•笑:自发-无选择-有选择

•哭:自发-应答-主动操作

•分类焦虑

•烦恼增多

•依恋阶段: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无差别-有差特耀感联结-互惠关系形•

•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婴)阊(0-3)

青春期

11、12-15.16

老年期中年期青年期

60岁+35-6017、18-35

道德

皮亚杰(对偶故事)科尔伯格一海因兹偷药(两难故事)

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快乐阶段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岁)

(45-89服从和惩

好孩子社会契约

•没有自己的标准,只重结果罚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功利取向好公民普遍道德

・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重视动机

发展心理学

自我意识

第一次飞跃

第一反抗期

・主体我(1周岁):

•3-4岁

自己活动主体/自沿他人分开延迟满足

•反抗的对象:父母

•客体我(2周岁):

•长大感

自己作为客体/能运用人称代词

幼儿期童年期

婴儿期(0-3)

(3-6)6、7-12、13

青春期

h中年期;I

|老年期|青年期第二反抗期

岁+|b11.12-15.

160■35-60|、

1718-35I16•反抗的对象:父母及全社会

第二次飞跃

确认自我认同感自我中心的特点:­成人感:人格独立、地位平

独特自我/假象观众等、精神和行为自主

人格

老年期中年期青年期

60岁+35-6017、18-35

结构稳定

不安全感

人格成熟:

孤独感

/内省日趋明显

适应性差

/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回忆往事

(男女同化)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发展的性质

1整体性

2社会性

3活动性

4规律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方向性和JII页序性

不平衡性(婴幼儿期/少年期)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

1.心理发展的内涵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学科.

•心理发展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它对动物演进过程不同阶段的现有代表的心理进行比较研究,以构成

动物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的大致图景.

■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

(2)心理的种族发展

•心理的种族发展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叫民族心理学,它对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的心理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

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的轮廓.

(3)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人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

■以上3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

■包含2层意思:

♦一是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

♦二是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心理发展的狭义理解: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主要是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个体心理是由各种心理过程和现象有机联系的整体,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理解心理发展的整体性需要把握2个要点:

■其一,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它不等同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加的集合.

■其二,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人的心理发展是受人类社会环境制约,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

■维果斯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所决定,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语言符号的运用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体现.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个体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活动.

■心理发展不能简单的以先天排定的发展程序展开,也不能机械的归结为由后天环境所决定.

■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指

•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刺激和要求

•主体对客观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动作和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这里的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2个方面.

♦”活动的内化,也就是外部的活动逐步改造为内部智力的活动”(列昂节夫)

♦内化是一种过程.

•内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超越是指能够超出外部活动的界限而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①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人的个体心理都具有特殊性,不可能存在两个人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现象,这是心理的个性.

■心理发展又具有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

②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是指心理发展的指向性,发展的趋向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心理发展的111旃性是指心理发展遵循着确定的序列

■这个发展次序是固定的,不能颠倒错乱和超越.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是先天排定的向性和序性程序.

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

展的,即一生的心理历程中,有的时期发展速度快,有的时期发展速度缓慢,呈现发展的快速期和非快速期.

■27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897

■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

■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伴随青年期的结束,心理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

■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走向下降趋势.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2大重点问题:

■127B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127c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127A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P197

(1)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是不同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且具有普遍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是在时间(年龄)中进行的

■二是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

■三是年龄和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2)年龄阶段的根源

•阶段的根源是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来自客体的输入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不同的(婴儿期的感知动作,幼儿期的表象,童年

期的概念等)

■这些认知过程虽然是先后发展的,但并不是接力式的由后者取代前者,其内在机制是起主导作用的认知过程

的更替.

2J27D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凹97

•人类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主要有: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

重要问题.

(4)”关犍期响题.

•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现旅行的研究方法遵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常用

研究方法),基本上与心理学其他领域的方法类同.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1)描述

•描述指揭示并描述研究对象的心理特点与发展的状况,这是在深入探讨心理发展规律之前的描述心理现象的研

究.

(2)解释

•解释指对心理发展现象,特点,形成原因,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说明(阐明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规律等).

(3)预测

•预测指以研究得出的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推论,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及其在特定情况中的反应作出推断.

(4)控制

•控制指以研究的科学理论为根据,创设并操纵教育环境和条件,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上述4种功能具有层层递进的关联.

■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心理现象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准确的预测.

■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复核预期目的的有效控制.

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思维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历程,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称为

发展性.

■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都是心理发展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因为年龄差距大,在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而采取一些特殊方法,以便获得

客观的研究结果(运用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研究新生儿和婴儿的认识能力)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

■一是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二是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独特方面,关注的是心理发展的变化进程.

1.横向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

(1)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

①适用性

•只要注意抽样的代表性和各年龄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概括出每一年龄阶段的年龄发展特点,并能联结成整个发

展趋势.

②时效性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能较快获得大量研究资料和研究结果.

(2)横向研究设计的缺点

①人为的联结性

•这种研究方式得出的心理发展趋势是用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的发展特征,来代表同一批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发展

特征彳导出的发展趋势具有人为的联结性.

②组群效应

•横向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与组群效应相混淆,组群效应是指横向研究可能将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

而造成的差异当成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发展变化.

2.纵向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

究.

(1)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

①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②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2)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

①时效性较差(耗费时间及人力和物力).

②被试容易流失.

③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因多次重复测试).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这是横向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

■首先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对这些被试者进行纵向跟踪研究.

■把横向研究和纵向设计方式结合成纵横交叉设计.

■纵横交叉设计具有优势,并可以将2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随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迅速发展,其研究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跨文化比较研究

(1)探讨发展的相似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是将一种文化环境中的研究所揭示的心理发展理论和模式,移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进行重复测量,

以考察两种文化背景下所得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

(2)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旨在探查不同文化环境和特殊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的不同影响.

2.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1)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由于心理发展研究的复杂性,需要将涉及的多种学科相结合来进行综合研究.

■李文馥以儿童自主性绘画为手段,研究儿童早期创新教育,这项研究需要将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

童艺术学和儿童创新教育学结合起来进行不同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与心理学领域内各有关分支的结合.

■在运用儿童绘画对年幼儿童创新教育的纵向追踪研究中,因为创造力是综合性的能力,需要将发展心理,教育

心理,绘画心理和创造心理学各领域结合起来进行领域建综合性研究.

3.研究方法的整合

•研究方法的整合,是在同一研究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以达到方法见的相互补充,并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

较和验证.

■皮亚杰率先用临床法研究儿童认知发展.

♦临床法就是观察法,实验法和谈话法的整合.

4.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都是将发展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与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心理的积极发展进程.

■体现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密切结合,并凸显着发展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更体现着当前发展

心理学研究“转向”的趋势.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

心理发展的动因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环境决定论一一华生

・二因素论(孤立、单独)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社会文化因素论一一维果斯基十

・主客体相互作用一一皮亚杰★

•心理发展的动因问题是决定心理发展的因素,心理良性发展和劣势行进的影响因素,促进个体积极发展的核心要

—素等根本性问题.

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理论被称为遗传决定论.

•主要观点如下:

1.1。3A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P200

2.103B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尸20。

3.1。3c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尸2。。

•5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2。1

■高尔顿宣称“人的能力得自遗传“,并提出“遗传性定律',认为人的遗传煤自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还运用

家谱调查等研究来验证该理论.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环境决定论.

•主要观点如下:

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片面的强调和机械的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52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毕。1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将题目加以改变,或者使题目成为医生,律师,

艺术家和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完全否定了儿童的素质,年龄特征和内部状态的作用.

■华生提出“让我们把能力倾向,心理特征,特殊能力遗传的鬼魂永远赶走吧!”

■完全否定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受到批评.

•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折中的观点,被统称为二因素论.

•主要观点如下:

1.128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P201

2.128D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因素.P201

3.128C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平。1

•二因素论企图克服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充称单因素论)的“非此即彼”的片面性.

•但它没有揭示出遗传和环境之间复杂的本质关系,因而只能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者的简单而机械的拼

凑,不能科学的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问题.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社会学习论一一班杜拉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

•社会学习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

代性强化.

1.5134A观察学习「201.

•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陞。1

■儿童每天都积极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加以模仿,模仿的对象就是榜样人物.

■小孩子常常会把父母,老师和大孩子视为榜样,而有意识的模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134C替代性强化产。1

•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

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说明儿童不仅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进行学习,同时还观察别人行为的后果.

♦如果这种后果是被肯定和赞扬,就倾向于积极学习和模仿这种行为

♦如果他人行为的后果受到惩罚,儿童就不再模仿.

■这就是替代性强化的表现.

■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学习社会行为的机制是对榜样的认同,即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榜样人物的态

度和行为方式.

■儿童的言语发展,社会行为的习得,道德和价值标准的形成等都是通过社会学习得来的.

•榜样示范作用和观察模仿学习的观点,在发展心理学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对发现旅行的影响日益增大,班杜拉也转而强调认知的重要性,并将社会学习成为社

会认知,认为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从而突出了儿童自身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儿童逐渐形成了自我认同的社会行为标准,能主动控制自我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积极主动的发展

者.

■这些观点超越并修正了华生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使班杜拉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论一一维果斯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

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最近发展区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一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丁2。2

•53维果茨基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陞。2

1.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分为2大类:

■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这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其发展是由生物成熟因素所制约的

■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其发展是由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的.

•维果茨基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作出明确的论述,归纳为4个指标:

■一是随意化,13他即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产。2

■二是概括-抽象化11。即心理活动抽象概括机能的形廊口发展毕。2

■三是整体化,向B即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并重新组合,形成高级心理结构(新质的心理结构)P202

■四是个性化,向。即心理活动越发突出个性特征,凸显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陞。2

•这4种心理发展的指标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文化历史论主张,儿童主体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交往)决定着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获得的质量,社会交往的质量也就决定着儿童成长的质量.

■这种观点认为,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先是外部的活动,然后才转化为内在心理活动.

■儿童与教养者,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源泉.

(2)以语音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维果茨基认为,各种符号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心理工具),语言符号是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变化的中介.

■儿童掌握了语言,才能真正使低级心理机能转化为高级心理机能.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关于教育和教学如何促进心理发展,维果茨基提出了3个重要的问题:

■其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

■其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其三是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1)135A最近发展区P203

•55最近(即下一个)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

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产03

■要确定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不能只限于单一的发展水平,至少要确定2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通过教学所得到的潜能开发,即最近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两个发展水平的动

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2)5、35B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2。3

•是指教学要引导发展和促进发展.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促进发展.

■走在发展前面,促进发展的教学原则是略前性原则.

■教学可以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可以决定智力的发展.

(3)135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P203

•是指任何学习都存在着最佳期限,如果在这个最佳时期提供教学,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而过早的教学可能对儿童

的智力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过晚开始,即长期缺乏教学也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某种障碍.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

①9133A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2。3

②133D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2。3

•29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陞。3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作用一一皮亚杰

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

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产。3

•主要观点如下: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启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皮亚杰用4个基本概念阐述适应理诩口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

•59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毕。3

■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的适应环境.

■图式的认知结构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并经历不断建构的过程.

104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2种方式进行的「2。3

(2)10亿同化P204

•1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F2。4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

61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陞。4

■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面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

■通过同化和M页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即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而

平衡是主动建构的动力.

(4)平衡

•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通过客体的操作,积极的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

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态度.

■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3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P2。。即动作是认识的源

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随之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4个基本因素:

(1)叫。伏成熟P204

•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

■成熟的作用是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2)14IOIB经验P204

•经验分为2种:

■一种是物理经验,物理经验是关于客体本身的知识,是客体本来具有的特性的反映,是通过简单的抽象活动而

获得的直接经验.

■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自身导致协调的经验.

(3)f0也生活环境P205

•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

■其中,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是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

(4)14平衡化「2。5

•这种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影响认知发展各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平衡化的作用基于2个方面:

♦其一,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3个因素的作用必须加以协调,这种协调作用正是平衡化的功能.

♦其二,每一阶段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连续不断的同化和顺应的自我调节活动过程,这种自

我调节正是平衡化的实质所在.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是连续的进程,是分阶段的进程,还是连续的进程与分阶段的进程以某种关系统一在发展过程中.

•不同心理学派都进行了研究提出的理论归纳如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心理发展是连续进行的,是不分什么阶段的.

■认为阶段论者只看到表明现象.没有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心理发展的质性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心理发展是分阶段进行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于其他阶段心理发展的质的规定性.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的进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是以快慢不均衡的发展速度连续进行的,由于发展速度上的不均衡,心理发展的连续进程就被快速期所

中断,而出现不连续的阶段.

■以各发展的快速期为分界,使心理发展的连续进程出现一个个不同的阶段.

■这一过程体现着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

■在心理发展的快速期,起主导作用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生急骤的更替,使心理发展产生质的飞跃,表现为

阶段的划分.

■在质的飞跃前有新质的逐步积累,新质的典型特征形成之后,仍在继续发展,进行另一新质积累,准备新的飞

跃.

■在心理发展的任何时刻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量变中含有质变,质变本身体现在量变之中.

■由于心理发展体现这种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关系,就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一皮亚杰(认知结构)

11、12~14、15岁

6、7-11.12岁

形式运算

2~6、7岁

具体运算阶段

0~2岁

前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睡摆脱具体内容约束

脱自我中心

泛灵论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

阶段自斛心获得守恒

不能理顺整体部分关系辘可逆

思维不可逆

________________

•不同学派依据对心理发展实质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划分年龄阶段的标准,并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

■以生理发展为标准,根据内分泌的发育情况才巴儿童心理划分为3个时期

■以种系演化为标准,按人力种系进化的不同时期,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以儿童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分期的标准,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以主导活动的变迁为分期标准,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

•以认知结构和人格特征为标准对心理发展阶段划分:

1.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

•13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P2<>6

(1)130C感知运动阶段P206(()~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

作去适应环境.

■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

决者.

(2)130A前运算阶段P206(2~6,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

有了质的飞跃.

•皮亚杰指出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①102A泛灵论P206

•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②102B自我中心主义毕。6

•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指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观点.“三山实验”

③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2个不同的类别.但当要求儿童同时

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

■说明儿童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④102c思维的不可逆性陞。6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

■思维可逆活动有2种:

♦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

♦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

⑤102D缺乏守恒P206

•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

■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13州具体运算阶段P207(6,7~11,12岁)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130D形式运算阶段P207(11/2岁及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如下:

①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假设-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细谈的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

■假设-演绎的方法分为2步

♦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

♦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2.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一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危机)

年龄阶段发展任务品质

10-2婴儿前期信任vs怀疑希望

22-4婴儿后期自主VS羞耻意志

34-7幼1廉主动VS内疚目标

47-12童年期勤奋VS自卑能力

512-18青少年期角色同一VS角色混乱诚实

618-25成年早期亲密VS孤独爱

725-50成年中期繁衍VS停滞关心

850+成年后期完善VS失望智慧贤明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修正并超越了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理论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5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要克服心理社会危机,必须依赖心理社会经验.

■社会环境决定着心理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P2。乙以区别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阶段.

•63埃里克森主张的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又各不相同的8个阶段P2B

■这8个阶段是以不变的序列发展的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埃里克森在描述每个阶段的发展时,把重点置于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上.

■自我功能发展的好与不好,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两种极端差别,即积极

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

•埃里克森强调指出,每个人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只能居于两极端之一,而更多的是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①婴儿前期.

•65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P2<>8;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②婴儿后期.

•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17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2。8

③°2⑼幼儿期.

•66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初创性),克服内疚感;8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P208

④2童年期.

•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4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改。8

⑤青少年期.

•68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32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2。8

⑥成年早期.

•69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57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改。8

⑦成年中期.

•6270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16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P208

单项选择题62/150

(0.5分)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繁衍”一词()

A仅指生育后代

B)仅指事业的发展

0不单单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业的发展

D更多的是指生育后代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正确率

CC93.7%

答案解析

《基础理论》P208,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

衍感,避免停滞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建立家庭,其兴趣扩

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包括人的繁衍后代,而且包括

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或特征。因此本阶段的

个体既要生育、抚养和指导下一代,又要不断工作以创造事

物和思想,这样才能富有创造力,否则将出现人格的停滞。

⑧成年后期.

•71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整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208;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3)埃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①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②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③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④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

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

■内动力指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人不是环境刺激的被动适应者,而是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

动因.

♦现代心理学强调认识过程中的主动成分,强调人的创造能力,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从而突出人的心理

发展的内在动力.

■外动力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自身的内在动因是其发展的原动力,是自生长,自组织,自建构的心理动力.

■外在环境和教育需要通过内在动力而发挥作用.

■儿童本来就具有自发展的动力,但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导向,教育发挥着对儿童发展的选择和引导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

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是真正动因.

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

•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

•这种观点包括:

■第一,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

■第三,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

♦这些变化是个体获得动作,交流,游戏和学习能力的标志.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