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子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艺术形式。据说秦汉以前人们将“神荼”“郁垒”(shēnshūyùlǜ)分别挂于两边门板上,借以避邪,那时叫作桃符。沿用一千多年,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王孟昶提笔写下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一、对联在文学常识讲解中的运用:(一)学生在文学常识学习中,对于一些作家的名字常常记不清楚,借助于对联,便可终生难忘。如: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二)将作家与作品借助于对联的表现形式,把作家与作品联系在一起,琅琅上口,作家与作品一并记住。如:鲁迅邀《藤野先生》看《社戏》;老舍请《骆驼祥子》进《茶馆》。杜鹏程提着冰心的《小桔灯》《夜走灵官峡》;竺可桢捧着老舍的《小麻雀》《向沙漠进军》。二、对联在修辞手法讲解中运用:(一)对联在双声、叠韵讲解中的运用。如:

二董同床,西董翻身东董动;两猴爬树,前猴喘气后猴齁。(二)对联在双关讲解中的运用。如:1、谐音双关: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两碟豆,一瓯油。花间两蝶斗,湖中一鸥游。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二)语意双关:如:

稻粱粟,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竹笋新生,何日得成林秀茂?梅花初放,几时轮到叶先生?(三)对联在拟人修辞讲解中的运用。如:

一日无心出,群山不敢高。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四)对联在比喻修辞讲解中的运用。如: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似南山不老松。客游画图里,僧语水云间。三、对联在课文讲解中的运用:(一)将《孔乙己》一文与《范进中举》一文比较阅读,可用下联来表现:

回忆去岁饥荒,四五六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远亲近邻,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势,中了五金魁,姓也香,名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二)教学《周总理,你在那里》一文,可用下联来表现:

灰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民泪,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神州天。(二)教学《隆中对》《出师表》时,可用下联来表现: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三)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可用下联来表现: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太”同“大”,由此联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思想。

结语遣兴:(赤壁崖边)苏东坡(填词缅怀)(醉翁亭里)欧阳修(长歌舒志)(滕王阁里)王子安(著书感怀)

岳阳楼上

范仲淹

作文寄情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

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恰当的运用好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